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少不了繼承人王們的一貫傳統;什麼

  忽一日。

  大唐學宮之中,許敬宗忽然心血來潮,算的長安城外有自己的一份機緣,但因為他當年刻意媚上,修改國史的事情,在大唐學宮之中可謂是「臭名昭著」,即便是能夠在大唐學宮之中任職,也並沒有交往到什麼好友。

  即便是張果老剛入大唐學宮的時候,周圍的講經博士們也都向張果老警示過許敬宗的為人,但張果老卻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他畢竟是從開天闢地就活到現在的老古董了,三界之中什麼大大小小的事情沒見過?

  就許敬宗這樣的行為,在張果老看來也並非就是什麼天大的過錯這件事情的根源,又不是在許敬宗的身上,若非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心心念念不放鬆,便是皆許敬宗八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做這樣的事情。

  但張果老還是認識到了「修史」的重要性.他也是見慣了歷史興衰的人物,可能夠在三界留下痕跡的.少之又少。

  當年那些叱吒三界的上仙大神們,如今可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他們的名號?

  別的不說,就是當年與妖族齊名的巫族,在三界之中已經消亡.而「巫」的這個名號,竟然也只是通過人族一直傳承至今。

  而當年人族的那些「巫」,其實他們的體內,也流淌著巫族的血脈,巫族與人族在遠古時期是通婚的。

  而人族的「共工氏」「祝融氏」等部落,那些繼承了「共工」與「祝融」等名號的部落族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緬懷當年的巫族大神們只是巫族與妖族之間的一場大戰,讓他們兩敗俱傷.尤其是巫族,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再加上他們繁衍困難,以至於他們如今已經絕跡於三界。

  而在三皇五帝之前,人族之所以能夠在南洲立足,並且開闢出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間,也是依憑這些「巫人」的力量。

  只是這些巫人,雖然天生就獲得了巫族的強大力量,但卻也沒有擺脫人族壽元的限制.即便實力強橫的巫人能夠稍微延長一些自己的壽元,但也很少能夠突破百年的。

  人族的壽元說是百年.其實在那個時候的三界,尋常的人族能夠活到五十往上的,便已經是難得了。

  夭折的嬰兒,外出打獵而損傷的青壯,染病無法得到醫治的腐乳老弱人族的生存環境,其實非常的惡劣.不過是先輩們披荊斬棘,才有了如今的安定。

  張果老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人族崛起的,尤其是當年人王們的英姿,即便是過去了千年萬年,還是歷歷在目。

  而似許敬宗這樣的人物,自古以來都不少有,區別只是對他們的用法英明的君王,當然能夠物盡其用,會將此類「私德」有虧,但確實是有真才實幹的臣子,放到最適合他們的位置.至於那些昏庸的君王,其實他們只要不想著去干涉朝政,就把朝廷交給大臣們管理,自己好好享受皇帝的待遇.其實也不見得就會出現什麼大問題。

  怕就怕自己沒能力,還要把持朝政的尤其在搭配上一個識人不明,那基本就是禍國之徵兆。

  即便是國家不敗亡在他的手裡,那也會把國家搞的元氣大傷。

  故而有些時候,昏、庸二字,並不能相提並論。

  李世民,絕對算得上是張果老見過的天子之中,最頂尖的存在.即便是當年的秦皇與漢武,都要被現在的李世民壓過一頭。

  就算是人王時期的絕大多數人王,在李世民面前也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自夏啟之後,已經很少有能夠真正號令人間的人王,反而是作為最後一任人王的紂王,還能招攬到不少妖族,鍊氣士以及奇人異士的投靠。

