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第434章 輕騎下落

  第434章 輕騎下落

  這日傍晚下衙,唐望之抱了宮緞回到外城自家租住的小院。董氏看了很是歡喜,抱在懷裡摸了又摸。

  以前她嫁妝里也是有兩匹宮緞的,可是後來隨夫到了書院後,也不好拿出來做衣裳穿,後來需要用錢的時候還拿去換銀子了。讓董氏很是遺憾。

  「這匹宮緞是我特地挑的你喜歡的顏色,你拿去做兩身衣裳穿,也好赴宴交際。」

  現在他入仕了,妻子也跟在書院不同,這段時間已常有官家夫人相邀參加各種宴席。

  董氏摸了又摸,又想著裁成衣裳穿在身上,是如何的亮眼,心裡止不住的歡喜。

  但轉念一想,目露不舍,「要不,還是把它賣了換銀子吧。到時再攢一攢,把我嫁妝里一些不常用的也拿去賣了,咱爭取明年買一套院子。」

  這租來的院子總是不便,小而逼仄,且隔音也不好,左右鄰居夫妻說小話的聲音都聽得到。

  「不用賣,就留著穿。」又湊到董氏耳邊說了些什麼。

  董氏眼珠子瞪大,「能分這麼多?」

  唐望之嘴角揚著,心情很好,「杜大人跟我這麼說的。」

  董氏便高興起來,冬日那些菜賣得有多貴,她當家怎會不知。

  若真能分到這麼多,這個年可好過了。不管是她給娘家和親戚們送年禮,還是與一眾姐妹相聚,也能挺直腰杆了。

  會仙樓的菜乾小菜賣得好,沒幾日就賣了個精光。又有越王在朝中受了皇上的誇獎,說他心懷百姓,便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就專尋沿州厲州的小菜買。

  結果第一批很快賣斷貨,讓客人等了好幾天,第二批貨才進京。只是還不等上架,就被預定的客人分了個乾淨。

  趙廣淵沒法,又去了快信,讓沿州那邊緊著送貨來。

  當初趙廣淵說要在沿州租地種菜,不看好潑冷水的人很多,結果,這就打臉了。

  誰能想到小小一個蔬菜的生意,能這麼紅火呢。

  十幾輛馬車的貨,能賣銀四五千兩,除去購菜成本,各項成本,及一路花銷,還能有三成的利。一趟便能賺一千多兩銀子。一月運兩到三趟,一月賺銀三千兩左右。如能賣上四五個月,能有萬兩以上的利錢。

  一個秋冬天賺銀萬兩,大商不一定能看得上這個生意,但對於沿州厲州種菜的百姓來說,實實在在是個活命的機會。

  而對趙廣淵來說,賺銀多少只是次要,這個作坊,招了四五十名工人,加上管理田地的,押送貨物的,能有一百多人指著作坊吃飯。一百多人,便有一百多個家庭受益。

  再加上厲州沿州無數因種菜獲益的百姓,影響何止百千人。

  世人都想得到名望,名聲與威望,趙廣淵更想要。

  這個冬天,越王在厲州沿州的名望達到鼎沸,連小孩都知道有個越王。這讓任職不久的厲州知府李茂很是吃驚。

  特地在厲州走訪了一圈,耳朵里都是各縣對越王的讚譽聲。李茂便把這些民間聲音,書信一封,寄與越王。

  既決定投誠越王,李茂便深知忠心猶為重要。信中細細把厲州沿州的情況說了一遍。

  趙廣淵收到他的信,隔天便與蔣文濤和一眾幕僚說了。

  「恭喜王爺,賀喜王爺。」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現在越王得沿州厲州兩地民心,自該乘勝追擊。

  對於幕僚們的建議,趙廣淵點頭表示贊同,「越州這些年經過實驗,已得了糧食高產之法,又培育了海外各種作物,明年倒是可以在沿州厲州試著推行幾樣。」

  「王爺說的是。沿州厲州百姓得了王爺大恩,嘗到了甜頭,王爺想在那邊做點什麼,推行起來比別地容易。」

  如今王爺的封地越州,已盡在王爺之手,若把沿州厲州再抓在手裡,將來再做什麼就方便多了。

  「越州鄰近兩州,還得再繼續滲透,北邊這邊便先穩住沿州厲州。」趙廣淵向眾人吩咐。至於別的……函谷關那邊不知路夜是否把一萬輕騎捏在了手中。

  西北,函谷關。

  城裡一間小飯館,幾個年輕人正在秘密議事。

  路夜,孫閭的大兒子孫峪,邵良的兒子邵佐,化名江環的前太子妃胞弟姜寰,幾人平時聚不到一起,今天難得有這個機會。

  路夜帶著趙廣淵的重託而來,半點不敢輕慢。他雖從小被呂國公悉心教導,對函谷關也不陌生,但畢竟離開多年,關中之事還要問孫峪和邵佐。

  畢竟這二人之父是當年呂國公的左膀右臂,且這二人自年少時就在函谷關了。

  而姜寰雖從軍沒幾年,但最近幾年都在函谷關,也比路夜更了解軍中的情況。且他和路夜目標一致。

  「當年呂國公親手所創的一萬輕騎,其忠心自不用說,但經過呂國公被滅門,十年來又發生了太多事,好多人已經不在軍中了。」

  孫峪頗為遺憾,當年他父親也未能把人留下。那些人只記呂國公的好,對殺了呂國公一家的趙室皇室,並不想再效忠。

  當年呂國公所創的那一萬輕騎,個個能以一當十所向披靡,之所以一直被人惦記,只因當年呂國公創立選人時的一個標準。

  一萬輕騎由呂國公親自挑選親自操練,而補充人員則由這一萬輕騎自己挑選,也就是說每一個輕騎都當了師傅,手把手帶了至少一個徒弟,若戰損可及時補充進去。

  所以呂國公在世時,這一萬輕騎能一直保持萬騎的人數,且戰力不變,在呂國公的帶領下,人人驍勇善戰不畏死,令敵聞風喪膽,不敢來犯。

  可現在呂國公不在了,一萬輕騎留在軍中的只有三四成。

  「國公爺留下的可號令這一萬輕騎的虎符,越王已交至我手,這幾月我已聯繫到仍在軍的輕騎,他們也願意聽令於虎符,只是餘下的人選……」

  找起來怕是不易。

  孫峪之父孫閭幾乎與呂國公一起長大,一起成長起來,後成為他的左磅右臂,做為孫閭寄予厚望的長子,孫峪自小也跟在呂國公身邊學了不少,對於這一萬輕騎,也了解甚深。

  「這些年我父親也聯絡了一些輕騎,對退軍的人也保持聯繫,可以幫忙找一找。而且這些人即便退軍,當年他們培養的人好些仍在軍中。」

  好男兒入了軍,自是想建功立業,若當年的信仰還在,自是會認虎符。

  路夜點頭,「那我們便尋一尋吧,若補充不足,咱們便自己培養。希望不負越王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