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崇禎的憤怒

  京師紫禁城,乾清宮。—(••÷[ ➅9ѕ𝔥𝕦x.𝐂όϻ ]÷••)—

  崇禎帝在他的御書房中走來走去,不時嘆息道:「虜兵這樣深入畿輔,如入無人之境,怎麼好啊!」

  過了一會,又自言自語道:「唉,這個盧象升,一點用處也沒有,竟然任憑韃子肆虐京畿,實在是太負朕的信任了!」

  想了片刻,他提起硃筆下了一道諭旨,準備切責盧象升畏敵避戰,勞師無功,將他兼的尚書之職降了一級到侍郎,並收回尚方劍。

  這就是崇禎的性格,對盧象升的信任來得快,去的更快。一時半會見不到成效,馬上不耐煩了,很想找一個人代替盧象升總督天下援兵。

  崇禎剛寫好諭旨,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拿著一個文件走了進來,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

  崇禎害怕又有了不好的軍情或災荒,狐疑地問:「什麼文書?」

  「啟奏皇爺,這是大學士劉宇亮的奏本。」王承恩回道。

  「劉宇亮他有什麼事?」

  「他因虜騎深入,京畿糜爛,懇求萬歲爺派他去督察諸鎮援兵。」

  崇禎正想著換掉盧象升,聞言大喜道:「什麼?他要自請去督察諸鎮援兵?」

  「是,皇爺。」

  「很好,我大明內閣也是有忠臣的。你快替我擬旨,派劉宇亮代替盧象升總督天下勤王兵馬。」

  「盧象升呢?」王承恩怯怯地問。

  「著他來京聽勘!」

  很快,王承恩就拿著崇禎口授的令劉宇亮替代盧象升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的詔書走了出去。

  崇禎接著伏在御案上批閱奏章,過了許久,午膳都吃完了,也未見劉宇亮的回奏。

  按照崇禎的想法,劉宇亮早飯後看見他的手詔,當天上午就應上疏謝恩,請求陛辭,迅速馳赴戰場。

  劉宇亮是個文臣,崇禎也不求他能夠帶兵衝鋒陷陣,但願他能夠以首輔的威望去到軍中,激勵一下勤王大軍的士氣,諸將不再畏縮不前,各州、縣不再遇見清兵就望風瓦解。

  只要劉宇亮做到這一點,就算是了不起的功勞,夠使他滿意了。

  在午飯前後,他兩次向王承恩問:「劉宇亮還沒有請求陛辭麼?」

  「回皇爺,還未見首輔請求陛辭。」王承恩小心翼翼回答道。

  「古人『君命不宿於家』,他怎麼如此遲緩?」崇禎很不高興道。

  約摸到傍晚時分,劉宇亮的謝恩疏才送進宮來。但是這封疏叫崇禎大為失望。他在疏中除向皇上謝恩之外,求皇上派他去督察諸軍,代皇上鼓勵士氣,催促諸帥作戰,而不要使他接替盧象升總督諸軍。

  這時候,崇禎才恍然省悟,「督察諸軍」和「總督諸軍」是不同的。劉宇亮的原疏只是請求去督察諸軍,而不是要總督諸軍,只是因為他急於派人代替盧象升挽回局面,所以沒有弄清,匆匆地下了手詔。

  可是劉宇亮又想立功又害怕直接帶兵作戰的心思,也給他看透了。

  「這些臣子,果然沒一個能夠擔當重任的,都是諸臣誤朕啊!」崇禎內心忿怒道。

  此時,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進來,向他啟奏:「兵部尚書楊嗣昌請求召見。」

  崇禎問:「他有什麼緊急事情?」

  王德化躬身回奏:「奴婢不知。可能是為大學士劉宇亮督師的事。」

  「那宣他進來吧。」崇禎明白了,也準備聽一聽他的意見。

  很快王德化就領著楊嗣昌進來了,行過常朝禮以後,崇禎問道:「先生有什麼事情要奏?」

  楊嗣昌說說:「臣為大學士劉宇亮督師的事求見陛下。」

  「他的奏疏朕已經看過了,劉宇亮只想督察諸軍,不想總督勤王兵馬,先生的意見如何?」

  「陛下一受到奏疏,就立即令首輔前往總督天下勤王兵馬,可見對首輔取代盧象升督師之重視。

  不過當前韃子勢大,盧象升雖然阻敵不利,但畢竟也是個知兵的,宇亮以首輔之尊,前往督察諸軍,已足夠顯示皇上的重視,目前臣以為還不宜臨戰換帥。」楊嗣昌雖然對盧象升反對他的和虜之策有意見,但也明白如果讓楊宇亮取代盧象升,只能使得形勢更糟,於是小心勸說道。

  崇禎聞言思考了一番後說道:「那就依卿所奏,前詔作罷,就派劉宇亮去督察諸軍吧。」

  「遵旨!」楊嗣昌叩頭道。

  崇禎又說:「目下虜騎深入,畿輔州縣,望風瓦解,使朕憂心如焚。今首輔劉宇亮既願代朕視察勤王之師,朕甚嘉慰。望他早日成行,不要遲延才是。先生請起!」

  第二天一早,王承恩又拿著一份文書進來了。

  「大伴,又有什麼消息?」崇禎擔憂道,生怕又傳來什麼噩耗。

  「皇爺,這次是好事,盧象升奏報,陝北總督林峰帶著他的振明軍已經到北直隸勤王,連續與虜野戰數場,斬首韃子首級六百餘級,說是已經勘驗過,都是真虜,其中還有兩名韃子牛錄額真。」王承恩高興道。

