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有本事

  但秦國大王會樂意聽一個臣子的諫言嗎?也許一個人在一開始登上大王寶座時比較喜歡聽諫言,時間久了作為一國之君的人就不怎麼樂意聽到不同的聲音。閱讀sto55.COM

  除了這個原因外秦王對白起還有些忌諱,君臣之間出現一些隔膜,而之所以會這樣在因為長平之戰後白起等將領率秦軍一路打進趙國。

  最後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幾乎要把趙國滅掉,韓趙兩國一看大事不妙,就派人重金賄賂了秦王最重要的謀士范雎。

  而范雎在發現白起有可能比自己的功勞大了之後被說客勸服,一通操作後秦王竟然答應了趙國的議和,趙國割讓土地後秦軍接到命令撤出。

  白起在回來後知道範雎的舉動後十分不快,因為秦軍馬上就要攻克邯鄲時接到命令後撤,之前的犧牲全部化為泡影。

  這讓白起從心裡對進言的范雎有了不少的意見,明明快要成功了,竟然議和了!之前的犧牲付之東流。

  這就是所謂的將相不和,朝堂上的人很快就知道後,那麼秦王不得不多想:白起他因為撤兵對范雎有意見,那麼對秦王會不會也一樣?很多事情不能琢磨,越是琢磨越是感覺不對勁。

  等著秦王在不久之後再一次要準備打趙國時,白起的不樂意在大王眼裡變得不一樣,感覺白起是因為上一次的撤軍心裡故意慪氣。

  明明不久前還是因為撤兵而不高興,怎麼現在讓白起帶兵竟然有著不同的看法?這是故意和大王對著幹吧?

  不管白起是出於本心不贊同馬上發生這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鬥,還是他本人不願意帶兵上戰場和趙軍一戰,都讓秦王心裡不爽,感覺這個臣子很不聽話。

  這種因素下即使白起的本意不錯,覺得之前有機會能夠一舉滅趙卻沒有抓住機會,非要和兩國議和,也只能接受。

  只是秦軍剛剛修養一段時間,竟然又要開戰?當初也是付出不少犧牲才打進趙國,如今再來一趟,這不是折騰人嗎?

  還有白起還知道當初攻進趙國時因為長平之戰的餘威,讓秦軍省了不少力氣。但隨著時間的發酵,趙國人還是怕秦軍,但更加對秦軍恨之入骨,因為知道投降沒有用,乾脆死命抵抗。

  但秦王覺得站在國君的立場上要好好打擊趙國,要一次次消弱對方,作為一國之君的他發布了命令,臣下卻完全不認同,還說自己病了。

  秦王原本以為自己這一次打仗一定會勝利,在聽到白起的話就仿佛被人當頭潑了一桶冷水,自然覺得十分憤怒。

  十分憤怒的秦王只會想著對方不聽話,也不識抬舉,根本在一開始就不想要聽反對意見,自然不會在意臣子的好意。

  被拒絕後的國君就派了另外一位將率秦軍和趙軍打仗,只可惜的是失敗了,秦王知道後十分憤怒,這不是證明自己不行?

  再一次下旨讓白起上前線,作為臣子的白起還是不打算去,一開始就說了不適合再打,怎麼還讓人去?就說自己生病無法成行,再一次拒絕了大王的旨意。

  戰局一敗再敗,白起一直關注著局勢感覺不好,看到秦軍戰死了不少士兵,就發了幾句牢騷,結果傳到秦王耳朵里。

  被白起拒了兩次的大王心裡十分惱怒,這些怒火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戰局不利,一次次失敗,和之前那一場勝利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再加上和白起有了間隙的范雎從中進言,更令秦王惱火:白起是自己的臣子嗎?一次次抗旨,當大王的話是放屁,這就是把大王的臉按在地上摩擦。

  十分不高興的大王就第三次下旨,他就不信自己的話沒有用,而這時候真正生病中的白起感覺很不妙,他因為身體原因無法馬上上路。

  連連接受兵敗的秦王心裡很不甘心,還覺得有人拿捏自己。最後強令生病中的白起上路,而白起自然知道不好,再一再二不在三,連續拒絕了二次的他還能再一次拒絕嗎?

