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章 類糖葫蘆

  過了保和殿,正北方的中軸線上的下一個地方就是乾清門,這是紫禁城的內廷大門了。

  但是在前三大殿的東西方向還有兩處地方,分別為體仁閣和弘義閣。

  體仁閣位於太和殿前廣場內東側,面西。

  明初稱文樓,嘉靖時改稱文昭閣,清初改稱體仁閣。

  體仁閣高25米,座落於崇基之上,上下兩層,黃色琉璃瓦廡殿頂。

  下層面闊9間,進深3間。

  康熙年間,曾詔內外大臣舉薦博學之士在體仁閣試詩比賦,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於此。

  算是皇室家族放照片的地方,也就變相成為了緬懷先人之所。

  而弘義閣高23.8米,屬前三殿區。

  黃琉璃瓦,廡殿頂,面闊9間,進深3間,上下二層,四面出廊。

  弘義閣侍立於太和殿西南側,名為武樓,明嘉靖朝改稱武成閣。

  清初改為今名,意為弘揚大義。

  清代的弘義閣長期用於收儲宮廷使用的金銀器具等。

  現闢為「皇朝禮樂展」展廳。

  古代的禮儀是有音樂的,君子六藝之一,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漢族自古以來都是能歌善舞,舉行戰爭、祭祀、宴飲等,都是有背景音樂的。

  這裡的舞,也是武的意思。

  這個弘義閣也就是皇家的倉庫了,存儲大件的地方。

  接著就是進入內廷了,乾清門為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以此為界。

  乾清門面闊5間,進深3間,高約16米,單檐歇山屋頂,座落在高1.5米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周圍環以雕石欄杆。

  門前三出三階,中為御路石,兩側列銅鎏金獅子一對,中開三門。

  乾清門東為內左門及九卿值房,這是國家的文官集中所在?

  西邊內右門及軍機處,這是國家的武官集中所在?

  門前廣場東西兩端為景運門、隆宗門。

  乾清門是連接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為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餘米,檐角置脊9個。

  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明代乾清宮也曾作為皇帝守喪之處。清順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雍正以後,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存放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康熙、乾隆兩朝這裡也曾舉行過千叟宴,當前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乾清宮,也算是皇帝的主臥了。

  緊挨著乾清宮的是交泰殿,為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約為明嘉靖年間建。

  交泰殿平面為方形,深、廣各3間。

  明間設寶座,上懸康熙帝御書「無為」匾,寶座後有板屏一面,上書乾隆帝御製《交泰殿銘》。

  交泰殿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

  清代於此殿貯清二十五寶璽。

  每年正月,由欽天監選擇吉日吉時,設案開封陳寶,皇帝來此拈香行禮。

  清世祖所立「內宮不許干預政事」的鐵牌曾立於此殿。

  皇帝大婚時,皇后的冊、寶安設殿內左右案上。

  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閱採桑的用具。

  交泰殿這是皇帝自家的祭祀所在,之前的太和殿是國家大事祭祀的地方。

  隨後就是坤寧宮,坤寧宮座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

  明代是皇后的寢宮。

  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

  改原明間開門為東次間開門,門的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作為祭神的場所。

  清康熙、同治、光緒皇帝在此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

  看來不管是什麼民族都是有著自己的信仰,只不過這個地方最後也融於中華大民族了。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這後三殿的內廷所在,自有圍牆所隔。

  而前三殿所在的宮殿,都是單獨有著自己極為開闊的視野,自然是迥然不同。

  每一處的景致都是有著一定的保護措施,一些物件,都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格局。

  順著整體布局的中軸線上來看,圍牆後門坤寧門一出去,所在就是御花園了,算是故宮的後花園。

  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

  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

  全園南北縱80米,東西寬140米,占地面積12000㎡。

  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

  園內的松、柏、竹與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

  位於御花園內東側的假山頂上是一處名為御景亭的所在。

  原是明代觀花殿的舊址,萬曆間改堆假山。

  山的東西山石間各有登道,拾級而上可達山頂御景亭。

  亭子平面方形,四柱,一斗二升交蔴葉斗栱,攢尖頂,上覆翠綠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鎏金寶頂,四面設隔扇門。

  四周圍繞著漢白玉石欄板。

  亭內天花藻井,面南設寶座。

  御景亭是皇帝、皇后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的地方。

  自亭上可俯瞰宮苑,遠眺紫禁城、景山、西苑。

  摛藻堂位於御花園內堆秀山東側,依牆面南,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堂西牆辟有一小門,可通西耳房。

  堂前出廊,明間開門,次梢間為檻窗。

  室內放置書架,為宮中藏書之所。

  故宮的中軸線的建築基本也就算是徹底看完了。

  許寒回顧了一下,發現所有的建築幾乎都是類似於糖葫蘆一樣被一根竹籤給串起來來了。

  而竹籤就是整個故宮的中垂線。

  排除關於風水和禮儀方面的因素,許寒發現了整體的建築幾乎都是有著自己的道理。

  為什麼這麼威嚴的建築都是做北面南呢?

  這是應為京都地處北方,到了冬天,北方的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南下。

  為了躲避來自北方的寒冷風,避免了整體建築被從門口就吹起了大風大雪。

  而到了夏天的時候,來自附近海域的氣流流動形成涼風,自東南而上,為故宮解暑。

  不僅僅是故宮,就算是其他從北方到中原,再從中原到南方,幾乎這種坐北朝南的架勢。

  畢竟國家處於地球北半球、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於北歸線(北zhi緯)以北,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於採取陽光。

  陽光對人的好處很多:

  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時南房比北房的溫度高1-2度;

  二是參與人體維生素D合成,小兒常曬太陽可防予佝僂病;

  三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尤其對呼吸道傳播的疾病有較強的滅菌作用;

  四是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古人設計師或許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是經過了長年累月的積累,這才明白了一些道理,或許用科學的手段解釋不清,於是就用上了這種神學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