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研究動力問題(求追讀)
在明末,最不缺的就是人。
受小冰河期的惡劣天氣影響,這幾年陝西的天氣不是爆冷就是大旱,常常赤地千里,饑民遍地都是。
只要有糧食,招人是很方便的。
但林峰已經決定了近期還是要低調發展,就不能大規模招人了,防止遭到朝廷的懷疑,引起洪承疇等剿匪大佬的殺氣關注。
再說人招的再多也比不過李自成、張獻忠等這個時代搖人大師動不動裹挾拉起幾萬、十幾萬的隊伍。
所以林峰考慮再三,覺得還是得走精兵發展之路。不跟他們比數量,而是要比質量。
這打造精兵就得靠優良的裝備了。
目前四通軍械廠打造的掣電一型火銃還是不錯,就是產量太低了,其瓶頸就是沒有合適的鑽槍管器械,完全靠人工效率太低了。
林峰思索了一番,又進入客機空間翻閱了一下相關的書籍,決定要研究解決軍械生產的動力問題。
府谷城北,四通寨。
林峰冒著嚴寒來到了山寨,幸好軍械廠內鍛鐵的火爐燃燒得正旺,裡面還是很暖和的。
「大人,這麼冷的天您怎麼來了?」趙知新看到了連忙迎上來說。
林峰邊走進來脫掉外套邊說道:「知新啊,最近左右無事,便來山寨轉轉。你召集幾個技術骨幹,我們一起來研究探討一個技術問題。」
「好啊,正想聽聽大人有什麼高見。」趙知新是個技術狂,一看有技術問題可以探討立即就去找人了。
軍械廠的人都在大車間裡,很快趙知新就叫來了兩個工匠,首先向林峰做了介紹,一個叫孔彬,另一個叫李應元,都是從流民中召來的,讀過書、懂技術,現在是趙知新技術小團隊中的骨幹。
介紹完後,趙知新一臉期待地問道:「大人,您那邊又掌握什麼新技術了嗎?」
「知新,現在無論是鍛鐵,還是打造火銃,都需要反覆的捶打,如果這個力量能夠用機械的方式實現,你覺得會不會提高打造的效率?」林峰問道。
「大人,您是說像水車這樣的機械裝置嗎?」趙知新不愧是技術專家,立即想到相關的機械。
「是的,水車是利用水力,也就是水的力量的一種工具。」林峰迴答道。
「不過這裡沒有水力啊,而且即使有,水流的力量也很不穩定,很難利用起來。」趙知新顯然是考慮過這個問題的。
「那你們有沒考慮過使用其他的力量?」林峰問道。
「其他的力量?要麼就是風力。」趙知新接著說道,水力、風力是古人比較常見運用的自然力了。
「伱們呢?」林峰對著兩個技術骨幹問道。
「除了風力和水力,其他好像就沒有了啊,要麼磁石的吸力?可這個力量也太小了。」孔彬回答道。
李應元也搖了搖頭,表示沒有其他的了。
林峰聽完微微一笑,看到車間內也燃燒著一個煤餅爐,上面正在用茶壺泡水。便對孔彬道:「你去把那個爐子移過來。」
煤餅爐也不重,很快就搬了過來,這時茶里的水也開了。
林峰起身拿起一塊抹布把茶壺嘴堵上了,然後對趙知新說:「你把手放在壺蓋上感受一下,小心蒸汽燙手啊。」
趙知新立即小心地把手放了上去,不一會兒就感覺壺蓋好像要跳動一樣。
「放手吧。」林峰說道。
壺蓋瞬間被頂開了。
趙知新看著壺蓋,又摸了摸手,好奇地說:「這也是一種力?」
「是的,這就是蒸汽力,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林峰答道。
「可是這種力很小啊,能用來幹什麼呢?」李應元接著說。
「茶壺裡的蒸汽力當然很小,但蒸汽力的大小跟蒸汽的多少成正比,也就是蒸汽越多力就越大。跟受力的面積也成正比,比如用大一圈的壺蓋,受的力就會增加。」林峰說道。
「大人,那如果建一個很大的茶壺,再把壺口開得大一點,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一個很大的蒸汽力?」趙知新很善於理論運用,馬上推斷出了他的結論。
「是的,如果我們建一個又大又直的桶,再增加壺蓋的密封性,就能成生一個很大的力量。」林峰答道。
「大人,那這個力應該如何運用呢,水蒸氣只有一個向前推進的力,推開了氣也就沒了。」趙知新提出了關鍵性問題。
林峰拿起一跟細鐵桿,邊比劃邊說:「這就是我們要研究解決的重點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連杆,連接一個轉輪,將向前的力轉化為更穩定的旋轉力,這樣就可以有很多用途,干很多事情了。」
「大人這個構思實在太巧妙了,這個轉輪轉回來的時候,還可以把壺蓋給復原,又可以重新被水蒸氣頂起來,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力了。」趙知新眼睛一亮說道。
「是的,基本原理就是這樣。但這其中也有很多技術難題,特別是這個壺蓋,以後就不叫壺蓋了,稱作活塞吧,它的密封性就是個大問題。如果密封不嚴,水蒸氣都跑了,這個力就差遠了。」林峰啟發道。
「還有這個連杆和轉輪要反覆運動,對它的強度要求很高,還需要在煉鐵上多想辦法。」
「大人所說的活塞和筒壁要嚴絲合縫,否則摩擦太大,就很容易損壞,幸好現在已經有了精準的度量衡,仔細點應該可以做到。」
「這個轉輪要解決怎麼快速旋轉的問題。」
……
幾個人不愧都是技術骨幹,很快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術難點。
這些難點概括起來主要是三點。
一個是密封問題。後世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用橡膠密封圈唄。不過在明朝可不好辦,一般密封用都用油布,密封效果不是很好。
林峰查了《趣味化學知識》中的土法提煉橡膠知識後,決定採取使用藥材杜仲提煉的辦法。
就是將杜仲樹葉浸泡磨碎,然後用鹼液浸泡,就能獲得杜仲膠了。這兩個主要原料都方便獲得,至於怎麼提取,那就得反覆試驗了。
這個提煉杜仲膠的效率肯定比從橡膠樹上提煉要低的多,但大西北到哪裡找橡膠樹去啊,只能湊合著先用一下了。
第二個是連接槓的強度問題,這個好辦一點,讓鐵匠鋪反覆試驗,直到打出符合要求的連接杆。
第三個就是轉輪問題,關鍵是旋轉部位的軸承。古代一般使用硬木加上潤滑來實現,但強度肯定不行,必須研發滾珠軸承了。
林峰在這幾個難點問題上一提點,趙知新等人立即恍然大悟,看向林峰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就像後世的大學生看到了科學界大拿一般,仰慕之情溢於言表。
從理論上提出了解決技術難點的辦法,林峰又帶著他們畫了一個蒸汽機模型的草圖,並交代趙知新等人儘快研發樣機。
科技樹還是要攀的。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