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媳婦的,今天中午都去。」
沈淵都發話了,三兄弟這才點頭。
「得咧,淵哥,只是那工錢可千萬別給了,不然爹會打斷我們的腿,這兩日我們加勁兒干,絕不會耽誤你和嫂子辦婚禮。」
沈肅最先回應。
沈淵點頭,至於工錢,該給還是要給。
親兄弟明算帳。
加把勁,今天就能把地弄好,明天紅薯苗種上,正好不耽誤辦禮。
他偷偷瞥了一眼蘇晚晚,見她表情依舊,似乎已經不排斥辦婚禮了,不由得高興起來。
「辛苦媳婦了。」
沈淵說了一聲,這就帶著幾人去幹活。
蘇晚晚對他喊媳婦已經聽慣了,現在竟是一點都不排斥,不由得搖搖頭。
天啊,習慣真可怕。
她好像越來越適應沈淵媳婦的身份了。
蘇晚晚帶著沈昭他們回家,小雲毅和小玥兒搶著去燒火,蘇晚晚也沒阻止,倆人都蹲坐在灶火旁。
只有一個大灶,沒法蒸面和炒菜同時進行,不得已蘇晚晚先拿出掛麵給蒸上。
菜都收拾好了,不用再準備,想到老家以前用的那種小土灶,蘇晚晚讓沈昭去拿了一張糙紙過來,空間裡有水筆,簡單給畫了出來,準備等沈淵回來給他看看能不能做出來。
這種小土灶可以移動,放院子裡用都行,最主要的是現代的那些鍋的大小也合適,空間裡她廚房裡的炒鍋蒸鍋什麼的可就有了用武之地。
沈昭看了嫂子畫的圖紙,不僅對小土灶感興趣,對那黑色水筆更感興趣。
「嫂子,這就是你們那裡用的筆?怪不得能寫出那么小的字。」
以前嫂子寫的信,字跡那么小,他和大哥還說這種字是怎麼寫出來的。
毛筆若想寫那么小,也不是不能,就是很困難,不知道要練習多少年才能寫的又小又工整。
原來是筆不一樣。
而且這筆不用蘸墨水,攜帶也方便。
「嗯,你想用了可以試試,不過就在家用用算了,你們還是要多練習毛筆字。」
蘇晚晚把手中的黑筆給了他。
「我知道的,嫂嫂。」
拿了筆,沈昭有些激動,跑去屋裡研究。
蘇晚晚看麵條已經被蒸軟,而且半熟了,就過去把麵條挑了出來,整整一大盆。
接著就開始炒菜。
鍋中放油,蔥姜蒜加上花椒一起油中炒出香味,然後把五花肉放進去煸炒出油。
然後放一些醬油上色。
說到醬油,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黃豆醬油做的還真不錯,無添加,顏色正。
通許縣黃豆產量大,黃豆的經濟用途雖然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但是也領先於整個夏朝。
這醬油就是黃豆的一種衍生產品,通許縣大大小小的醬油作坊很多。
不過這時候的醬油都是散打的,自己拿著罐子去買。
儘管空間裡也有不少醬油,蘇晚晚選擇了這個時代的醬油,畢竟現代的那些東西太多添加劑。
醬油入鍋,不僅把肉染成了黑紅色,也激發出了香味。
把豆角放入鍋內和肉一起炒斷生,撒上一把鹽,再加入糖提味,最後加入兩碗水稍微煮開。
接著就是拌麵,菜不用炒太熟,畢竟還要上鍋蒸。
麵條和湯汁完全融合,麵條也吸收了湯汁變成了金黃色,香氣撲鼻。
放入蒸鍋蒸十分鐘就可以出鍋啦?
經過二次回蒸的麵條更加軟和,而且可以把吸收進去的湯汁味道完全㓎進去。
關火稍微燜一會兒,蘇晚晚利用這些時間已經把涼菜也準備好了。
幾個男人是踏著飯點回來的。
「嫂子做的什麼飯,這麼香,我們有口福了。」
沈肅人未到聲先到。
「今天中午吃麵。」
蘇晚晚已經端出了那盆面。
桌子被沈昭和兩個小傢伙抬到了院子裡的樹蔭下。
現在院牆壘得高了,關上門根本不擔心別人看到你家在吃什麼飯。
雖然伙食好點他們也不怕別人說,可是,這個年景,還是不要那麼招搖了。
「叔,我娘親做的麵條可香啦。」
小玥兒和小雲毅剛才餓了,蘇晚晚先給他們盛了一點來吃,這時候看到爹爹和叔伯們回來,立馬上前夸。
「知道你娘親做飯好吃,你們兩個小傢伙現在可真幸福。」
沈肅看著兩小隻的精氣神,還真是覺得不一樣了。
淵哥這個媳婦娶得真不賴,羨慕(✿︶‿︶)。
幾個兄弟洗了手過來都沒入座,
桌子小,人多,凳子也不夠,幾個兄弟直接往碗裡撥了一些菜各個找了個樹蔭往下面一蹲,開始吃起來。
蘇晚晚回頭一看,這幾個兄弟排排蹲,一人端個碗,畫面太美不敢看。
小雲毅見狀,竟是有樣學樣,也撥了菜過去蹲在了沈肅一旁。
蘇晚晚去灶房拿了蒜頭過來,記得以前爺爺喜歡吃滷麵就蒜瓣。
「你們誰吃蒜可以吃。」
就放在了他們面前的一個石凳上,蘇晚晚有種投餵的既視感。
看來得再做一個大桌子。
「謝謝嫂子,你做這面真是絕了,太好吃啦。」
沈肅最先去拿了一瓣蒜,邊吃邊說。
「還有這菜,這就是前日往菜園子種的嗎?等來年我能厚著臉皮要些種子嗎?」
沈肅已經吃的停不下來,嘴巴鼓囊著,咬了一口脆黃瓜。
「你還知道你臉皮厚。」
沈亮對這個弟弟簡直無語。
沈衡則是默默吃飯,沒有吭一聲。
沈淵已經添了第二碗飯。
這麼好的飯還堵不住他們的嘴。
「沈昭一會兒刷鍋,別累著你們嫂子了。」
幾個兄弟吃完,沈淵交待了一聲,帶著三兄弟重新去了地里。
沈昭淺笑。
大哥這是真的對嫂子動心了啊。
平日只要大哥在家,大哥就會親自去切菜,只讓大嫂掌勺,飯後也是他搶著刷碗呢。
他們這兩天還要把家裡的衛生全部再清掃一遍,大哥還交給他一個任務,剪紅喜字。
蘇晚晚此時正在用意念查看空間裡的書,還真被她找到一本農業工具進化史。
上午去送水,看到這個時代用的翻地工具還是那種很老式的直轅犁,犁地比較淺,需要多犁幾遍才能徹底把土壤翻開。
她是記得歷史課上好像學過農業工具的發展,現在翻看了一下,還真找到了曲轅犁的圖片。
等小麥收穫之後就要犁地,若是能把曲轅犁造出來,估計能省不少力氣。
<div data-fanqie-type=\"image\" source=\"user\">
記得歷史課本上有,有沒有記得的哈,不是爽文,不會那麼誇張,只做一些不讓人懷疑的改變,古代更應該苟著。
</div>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