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李自成:要讓他知道額憑甚叫闖王

  第206章 李自成:要讓他知道額憑甚叫闖王

  鄧州。

  知州劉振世及巡檢李國璽站在城頭,看到李闖部、曹操部都調動大隊兵馬沿湍河向東而去,都感到疑惑不解。

  李國璽問:「郡守,曹操、李闖這是要去攻打新野嗎?」

  「很有可能。」劉振世緊皺著眉頭,「但也有可能是南邊來援軍了。」

  「南邊援軍?」李國璽也皺起眉頭,「丁督師麾下的秦軍和左良玉?若是他們,只希望他們早點來,別等流寇退了,白白來禍害俺們一遭!」

  秦軍以軍紀差聞名,左良玉部更是臭名昭著——兵過如篦,說的就是左良玉部明軍!

  劉振世嘆道:「其實不太可能是援軍——之前我們拒絕丁啟睿進城,他怕是沒什麼救援我們的想法。至於左良玉,也不可能闖進來獨斗李闖、曹操的聯軍。」

  說到這裡,劉振世沒再說了。

  如果流寇下了新野,鄧州得到救援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你在城上盯著,我到城裡巡視,另外看能否派兵出去將城外屍體處理一番,否則要不了幾日,城中便會出現疫病。」

  「是。」

  至於趁李闖、曹操大隊兵馬調離,派兵出城襲營的事,兩人都沒提。

  一則,他們不知道流寇有多少人留守——也許留了很多人,故意裝很少人,好勾引他們出城,以此計破城。

  二則,城中兵力有限,戰力也弱,實在不易冒險。

  ···

  咚,咚,咚。

  汲灘,湍河東岸的曠野上,隨著步鼓一聲一聲地響動,崋部義軍步卒各軍陣不疾不徐地向預定戰場走去。

  驍騎衛則分成兩支,由沈萬登、李定國各帶領一支,游弋在前軍步卒陣列的兩側。

  劉升騎在馬背上,用望遠鏡眺望北邊幾里外的煙塵,發現似乎都打的是李闖旗幟,並不見羅汝才部蹤影。

  劉升知道,羅汝才部肯定不是不來會戰——羅汝才若不願打,李自成多半也不會來。

  果然,很快便有灑在南邊的偵騎過來匯報。

  「大帥,羅汝才部在我軍後方六七里處渡河!」

  劉升聽了一笑,「就知道他們會搞前後夾擊那一套。」

  這時,劉升手中拿著的對講機忽然響起來。

  「大帥,我是張遨,偵騎發現羅汝才部正在鄭灣渡河,是否需要我部前去阻擊?」

  劉升這次來南陽也是帶了秘密武器的,那就是幾部對講機。

  除了他手上有一部,四個旅指揮手上也各有一部,方便彼此在戰場上聯絡——在明末的大平原地形上,這種對講機通訊極限距離可達十五六里!

  這可比用傳令兵溝通方便、快捷多了,也更加安全!

  張遨率領第七旅的八千多人為後軍,同樣會外派偵騎,偵查方向主要就是後方(南),自然也會探知羅汝才部渡河的事。

  劉升回道:「我是劉升,張遨聽令,後軍繼續前進,暫時不必管羅汝才部。」

  「張遨收到,遵命!」

  劉升並不擅長指揮古代大軍作戰,所以軍陣布置得比較樸拙。

  除驍騎衛護佑兩翼外,步軍主要分為五大軍陣。

  赫連岳部五千多人為前鋒,親衛軍為中軍,張遨所領第七旅八千多人為後勁,毛誠國、文宥各領旅部為左右軍。

  至於文宥帶來的另一團,則由民勇營協助守新野,避免李、羅二人不講武德,跑去偷了新野縣城——那可是離崋部義軍主力最近的輜重中轉、囤積之所,頗為重要。

  ···

  李自成率領百名親騎靠近到距離崋部義軍陣前兩里多的位置,觀察義軍軍陣。

  想起什麼,他掏出了一支竹筒。

  這是他在福王府繳獲的千里鏡(只有四倍)。

  最初他並不知道在福王府繳獲了這種寶貝,所以才在攻打開封時,冒險親自上前查看開封城外官軍營寨布置,結果被官軍弓箭手射瞎一隻眼。

  回到洛陽不久,他手下一名負責看守珍寶的小官便殷勤地獻上此物,說是在福王府眾多寶物中發現的。

  李自成試用之後,大恨!

  問小官為什麼不早獻上這寶貝。

  小官解釋說是幾天前才發現的,可李自成心中怒火、恨意仍難消解,不顧李岩等人勸說,讓人將這名跟他沾親帶故的小官拉出去砍了。

  李自成雖然將獻寶的人砍了,但千里鏡這寶貝卻帶在了身上。

  此時在兩里多的地方觀看敵陣,仿佛在看兩百步外的景物,頗為清晰。

  看完後,李自成就笑起來。

  「額還以為這劉升有多大本事,搞半天就擺出了個樣子貨軍陣。

  不過額們之前得到的消息倒是沒錯,這劉升軍中確有不少大炮。」

  李自成聽說過崋部義軍有不少紅夷大炮,但在他想來,十幾門也就頂天了。

  今日一看,才發現竟似乎有好幾十門——因為軍陣遮掩,他用千里鏡也看不清具體有多少大炮,至於更小的虎蹲炮,就更難看清楚了。

  即便知道劉升有幾十門大炮,李自成也不怕。

  因為在他的認知中,火炮都是打鐵彈;即便是紅夷大炮,能打到兩里多以外的也很少。

  另外,此時他有近萬騎兵分成一個個百人隊,散步在戰場上,陣型並不密集,可隨時撤走,即便是對面發炮,也不會死傷多少人。

  相反,若對方騎兵想來驅趕他們,就很容易被他們吃掉。

  跟在旁邊的親騎掌旗張鼐雖然沒千里鏡,但視力很好,也通過旗幟模糊地了解對面軍陣。

  此時聞言便問:「闖王,那額們該怎麼打?」

  「先讓那一萬多新兵正面沖陣,吸引敵軍炮火。再讓一部騎兵從東邊切入,打亂敵軍陣型。

  中軍步卒再梯次壓上,與敵軍接觸後按老規矩輪戰!

