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聖駕北巡淮南、河南。
隨駕者中有淑妃(李香雲)、惠妃(白太微),亦有部份文武官員。
眾多隨員中,有一人最特殊,那便是身為俘虜的前明遺臣楊畏知。
御駕船隊,逆長江而上,至裕溪縣,走濡須水,過巢湖,經肥水到合肥。
隨即在合肥火車站,登上火車,前往壽州。
壽合段鐵路是幾天前通車的。
按理講應該再運行幾個月,才能徹底確保安全。
不過這年頭的火車速度就那樣,即便真出了什麼意外事故,也不會造成太多人員傷亡。
除非有人在鐵路上埋炸彈,且正好炸到劉升所坐的那節車廂,才可能威脅到劉升的性命。
不過,除了大崋朝廷嚴密掌握的黃色炸藥,以當下黑火藥的威力,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在鐵路上安裝足夠多的黑火藥,近乎不可能。
所以,即便是乘火車,劉升的出行安全也是十分有保障的。
登上火車後,劉升讓人將楊畏知叫到他所在的車廂。
楊畏知雖然還沒答應降崋,卻也沒對劉升橫眉冷眼——或許是他並不恨劉升,又或許是他心中已有降意。
當然,他對劉升也不熱切。
「參見陛下。」
劉升一笑,「介甫(楊畏知字)入座。」
「謝陛下。」
基本禮儀做到,楊畏知便不客氣地坐到了劉升對面。
這列火車算臨時行在,劉升所居住的這幾節車廂桌椅都是經過重新布置的,自然與其他車廂不同。
車廂里舖了地毯不說,桌椅等器具也是按臥房、書房等擺放。
眼下這間車廂,便是按臨時書房擺放家具的。
所以,楊畏知說是坐在劉升對面,實際離劉升還有十好幾步遠。
嗚——
長長的汽笛聲響起,火車啟動了。
「介甫對這火車、鐵路可有什麼看法?」
楊畏知到南京沒多久,此前並不知道火車、鐵路,今天算是頭回見識。
之前在火車站,他便瞧著長長的鐵路及火車目瞪口呆了好一陣子。
方才火車啟動,沿著鐵軌緩緩向前,他又不禁看向窗外。
聽劉升詢問,才回過神。
他雖才知道火車、鐵路不久,但在車站卻聽隨員們議論過幾句,知道這條鐵路從合肥一直修建到了壽州,長達兩百多里!
並且這只是該條鐵路的一段!
待修成後,論全長,可能有上千里!
楊畏知想了想這些,便道:「火車精奇,巧奪天工;鐵路更是堪稱奇觀。」
「然不論火車、鐵路恐怕都造價不菲,新朝初立,正該與民休養生息。」
「陛下大興工造之事,難道不知秦隋皆因不恤民力,以致二世而亡?」
這話說就就比較重了。
但劉升並不在意——他並非器量狹小之人。
他道:「鐵路確實造價不低,但介甫不知修建過程,如何就斷定會糜耗民力呢?」
楊畏知基於過去的見識,理所當然地道:「修建千里官道尚且有損民力,何況這種鐵路?」
劉升看向一旁侍立的秘書郎,道:「張家玉,你給楊介甫講一講,我大崋是如何修建鐵路的,是否有損民力。」
「是。」
張家玉應了聲,便面向楊畏知。
張家玉,年二十八,廣州東莞人,崇禎十一年舉人。
他精通經典詩文書畫,好擊劍、騎馬、任俠,乃是後世歷史上的嶺南三忠之一。
這一時空,張家玉在去年參加了大崋組織的第一次會試,高中探花。
先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晉為翰林待詔,今年則又被提調入秘書處,為從七品秘書郎。
呆在這個位置上,張家玉對於今年被朝野議論很久的火車、鐵路自然有充足的了解。
「我大崋修建鐵路,以鐵道工兵為主,民工、苦役為輔。」
「鐵道工兵隸屬於軍務院,實為我大崋士卒,專司鐵路修建之事。」
「月俸三元,也即是三兩銀子,日常伙食比照地方民勇部隊。」
「至於民工,乃是招募當地青壯,月給薪酬一元,包一日三餐。」
「故鐵路修建期間,當地百姓皆爭相應聘,期望成為鐵路民工。」
「至於苦役,或來自戰俘,或為罪囚。此輩雖無薪酬,但伙食也比照民工,且能積累功勞減刑。」
「可以說,我大崋修建鐵路之作為,比歷朝歷代都要寬厚,不僅不損民力,還能借之富裕百姓!」
楊畏知聽了先是一陣驚訝。
