其實不能怪武大孤陋寡聞,歷史本就殘缺,況且許多高手偏好隱匿,穿越而來遇到陌生的大人物也是常事。
不過,武大大致猜出了東郭太尋的身份。
自穿越至北宋以來,武大生平僅親手殺一人,那是在城外,他殺了一個來不及報上姓名的蔡府親信。(忘了的讀者可查閱第九十六章)
這東郭太尋,應該便是那人的兄長。
所謂人倒霉喝涼水也塞牙,武大不過殺一人,竟引來這等高手,真是無奈至極。
然而,武大無所謂,債多不愁,虱多不癢,事已至此,生死看淡,不服就戰!
二人激戰良久,仍是不分勝負,東郭太尋突然收劍,贊道:「好男兒,可惜矣。」
「殺!」
東郭太尋一聲令下,手下從四面八方向武大湧來。
武大也不含糊,揮手示意,武府鐵騎分為四隊,梁山豪傑和方臘大將率隊迎戰!
「殺!!!」
說實在的,武大並未把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千人兵馬放在眼裡,他真正擔憂的是蔡府還未露出的底牌。
隨著東郭太尋衝鋒的這些人,衣著五花八門,兵器各色各樣,顯然是臨時拼湊的隊伍。
實則,多數人平時在「三道口」以匪徒身份混飯吃,甲七選此地設伏後,東郭太尋收服了他們,用作伏擊之用。
這些人馬人心不齊,各自為戰,各有心思。不過,他們畢竟人多勢眾,威脅不小。
相比之下,武府的家將護衛大多來自鄰里,從小赤腳長大,又一同受武家庇護,數月軍營訓練,熱血已被激發,齊心協力,勇往直前。
只一衝鋒,便將這群匪徒擊破,分而圍之,再次衝鋒。
騎兵對步兵本就有優勢,加之匪徒並非蔡府親信,瞬間陣腳大亂。
不過,東郭太尋的隊伍中藏著不少嫡系,他們手法狡猾,像是刺客,給武府人馬製造了不少困擾。
武大微微皺眉,總覺得這些手法似曾相識。
宋江、公孫勝與武大並未參戰,他們在旁觀察,以防突發情況,隨時應變。
公孫勝沉思片刻,鄭重說道:「是七星盟的劍法。」
武大微愣。
難怪手法似曾相識,丁卯就是七星盟出身。
上次丁卯透露的蔡府秘密中,就包含了七星盟。
童貫一心發展軍力,蔡京則側重拉攏文官,同時在江湖上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方臘的摩尼教和七星盟是其重點。
摩尼教不必多言,方臘與蔡府貌合神離,七星盟則是蔡府的心腹。
七星盟在江湖中聲名赫赫,他們不像梁山和方臘那樣占地為王,而是劍客聯盟,成員皆擅長刺殺。
丁卯,便是其中之一。
傳聞中,七星盟的刺殺任務從未失手,這不是每次都能一擊必殺,即使多次失敗,七星盟也不會放棄,不斷派遣刺客,令人頭疼不已,直至任務完成,七星盟才會罷休。
然而,現在隱藏在匪徒中的,似乎只是三流刺客,手法普通,遠不及丁卯。
而武府的護衛在軍營中或多或少受過丁卯指導,所以只是稍顯棘手,沒有大規模傷亡。
宋江有些疑惑:「哥哥府中也有深諳刺殺之術的高人?」
武大笑笑,不置可否。
久攻不下,東郭太尋突然打出一個古怪的手勢。
武大心中一凜。
下一刻,七星盟的刺客開始大規模後撤,取出飛鏢,不分敵我,廣範圍投擲。
武府人馬尚可,有梁山好漢和方臘大將在前抵擋,攔截了部分飛鏢。那些與武府交戰的匪徒就慘了,毫無防備,飛鏢自後方覆蓋,死傷慘重。
好狠毒的計謀,好霸道的手法,這些七星盟的刺客根本不視匪徒為己方,為擊殺武府人馬,不惜代價。
同時,三道口入口,東郭太尋身後,出現一隊全副武裝的甲士,約有五百人。
趁著刺客用飛鏢擾亂武府鐵騎隊形,東郭太尋領軍衝鋒。
武大心中一緊,高呼:「武二!」
扛起「武」字大旗的武松得令,揮旗一展,武家護衛迅速列隊,但因有幾十名七星盟刺客投擲飛鏢,有些混亂... 石寶等人深知,若武府鐵騎不能迅速列陣與東郭太尋對決,今日必葬身於此,故全力以赴阻擋飛鏢襲來。
即便如此,等到武松整隊完畢,兩者間僅剩五十步之遙。這對武府鐵騎極其不利,五十步的距離無法讓他們全力疾馳,而東郭太尋已在全速衝鋒。
在這狂猛的速度之下,武府劣勢明顯。
此刻,武大已無退路,挺身而出,白衣戰袍獵獵作響。
張良與張平互望一眼,高聲吶喊:
「武府家將,拼死戰鬥!!!」
十名家將同時拔刀,緊緊護住武大左右。
武大亦拔刀。
「衝鋒!」
一往無前。
武府鐵騎見家主身先士卒,士氣再次振奮。
「拼死戰鬥!」
塵土滾滾,戰馬疾馳,雙方瞬間相遇。
武松首先發難,大旗橫掃,直取東郭太尋,為武大掃清障礙。
與此同時,林沖與石寶也同時瞄準東郭太尋。
目標簡單明了,擒賊先擒王,就是要先拿下這位猛將。
然而,太尋的副將並非等閒之輩,迎面而上。
梁山與其他方臘將領也同時發力,衝鋒陷陣,他們是真正的勇士,武大的武藝略遜一籌。
但事已至此,武大豈會畏懼,怒吼一聲,施展最擅長的「當頭炮」,一刀砍翻一名騎兵。
這是武大初次真正上陣,那種熱血沸騰,他人難以體會。
武大胸中豪氣洶湧,大聲一喝,第二招「拗鸞肘」自然而然使出。
鮮血浸濕武大戰袍與臉頰,他卻毫無察覺,興奮得全身顫抖,靈魂歡笑,血液沸騰!
