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俘虜歸心,擴軍設師!

  第231章 俘虜歸心,擴軍設師!

  劉升搖頭,「這些明軍俘虜勞役三月,已經是流寇俘虜的三倍,不能再延長了。

  劉先生若擔心人力不足,可以只在不易乾旱的地方種田,其他地方田地可讓百姓粗種,總能有些收成。」

  明軍俘虜中的中高級將官都已經被崋部挑選出來,將送到北美服勞役,期限至少一年。

  大明基層軍官和底層的士卒,或許有些兵油子,但大多數和流寇俘虜其實沒多大區別,因此三個月的勞役期便夠了。

  若是定的時間太長,一是不利於崋部吸收這些俘虜,二則容易形成隔閡、對立態勢。

  最後劉升又道:「這些俘虜就算勞役期滿,也不會都被吸收入軍中,其中應該是有一部分人留下來落戶成為南陽百姓。」

  聽了這話,劉煥才沒再多說。

  其實在他看來,即便是帶著四萬老弱婦孺,南陽(縣)治理起來也比過去容易。

  過去他在鄧州,治下人口也有好幾萬,但朝廷、上司、地方豪紳、下面的貪官污吏,處處掣肘。想去落實一項好政策,得先花費許多時間、精力擺平各方面關係。

  如今南陽雖然幾乎被戰亂摧毀,可士紳、地主、豪商也被清掃一空,貪官污吏即便還有活著的,在崋部統治下也不敢冒頭。

  劉升又在民政事務上給了他很大權利,以及不少支持,讓他感覺比做鄧州知州時順心多了。

  他提議延長明軍俘虜勞役期,純粹是希望手底下多一些青壯勞力。

  聊完明軍俘虜的事,劉升又跟劉煥討論起農事。

  李自成是五月中旬來南陽府的,六月中旬才與羅汝才一起攻陷南陽城,因此,南陽府多數地方的小麥收穫並沒有收到兵禍太大幹擾。

  另外,今年河南是入夏後才開始乾旱,對小麥影響沒去年那麼大,所以今年南陽小麥算是有些收穫。

  問題是,百姓收的糧食大部分都被李自成、羅汝才搶走了!

  另外,南陽府各地的夏粟也在兵禍前種了下去,但本就遭遇旱災,又因一個月的兵禍無人照料,如今許多地里野草都長了一尺高!

  「所以,屬下認為當下南陽農事最緊要的有兩項:一是通溝渠,二是除野草。做好這兩件事,才能多保下一些夏粟。」

  粟是最抗旱的主糧不錯,卻並非完全不需要水,尤其是在幼苗期,所以要通溝渠,方便灌溉、澆水。

  河南夏粟一般在農曆四月、五月種植,九月、十月收穫,收完正好可以接著種冬小麥。

  也即是說,這中間四五個月的時間,南陽府城的難民都需要崋部供給口糧。

  這就是劉升為什麼非要將南陽府城難民再遷徙一部分走的原因。

  至於說在南陽種植紅薯、土豆、玉米等北美作物,劉升自然考慮過。

  當下這個時間點,玉米是不用考慮了,土豆也得等入秋才能種。

  紅薯倒是能搶種——問題是崋部在北美、汝寧的紅薯種都不夠用,即便收穫,也主要用來留種,作為來年推廣之用。

  所以,劉升至多讓人送來少量紅薯種,讓南陽這邊種了,當做來年紅薯種用於推廣。

  也即是說,南陽缺糧問題一時間是沒法解決的,只能靠其他地方運糧接濟。

  好在四萬難民也不算太多。

  想了想,劉升便道:「除了保夏粟,還可讓百姓多種些應季節瓜果蔬菜,若有多的,便能順河運到新野、襄陽等地換取糧食。」

  劉煥點頭,「這是自然。」

  ···

  次日一早。

  劉升親自送遷徙隊伍出發。

  除了一萬兩千多的失身婦女及她們的孩子外,還有七千多難民。

  這兩萬人將先到唐縣,再到泌陽,最後前往天目山腳下。

  全程三百多里,以這些老弱婦孺的速度,估計要走一二十天。

  所以劉升並沒有跟著啟程回汝寧,而是率領親衛軍以及兩個團的常備軍來到新野,主持新一輪的擴軍事務。

  南陽這邊的軍隊,除了南陽警備團外,還有黃敢所領的一個團(隸屬第四旅)。

  黃敢這一團,一個營駐守鎮平縣城,另外四個營駐守南陽府城,足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至於為什麼在新野進行擴軍,是因為新野更方便糧草物資及兵力的調運。

  七月初四。

  劉升至新野。

  他先與文宥、王大路(旅軍政員臨時兼任新野知縣)交談了一番,了解軍隊、俘虜以及民政方面的最新情況。

  隨後便召見了吳汝義、辛思忠、劉汝魁、牛萬才四人。

  這四位都是劉升在汲灘大戰中俘虜的李自成部將,被關了近一個月,一個個才想通,願意歸降崋部。

  劉升與這四人聊了幾句,便讓他們前往親衛軍營地——崋部將官進修班便設在親衛軍中,隨軍而行,方便劉升隨時隨地給將官們授課。

  次日上午。

  近三萬流寇俘虜聚集他們營地外的空地上,一個個神色興奮,眼中帶著期盼。

  因為今日劉升將親自宣布他們勞役期滿,正式解除俘虜身份!

