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分紅
今年是司農司最為忙碌的一年,特別是秋冬天。司農司從上官到雜役,無一例外,有些人甚至連續半個月沒回過家。
但是付出後的結果也是喜人的。
大棚蔬菜宮裡吃得好,皇上多次誇讚。
雖然其他同僚都看不起他們,說他們是地里刨食的,不屑與他們為伍,他們之前自己也抬不起頭,像杜知書這種,好不容易從鄉里走出來,通過科舉入仕,可這派了官,還是跟田地打交道。
別人問,家裡老父母也只說他在京城當京官,沒好意思說在司農司當差。
可現在杜知書不這樣認為了。
因為越王說「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說他們與六部一樣重要,甚至重要過六部,民以農桑為本,無農桑連飽腹都不能,何談其他。
杜知書聽了熱淚盈眶,司農司上下也都熱淚盈眶。他們驕傲,他們是司農司的人!
現在杜知書捧著帳本,又一次為自己,為他們司農司感到驕傲。這上面不是數字,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是他們為己為民的一顆熱辣滾燙的心。
越王說了,明年把這些新菜種,推廣至全大齊,豐富全大齊百姓的餐桌。只要百姓吃到他們推廣種出來的菜,都會記著他們司農司試種成功的功勞!
杜知書吸了一下鼻子,平復了一番心情,才把帳本跟眾人念了一遍,種了幾種菜蔬,種植期多長,各收成如何,宮裡送了多少,餘下多少,賣銀多少,成本多少……
「王爺說把這些分做兩半,一半以俸比例來分,一半則按貢獻度來分。」
杜知書說完,眾人對視一眼,心情激動。尤其是幾個雜役那興奮的表情已經明晃晃寫在臉上。
他們是不入流的雜役,平時活乾的最多,俸卻領得最少,本來以為今天分紅,他們也會跟以前一樣,撈不到什麼好處,沒想到越王卻說一半分紅按貢獻度來分。
論貢獻度,論辛苦,誰辛苦過他們啊!
激動地搓起手來。
趙廣淵掃了一圈,目光從幾個雜役身上撇過。幾個雜役幾乎就住在皇莊了,他們若拿得最少,會打擊他們以後的積極性。又看了姚勇毅一眼,見他沒有異議,心中滿意。
姚勇毅是個識趣之人,聰明、識時務,與他配合度也高。但凡換一個人,趙廣淵覺得他在司農司都不一定有這麼順利。
念完帳本,杜知書又在越王和姚大人的示意下,打開一旁的箱子……
箱子才一打開,白花花的一片銀光,瞬時就閃瞎人眼。裡面滿滿當當,都是五兩一顆的銀錠子。旁邊還有一箱子的一兩一個的小元寶。
看著就讓人恨不得抱著它們啃一口。饒是心性再堅韌之人,目光也透著欣喜。
誰又能對著銀子,整整一箱的銀子,不動聲色呢,又不是神。
「盤徑,三十五兩,石幌三十三兩……」
盤徑石幌聽著少卿大人念著他們的名字,激動地上前去領銀子。
五兩一個的銀錠子,懷裡揣了好幾個,沉甸甸的,兩人激動地捧著,「謝謝越王,謝謝姚大人,謝謝杜大人!」
聲音都發著顫。對於一月二兩俸的他們來說,三十幾兩銀子幾乎相當於他們兩年的俸,如何不讓人激動!
而且這還是他們辛苦付出努力得到的銀子,堂堂正正得到的外財。
滿滿的成就感。
幾個雜役領完,再聽著彭宋兩位九品主事,其他大人領的比他們多,他們也不妒忌了,他們雖然出力最多,但沒有大人們出謀劃策,悉心指導,他們也幹不成事,也得不到這麼多銀子。
等最後姚大人也領完分紅後,司農司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咧著大牙笑得開心。來的最晚的唐望之也領到二十兩。
唐望之摩挲著幾枚銀錠,偷著樂,這可是他在書院四個月的月錢!
感受著他們的開心,趙廣淵也跟著開心。
「今年我們準備的時間晚了,且試種了一部分不熟悉的菜種,又送了大部分進宮,故而分紅不多,另外我還留了一千兩未做分紅……」
他們還有一千兩銀子沒分?!