或許,武大天生就該馳騁戰場!
武大熱血沸騰,身旁高手雲集,武府士氣大振。
然而,東郭太尋及其蔡府兵馬占據天時地利,以眾擊寡,毫不懼怕,雙方陷入僵持。
無人發現,或許是東郭太尋故意為之,武大與十名家將承受的壓力甚小,不知不覺深入敵營,與其他武府鐵騎徹底分離。
待武大這個戰場新手反應過來,身邊已是敵軍如山。
我們曾多次強調,武大非無敵主角,他只是穿越而來,憑歷史知識與過人智慧,不斷進步,歷經生死,才略有成就。
但人無完人,無論武大在商業上有何天賦,戰場仍是新手。
他興奮過度,不自覺落入敵人的包圍圈;而武府其他人在面對數倍敵軍時,確實疏忽了武大。
等武松反應過來,只能隱約看見武大的背影。
「大哥!」
武松猛吼,疾沖向武大,東郭太尋冷笑,微一舉手,大軍攔截。
武府上下及梁山好漢焦急,拼命沖入,但東郭太尋好不容易誘武大入局,怎能輕易突圍?
此刻深陷敵陣的武大,危機四伏。
即使十名家將捨命保護,他也舉步維艱,身上已有數刀。
他還能穩坐馬背,全賴身上的金絲軟甲。
蔡府兵馬並非愚笨,很快看出端倪,不再攻擊武大胸口,轉而瞄準其頭顱。
常言道,戰場上最怕死的人,往往死得最快,武大明白這個道理。
環顧四周,十名家將個個帶傷,敵人似乎無窮無盡。
武大深吸一口氣,大吼:「殺!」
十名家將雙目赤紅,怒吼連連,左衝右突。
然而,人力有窮盡,敵人並非懦夫,一名悍卒躍馬撲向武大。
從客觀角度看,這悍卒英勇無畏,但對武大而言,卻是麻煩。
他借慣性和重力,將武大撞下馬。
在萬馬奔騰的戰場上,落馬即是死。
即使不被敵人殺死,馬蹄也會將武大踏成肉醬。
更糟的是,兩名敵方悍卒效仿,直撲武大。
武大咬緊牙關,勉強斬殺一名悍卒,另一名已近在咫尺。
刀鋒即將落下,一道黑影突然撲向悍卒。
二人一同倒地,隨後在武大眼前,被馬匹活活踩死。
救下武大的是位一直關注武大,隨時準備替他赴死的武府家將,從遠處躍來,救了武大。
武大紅著眼,悲喜交織,不知哪裡來的力氣,再次站起!
短短一盞茶的時間,武大已面臨兩次致命威脅。
十名家將連續跳出兩人,解了武大的困境。
這些家將原本都是陽穀縣的平民,因武大的出現,他們家有了溫飽,無後顧之憂。未經戰火的人不會懂得這多麼珍貴。他們樸實無華,不知如何報答武大,平日沉默寡言,但此刻生死之際,他們回頭對著武大微笑,含笑九泉。
仿佛要告訴武大,他們甘願為他去死。
武大腦中一片空白,面色蒼白,僅憑本能機械地廝殺。
理想美好,現實殘酷,戰場無情。
上了戰場,無人能不死... 武大心中滿是懊悔,即便他們已斬敵無數,他仍不願見任何生命消逝,只盼眾人能安居樂業。然而這一切美好的願景,全被蔡家一手摧毀。
古人讚頌英雄,常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實則是誇大之詞。再英勇之人,亦有力竭之時,武松縱然身手不凡,或許能在五百鐵騎中遊刃有餘,但要說憑一己之力掃蕩敵軍,斷然不可能。武大落馬,武松瞧見,心急如焚,奈何距離遙遠,無法援手。
林沖見識過風雨,丈八蛇矛一挑一轉一彈,馬背上騰躍,踏肩踩首,直奔武大而去。武松眼前一亮,同樣飛躍空中。
晁蓋、石寶、柴進、戴宗等梁山豪傑和方臘大將紛紛效仿,奔向武大。東郭太尋微皺眉頭,沉思片刻,揮手放出童英、張平、張良和武府鐵騎,形成合圍之勢。
武大喘息不止,看著好漢們「乘風破浪」,心中不禁生出羨慕之意。「看來,此番若能活下來,還得勤修武藝啊……」晁蓋豪情勃發,身處敵陣面不改色,笑道:「哥哥若喜歡,我便將絕技傳授於你!」武大苦笑,沉默不語。
短暫的寧靜並不代表安全,只是東郭太尋在調整陣型。此刻,武大等人已被完全包圍。不久,東郭太尋果然重新發令,蔡府兵馬再次發起衝鋒。
武府人數雖少,卻不示弱,不論敵軍多少,先與之拼個魚死網破!武大絕不輕視自己,眼前的困境算得了什麼?這是武府、梁山和方臘部眾的首次聯合作戰,只要齊心協力,突圍而出,日後再讓蔡府血債血償!