  不能?大王只怕十分生氣,白起不得不去了前線,只是因為生病的緣故,行進的速度很慢,而這激怒了秦王。

  他和范雎商量一番,覺得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就讓使者追上去送上一把劍,白起拿到劍後自殺而亡。

  凌霄講訴完畢後看著歡郎幾個,他們自然看過這段歷史,當時還很不明白為君者為什麼會這麼做?逼著白起去做,最終一代大將死掉。

  之前的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可今天被凌霄點出來在仔細思量一番後就感覺很不好受,白起絕對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但他作為一個有本事的人,卻在君王想要打仗時提出一個很好的建議,結果非但沒有被君王接受下來,反而被君王懷疑,就算是生病也被強制上戰場,甚至還被逼著自刎。

  明明有本事還是被逼死了,一時間幾個人沉默下來,凌霄緩緩掃過這幾個孩子還十分稚嫩的臉,很不客氣地問:「你們現在是否還覺得只要有本事的人就一定活得好?你們自個覺得自己比白起強?」

  他們聽後連連搖頭,彼此對視一眼都知道自己不一定能夠做到,他們也專門學過兵法,這是凌霄專門教授的,兵書上講的不多,以為很容易的事情。

  其實真的要打一場就會知道戰場上形式多變,而且戰爭從來就不是幾個人的事情,往往要有成千上萬的人參與。

  從參戰的人員,到後來的軍需供給,還有專門的安營紮寨,這都是要一一考慮的事情,此刻的他們都無法說自己一定比白起強,作為一代名將最終還是抵不住君王的命令。

  凌霄看著幾個人有所悟,就接著說:「並不是有本事的人一定會得到重用,當年的孫臏就是有大本事,在投奔自己師兄後被師兄心裡嫉妒,師兄暗中下手,孫臏被挖去了膝蓋骨,成了殘廢。

  好在孫臏在殘廢后看出來原因,連忙遠離了師兄,後來才有機會報仇,但殘廢了他再也沒有機會站起來。」

  凌霄的話讓原本神采飛揚的孩子們一下子垂下了頭顱,雖然他們之前也曾經看過這些事情,但並沒有感同身受。

  可就在今天凌霄的話讓他們感慨萬分,終於有了一些感悟,她對著他們說:「我之前讓你們多多讀書,就是希望他們多看看歷史書後可以從中學到一些什麼。

  學到之後就可以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有些錯誤你們會發現還有機會改正,而有些錯誤根本沒有機會改正,因為人死了。」

  凌霄之所以不讓歡郎他們外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古代的環境裡一旦確定下來所謂的主君和臣下的界限,根本就無法擺脫出來。

  除非主君死了或者是犯了什麼十惡不赦的罪過才能夠棄暗投明,不然中途換個主君就會被主流社會的人恥笑,有可能被嫌棄人品不行,還會被人質疑是否喜歡背叛?

  所以在判斷某個人是否值得自己追隨時,不要只看對方說的是否好聽,說的再好,就算是天花亂墜也百搭,更要看看思想理念是否相合。

  要不然就是再好的前途,如果彼此雙方的思想理念格格不入的話,絕對會活得很痛苦。不然那兩個人為什麼到現在也沒有找到適合的君主?只因為他們很清楚,愛惜自身羽毛。

  凌霄的一通分析讓歡郎他們都傻眼了,在那兩個人言語中他們以為一定會遇到明主,跟著一定會君臣相得。

  但凌霄說:有這種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一開始相處的關係不錯,但最終是各有自己的想法,大面上過得去而已,君臣相得更多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在很多時候現實比想像中還要殘酷,就如同他們自己感覺還不如的白起,作為名將的他確定那一戰必敗,不想要打一仗。

