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章 決賽項目

  住在唐樓的籠民至少還能夠感受良好的陽光和空氣,但是在地下室的籠民們,簡直就是一種絕望,昏暗的光線,讓人分分鐘覺得這不是地下室的居住空間,而是一個光線暗淡的墳墓。

  當初,許寒拯救的那一個地方,被大水淹沒的地下室,就是最佳的例子,遇到了百年難遇的大洪水,分分鐘就是可以將你的小命奪去。

  在香江的繁榮背後,有這麼一簇人的生存狀態。

  現在去香江旅遊的人們,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看到的是香江最陽光的一面。

  以前覺得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毫無人情的醜陋面目,帶給我們的是「認識資本主義社會」腐爛而不公平的一面。

  實際上,在所有形式的體制中,民生問題總是要留下遺憾的。

  「籠屋」就是香江「貧民窟」的一個失去尊嚴和失去隱私居住形式。

  香江的房子太貴了,普通人終其一生也買不起一套房子。

  籠屋租金從當初的5、6元港幣到今日的1200元港幣,再高下去只能睡大街了。

  這個價格簡直是高得離譜和驚訝,可是身處在香江的人們都是深深感受到了一種生存壓力。

  相對來說,生活在內地的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太幸福了。

  香從1998年開始實施《床位寓所條例》,改善並減少「籠屋」。

  一個不足兩平方米的單人床,居住者並不是無家可歸,只是以最低的租金來租一個床位,可以免於露宿街頭。

  不過在過去一年中,籠屋的租金卻是急遽上升,從2007年八月的1000元港幣上漲了180%到現在的2800元港幣。

  再加上香江經濟現處於衰退的狀態,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機會,最後露宿街頭。

  漸漸的,無家可歸便成了日益嚴重,由香江社區組織(義工)租下來,無償提供給失業者、無房屋者居住的「籠屋」。

  這些義工除了提供他們暫時棲身之所,還負責帶他們向特區政府爭取權益。

  據說,有的人在「籠屋」里已經居住40多年。

  「籠屋」是罐頭沙丁魚似的貧民窟,眾多老弱貧苦人聚集在舊樓床位,各以鐵絲網圍住,一張床位猶如一座籠子,「籠民」因此而得名。

  五、六十年代,搭木屋居住是香江貧民解決居所問題的重要途徑。

  當時有30萬木屋居民,半數是香江出生的家庭,或者是1946年以前便一直住在香江的。六十年代,木屋居民增加到80萬。

  山區的木屋居民,每500人用一公共自來水管,100人共享一個木蓋糞坑,遍地垃圾,污水橫流,臭氣熏天。

  根據香江社區組織協會提供的數據,香江有大約10萬人居住在所謂的「籠屋」。

  籠屋涵蓋分割成一個個小房間的公寓樓,簡陋的木板和鐵板「床屋」以及屋頂棚屋。

  因空間狹小,籠屋也被形象地稱之為「棺材房」。

  香江是一座富有的國際大都市,籠屋的存在與香江的繁華景象形成嚴酷對比,被港人視為一種恥辱。

  這些都是不會出現在內地學生的教科書上面,畢竟這才是真正的殘酷現實。

  隨著畫外音的講解,屏幕上面開始出現了一張張畫面。

  從這一點來說,香江此時發展深水埗,或許就是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許寒對於這種事情,反而是比較有經驗了,畢竟在中海的玉蘭街,現在已經改造結束了,計劃著就是在香江忙完了之後,就回到中海,進行最後一期的節目錄製。

  看著面前的一張張圖片,許寒深刻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籠屋。

  籠屋:顧名思義,像籠子一樣的屋,用鐵絲網圈出一塊臥榻之地。

  主要住戶是老年人,與內地不同,香江沒有退休金、養老金一說。

  低收入的年輕人若是老來沒攢夠足夠的存款,領著杯水車薪的補助金,能住的便只有每月2800港幣的籠屋。

  密密麻麻的籠屋,現在基本上都是危樓,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難怪要重新開發。這就是香江人自己的民生問題。

  70平方的屋子,幾十個3層鐵籠,最多能住到200人左右。

  「籠民」們也自嘲,住在這兒就像孤兒,還談什麼做人的尊嚴。

  除了籠屋之外,還有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地方,名曰劏房。

  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面積卻通常小於8,一個小單間,每月要4000人民幣起。

  比籠民的價格都要更加多了。

  掙扎在底層的人,現在已經是領取粽援低保了,自然要節約出錢生活費,所以大多數無可選擇的人反而是更加集中在了籠屋之中。

  劏,是割的意思,顧名思義,把一間住房,分成不小於兩個獨立單位,然後租給多家住戶。

  人均居住5.7,僅比懲教署監獄居住標準多27%。

  可以說,簡直是比起坐牢還要慘。

  冰箱、電扇、床、小書桌,這些家居必需品,已經將小屋填得滿滿當當。

  然而廚房跟廁所,還要擠占本就狹小的天地。

  看到這裡,許寒不由得想到了一部電影《踏雪尋梅》其中的女主角就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和生存壓力之下徹底放棄了自己生命,渴求兇手幫自己解脫。

  成人忍忍或許還能過得去,但這還住著4萬名兒童,他們的童年註定昏暗閉塞。

  獲36屆金像獎多個獎項的《一念無明》中,曾志偉扮演的父親和患有躁鬱症的兒子,

  便住在劏房裡。

  十幾天在劏房拍戲,

  曾志偉對媒體坦言:

  「怎樣豁達的人,在裡面慢慢都會受不了的,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除了上面所說的籠屋和劏房,還有一個稱呼,名為「棺材」房。

  「棺材」房,大都是在板間房基礎上,以井字形上下分割成6間小房。

  每間約1.5,租金每月1500港幣,由於太過狹小,僅僅放得下一張單人床。

  比起籠屋更加慘,連視線都是沒有,跟躺進了棺材有什麼區別?

  人在房間裡,只能硬生生躺著,「棺材」房因此得名。

  吃喝拉撒,所有的活動,只能圍繞這張床上進行。

  甚至有的房間,太過狹小,睡覺腿都伸不直,只能過彎腰屈膝的日子。

  住在這樣的環境中,絕非正常人的生活,但他們大多已經麻木。

  簡單的生存很了不起,活下去都是一種極為強大的勇氣。

  除了這些,還有觸目驚心的廁所房,簡陋的床鋪底下便是廁所。

  蟑螂、蚊蟲叮咬,防無可防。

  在世人面前,香江如一顆明星,珠寶、奢侈品招牌閃閃的霓虹燈。

  多少人到香江遊玩,也會誤以為維多利亞港中環、尖沙咀就是香江的全貌。

  但只有深入一座城市的邊邊角角,了解城市裡的一花一草一木,才能真正看懂人生百態,品味酸甜苦辣的人生。

  生活,或許從來沒有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靚麗輕鬆。

  要緊的是,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以心為犁,默默耕耘自己的理想人生。

  當視頻講解到這裡,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決賽項目:

  依據視頻之中的講解,請設計出解決問題的高層建築方案!

  最終獲獎的作品,會被推薦給香江政府主要的建築參考或者是直接使用方案,除了有豐厚的獎金之外,還有著香江榮譽明星設計師稱號!

  來了,來了,終於來了,最終的決賽項目居然是這個。

  因為現場有著很多的媒體,同步直播,這裡的播放的畫面不僅僅是本地人看見了,就連關注鳳凰衛視的內地觀眾也是看到了這裡的情況。

  頓時很多人,都是很不理解,為什麼繁華都市香江居然還有著這麼暗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