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攤丁入畝!

  乾元十一年七月,烏斯藏、青海、漠南三省多有舊貴族因《廢奴令》掀起叛亂。

  乾元大帝令赫連岳、文囿、彭有義平亂,僅三個多月便平息所有叛亂。

  事後,有藏、蒙舊貴族及其家族、僕從約18萬人,被流放黑山行省、東藩島以及安東行省等地為苦役。

  烏斯藏、青海、漠南之農民、牧民就此開啟了沒有奴隸主壓迫的新生活···

  時間來到乾元十二年。

  因去年先是發動三路大軍近二十萬兵馬攻取青藏地區,下半年又在烏斯藏、青海、漠南三省平亂,故今年大崋朝廷沒有大的軍事計劃。

  也就是南洋水師可能在南洋地區與西洋各國艦隊有些爭鬥,以及在西南地區與越南、緬甸等國有些磨擦,在西域與葉爾羌、瓦剌會有些爭端。

  沒有朝廷中樞的命令,駐守邊地的常備軍只會與敵對勢力發生小規模的戰鬥,不太可能爆發真正的戰爭。

  正月十八。

  劉升在文華殿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與會的除了幾位軍機大臣,還有吏部、戶部、財政部的主貳官員。

  會議開始後。

  劉升道:「從乾元五年到乾元十年,我們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去推行清田令、普查令,成果斐然。」

  「但想要改變前明落後的賦役制度,清田令、普查令的落實只是基礎。」

  「如今基礎既然打下去,是時候進行下一步了。因此,朕決定用三年時間來推行『攤丁入畝及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此事早年朕便透過風,想必眾卿也有所心理準備,今日會上便好好討論下此事吧。」

  聽了劉升的話,殿內坐著的眾臣有的沉思,有的則立即跟身邊同僚交流起來。

  「攤丁入畝這個倒還好說,但官紳一體當差納糧要推行起來怕是很困難啊。」

  「自古以來,官員便有免役特權,如今我大崋要免去這項特權,朝臣如何想且不說,廣大中低層官員如何願意?」

  「朝廷的事說到底都得靠中低層官吏去辦,如今要免他們的特權···唉,難吶。」

  文華殿雖然不小,但官員們的議論聲還是有不少傳入劉升耳朵里。

  這些談論也反映了這些「閣部大佬」的態度。

  乍一聽,即便沒人明著反對,卻也大多數人都不看好。

  劉升則神情淡然,似乎對此情景早有預料,也不甚在乎。

  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其實都和封建王朝一個傳統制度有關,那便是役。

  所謂「攤丁入畝」值得是將丁銀攤入田賦一起徵收。

  丁銀是什麼?

