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二章 按謠言

  只不過,這智商的高低,在文風鼎盛的青松學院之中,竟然也不是最突出的。→

  這個時候麥凡才知道,他那個只能占據人類智商前25%的智力水準,在某些智乎與妖的真正的學霸面前,還是不太夠看的。

  就比如他們青松學院當中,一目十行的人,不下三四個,過目不忘的,竟然也有零星。

  而他只是那種誦讀兩三遍就能記下來的,還真就是不算太起眼了。

  若不是他定力超乎於常人,就現如今應付童子試,以及他原先想的一鼓作氣的直接衝過院試,府試的想法,可能都無法通過。

  一是因為他的年齡太小,二是先生們怕年齡過幼的學生經不起這一關關的考驗,身體支撐不住,這心靈也過早的受到創傷。

  若不是麥凡在平日裡表現的實在是沉穩的可怕,怕是他現在就讀的乙班的先生會勸他等到明年再去應試。

  不過,對於旁人來說,還可以等上一年。

  但是眼見著一僧一道出現的麥凡,可是真的不能再等了。

  所以,等到麥凡跟家裡人說了自己要參與應試的打算,以及從現在起一直到府試結束都要住在家裡之後……這薛家就從要為小姐配置藥方轉到要給少爺準備童子試的緊張氛圍之中了。

  這也是湊巧,讓大家將眼光從薛寶釵的身上轉移了出來。

  為了這事,輾轉了幾日未曾睡好覺的妹妹,還特意上了薛蟠的書房,陪著哥哥讀了好幾日的書本,在麥凡表示不介意,根本就是無心的舉動了之後,這薛寶釵才一身的踏實,就此離開了。

  也因著自家妹妹的這種反應,麥凡還特意找了一趟父親和母親。

  只是因著這兩位的性格截然不同,麥凡對他們二人的說辭也有了些許的改變。

  對待母親,麥凡好騙了許多。

  「什麼金玉奇緣的,咱們家這樣的人家,光是金陵城內就有不少。」

  「而說起出身,我們也只是因為在皇商那邊掛了一個紫薇舍人的名頭罷了。」

  「你一個商賈之女,講究貴重的出身,母親怕是忘了,在金陵還有一個甄家,正虎視眈眈的盯著這個名頭呢。」

  「他們家中從幾年前就出了一個甄寶玉的寶貝疙瘩,全家人當成眼珠子一般的寵溺著。」

  「若是這一番說辭被對方聽到了,就他們家那個霸道勁兒,母親出門做客的時候,必然要受到甄家的婦人們的奚落的。」

  「在我們薛家千好萬好的女兒,為什麼要給那些眼高於頂的人家去挑嘴?」

  「不如母親將這些說法給壓下來,只求得妹妹一個文靜大方的口碑,不打眼,才是對妹妹最好的。」

  薛姨媽被麥凡這麼一說,一盆冷水就從頭上澆了下來。

  她腦海中瞬時就浮現出了甄家人趾高氣昂的表情。

  不是她說,她們四大家在金陵可是老牌家族了,都是跟著當年的太祖一起打天下的人。

  京城之中四大家族繁衍興旺,光是爵位就繼承了不下四個。

  可是她們甄家呢?不過是當家的老祖宗曾在宮裡當過皇帝陛下的奶嬤嬤罷了。

  現如今卻能在金陵城之中橫著走,就是跟皇家對他們家諸多的寬泛造成的。

  再加上早幾年,甄家由著老祖宗往宮中送了一個女兒,不過兩三年的工夫就得了寵,直接上了妃位。

  這一下可好,原本見著他們幾家本家的人還算客氣的甄家人,可算是露出了張狂的面目,就算是她外出做客,對方也沒多麼的客氣了。

  而甄家的寶玉,薛姨媽不屑的癟了一下嘴。

  也只有他們甄家才會給吹得天上有地上無的。

  上一次她去甄家做客,就見到那個甄寶玉在於家中的大丫鬟們一處膩歪。竟然還敢過來問她們家的女兒長得可是可愛。

  就這樣的孩子,怕是要離得遠遠的才是,不露了什麼顯眼的名聲,省的被甄家的那個混世魔王給霍霍了。

  聽到這裡,薛姨媽自然是一口應下,等到麥凡離開了之後,對著身旁院外的僕役就是一通的敲打。

  原本因為這一僧一道的到來,薛府當中人們的蠢蠢欲動,也因著當家主母的反感,跟著就銷聲匿跡了。

  只不過在薛姨父那邊可沒薛姨媽這麼的好糊弄。

  麥凡跟著薛珏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就連他這樣經歷豐富的人都不得不稱讚一句,這是一位極其精明的人。

  大概是太過於精明了,這小心思就比常人多一些,為了一些肉眼可見的未來,做的又比旁人多一些。

  可是在上位者看來,有些時候,多做多錯的。

  不過就麥凡目前看來,他父親的心思暫時還只是放在經營薛家的產業,應對紫薇舍人應做的工作,以及將家族改換門楣的希望全放在他的身上罷了。

  只不過……麥凡想要知道他父親對於薛寶釵的這番奇遇又是什麼想法。

  等到了書房麥凡試探性的一問,誰成想薛珏反倒是先問起了他的功課。

  「你此次童子試可有把握?秀才三試,你能走到哪一步?」

  麥凡沉吟了片刻,慎重的回應到:「若無意外,三試都可過。」

  薛珏聽到自己的兒子如此作答,強按住心中的激動,繼續問到:「那秀才試過後呢,你可有什麼打算?」

  麥凡這些倒是早就想好了:「我打算在青松學院之中繼續就讀三年,等下一科的鄉試。」

  「若是我能在青松學院直接考上應試甲等班級,那麼三年之後,一個舉人應該是穩妥的。」

  「只是之後,只在青松學院就讀,怕是遠遠不夠了。」

  「不知道父親有沒有什麼門道,能將我送到京城就讀。」

  「聽說京城有兩大應試就考的學院,很適合進士院試的學子就讀。」

  「一就是官學的國子監,只不過這需要有門路,有名額。」

  「二就是京城的應天書院,裡邊不但有許多當世大儒,還有許多從朝廷致仕的翰林院的官員,雖然考試的門檻高了一些,裡邊的競爭大了許多,但是無論是學識還是應試的經驗,都要比現如今的青松學院要高出一個門檻了。」

  「若是第一條父親做不來名額,兒子就去試一試那第二條,苦一些,卻能讓我再三年的鄉試把握更大一些,兒子的想法是一鼓作氣,去參與一次,就要過了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