東郭太尋的兵馬並非等閒之輩,兩軍激戰,殺氣沖天。就在這時,三道口另一側,大名府與范縣交界處,忽然現出一位九尺高大,眉如八字,威風凜凜,身披金甲的壯漢。他環顧戰場,單槍匹馬直指甲七和蔡九。甲七膽戰心驚,非他膽怯,只因這壯漢聲名赫赫。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河北玉麒麟,盧俊義!
武大一行登臨三道口以來,甲七屢出奇招。易容術未能瞞天過海,用梅香假扮金蓮交換蔡九,與武大的計策撞車,平分秋色;利用方臘摩尼教部眾消耗武大勢力,卻被武大識破,反與石寶等人聯手對敵,武大取勝;暗中命東郭太尋收服悍匪消耗武家戰力,武府精英同心協力,勢均力敵;東郭太尋的飛鏢襲殺,武大身先士卒,凝聚力強,再度不分勝負;引武大深入,武大吃虧,幸得林沖等人及時救援,略遜一籌。
無論輸贏,武大雖然目前武藝只屬三流,但他智計百出,雖急於脫困,卻不失冷靜。皆因他早知盧俊義正在趕來。四海鏢局開業時,九大舵主分赴各地,盧俊義帶走梁山兩百精兵。武府遇襲,金蓮被劫,武大便告知盧俊義。
退一萬步講,武大敢於孤身赴會,源於他成竹在胸。盧俊義是誰?河北玉麒麟,槍棒拳被譽為河北三絕,棍法更是天下無敵,威名遠播,河北之地誰人不響應?他遲到,只因他在集結兵馬。
他曾與武大有過嫌隙,後來成為同門師兄弟,同為周侗弟子,武大有難,林衝來援,他作為大師兄,責無旁貸。況且上次四海鏢局與武府結盟,他對武大安排的客卿職位雖略有不滿,但與師尊密談後,終未拒絕。
此刻,武府與蔡府陷入膠著,盧俊義終於趕到。他是武大的最後一張底牌,也是武大的最大倚仗。武大熟諳歷史,深知盧俊義的號召力和戰鬥力,整部《水滸傳》中,盧俊義何時敗過?唯有王慶麾下的「金劍先生」李助,憑劍術似是略勝盧俊義半籌。
武大志在必得,他要讓蔡府痛徹心扉。之前與蔡府數度交鋒,各有勝負,蔡京趁武大春風得意之際劫走金蓮,武大反手一擊,與梁山結盟後,便策劃給蔡府一次致命打擊。張良被策反,武大發現得太晚,這是致命錯誤。然而,面對錯誤,唯一的解決辦法是順勢而為,再設大局,在敵人暴露底牌後,依舊能從容應對,一舉制敵。一個智力超群、靠智謀壓制敵人的智者,應如此布局!
盧俊義出現後,身後又有約兩百騎兵趕來支援武大。他們是跟隨盧俊義前往河北的梁山精英。其中一百人直撲準備偷襲武府的七星盟刺客,另一百人則提刀直指東郭太尋的兵馬。與此同時,四周山頭,喊殺聲四起... ... 武大料事如神,甲七這狡猾的賊子果然留有後招。
那是一百左右的弓箭手,看似數目不多,然而隱藏四周,若武大等人硬闖,必將遭受致命打擊。
豈料盧俊義及時出現,粉碎了他的陰謀。
出手的是盧俊義在河北的草莽兄弟,還有上次在陽穀縣獄中救出的江湖豪傑,個個武藝高強。這些弓箭手遇上他們,只怕難逃一劫。
武家軍氣勢如虹,武大眼中閃爍著冷光,露出猙獰之態:「殺!」
東郭太尋不但是衝鋒陷陣的猛將,更是智勇雙全,權衡利弊後,果斷命令:「撤退!」
然而,武大豈容他們輕易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