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投崋後煥然新生!內鄉南陽驚又急
「徐州故人拜訪,濟民兄別來無恙。」
見城下文士拱手高聲說出這句話,劉振世便確定了,這人就是曾在京城有過數面之緣,又曾在徐州一起吃飯暢談過的閻爾梅。
他真沒想到,閻爾梅竟然會投了劉崋!
可再想想閻爾梅因捲入黨爭被削除舉人身份、此生不能再考的遭遇,劉振世心中又對閻爾梅的選擇有幾分理解了。
理解歸理解,劉振世卻不可能當著守城將士的面跟閻爾梅敘舊,於是冷聲回道:「本州可沒有投賊的故人!」
閻爾梅並不生氣,而是高聲道:「我此番來,除了拜訪故人,還有劉大帥的一番話要帶給濟民兄,煩請濟民兄讓我進城裡說。」
劉振世下意識想聽聽閻爾梅帶來什麼話,便道:「你坐吊籃上來吧!」
閻爾梅讓隨行的驍騎衛回去,他一人走到城門樓下,通過吊籃上了城牆。
見面後,劉振世忍不住諷刺道:「閻用卿,真沒想到你竟會投了賊。」
閻爾梅笑道:「是投賊,還是革鼎,再造天下,現在還很難說吧?」
劉振世哼道:「若非朝廷邊軍精銳都調去關外抵禦建奴,豈有爾等賊寇做大的機會?」
「建奴造反二十幾年,起初不過是一小部落,為何至今朝廷都沒能平定,反讓其坐大,屢屢入寇,使得大明內外不能兼顧呢?」
聽了閻爾梅這話,劉振世一時無言。
閻爾梅見狀一笑,又道:「泌陽陷於我崋部之手數月,大明朝廷沒有絲毫動作。
如今唐縣、新野、淅川、內鄉皆陷,鄧州兩度被圍,南陽亦將被包圍,大明朝廷還是沒有動作。
恐怕濟民兄心中也在痛罵,崇禎皇帝昏庸無能,朝中大臣弄權瀆職吧?」
「大膽!」劉振世怒喝一聲,臉色鐵青,「閻用卿,你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難道就不怕我立即斬了伱嗎?!」
閻爾梅平靜地道:「我既要隨真龍革鼎天下,罵昏君和滿朝蠹蟲幾句怎麼了?況且我敢來勸降於你,就不怕死!」
劉振世似乎是冷靜下來,道:「本州不會降的,你走吧。」
閻爾梅道:「你不降,我崋部大軍便會攻城——那數十門大炮你也看見了,且不說鄧州城能守幾個時辰,大炮一響,會有多少將士、百姓慘死?
另外,我還知道,鄧州城如今爆發了疫病,即便我們不攻城,圍上個十天半月,恐怕滿城百姓都要遭殃!
濟民兄,你當真要為了全自身忠君之名,置全城百姓安危於不顧嗎?!」
這番話閻爾梅故意說得很大聲,讓附近的李國璽等鄉兵將士都聽見了。
一時都驚疑不定。
如果崋部一天就把城攻破,他們或許還好受點。
可如果攻城戰持續個幾天,或者崋部乾脆圍而不攻,鄧州城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又爆發瘟疫,恐怕最終全城百姓要死個七七八八!
劉振世只是鄧州父母官,並非鄧州人。
可這些鄉兵將士卻都是鄧州人,甚至就是城裡人。
誰想見到自身和親友鄉鄰都慘死在瘟疫中?
注意到李國璽等人的目光,劉振世不禁苦笑——他知道,閻爾梅這番話直接讓鄉兵士氣沒了,人心也散了。
這城徹底沒法兒守了。
他看了看京城所在方向,嘆道:「忠義難兩全,看來我只有一死報君恩了。李巡檢,這鄧州城就交給你和程千總了。」
說完,劉振世便拔出佩劍,要當場自刎!
他並非不想活,但他知道,他唯有一死,才能在保全城中百姓的同時,又保全遠在故鄉的家人。
至於報君恩?不過是順帶而已。
周圍人見狀立馬阻攔,卻是站在劉振世面前的閻爾梅更快一步,拉住了劉振世持劍的胳膊。
「濟民兄!何至於此?!」
劉振世雙目發紅,道:「閻用卿,你該明白,我唯有一死,別無他法!」
閻爾梅一聽,就知道劉振世不是真的要死,而是擔心連累了親人。
他於是湊近了,低聲道:「兄既有大才,又有救世濟民之志,難道真甘心就這麼一死了之?
若是擔心親友受累,不如回州衙靜待我軍入城,為濟民兄安排假死。」
假死?
劉振世心中一動,看向旁邊李國璽。
閻爾梅作勢奪劍,卻又假裝奪不下來。
劉振世則叫道:「放開!本官唯有一死方可報答聖恩!」
李國璽見閻爾梅沖他瘋狂打眼色,終於明悟什麼,趕緊上前,一把奪過劉振世佩劍,扔在地上!