  「好,真乃大勝也。可惜是那個什麼振明軍所為,一支反賊軍隊都敢和韃子野戰,盧象升的天雄軍卻裹足不前,真是可恨。」沒想到崇禎又記恨上盧象升了。

  「皇爺,那是否要賞賜林峰?」王承恩問道。

  「著兵部派員前去勘驗首級,校驗戰功後再議封賞之事。此外,令盧象升儘快出兵退虜,不可再畏戰避敵,林峰的叛軍都能野戰,朝廷養的軍隊難道就不行嗎?」崇禎下令道,他的內心當然是不想賞賜一個叛軍頭目,只能先拖一拖了。

  「遵旨,奴婢這就去擬詔。」王承恩領命而去。

  下午時分,司禮監值房又送來了兩份緊急塘報。

  崇禎拿起來上邊的一份塘報,見是從潼關來的,沒有馬上打開來。

  前不久,洪承疇和孫傳庭在潼關南原伏擊了從陝西南下的李自成部,奏報取得了大勝,全殲李自成部,但沒有尚未找到幾個匪首的屍體。

  孫傳庭在報捷的奏疏中說李自成等看來已死於亂軍之中,正在尋找屍首。他一直對這句話半信半疑,疑其未必然,但又願其真能如此。

  今天看到潼關有緊急塘報過來,崇禎不由地期待,也許是李自成和劉宗敏等「巨賊」的死屍已經找到了?

  但是他的這個希望只在心上一閃就消逝了。如果是找到了「逆賊」的屍首,新任陝西巡撫和潼關道都會有急奏到京,司禮監甚至內閣的人早就過來報喜了,牽無聲息送來的塘報,要麼不重要,要麼就是噩耗。

  這麼一想,崇禎的心頭上登時籠罩了一層暗雲,但又不得不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塘報。

  塘報很簡短,只有一句話:闖賊未死,已經逃入商洛山中,近日出來襲擊了周邊縣城。

  他一看,像一瓢冷水澆頭,不禁渾身一顫,頹然靠在椅背上。

  過了片刻,崇禎拿起來第二份塘報,見是從河南府來的,不看內容也知道報的什麼事。

  但是事已至此,他只好打開看了。站在他身旁的太監和宮女看見他的神色更加難看,眼睛裡燃燒著怒火,鬢角有一條青筋輕輕跳動。

  他們提心弔膽,屏息無聲,踮著腳尖兒退了出去。不料他們剛剛退出,就聽見嘩啦一聲,皇上把手中的茶杯摔碎。

  於是他們趕快跑進來,環跪在崇禎面前,顫聲說道:「請皇爺息怒!」

  看到這個塘報,崇禎心裡深恨孫傳庭,恨得咬牙切齒,忽地從龍椅上跳起來,暴躁地在乾清宮繞柱狂走,似乎在發泄心中的鬱悶之情。

  過了好長一陣,他重回御案坐下,提起硃筆,打算下道手諭,將洪承疇嚴加責問,官降三級,將孫傳庭逮捕進京,交刑部從重議罪。但又想了想,把筆放下了。

  洪承疇和孫傳庭已經率領五萬勤王兵出了娘子關,正在前往京畿的路上。崇禎明白,如果在這時將洪承疇降級處分,將孫傳庭逮京問罪,這一支勤王兵說不定就會瓦解。

  況且,他想著大臣中威望高,經驗多,將來能夠替他坐鎮遼東抵禦清兵的只有洪承疇,他最好還是原諒他的小過,使他更知道感恩圖報。

  至於孫傳庭,他已經決定不寬恕他,只是目前還不是時候。等到清兵退走之後,他再把孫傳庭叫進京來,治他的罪。他重新把兩份塘報拿起來看了看,心頭上怒氣消了一些,卻感到無比的焦急和沉重。

  他扔下塘報,靠在椅背上,仰視空中,自言自語地小聲說:「唉,怎麼辦呢?原來闖賊並沒有死,逃在商洛山中!他既然能夠進襲潼關和靈寶縣城,可見不是全軍覆沒。河南到處都是饑民。

  這一股漏網匪首倘不迅速撲滅,他們又很快能夠拉起幾萬、十幾萬的亂民軍隊,這幾年辛苦剿賊的心血又要付諸東流了。」

  想來想去,他叫一個太監去傳諭兵部,檄催潼關道和總兵賀人龍火速出關「剿賊」,務必在商洛山中將李自成殘匪剿滅,萬不可讓他們再跑出來裹挾饑民發展起來。

  這個太監剛走,秉筆太監王承恩拿著一封奏疏進來,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邊。

  「誰的奏本?」崇禎問。

  「是高起潛的。」

  「他有什麼事兒?」

  「高監軍奏盧象升擁兵避戰,坐視虜騎深入,京畿糜爛。」

  崇禎把眼睛一瞪,拿起來高起潛的奏疏略略一看,便明白了全部內容,恨恨地罵道:「盧象升!你真是該死!」

  王承恩明曉得高起潛的話多不可靠,明明擁兵避戰的是他,卻彈劾起了盧象升,但他知道崇禎帝心裡信任的是楊嗣昌和高起潛,他幫盧象升說話必然會令皇上不高興,只能緊逼嘴巴,不敢吐露一字。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吧書69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