  大商朝可是有不少將領,那都是身懷秘術的高手.如果西岐一方不是得到了闡教的協助,在面對到大商的時候,那是絕對沒有勝算的。

  恐怕僅憑一個張桂芳的「呼名落馬」的秘法神通,就足夠讓西岐喝一壺的了,如果沒有相應的克制之法,破了西岐也不是沒有可能。

  天子治世之後,人族的君王,便也只能是管著人族自己占領的這一畝三分地,三界各族當然不會去尊崇人族天子的號令。

  而如今的大唐,其麾下的投效的三界各族,可不在少數。

  尤其是在英招的號召之下,當年一些本就親近人族的妖族,也都紛紛主動向著大唐的靠攏.這可是當年許多人王都沒有享受過的待遇。

  或許當年在北俱蘆洲,李世民渡天子死劫只是牛刀小試,等他真正證道成為人王之後.也少不了繼承人王們的一貫傳統,親自上門拜訪各大勢力。

  不得不說,張果老相當期待能夠看到這一天。

  「延族兄。」

  張果老這邊兒才剛剛授完今日的課業,便見到許敬宗在室外等候,他收拾了一下手中的書卷,走到了許敬宗的身邊,稍一拱手,笑道:「延族兄不在自己的書房內研習經卷,怎麼跑到老道這裡來了?可是適才所講之內容,有什麼疏漏之處?」

  延族是許敬宗的字。許敬宗也是名門出身,乃是高陽許氏出身,其父是前隋禮部侍郎許善心。

  許善心的父親也是一位史官,只是編著《梁史》未成而歿,許善心繼承父業,成《梁史》70卷。

  許敬宗當年能夠被李世民選中去修史,與他的家傳也不無關係。

  若是再往上追溯,能追溯到東晉名士許詢的身上。

  不過如今的許敬宗,因為得到了《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中的雜家傳承,便將心思更多的傾注到了這方面。

  如今的大唐,早就不同往日.再加上他許敬宗不能覺醒文道一脈的「浩然正氣」,便也只能是劍走偏鋒,雜家的口號雖然是「兼儒墨,合名法」,但對於道家的修行之法,也十分重視。

  當年的淮南王劉安之所以能夠得道飛升,便是因為他對於雜家的研究,更傾向於「道家修行」,尤其是在見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之後,便知道自己想要當皇帝的美夢,是做不成了當不成皇帝的淮南王劉安,那就只好成仙了。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說得便是劉安。

  只是史書上未曾這樣記載.只說淮南王劉安謀反敗露,不得已自殺身亡。

  而劉安自從飛升成仙之後,便也再沒有踏入過南洲至於他如今在什麼地方,也沒有人專門去探究過反正是不在天庭任職。

  不然豈不是白成仙了?

  修道之人成仙是為了什麼,或許是為了長生不死,也可能是為了逍遙於三界,但基本上是不可能為了上天去當官兒。

  否則,跟在人間朝廷里當官又有什麼區別?

  神仙神仙,其實在天庭之中,反而沒有太多的仙人。

  而天庭的幾位大天師,其實在天庭之中的地位,也頗為超然很多時候,就連玉帝也節制不到他們,就好比許天師,還是三藏師徒西行的時候,找了一個清理當年遺留下的妖患的差事下界,結果現在三藏聖佛都自證如來十多年了,許天師還在人間遊歷,並沒上天述職的打算。

  玉帝也只當是看不見,不回來就不回來了反正這他們牛鼻子老道,對他這個玉帝一向也都是陽奉陰違,當年若非老君出面讓他們幾個加入天庭,他們恐怕看都不看天庭一眼。

  許天師對玉帝已經算是客氣的了,玉帝有詔,他還過來聽聽看.張道陵張天師,才是主打一個聽調不聽宣可以說,自從楊戩開了這個先河之後,天庭之中不少有能力的大仙大神,幾乎都是類似的態度,即便是沒有像楊戩一樣,在明面上說出來.可基本上也都是這個意思。