  也不是所有流寇俘虜都能解除俘虜身份,有一小部分人因為犯了各種錯誤,還要繼續以俘虜的身份服勞役。

  不過這類人並不多,只有一千人左右。

  所以今日絕大多數俘虜都興高采烈的。

  吳汝義、辛思忠四人,跟著其他將官進修班學員,隨親衛軍一起來到會場,看著劉升登上提前搭建好的木台。

  一番並不長卻頗具鼓動性的激情演講後,劉升高聲道:「我宣布,即日起,在場諸位正式解除俘虜身份,成為我崋部百姓,擁有我崋部百姓應有之權利義務!」

  在場的兩萬多俘虜,早就通過崋部軍政員的一次次思想工作,對崋部有了諸多了解,對成為崋部百姓充滿了嚮往。

  如今聽劉升宣布此事,頓時一個個激動地呼喊起來,便很快匯聚成一個聲音——

  「萬歲!」

  「萬歲!」

  「萬歲!!」

  這興奮地呼喊聲震徹雲霄,又如巨浪般一波波衝擊著吳汝義等闖軍降將的耳膜,令四人露出駭然神色,隨即又一陣恍惚。

  他們四人中,追隨李自成時間最久的已近十年,即便是去年李自成擁眾數十萬時,也不曾獲得將士如此擁戴,闖軍中也從未擁有如此高的士氣。

  由此可見,劉升比李自成高了不止一籌。

  等回過神來,四人心中都浮現同一想法:

  『闖王輸得真不冤!』

  大會之後,劉升便讓義軍軍政員當場開展招兵工作——這些流寇俘虜,將成為崋部此番擴軍的一大兵源!

  此番擴軍,在劉升的計劃中主要有以下幾項:

  其一,擴大親衛軍、常備軍、警備軍數量,以常備軍為例,旅級建制預備增加到十幾個!

  其二,設立師級建制,三旅為一師,以其中一個旅作為師部。

  也即是說,這次擴軍後,崋部一個師將約有36000人。

  另外,常備軍暫時只給四個師的編制,四師之外的其他旅都算作獨立旅。

  其三,撤銷營、團、旅指揮之稱,與師級將官一般,皆稱「長」,即營長、團長、旅長、師長。

  並在師、旅二級建制中正式設立參謀一職,參贊軍事。

  其四,親衛軍虎賁衛、勝捷衛、驍騎衛、訊風衛都擴編至一個旅!

  ···

  襄陽城。

  赫連岳收到從新野傳來的黃頭軍令後,便讓警衛兵去將第五旅、第六旅的旅團兩級將官都叫來開會。

  至於張遨所領第七旅(旅部),已經攻下谷城,駐紮在那裡了。

  眾將急匆匆趕來,瞧見赫連岳臉上掛著笑,知道是好事,便放鬆下來。

  赫連岳將黃頭軍令遞給軍政員王偉,便笑著道:「大帥已下令正式擴軍,並建立師級編制。某不才,被授予中將軍銜,任第三師師長」

  一旁毛誠國聽到這話,有些嫉妒,但很快便調整了心態,帶頭抱拳道:「恭喜赫連將軍高升!」

  其餘旅、團級將官也都一起抱拳,「恭喜赫連將軍高升!」

  「哈哈哈!」赫連岳很是開心,笑了幾聲後,道:「此番可不止我高升,諸位也都有獎賞或提拔。至於具體如何,都在軍令中寫著呢,便讓王軍政給大家宣讀一下吧。」

  王偉笑了笑,宣讀起軍令內容來。

  眾將都安靜聽著。

  劉升對襄陽這邊軍隊的安排,主要是以原第五、第六、第七旅旅部將士為骨幹,組建常備軍第三師。

  赫連岳任師長、王偉任師軍政員、張遨任副師長。

  同時赫連岳、王偉仍兼任第三師第一旅(師部)的旅長、旅軍政員。張遨則兼任第三師第二旅的旅長。

  等於是說讓赫連岳正式成為了這三個旅的統帥,以及張遨、毛誠國的上級。

  王偉念完,赫連岳便道:「想必各位都聽到了,此次擴編,大帥會從新野調一萬人給我們補充兵員,剩餘的一部分則需要我們從襄陽警備軍及民勇中選拔。

  所以,會議結束後,各位回去找幾個會招兵的軍官,準備到警備軍、民勇中招兵。」

  眾將當即一起行了個軍禮,這才離開。

  赫連岳卻將毛誠國叫住。

  他看出毛誠國心裡有點不舒服,畢竟這次他和張遨都升官了,就毛誠國沒有。

  赫連岳沒說什麼安慰人的話,而是道:「毛老弟回去後抓緊點,這次我會讓你們第三旅優先補充兵員。

  待第三旅滿編後,毛老弟便可取了棗陽。有軍功在身,下次擴軍定能升官加銜。」

  聽了這話,又被允諾實際好處,毛誠國心裡確實舒服不少,抱拳道:「謝赫連兄!」

  等毛誠國離開後,赫連岳便雙目炯炯有神地盯著襄陽府輿圖。

  上面棗陽、宜城、南漳、光化、均州五處都被標記為紅點。

  雖然後來居上,在此次擴軍中升任師長,統帥數萬兵馬,赫連岳卻沒有志得意滿,反而鬥志昂揚,準備儘快拿下整個襄陽府。

  甚至是南下荊州、承天,東取德安、黃州!

  當然,若有機會,西邊的鄖陽府也要打下來!

  如此便可實現大帥全據湖廣之江北(湖北)的戰略計劃!

  第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