他原本是陝西人,自崇禎十三年踏上仕途,便一直在雲南,對大崋、崋軍了解很少。
雖然近兩年也聽聞不少崋軍的消息,但大多難辨真假。
直到崋軍攻入雲南,他才算確定一點,那就是崋軍不僅戰鬥力強,軍紀也很好,可稱王者之師。
即便對崋軍有所了解,可張家玉所言,仍出乎他的預料。
因為歷朝歷代,不論是修建什麼,都是徵召民夫。
這種徵召基本是強制性的,民夫被征來後,別說給薪酬,能不讓民夫們餓肚子,當時的朝廷便可稱仁厚了。
給民夫發工資,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至於說,按軍隊待遇養一支專門修路的部隊,就更不可想像了。
不過,楊畏知驚訝完立馬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
「如張秘書郎所說,修建一條鐵路得花費多少銀子?」
「眼下大崋或許因為新立,國庫還算充足。可一旦日後國庫空虛,還不是要加稅於百姓?」
張家玉是個有悟性的。
進入秘書處大半年,長了不少知識,倒是沒被楊畏知這個問題難倒。
他道,「國家獲取財富,可不止稅收一條路子。或許閣下不知,我大崋如今每年耗費確實遠超前明,可稅賦以外的收入,同樣遠超前明,足夠國用。」
楊畏知露出疑惑之色,隨即想到什麼,輕哼道:「靠抄剿前朝勛貴增加國庫收入,既非正道,也非長久之計。」
大崋抄剿前明勛貴以及一些劣紳惡霸家產,楊畏知是贊成的,甚至拍手叫好。
他在雲南曾不止一次向沐天波借錢,想要練出更多精兵,以應對將來的戰事。
可沐天波就是一毛不拔。
而今雲南落於大崋之手,黔國公府一朝傾覆,千萬財產盡為大崋朝廷所抄剿,他聽了便覺暢快。
但正如他所說,這並非長久之計。
黔國公已經是最後一個大明勛貴,之後大崋朝廷再去抄剿誰?
難不成抄剿大崋勛貴的財產?
如果劉升真的屢為此事,絕對會令天下不穩,乃至再生戰亂。
這時,劉升道:「國家財政之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
「前明之財政經營,不僅遠差於我大崋,甚至也遠不如唐宋。」
「介甫以在前明的見識,來斷我大崋之事,自然難以理解。待將來了解我大崋財政,介甫自能釋疑。」
「不過,以介甫之才,難道就只能看到鐵路耗費之巨嗎?」
楊畏知聞言,下意識看了眼窗外。
赫然發現,就在他們辯論的這會兒,火車速度越來越快,今已快如奔馬。
再想起之前參觀火車頭,了解的火車奔行之理,楊畏知心中豁然明悟一些事。
待回過頭來,他由衷道:「不得不說,火車鐵路相較於馬車官道,更快、更穩、運載更多,確有諸多便利。」
「若是造價能降下來,能如官道般通達全國,或可成為軍國利器!」
劉升聽了露出笑容,道:「介甫能悟出這些,便算是朕沒看錯人。」
劉升為什麼帶楊畏知一起?
不就是想收服這位前明最後的忠貞能臣嗎?
據劉升所知,歷史上楊畏知可不止是在吾必奎、沙定洲叛亂中成為明軍一方的中流砥柱。
更是後來大西軍與南明「融合」的關鍵人物。
大西軍由川入滇時,楊畏知領兵抵禦,因兵力差距懸殊而兵敗,投水未死。
孫可望當時野心勃勃,惜楊畏知之才,便說大西軍願「聯明抗清」,希望楊畏知與之合作,並折箭為誓。
當時楊畏知提出了三個條件。
大西軍需去張獻忠年號,仍尊大明;不殺百姓;不擄婦女。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答應了此事,由此開啟了雙方聯合抗清之路。
等到最後孫可望野心昭然,乃至軟禁朱由榔及部分永曆朝廷大臣時。
楊畏知尊奉朱由榔,公然對抗孫可望。
最後,孫可望將楊畏知招到貴陽責罵,楊畏知氣憤之下,當場摘下頭上樑冠砸孫可望。
在孫可望的場子敢這麼做,足見楊畏知之勇烈。
至於其結局也可想而知。
被孫可望當場殺了。
這樣一個堪稱文武雙全,且有臣子操守的人才,劉升自然希望收為己用。
於是,在後面的火車旅途中,劉升心態平和地繼續跟楊畏知聊天。
先是說了很多鐵路的好處。
