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西南局勢

  通過方才這番話,他們算是知道,劉升不只是想建立一個新王朝,還想要讓新朝之興盛遠邁歷朝歷代,乃至解決一些前幾個王朝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回過神後,李長文想起最初加入崋部時的信念,第一個表態道:「臣贊同此事——不破不立,惟有大膽打破以前的陳規陋俗,建立更好的新制度,方可令龍江船廠等官廠生產效率遠超從前。」

  何應瑞等工部官員也為劉升一番話所折服,當即紛紛拱手道,「臣附議!」

  「臣附議」

  「···」

  見統一了工部官員的思想,劉升便道:「那便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指導、督促包括龍江船廠等官廠進行組織、生產等方面的改革。

  就叫做官廠改革促進局吧,劉鱗長加工部侍郎銜,兼任促進局局正。」

  目前大崋工部右侍郎的職位還空缺著,劉升給劉鱗長加工部侍郎銜,又委以要任,顯然有意提拔他為工部右侍郎。

  劉鱗長雖然四十好幾了,且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宦海浮沉二十幾年,此時仍不禁有些激動、興奮,當即站到殿中央向劉升深深一揖,「微臣領旨謝恩!」

  散會後,劉升又將李長文單獨留下。

  他道:「看來我大崋想要建設處一支可靠艦隊,至少需要數年之功啊。如此,能否真正令鄭家歸附就更重要了。」

  「陛下所言甚是。」李長文對此表示贊同,「鄭家艦隊雖不如西夷,但到底戰法熟練、又有眾多海戰精銳,可鎮守東海。

  只要鄭氏真心歸附我大崋,至少可保東南海疆數年安寧。」

  「那先生認為,該如何令鄭家歸心呢?」

  李長文道:「其一,封爵;其二···聯姻。」

  說道後一個方法,李長文明顯有所猶豫。

  他對劉升來歷是有所猜測的,也知道劉升脾性,擔心劉升反感聯姻之事。

  然而他看錯了。

  劉升對聯姻既不喜歡,也不反感——倘若通過聯姻就能實現一大政治目的,他是絕不會介意的。

  於是點頭道,「等鄭家叔侄到南京了,先生便探一探他們的想法吧。」

  「是。」

  ···

  乾元二年,八月十九。

  廣西訊風衛傳來重要消息,言前明廣西巡撫方震儒決心降崋。

  劉升隨召集李長文等軍機大臣於天心殿商議此事。

  在眾人到來前,劉升先看了看方震儒的相關情報——其實這些他之前看過,如今再看一遍是為了防止記錯了信息。

  方震儒,字孩未,桐城人,後移居壽州。

  也即是如今的大崋淮南省人士。

  其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今年已五十九。

  早先擔任過一任知縣,後來基本都是干御史的事,如諫言、監軍、撫軍等。在天啟年間頗為活躍,但因屢次得罪魏忠賢,終被誣陷下獄,判處絞刑。

  但方震儒運氣不錯,沒能等到行刑之日,天啟皇帝就無了,崇禎即位,大赦天下,方震儒得以被釋放歸鄉。

  後來在崇禎八年流賊犯鳳陽府之事中,因壽州主官不在,方震儒挺身而出,率領軍民守護城池,遂被薦為廣西參議,不久升任廣西巡撫。

  但實際算起來,方震儒擔任廣西巡撫也不過兩三年而已。

  而且根據訊風衛消息,方震儒到廣西後身體一直不怎麼好,再加上明末廣西情況也頗為複雜,所以方震儒並沒有真正掌控整個廣西的軍政大權。

  事實上,在明末的環境下,即便是以兩廣總督身份兼任廣東巡撫的沈猶龍,當初對廣東的掌控也是相當有限的。

  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及遍地賊匪且不提,還有當地人與客家人的矛盾、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矛盾,當然,最重要的是地方士紳、宗族力量太大,分走了官府不少權利。

  明末廣西的情況也大抵如此。

  去年崋軍出兵廣東之前,廣西這邊得到北京為順軍攻破、崇禎殉國的消息,頓時變得更混亂了。

  先是封地在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自稱大明監國,接著逃到廣西的桂王朱由榔(其父朱常灜因逃亡早死)便被一些文臣、武將擁立稱帝。

  方震儒起初被朱亨嘉的兵馬控制,被迫站隊靖江王;後來趁著戰亂逃了出來,便加入了桂王系的小朝廷。

  結果發現,這個小朝廷早就被別有用心者所把持,可以說廟小妖風大,他這個崇禎朝的廣西巡撫竟然沒多少話語權,也難以發揮多少作用。

  再加上訊風衛暗中聯絡、勸說,方震儒遂決定降崋。

  不過如今廣西其實是碎的——桂王、靖江王各控制了一大部分區域,當地一些亂七八糟的勢力也控制了不少地方。

  所以,方震儒雖然決定降崋,但崋軍想要憑此,讓廣西如福建、廣東一般整體易幟歸降,不發生大的戰事,怕是不太可能。

  待李長文、李邦華等幾位軍機大臣到來後,劉升先將這些情況說了,隨後又道:「不僅廣西情況複雜,雲南、貴州也有土司叛亂,便是州縣官員也多有割據自立的。

  如今方震儒既然決心降崋,為我軍內應,朕便想在今秋發兵先拿下廣西,進圖雲貴,諸位以為如何?」

  軍務院參政兼軍政部左侍郎李邦華道:「永興侯(李定國)自駐軍廣東後,便一直奉命針對西南戰事練兵,一年過去,已然小成。

  且廣西前明勢力皆實力不強,又彼此爭鬥不休,難以聯合。臣以為,只需以第五師為主力,再派三五萬兵馬協助,便可平定廣西。」

  朱大典、馬世敏等聽了紛紛點頭。

  事實上,李邦華所說還算保守的——以軍務院所了解的廣西桂王、靖江王等前明及當地勢力的軍隊戰鬥力,便是只派常備軍一兩個旅,都有很大把握打下來,只不過因為兵少,可能打得比較慢罷了。

  但過去一年,不僅常備軍第五師奉旨針對西南氣候、環境進行了適應性的大練兵,還編練出了數萬廣東警備軍及數萬民勇。

  所以,大崋若取廣西,是不缺兵馬的,反倒是糧草壓力略大。

  既如此,自該發大兵迅速平定廣西,避免戰事遷延日久,才能節省糧草。

  李長文則從民政方面考慮,道:「廣西各方混戰,遭殃的還是百姓,當地生產必然也被耽誤。若我軍能早日平定廣西,也可令廣西百姓早些得享太平,恢復生產。」

  劉升聽得微微點頭。

  隨後,他又跟幾位軍機大臣就攻取廣西的其他重要環節做了討論。等到下午,則又在武英殿召集軍務院眾臣及軍機大臣就該事開了一次擴大會議。

  次日,便有相關聖旨發往廣東——命平南將軍永興侯李定國率領常備軍第五師為主力,另征廣東及湖南警備軍、民勇五萬餘,平定廣西!

  在這道聖旨發出的當日,鄭氏前來南京覲見的隊伍也抵達了南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