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血勇

  第270章 血勇

  昂揚的金鼓聲響徹在天地之間,低沉的角號聲在山間谷中迴響。

  明軍大營此時已經是沸反盈天,無數的甲兵在旌旗的指引之下士從各處的營帳之中涌動而出。

  一道道火紅色的溪流不斷向前,不斷流動,流經各處的營盤匯聚成一方又一方的大陣。

  紅纓紅衣紅戰旗。

  從大青山上往下望去,只覺四面八方皆是一片赤紅之色。

  多爾袞站在青山關段長城的七十二券樓上,整個戰局皆是被他盡收於眼底。

  七十二券樓,修築於青山關南側山頂的長城上,次樓跨城牆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

  下部為基座,用大條石砌成,高與城牆相同。

  中層是空心部分,既是屯兵之所,也可以有防禦的用途。

  沿樓內西側僅供一人通行的磚砌樓梯可到上曾樓頂,即為上層。

  上層的中央建有樓櫓,樓櫓上面建有房頂建築,四周環以垛口,供士兵放哨、瞭望敵情、遮風避雨之用。

  因為此樓的窗、門、梯、瞭望孔、樓內結構牆及內中的壁櫥、樓頂上哨房等券,共有七十二個卷拱,故此得名。

  此樓是當初戚繼光任職薊州鎮總兵官,鎮守北疆之時所築。

  戚繼光鎮守北疆之時,這座敵樓屹立於長城之上,牢牢的護佑著邊防的安全,沒有人讓任何一名敵人越過敵樓半步。

  但是數十年已經過去,張居正,海瑞,俞大猷、戚繼光這些名臣良將都已經離世多年。

  那個璀璨的時代已經落幕,曾經雄踞天下,威服四海的明帝國,現如今也已經是日暮西山。

  內憂外患,天災動盪,長夜將至……

  甚至連整個華夏的文明都在衰敗。

  又更何況一座小小的敵樓……

  這座本意是防止外敵入侵的敵樓,現在卻是已經成為了外敵的助力。

  急切的腳步聲之中,一名接著一名偵察觀望的塘馬快速的通過狹窄的樓梯登上了樓櫓,將前線的情報帶給了站在樓櫓垛口觀察著戰局的多爾袞。

  「明國軍隊營壘之中鼓聲不止,各營兵馬紛紛湧出營盤。」

  「明國軍隊各營兵馬已在大青山東、西、南三面展開陣勢,正在應旗!觀其陣勢,總兵力可能超過十萬!」

  「明軍主將孫傳庭大纛出現在我部東面,偵騎探報,明國軍隊正向東面運輸火炮,主攻方向應當在東!」

  多爾袞站在垛口,居高臨下縱觀著全局。

  根據著偵騎的回報,還有視野之中獲取的情報,不斷的調動著各處的軍隊。

  多爾袞的眉頭緊蹙,目光不斷的遊動在遠處明軍的大陣之中。

  明軍這一次的氣勢竟然比起之前在武清、東安之時還要強盛上數倍有餘,說是氣勢如虹也絲毫不為過。

  這麼多年以來,明軍何曾有過如此的聲勢,也就是薩爾滸大戰的時候,明軍曾經有過這樣的氣勢。

  多爾袞神色陰沉,心神不寧。

  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心中總是有著一種不好的預感。

  「通傳譚泰、多鐸兩人,分出一部分護軍營的甲兵填入最外圍營壘。」

  多爾袞沉下了心神,他的身前並沒有擺放著很多的選擇。

  山谷之中,還有大量的輜重和擄掠的百姓牲畜沒有出關。

  這些收穫絕不能輕易放棄,這不是僅僅是度過之後年月的重要資產,也是能夠幫助他穩住地位的資本。

  無論如何,都必須將其安全押送出關,才能換取他所想要的東西。

  「等到明軍到來,一鼓作氣,先擊潰其前鋒,以為威懾!」

  多爾袞眼神清冷,森然的殺意在他的身上縈繞,他的聲音冰寒,恍若冬日之時的凜冽的北風。

  多爾袞號令既下,站在樓擼之上的傳令兵轟然應命,而後迅速向著敵樓的下層的行去。

  而就是在這轉瞬之間,遠方,大青山的山腳之下,明軍的戰鼓在此刻已經是被猛烈的敲響,聲響比起初始之時還要再盛數分。

  山呼海嘯一般的喊殺聲滾滾而來,幾欲穿雲裂石!