越王截了一千兩?
「王爺是有什麼特殊安排嗎?」姚大人和杜大人想必是知情的,與越王去過皇陵辦差的彭主事便問了大家想問的。
趙廣淵點頭,「是。本王有安排。咱們司農司勸課農桑,不僅要研究糧食高產之法,為民謀利,使民溫飽,以定國本,還要多發現多培養多試種各色可食用作物。皇莊咱們使用起來處處受制於人,本王便截此次之利,在京郊買了一處五十畝的小莊子,明年春始,咱們在自己的農莊上做實驗,秋冬天在農莊上種菜,得的利也將是咱們自己的。」
司農司沒什麼油水可撈,連姚大人日子都過得緊緊巴巴,荷包不鼓,各衙門同僚還看不起他們,趙廣淵便想為他們謀些福利。
所謂錢壯人膽,荷包鼓了,事事都會變順遂的。
眾人又驚又喜,他們有自己的莊子了?明年他們在自己的莊子上種菜,賣得的利都是他們自己的?
「不僅如此,以後我們培育出了新鮮物種,別人還會來找咱們求購種子。」
達官富戶向他們求購種子?
哪個達官富戶沒有莊子田產?他們若真的培育出了高產作物,未出世的可食用作物,定是有不少人來求購的!
眾人想像著平時看不起他們的人跑來向他們求購種子,那畫面……
不由得挺了挺胸膛,直了直腰背。
他們有自己的莊子了!他們不用受制於人,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地作各種試驗,不用看別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想想就爽。
「我們都聽王爺的!」「對,王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眾人對趙廣淵越發尊崇。
司農司下衙後,杜知書抱著幾錠銀子回到家中。
見自家小院裡,婆子和丫環忙碌的身影,心情越發地好。在這之前,他們家也不過一個丫環一個婆子一個小廝罷了,很多家事妻子都要親自動手。
可現在他們又請了幾個下人,不僅妻子不用做家事了,一對兒女也有人照顧了。
「爹!」兩個孩子見爹回來,跑過來一左一右地抱他大腿。
「哎。在家乖不乖?聽不聽你娘的話?」杜知書把裝銀子的包袱遞給妻子,與兩個孩子親香起來。
等說完話,見他們在屋裡呆不住,才讓丫環帶他們出去了。見妻子都沒打開包袱看一眼,調侃道:「你現在連銀子都不放在眼裡了?」
周氏白他一眼,「不就是四十二兩銀子嘛,我前兩日就聽你說過了。」有什麼好奇的。
杜知書坐到她身邊,「不就是四十二兩銀子?娘子,你現在口氣大了很嘛,為夫還以為娘子你身纏萬貫,都瞧不上為夫拿回來的銀子了。」
周氏朝他得意地挑眉,「要跟我分到的銀子比起來,你的這些是有些不夠看。」
想起周氏拿回來的二百多兩銀子,「那為夫比不了。」
誰能想到他娘子才跟著王妃這麼短時間,就賺到了多他數倍的銀子。
「我這還是時間短,明年你再看看。」
「是是。」杜知書起身朝她拱手,作了個揖,「那以後為夫就要靠娘子養著了。還望娘子以後多多關照!」
「去。」周氏笑著推他。
銀子誰不愛啊,打開包袱,摸著丈夫帶回來的幾錠銀子,笑容燦爛。誰能想到去年他們還在為銀子發愁呢。
給上官要送禮,給兩家父母和親眷送禮,還要各處走人情往來,杜知書每年六十兩的俸,加各色貼補,合不起也不到一百兩。去年夫妻倆還為銀錢發愁,今年他們一下子就寬裕了。
「明年我倆都努努力,爭取買一處自己的房子!」「嗯!」
隔天,臘月二十,大齊各處衙門開始封印。到正月二十開印,大齊的年假足足有一個月。
當然封印並不代表衙門就沒人了,就不工作了,年裡還是有人輪值的。像京中各衙門,外省市送來的文書照收無誤,只不過都是只收不拆。
