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增設義陽府,李夫子薦官

  第237章 增設義陽府,李夫子薦官

  根據訊風衛的情報,張獻忠在黃州府不僅敗了,而且辛苦數月發展的六七萬大軍,大部分都投降了左良玉。

  這算是給經歷新野大敗的左良玉猛回了口血,讓左良玉麾下兵力恢復到了十萬左右。

  並且在這次大敗中,張獻忠是險死還生——尤其是臉部受箭傷,令其毀容,幾乎喪命。

  同時訊風衛還反映,張獻忠在黃州府的一系列戰鬥中,麾下又出現了一位勇猛善戰的驍將,名王興國,外號三鷂子。

  據說乃是張獻忠新收的義子(非養子,沒改姓)。

  這讓劉升又不禁感嘆,張獻忠選拔將領的眼光倒是比其打仗本事高多了。

  看完情報,劉升便對馬金水道:「張獻忠部、革左五部以及左良玉部的情報要持續搜集,盯緊他們的動向。

  另外,接下來一段時間,訊風衛需多向襄陽、德安、黃州、承天、荊州、漢陽、武昌諸府安排諜探,為我軍攻取湖北做好情報準備。」

  馬金水抱拳應道:「是!」

  待馬金水退出去不過半個小時,李長文又來求見。

  劉升知道李長文政務繁忙,一般不會主動來找他,待其入殿禮畢,便問:「李先生有何事?」

  「特來向大帥舉薦一青年才俊。」

  劉升聽了奇怪道:「先生署理政事堂,要是遇到良才,可直接任用。如今專門來向我舉薦,莫非這人才能特殊?」

  李長文聽了也忍不住贊一句,「大帥英明——此人之才並不在政務,而在軍略。」

  又是軍事人才?

  劉升聽了期望便大大降低。

  倒不是他不缺軍事人才,而是之前閻爾梅自稱軍事型人才,可實際上卻在政務、外交上更出色,讓他對軍謀型人才沒那麼期待了。

  事實上,崋部如今一路打勝仗,靠的是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外加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將士,而非什麼軍略奇謀。

  不過李長文好心舉薦人才,劉升當然不會冷落,於是笑道:「先生便說說此人吧。」

  「此人名叫馬世敏,字伯愚,就是汝陽城中一秀才···」

  根據李長文介紹,這馬世敏就是汝陽城中人,父輩小有家資,本人曾是汝陽有名的神童。

  只是馬世敏自從十幾歲中了秀才,便連著三次鄉試不中,家裡也因為其母親一場大病以及其本人讀書花銷變得拮据。

  據李長文所講,這人之所以屢試不第,是因為中秀才後讀書太雜了。

  可也正因為如此,此人見識之廣博不下於他和閻爾梅,尤其喜歡鑽研歷代軍典、兵書。

  劉升聽完,確實來了興趣,於是便在下午見馬世敏招來大元帥府見了見。

  一番交談後,劉升發現,這人確實讀了不少兵書,對歷代軍制也頗有研究,至少是個軍事理論型人才——僅此一點,便比閻爾梅那個軍事愛好者強多了。

  最重要的是,馬世敏今年才二十七歲,還比較年輕,潛力大,值得培養。

  於是劉升便讓其暫任軍務處參贊,跟在他身邊,多積累一些軍事經驗再說。

  說起來,如今崋部軍務處主要有三類屬員。

  一是只負責文函、檔案的文員;二是負責軍務處各司實際事務的管理人員和辦事人員;三便是參謀、參贊了。

  在劉升身邊的就叫參贊,到各旅、師任職的就叫參謀,實際就是崋部的軍事幕僚。

  次日。

  劉升讓人將李長文、趙德友叫過來,開了個小會。

  如今崋部汝寧依舊只有知府、通判,並無同知,而崋部目前的政務基本上是以汝寧府為核心展開,所以李長文、趙德友算是劉升在行政方面的左膀右臂了。

  至於柳大川、郭三海、楊名赫等北美那邊的行政人員,屬於另一套班子,與汝寧府沒多少瓜葛。

  開小會劉升便沒什麼客套話,開門見山地道:「如今我崋部擁有汝寧、南陽二府,襄陽府也占了一大半,開封、鳳陽則占了一點邊角。

  南陽、襄陽那邊暫且不提,我這幾日處理政務,確實覺得汝寧府下轄州縣太多了,使得行政事務繁雜,不易處理。

  所以,我想從汝寧再劃分一個府出來,並將當下我崋部所占領的鳳陽、開封邊角都划進去。」

  說著,劉升示意殿中親衛將一副新地圖掛在了屏風上。

  上面標記了劉升對新行政單位的規劃,一目了然。

  李長文、趙德友一眼便被上面「義陽府」三個字吸引了注意力。

  劉升在一旁指著地圖介紹道:「信陽古稱義陽,在宋朝因避諱趙光義之名,才改名信陽。

  所以,我想將淮河上游的信陽州、羅山、息縣、光山、光州、商城、固始以及鳳陽府的霍丘,都劃入義陽府。

  另外,將朱皋(接近淮濱)、長潭(新縣)都升格為縣。信陽州降為縣,以光州為義陽府治。」

  這裡實際是模仿後世信陽行政劃分,只不過府治變成了光州(潢川)。

  劉升則又指向汝寧府北部,道:「明港鎮升格為縣,從信陽州轄下劃入汝寧府。陽埠也升格為縣。

  再將開封府的沈丘撤縣,歸入項城縣境。

  如此汝寧府下便有汝陽、確山、明港、真陽、新蔡、陽埠、遂平、上蔡、西平、項城,共十縣。

  至於潁州,暫時設為我崋部直隸州,下轄潁州、潁上、太和三地。」

  李長文、趙德友上前細看地圖,發現這樣一來,汝寧府和義陽府都下轄十個縣,看著確實爽利不少。

  介紹完,劉升問:「你們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來。」

  行政劃分這種事,李長文、趙德友也沒經驗,一時真沒什麼意見。

  趙德友更是贊道:「學生覺得大帥此番劃分出義陽府甚好。」

  李長文點頭。

  見此,劉升便道:「潁州這邊暫時屬於半軍管,由第二師軍政員安駿代理政務即可。

  但義陽府卻至少需要知府、通判、推官各一名,你們認為誰可勝任?」

  李長文想了想,道:「大帥今秋既然要攻取湖廣,義陽府知府人選便頗為重要。

  趙通判本出自軍中,又任汝寧通判大半年,當是義陽知府最佳人選。

  另外,高斗垣軍政皆通,且獻城有功,歸順後仍任西平知縣,半年來不僅沒有怨懟,反而多有政績,可為義陽通判。

  至於推官人選,大帥或可從軍中選拔軍政員出任。」

  劉升聽了微微點頭。

  不得不說,李長文推薦的兩個人選頗合他心意。

  趙德友就不說了,高斗垣當初獻城後他也接見過,知道這人確有才能。如今過去半年,也算是經歷了考驗,可以委以重任了。

  回過神,他又問:「汝寧通判誰可勝任?」

  李長文不再吭聲了。

  劉升微愣,才明白李長文這是在避嫌。

  汝寧府到底是崋部地盤的核心,李長文將趙德友這個通判推薦走了,要是再舉薦一個「他的人」上位,難免有獨攬汝寧政務的嫌疑。

  第一更。

  (最近事多,狀態老調整不好,先寫段時間的小章穩一穩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