  下一瞬間,急促的馬蹄聲便已從樓下響起。

  多爾袞循聲向著樓下望去,正好見到一名傳令騎兵正騎乘著戰馬從長城的另一端飛馳而來。

  那名傳令的偵騎手持著令旗,一路暢通無阻,最後來到了樓擼之上,他開口的第一句話,也讓樓擼之上的氛圍一瞬間幾乎停滯。

  「明軍聲勢浩大,盡起全師大舉壓來!」

  ……

  太平寨上,望台沙盤。

  孫傳庭面對大青山,手執馬鞭,跨騎著一匹純白色的駿馬,被一眾甲騎簇擁著立於東山的高坡之上。

  戰場各處的景象在孫傳庭的視野之中皆是一覽無餘。

  清軍的主將是多爾袞,孫傳庭很清楚,多爾袞並非是什麼庸將。

  多爾袞一路從屍山血海之中殺將出來,帶兵打仗的本事在整個建奴之中都能夠排得上號。

  公樹台的作用多爾袞起初忽略,只是一葉障目的原因。

  若是猛攻公樹台,或許要不了多久多爾袞便能想通關竅,派兵占據公樹台。

  沒有了公樹台在手,到時候再面對著漫山遍野的清軍連營,那就真的毫無辦法了。

  所以孫傳庭下的軍令是自東、西、南三面同時進攻,盡起全師之力,吸引建奴注意,同時將主攻的方向先行放在他所在的東面。

  為此,他集結了軍中大量的火炮在東面,為的便是讓將清軍的注意力都放在東面,而隱瞞其真實的戰略意圖。

  「稟報督師,應旗完畢,各鎮營兵皆以出陣,我部前鋒已入戰場,正仰面攻山!」

  負責軍令傳達的副將從山下一路策馬疾馳而來,向著孫傳庭稟報著前方的戰況。

  孫傳庭雙手握韁,將馬鞭和韁繩按在一起,他的目光越過了前來稟報軍情的副將頭頂,緩緩的自不遠處巍峨的大青山上掃視而過。

  南面,陳新甲麾下的前鋒部隊已經是進入了山道之中,開始向著清軍在外圍的營壘發起了進攻。

  清軍早有準備,各處皆在激戰,無數的旌旗在各處搖動,烏泱泱的軍卒浪一浪的向著清軍的營壘拍擊而去,恍若層層迭迭的浪潮一般。

  而他麾下的部隊,也已經是抵達了東面,先鋒的部隊已經在順著山道開始攻寨。

  炮兵的陣地已經架設了起來,轟隆的炮聲在遠方的山嶺之間不斷的迴響。

  巨大的喊殺聲震耳欲聾,直衝雲霄。

  孫傳庭收回了目光,低頭俯視著前來稟報的副將,語氣嚴厲道。

  「大青山山勢低緩,我一眼望去,便見有多處坡地能夠攀登而上。」

  「傳令各鎮,找尋坡地,從四面攀援而上,自四面開火,不比拘泥於只從山道進攻!」

  清軍的老營漫山遍野,山道狹長,建奴早有應對,強攻確實難以建功,清軍應對從容不迫,他們以逸待勞,自然是做足了準備。

  前不久陳新甲已經試過了強攻各處營壘,塘報和情況孫傳庭都已了解。

  只從山道進攻,只怕是付出巨大的代價,也攻不破幾座營壘,甚至給不了清軍多少的壓力。

  東面必須要最先獲取突破,才能將清軍的注意力引動而來,達成戰略的目的,來隱瞞南方真正的主攻。

  「再傳令給曹變蛟。」

  孫傳庭神色陰沉,他緊咬著牙關,冷聲道。

  「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在日落之前給我攻下東山外圍的兩座建奴營壘。」

  「記住,我說的話是,『不惜一切代價!』」

  「此戰之後,他損失了多少的甲冑,折了多少的兵器,戰死了多少的兵丁,我全都補給他雙倍!」

  南面真正的主攻被孫傳庭全部寄託於陳望帶領的漢中軍身上。

  但是東面作為掩護目的的主攻也同樣重要,兩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諸鎮之中,唯有曹變蛟能夠勝任。