  就眼前這些樣子貨,只要額們能衝進去,三兩輪就能打崩他們!

  額領著另一部騎兵,尋機出動,或者最後追剿潰兵——這一戰,額要讓那劉升知道,額憑甚叫闖王!」

  李自成在後世歷史上有個有名的騎兵戰術,叫做「三堵牆」。

  講的是用三萬騎兵,分為三層,好像火槍三段擊一樣,前者衝殺完畢,退下歇息回力,後者緊接著繼續衝殺。

  如此三萬騎兵往復交替,迅速將敵人軍陣衝垮。

  如果此戰法鏖戰不勝,就撤回來引誘敵軍追入步軍陣中,讓騎兵修整好,再重新投入戰鬥···

  不懂行的人乍看感覺很牛叉,但真正懂得古典軍事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一種很平庸的戰法,並且有兩大高要求。

  首先,你得有三萬騎兵,才能搞三堵牆戰術。

  其次,你的騎兵、步兵都必須足夠精銳,至少能做到令行禁止,能與敵鏖戰而不潰。

  最後,這種戰術最適用的是平原作戰。

  問題是,前兩大條件明末能有多少農民軍達到?

  李自成這次說是帶了一萬騎兵過來,實際只有八千多,且其中一半都是駑馬、騾子,真正的戰馬不足五千匹。

  李闖部騎兵真正起家,全靠崇禎這個大隊長催促秦軍運輸大隊連送兩波人頭加戰馬!

  歷史上,今年九月份傅宗龍會帶兩萬多東拼西湊的秦軍、川軍出關,在新蔡、項城之間與李羅聯軍交戰,大敗!

  明年又有汪喬年再帶數萬秦軍、川軍,在襄城、郾城之間被李羅聯軍擊敗,又送一大批戰馬。

  明末大明的秦軍仍不缺戰馬,結果都便宜了李自成!

  如今傅宗龍雖然比歷史上早接任三邊總督之職,可即便已經到任,按崇禎的旨意,也是暫且守關觀望——大明朝廷這邊就指望著李闖、劉崋兩虎相爭呢。

  至於說精兵。

  李自成進入河南都不足一年,當時只數千人,精銳可能都不足千人。

  眼下他帶來南陽的這三萬精兵雖然是歷經多次血戰磨鍊出來的,但跟真正的精銳相比,戰力上仍有明顯的差距。

  所以,三堵牆戰術的兩大先決條件,李自成目前一個都沒有。

  倒是輪戰之法,他已經用得極為嫻熟。

  事實上,李自成最擅長的戰法是「流動作戰,以走制敵」,以及避實就虛、出奇制勝、遠程奔襲、誘敵入伏、聲東擊西、圍城打援等,並非正面作戰。

  此時的李自成已經有了成熟的戰術思想、軍事套路,但距離大成仍差一年多的功夫。

  可即便其戰術大成,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依舊敗於孫傳庭之手,靠羅汝才救援才轉敗為勝。

  總結起來,李自成的軍事才能在明末數得上號,但在神州漫長的軍事歷史上,排名並不高···

  李自成回到軍陣中後,一個個號令很快傳達下去,李闖各部也動了起來。

  李闖部在內鄉、鄧州不擇手段地「招募」兵馬,也僅編出兩萬餘新兵。

  之前圍攻鄧州兩日,死傷了幾千人,如今只剩一萬五六了。

  這些新兵不久前都還是普通百姓或是賊匪,即看不懂旗號,也排不了軍陣,在少數李闖部軍官的帶領下,仿佛牛羊群一般,漫山遍野地向崋部義軍軍陣衝來!

  作為前鋒指揮官的赫連岳還是頭回面對這種打法。

  好在戰前幾次會議,劉升給眾將領都打了預防針,明確的說了,面對這種情況,決不能心慈手軟,同時也不能被敵人「炮灰」耗盡火力、精力。

  轟轟轟···

  李闖新兵距離赫連岳前鋒兩里多的時候,數十門陸軍炮打響了。

  一發發開花彈落下,真正炸死的不足百人,但還是引得李闖新兵一陣混亂。

  在後方大隊督戰騎兵的威逼下,才勉強保持衝鋒姿態。

  兩三里的距離,後世普通人跑步也需要七八分鐘。

  這些李闖新兵長期吃不飽飯,比後世人身體素質差得多,也知道自身是炮灰,跑起來自然更慢。

  趁這個功夫,義軍甚至有時間拿出鐵鏟,在陣前多挖掘一條簡單的壕溝!

  大約十來分鐘後,最前面的一部分李闖新兵終於跑到了義軍陣前三百步的地方。

  赫連岳坐在馬背上,已經可以看到,眼前都是些昔日的「他」——流民、難民、饑民。

  但他並沒有心軟,在最佳時機下令虎蹲炮開炮。

  轟轟轟···

  一連串的清脆炮聲響起,數百張散彈網激射出去,義軍陣前頓時成了一片血肉模糊的修羅地獄!

  第二更。

  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