  而秦王則是另外一個想法,非要顯示一下秦國的國威,在大王看來:那一戰必須要打,不打不行。

  聽大王的話打輸了,要承擔責任,不聽大王的話也是砍頭的罪名,這也就是為什麼白起明知道必敗,卻不得不上路領兵的原因。

  而秦王一心以為白起避戰,明明白起病得走的不快,非但沒有體諒,反而令其自殺,白起長嘆一聲自殺身亡。

  凌霄用現實告訴歡郎他們:外出求一個功名並不容易,比他們想像中還要難,尤其君臣之間的關係很難相處。

  是有君臣相得,比如說漢武帝和冠軍侯霍去病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但當年的冠軍侯之所以會得到皇帝的喜歡,那是因為他還很年輕,皇帝需要他另起爐灶,想要制衡一個人。

  而霍去病也十分識趣,不願意多管什麼軍權,再加上他死的時候十分年輕,和皇帝之間還沒有什麼矛盾,這就是所謂的君臣相得。

  為什麼會這麼說?那是因為當年冠軍侯的舅舅衛青,當年也是皇帝的心腹人選,可等衛青的功勞越來越大時還是被皇帝防備起來。

  誰讓衛青是皇后的親哥哥,也就是太子的舅舅,而隨著太子一天天的長大,太子身邊開始聚集一些人,而皇帝老了,自然開始防備了太子。

  既是父子又是君臣,他們父子的情意漸漸消磨殆盡,太子身邊固然有人想要得到從龍之功,皇帝何嘗不也是帶著幾分提防。

  這種情況甚至讓漢武帝和衛青這一對君臣相得的郎舅之間出現隔膜,最終皇帝就開始提拔新的將領出來。

  等到後來戾太子的事情最終牽扯到了衛青,在皇帝眼裡衛青從一開始的夥伴,就變成必須除掉的一員,過去的一起都將不復存在。

  不要以為君主會是心慈手軟的人,他們這些孩子們太過幼稚,還以為君臣相得很容易,不!很不容易才對。

  一代明君唐太宗死前就很不放心那個文武雙全的開國功臣徐懋功,為了給兒子唐高宗留下一個穩固的江山,就把徐懋功貶了。

  等著他的兒子唐高宗上位後在赦免徐懋功,也就是所謂的施恩,就是一個套路,而君與臣之間很多時候會兵戎相見。

  孩子們聽了之後都垂下腦袋,凌霄接著分析,現實比他們想像中還要悲催,有些事情要看看再說,不要輕易站隊。

  凌霄告訴他們,等著回去孩子們好好再一次讀歷史,看清楚這其中諸多問題,只有這樣才不會被人算計。

  看過歷史就會發現在很多時候都感覺有些無奈,君王也高高在上的一面,也有君王的無奈,臣子有臣子的無奈。

  仕途也許是光鮮亮麗,但在後面有可能是布滿荊棘的路,而歡郎他們所能夠做的事情好好多學習一番,讓原本有些漂浮的心落下來,他們會發現自己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習。

  這也是凌霄雖然知道那兩個人算計了歡郎他們,卻沒有特別反感兩人的原因,更沒有打算好好教訓一番兩個人。

  要是沒有這一次事件爆發出來,歡郎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情況有多麼的浮躁,一個個心都飛到外面去,以為被關在籠子裡,想要外出看看。

  而這一次凌霄的問話讓他們明白有多少事情他們還不知道,甚至發現他們之前看過的東西沒有在意,之前曾經學習過,但沒有放在心上。

  如今看來他們的舉動十分好笑,這一次事情讓他們變得沉穩起來,發生後有很大的好處,是一種好的開始,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缺點,才會毫無怨恨地送人。

  但他們不會給予信任,有些事情還是早早說清楚為上,一想到自己會帶著幾分被騙上當的情況就感覺不怎麼好。

  兩個人走遠了之後凌霄才出來,她剛才看了一眼就知道這兩個人的運氣不怎麼強,要是歡郎跟著他們上路會很有波折。

  哎!他們兩個人這一路過去也不知道怎麼樣,說起來這些義軍之間也是有著不少是是非非,到那裡都不好混。

  而凌霄可真的不願意自己精心教養出來的孩子們,去趟那一趟渾水。當年從村子離開服兵役的人大都死了,以為可以走得更遠,其實活得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