  東山前線的各鎮營兵,不乏善戰悍勇之將,但是諸鎮之中,最勇者還是當屬曹變蛟。

  青山關之役,真正的關鍵,實際上掌握在陳望和曹變蛟兩人之手。

  孫傳庭緊握著馬鞭,嚴厲的聲音在眾人的耳畔響起。

  「鼓聲不止,攻勢不緩,無令而逃亡退兵者,無論官職品級,皆立斬不赦!」

  「傳尚方劍於三軍,舉我旗牌於陣前,曉諭各鎮,敢不從者,皆以謀逆論處!」

  孫傳庭目光森然,令人心悸的殺意在他的眼眸之中流轉。

  「百姓受難,國家大恥,盡忠報國,就在今日!」

  「此戰若敗,三軍同罪,罰從本督起始!」

  「此戰得勝,三軍齊嘉,上至營將,下至兵丁,本督親往殿前,為諸鎮請功!」

  「謹遵督撫將令!!」

  四下軍將皆是垂首低頭,齊聲應命。

  大量的傳令兵飛馳出陣,向著另外兩陣飛馳而去。

  軍令傳達,三面明軍大陣氣勢皆是為之高漲。

  陳國威前車之鑑在前,尚方劍在後,孫傳庭的決心已經是讓所有人都明白。

  數月以來,孫傳庭總督各鎮勤王兵馬,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從無偏信之舉,賞罰分明,威嚴有度。

  各鎮兵馬在這兩個月皆是領足了軍餉,吃飽了餐食。

  孫傳庭此前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得到了兌現。

  真正讓各鎮的營兵熱血沸騰的是,孫傳庭最後的那句話。

  此戰若勝,孫傳庭將會親自前往殿前,在天子面前為他們請功!

  上至營將,下至兵丁,只要顯名者,就能直達天顏!!

  「孫軍門恩至如此,我等又豈能怯戰而弱軍門聲名?!」

  前陣的軍將被孫傳庭的話語的軍令感染,皆是生出了一股血勇,領兵向前。

  「威武!」

  旗牌所過之處,皆是威武之聲。

  大青山下,喊殺聲一時震天。

  不止是陝西和宣大的軍將奮勇向前,就是原本孱弱的薊州鎮兵也是為氣勢所感染。

  長久以來他們壓抑的情緒也在此刻得到了釋放。

  陳國威身為薊州三屯營的總兵不戰而逃,讓薊州鎮上下軍將丟盡了顏面。

  薊州鎮確實是爛到了骨子裡面,但是人總是有廉恥之心,這個時代的人對於鄉土的歸屬感更是深厚。

  身為薊州的鎮兵,卻不能阻敵於長城之外,致使敵軍蹂躪鄉土,他們不知道已經是被多少的鄉親父老指著脊梁骨謾罵。

  多年以來,薊州的總督不知道換了多少任,但無論如何都建奴壓著他們打。

  而到如今,第一次有一名總督,帶領著他們壓著建奴打。

  建奴真的不與他們交戰,一路躲避,只是四處襲擾。

  薊州鎮的營兵也終究是鼓起了士氣,上下的軍將皆是怒吼著向前。

  西面山腳,祖大壽也受到了從孫傳庭發來的軍令,見到了正從各鎮軍陣掠過的尚方劍還有旗牌。

  「總鎮,此戰我們該當如何?」

  祖大壽的身側,一眾關寧將校皆是向他看去,都在等著他的軍令。

  遼東一系自成一派,關寧一脈的將校都很清楚他們的處境。

  心中糊塗的,在遼東根本活不下去。

  祖大壽凝望著不遠處的大青山脈,他的神色如常,眼神古井無波。

  「臨清之敗,朝廷已經有所不滿。」

  「就在此戰挽回我關寧的名譽。」

  祖大壽仰頭望山,眼眸之中寒意驟現,冷聲喝令道。

  「擂進軍鼓,吹長號……」

  「攻寨!」

  西山腳下,關寧兩鎮的軍兵也在此刻終於是露出潛藏已久的鋒芒。

  各營的營將領家丁在前,大量的精銳甲兵伴隨著連綿的鼓號聲向著前方涌動而去。

  明軍士氣突然的高漲和悍勇,以及採用攀援登山攻寨的戰法,徹底打亂了清軍的布防。

  大量的明軍自四面山頭攀援而上,從四面進攻。

  短兵相接,明軍的軍兵第一次竟然不落於下風太多。

  攻山的明軍前赴後繼,不斷的傷亡並沒有嚇倒他們,袍澤的戰死,反而是激起了攻山明軍的怒火,使得攻勢更為猛烈。

  清軍一時間遮擋不及,練練敗退,戰鬥開始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多出防線竟然都出現了動搖。

  清軍首尾難顧,只能是分散兵馬,分頭應敵。

  大量的清軍甲兵,自東西兩山的兩座主寨涌將而出,向著外圍的營寨馳援而去。

  東山平台,跟隨在孫傳庭身側觀戰的幾名當地官員,皆是神色動容,感慨道。

  「如此聲勢,實屬罕見,若是九邊軍將早能如此?敵何至於敢如此深入而無忌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