但遇上重要的軍務和政務,還是隨時陳奏的。
「大齊這年假還挺長。」給林照夏羨慕壞了。想到她那邊,除夕還要工作,眼淚留下來。
趙廣淵想到她那邊連女人都要出來工作,和男人一樣掙錢養家,想到她之前的辛苦,有些心疼。想著以後多疼她一些。
「也是因為大齊交通不便,冬天大雪封路,更不好走,外省州縣的官員還要回家探親,若假給得短了,連路上時間都不夠。」
「也是。你們司農司那個杜知書,沿州來的那個,我聽周氏說,他們夫妻好多年沒回過家鄉了。」
「他們今年會回去。」
沿州離京城不算太遠,一個月時間盡夠他們來回了,之前不回去,主要是因為拋費太大,一家人都靠著杜知書的俸過活,一年下來,不借銀子不欠債都是好的了。
林照夏感慨了一番京城居大不易,北上廣無數人奮鬥多年,也買不起一套房子,一到過年就怕,一年攢的錢一到過年就沒了。都一樣。
「今年你們司農司應該好過些了。」
「豈止他們好過,我這越王都好過不少,外頭都傳本王憑著一個會仙樓,終於脫掉窮帽子,相信過不了多久,典當行那邊借來的銀子就能還回去了。都替本王慶幸呢。」
林照夏便笑了起來。
「連我去參加各種宴席,貴夫人們也都往我身上打量,生怕越王太窮,委屈了我這民間來的王妃。我每回參加皇室的聚會,大長公主們都恨不得送我首飾,生怕我這寒酸氣給皇室丟人。」
趙廣淵也笑了笑,「幾個皇姑姑都不是刻薄之人,小時候待我和皇兄都很不錯……」
說到已逝的先太子,夫妻二人默了默。
見他臉色陰沉,林照夏抱了抱他,只說,「幾個皇姑姑都說咱們送的海鮮家裡人都愛吃,還說以後讓越州那邊多送一些。送了我不少回禮呢。」
趙廣淵點頭,「收著吧。」
林照夏應了一聲,說起年禮,又想起一事,「藏書館那邊好多人送年禮來,我本來說不收的,可他們把年禮放門口就走。」
沒想到古人這麼質樸,只施以一些薄恩,就惦記著回報。
因為會仙樓的開張,請藏書館那邊的一些寒門學子,畫菜單、畫文創、畫連環畫,畫小兒啟蒙故事,又收他們的字畫,讓那些學子都得了不少銀錢。都有底氣多留在京城一些日子,以做學問了。
聽外人傳越王窮,又是幫著宣傳,又是帶著有限的銀子上會仙樓消費,這到了年下,又往越王府送禮。讓林照夏頗為感慨。
趙廣淵想了想,「我會交待下去讓人記下送禮者的名單,明年給他們引薦一些大儒,指點一下他們的學問。」
衙門封印後,朝會也停了。趙廣淵有更多時間陪妻兒了。還回現代那邊送了一番年禮。
林父去世後,林媽又再嫁,餘杭的家裡,林照夏也回得少了。過年也沒再留宿過。與林媽和林嫣然一年也見不上一兩回。但人情往來,林照夏卻沒忘記。
林媽再嫁後,林照夏與她的牽絆少了。
「今年除夕回來一起吃個飯吧。」林媽在視頻里說道。旁邊趙利也伸著頭在一旁點頭附和,對著趙廣淵盛情相邀。
想起今年宮裡有除夕宮宴,五品以上官員及家眷要進宮參加宮宴,林照夏便拒絕了,「除夕有安排了,走不開。年裡如果有時間我們再去餘杭看你們。」
林媽面色不虞,「怎麼一個兩個都這樣,嫣然說過年不回來,劇組不停工,你也不回來。」抱怨了幾句。
「除夕我們真的走不開。我給您寄了些東西,您別不捨得吃用,有事就跟我們聯繫。」
「行了知道了,掛了吧。」
視頻斷了,林照夏看著手機屏幕,想著和林媽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心裡升起一股惆悵。她對趙利還是喜歡不起來,連帶著對林媽也變得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