  就是人頭稅,實際上是一種役。

  在封建王朝乃至後世的一些國家,服役都是國民的一種義務。後世很多役被廢除,卻依舊保留著兵役制度。

  由此可見,役對一個國家而言多麼重要。

  如果將國家縮小到家庭,總有人要去做飯、去打掃衛生、去賺錢等等,你不做、我不做,那這家的日子就過下去。

  放到國家層面,大家都不交稅,不願承擔應盡的義務,那麼這個國家同樣維持不下去。

  早在明朝之前,便有富人大戶以糧、銀替役。

  到張居正改革落實「一條鞭法」後,很多役便正式以交銀替代,然後官府用徵收的役銀僱人做事。

  這些役銀多按一家的成丁口數來徵收,因此又被民間稱為「人頭稅」、「丁銀」。

  然而,不論是在前明,還是如今的大崋,「人頭稅」都是地方官府的——由地方官府去收,然後用於地方。

  前明吏治腐敗時,丁銀等雜稅役銀多進了地方官吏的腰包。

  一些貪官污吏甚至為了一己之私,巧立名目,打著朝廷的名義大肆徵收苛捐雜稅,搞得地方民不聊生。

  百姓活不下了,自然就揭竿而反。

  即便沒有貪官污吏,丁銀等按人頭徵收的役銀對百姓來講也是一種不小的負擔,即便役銀被用到地方的實處,於貧苦百姓而言也是不那麼公平的。

  於國家而言,則會進一步拉開貧富差距,釀造民怨···

  待與會眾臣議論了一會兒後,劉升便道:「諸位先說一說對『攤丁入畝』的看法吧。」

  馬士英在南直隸巡撫任上,一心配合劉升推行改革,早已經成了大崋「改革派」的一員大將。

  兩年前,劉升將其調任為吏部右侍郎,並列為軍機大臣。

  雖然此番不少人都不看好第二步改革,馬士英確認為這正是他向劉升表忠心的好時機。

  關於「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方面的改革,他做了不少準備工作。

  此時聽劉升詢問,他立馬起身,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大崋若想長治久安,擺脫前朝的一些痼疾,『攤丁入畝』便是必須推行的良策。」

  不少與會大臣都看過來。

  劉升則露出微笑,微微點頭。

  馬士英受到鼓勵,繼續道:「前明晚期,各地方土地兼併嚴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然而地方役銀卻按丁口來徵收,此舉於貧苦百姓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另外,因貧苦百姓交不起丁銀,又致使地方役銀收不上來,地方官府便沒錢為百姓做事,由此使得地方民生越發敗壞,貧富差距越加明顯。」

  「況且,在前明時,還有些地方官吏與富戶勾結,將本應屬於他們的役銀,轉嫁於貧民身上。」

  「我大崋如今吏治雖尚算清明,卻也未必能杜絕此類貪官污吏的存在。」

  「推行『攤丁入畝』,將丁銀等攤入田畝之中徵收,無疑能大大緩解上述諸多問題。」

  攤丁入畝肯定是有損大戶、富戶利益的,可於朝廷及貧苦百姓而言,好處卻也是顯而易見。

  這天下底層百姓永遠占絕大多數,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不能讓底層百姓沒活路。

  此時與會的都是朝廷重臣,自是懂得以上這些道理。

  所以聽完馬士英的一番話,不少人都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馬士英的表現,讓左侍郎李允中感受到了一些危機。

  因此,等馬士英講完,他立馬起來補充道:「清田令推行後,朝廷對各方田畝數盡在掌握,確實是推行『攤丁入畝』的良機。」

  「另外,為了抑制兼併,臣以為還可以按每戶田畝數多少,分級徵收役銀。」

  「如三十畝田地以下,每畝徵收役銀多少;三十畝以上、百畝以下,每畝徵收役銀多少,以此類推。」

  「這樣,除了能抑制兼併,還能增加地方役銀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在李允中之後,其他大臣也相繼就「攤丁入畝」發表了意見。

  比如說將役銀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地方截留自用,一部分上交國庫,等等。

  大勢所趨之下,所有與會大臣幾乎都對推行「攤丁入畝」政策表示贊同。

  這倒是有點出乎劉升意料。

  但想一想他又瞭然了。

  這些與會大臣中固然有不少家裡是大地主,會被「攤丁入畝」損害利益。

  但劉升早年就透露過要整頓田地賦役的想法,後來又一直鼓勵商貿發展。

  所以,過去這些年,稍有見識的官員都會讓家族減少對土地的持有,增加工商方面的產業。

  再加上大崋朝廷給官員的薪俸頗高。

  如今又是劉升這位開國大帝在位,朝廷權威正盛之時。

  這些朝廷重臣自然不會因「攤丁入畝」跟劉升對著幹——沒那個膽子,也沒那個能力。

  就這樣,攤丁入畝這一政策很容易就初步通過了。

  稍事休息後。

  劉升道:「既然『攤丁入畝』之策沒問題,那諸卿便再說一說對『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想法吧。」

  劉升這番話出來,文華殿內竟一時靜得落針可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