  如靈山的佛祖、南海的觀音,其實都在天庭之中掛職.還有比玉帝低半級的天庭六御中的其餘五位大帝.再就是武當山的九天盪魔祖師.這些人物尋常時候當然就是在自己的道場。

  如果玉帝不識趣,非要隔山差五的把人宣上凌霄寶殿來上朝那就不要怪折損了你三界至尊的威嚴了。

  當然了,如果只是正常的宣調,他們也不會跟玉帝故意鬧彆扭.雙方只要面子上都過得去,維持一個表面默契,那就足夠了。

  三界之中,各教的理念,其實都非常有自身的特色。

  就好比在修行之道上,即便是如今的儒家已經創出了「浩然正氣」,但其核心依舊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佛門則是修寂滅,講求一個今生受苦,來世享福。

  而道家才是最「利己」的——

  來世?什麼來世?道爺我求長生的,沒有來世,當然要今生逍遙自在。

  故而在遠古以及上古時候,張果老在路過某座仙山的時候,經常就會聽到一聲驚天動地的震雷,然後便見一修士出關,大笑曰:哈哈哈哈——,吾道成矣!

  這樣的景象,恐怕在別教是萬萬見不到的。

  故而許敬宗主動同自己交好的原故,張果老也能盤算出些味道來,無非就是見到自身在朝堂無望上進,想要學淮南王劉安,百日飛升,得道成仙。

  在三十年前,尋常人想要得道成仙.還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現在的大唐,修行之妙其實已經不是什麼隱秘,甚至因為修行者的興起,讓原本的江湖.也漸漸變的味道。

  以往那些江湖幫派,若還是憑藉原本的老一套,顯然在新世界是行不通的他們這些屬於舊時代的殘黨,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自我革新的話,遲早會被新世界淘汰掉。

  人族武道,當然也不會就此停滯不前。

  況且在前期,江湖武人遇上那些同樣是剛修道不久的修士,也並非沒有克敵制勝之法.只是越到後面,雙方的差距越大。

  當然,這裡說的江湖武人,是那種對自身人族血脈之力開發並不高的江湖人,他們的修行還處在外功橫練與內功心法之上。

  但在人族氣運如此鼎盛的現在,已經有江湖高手開發出了更進一步的武道修行之法一般都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開發自身的人族血脈之力,用來淬鍊自己的肉身,在外功一道上修行到極致;而另外一種,則是要打通天地二橋,先達成先天之境界。

  此兩者,在武道之中,皆可被稱之為宗師之境。

  武道宗師者,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勾連到天地之力,化為自己的力量尋常的修行者,還真不見得是他們的對手。

  只是此類武道強者,雖然會擁有強大的實力,但卻依舊受困於自身的壽元.甚至一些武道強者為了強行破境,還會損耗掉一部分的壽元。

  這在修行者們看來,無疑是得不償失之舉。

  但不得不說,這些純粹的武者,能夠造成的破壞力極大並且他們所創出來的武學秘籍,就更加適用於普羅大眾.畢竟修道,還是太過看重天賦與根骨了。

  百花齊放是好事情,武道的出現,可以說是補全了大唐修行界,從下至上的一個基本梯隊.因為那些武道強者在修行到極致之後,基本上也能夠有準仙人的力量.只是往往到了這個時候,武道的前路斷絕,似乎突破無望。

  許敬宗對於武道也有一些研究,但他很快就放棄了畢竟他對於力量的提升,並非十分迫切,學武是要下苦功夫的,還是跟著從《淮南子》中得到的雜家傳承,老老實實修道,更加實惠。

  有沒有強大的武力,對於許敬宗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得道長生,才是其所求。

  故而,在張果老才加入到大唐學宮的時候,許敬宗便經常去拜訪張果老,這一來二去的,雙方就漸漸的熟絡了起來。

  許敬宗也並沒有刻意隱藏自己的意圖,而得知了許敬宗意圖的張果老,也並沒有因此而心生反感.畢竟修道之人若不求長生,那也顯得太不實誠了。

  故而,張果老反而認為許敬宗這一份另類的「赤誠」,或許能夠支撐他對修行一道上有所成就。

  一些在修行上的指點,對於張果老來說,也並非是什麼要緊的事兒,他以往在三界之中行走時也經常會無償指點一些後輩的修行者。

  這都是源自當年老子對他的指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