「罷罷罷,既不讓我死在此處,我便回州衙自盡!」
劉振世說著,讓親隨將李國璽、閻爾梅等人攔住,他則快步下了城牆。
其實就是做個樣子,好傳出去,未必需要多真實——畢竟後面明廷的人很難來細究真偽。
所以,待劉振世離開後,李國璽便問:「閻先生,劉大帥可能保證後入城後不濫殺無辜,不騷擾百姓?」
閻爾梅一笑反問:「怎麼,我崋部義軍紀律森嚴、作風良好之名還沒傳到鄧州嗎?」
「確實聽到些傳聞,只是不知真假。」李國璽不好意思地回了句,隨即又問:「劉大帥取鄧州後,可能幫俺們控制瘟疫?」
「鄧州既為崋部所有,百姓便是大帥子民,自然會盡力祛除瘟疫。」
「好!俺這便獻城!」
六月初七,崋部圍鄧州。
巡檢李國璽獻城歸順,大明知州劉振世於州衙「自盡」殉明···
劉升進了州衙。
閻爾梅將劉振世引到面前,介紹道:「大帥,這位便是劉振世,字濟民,江西武寧人,崇禎四年進士。」
劉振世見劉升最多二十五六歲的樣子,頗為驚訝,隨即躬身揖禮,「草民劉煥拜見大帥!」
「劉歡?」劉升一時疑惑。
劉振世道:「草民投入大帥麾下,便覺煥然新生,故改名劉煥。」
閻爾梅已經匯報了安排劉振世假死之事,劉升只是誤聽成「劉歡」,這才疑惑,此時卻是聽明白了。
於是將劉煥扶起,笑道:「這名字好,相信不僅是劉先生煥然先生,這天下也將在不久後煥然一新!」
訊風衛早就在鄧州安插了諜探,因此劉升對劉煥(劉振世)本就有一定了解,知道此人稱得上能吏,並且在軍政兩方面都做得不錯。
崇禎年間,大明進士、舉人普遍升官比較快,劉煥中進士十年,又有能力,卻只是個知州,足見朝中無人、仕途不順。
但此人應當是有情商、有眼光、知變通的,又有道德底線,否則不會以如此方式投效崋部,整體來講算是不錯的人才了。
再加上劉煥又是第一個投效的大明州官,雖是以假死改名的方式,但劉升依舊感到高興。
他道:「劉先生既投效我崋部,便該早日將家人接來團聚。稍後可以寫一封家書,再附上一信物,我會讓親衛將此事辦妥。」
對於劉煥這種降官來講,接家人來團聚就是幫助的意味更多了。
劉煥見劉升立馬安排這事,來安他的心,不禁感動,再次拜道:「謝大帥!」
「不必如此多禮。」劉升示意幾人都落座,隨即問:「聽聞城中有疫病,劉先生有多少了解?」
君擇臣,臣亦擇君。
聽劉升第二個就問起瘟疫的事,明顯是把百姓放在心裡的,更覺滿意,當即就跟劉升詳細講起城中的疫病來···
內鄉縣城。
李自成滿臉不可思議地道:「劉升竟一日就拿下了鄧州?!」
張鼐道:「確實如此——似乎是守城的官軍將領獻城投降了。」
砰!
李自成氣得一拍桌子,恨恨道:「這些當官的真是可恨,額和羅汝才圍攻兩日他們都不肯投降。等那劉升一到,他們居然就降了!」
張鼐稍稍沉默,才道:「或許正因為闖王和羅將軍圍攻兩日,致使官軍難以再守下去,才讓劉升摘了桃子。」
「劉升···」
李自成想起在汲灘折損的兩千多騎、近兩萬精兵,不禁又痛又恨,牙齒咬得咯吱響。
但他到底是經歷過很多大風大浪的人,很快控住了情緒,道:「劉升拿下鄧州後,下一步必然是進軍內鄉。讓各部都加緊搜刮錢糧、青壯,最多兩日,額們便要回洛陽。」
「是!」
南陽府城。
這裡的大明文官武將並沒有坐以待斃。
不過如今南陽最能管事的已不再是知府邱懋素,而是河南布政使司左參議、南陽及汝州分守道艾毓初。
說起來,南陽知府是正四品,左參議只是從四品,但艾毓初這個分守道確實是知府的頂頭上司。
得知崋部義軍進入南陽,艾毓初、邱懋素等也積極派探子去打探情況。
但不知是他們派的探子確實差勁兒,還是他們給賞銀太少,打探的消息不是模糊不清,就是過於延遲。
今日兩名探子終於回來,不僅帶回鄧州失陷的消息,更帶回了劉、李、羅曾在汲灘大戰一場的消息。
艾毓初聽完探子的匯報,便將邱懋素、猛如虎、劉光祚都叫來議事。
邱懋素感嘆道:「這劉崋倒是果然如朝廷所料,跟李闖、曹操兩部賊軍打了起來,可惜竟一場就定了勝負,戰後還有餘力攻陷鄧州。」
艾毓初冷著臉道:「鄧州可不是被劉賊攻陷的,而是守將直接獻城投降了。」
邱懋素倒是能體會守土官的為難,道:「鄧州先是被李羅二賊圍攻數日,又有劉賊攜大勝之威而來,確實難守。」
艾毓初一拍桌子道:「再難守也不能獻城!鄧州如此快便陷落,皆怪那知州劉振世無能、失職,本官定要狠狠參他一本!」
邱懋素想說劉振世多半自盡殉國了,但想到艾毓初這番話主要是想將鄧州失陷之責都推到劉振世身上,於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猛如虎隱約明白兩位文官說這番話是為什麼,卻有點不耐煩,出聲道:「鄧州已經失陷,劉賊下一步很可能來打南陽,兩位還是說說請援兵的事吧!」
第二更。
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