隨即又說了些大崋財政方面的事。
最後還講了組建「大崋鐵道運輸公司」,以股份籌集部分鐵路修建資金之事。
終於是讓楊畏知對大崋財政有了些了解,大抵相信修建鐵路並非糜耗國力之舉,反而利國利民。
火車到了壽州停下。
劉升及隨員們又換乘舟船,逆淮河而上。
到了明港,再次下船轉乘火車至天目山腳下的移民鎮。
移民鎮就是之前的災民臨時安置營地。
其因大崋移民政策而興起,在今年開建鐵路後更顯繁榮,遂設立鎮級行政單位。
劉升到了移民鎮後,依舊是先進行巡視,了解災民們在這邊的生活狀況。
楊畏知見大崋朝廷在天目山這邊弄了這麼大一個災民營地,很是吃驚,也很不理解。
但這次他學聰明了,沒急著發表什麼言論。
兩日後,劉升帶著隨員們上了天目山。
經過劉家寨,來到北美。
楊畏知這才明白,大崋為什麼會將災民安置在天目山腳下,同時也相信了民間「大崋皇帝乃謫仙下凡」的傳言。
跟著劉升巡視了崋初縣城後,楊畏知不再矜持,在原政事堂,如今劉升的行在,主動向劉升表示了臣服、效忠之意。
如願收服了楊畏知,劉升接下來幾日都很高興,哪怕北美這邊正處於雨季,雨水連綿,也沒影響他巡視各地的興致。
···
幾日後。
天氣難得晴朗。
大崋北美龍首縣。
劉升帶著張家玉、楊畏知等隨員乘大船抵達,登陸漁場碼頭。
龍首知縣楊名赫、縣丞謝懿鵬、漁場鎮長余恆峰、副鎮長公孫邰等官吏迎駕。
「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禮畢。
劉升才打量起眼前的龍首縣城來。
崋初縣那邊因為不需要,再加上城區擴張速度比較快,至今尚未建城。
龍首縣這邊卻是在今年建起了城牆。
一則因為龍首縣位於海邊,有可能遭到海上來的敵人。
二則,龍首縣這邊「城區」擴張速度相對較慢,建起一道城牆,應該能管不少年。
不過龍首縣城並不大。
城牆呈不規則的五邊形,周長卻只有四里多,牆高不過一丈。
但其聳立在北美這片蠻荒上,仍顯得頗為突兀。
根據劉升安排在北美這邊的繡衣衛稟報,附近的一些土人過來將龍首縣城當做神跡朝拜。
不過這等建築規模,拿到神州那邊,可能連很多偏遠小縣城都不如。
可真要遇到海上來敵,比如說劉升猜測的歐洲殖民者,這道城牆就很重要了。
足可保數萬百姓安全。
打量一番城牆後,劉升這才進城。
楊名赫知道劉升的習慣,便如以前那般,跟在身後匯報工作。
「目前龍首縣下轄兩個鎮、八個營地,漁場鎮有三萬六千多人口,鹽場鎮有兩萬餘人口,各個營地人口在六千至九千之間。」
「其中漁場鎮下轄四個營地,鹽場鎮下轄三個營地,再就是草原那邊一個獨立營地。」
「另外,為迎接這一期的新移民,我們已經按照崋初縣那邊的要求,準備了五個新營地···」
隨著楊名赫的匯報,劉升對龍首縣的情況了解得更加詳盡。
只能說,楊名赫不愧是之前崋初縣頭一批營地總管中最出色的一個(柳大川這樣的元嫡不參與比較)。
他任龍首知縣僅一年多,便讓這邊有了頗大的變化。
其中最讓劉升滿意的有兩件事。
一是建造了龍首縣城。
二便是按照他的旨意,建立了龍首造船廠。
雖說造船廠的工匠都是劉升從南京那邊遴選並調派過來的。
但能這麼快就將龍首造船廠建造成,楊名赫絕對是用了心的。
因心中掛念。
在縣城中巡視一圈後,劉升便帶著眾人直奔龍首造船廠。
「陛下請看,這龍首灣造船廠初建占地就有六十多畝。」
「最中間是作業區,東邊是辦公區,西邊是工匠生活區,南邊是食堂。」
「作業區目前有四個作塘,可以同時開建四艘海船···」
來到造船廠後,楊名赫親自向劉升介紹廠中的情況。
言語之間,可見他對這造船廠極其熟悉。
河邊鎮的造船廠以造河船為主,而龍首造船廠則以造海船為主。
因北美這邊一開始就在儲備造船的大木,龍首造船廠剛建造出一個作塘時,便同步開始了海船的建造。
劉升此時看過去。
便見船廠外的碼頭上,已停泊著好幾艘海船。
即便是最小的一艘,也有一千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