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知道劉太傅的心思,人家是想光明正大的請蘇如意過府,不想被人在背後議論嘀咕,戳脊梁骨。
他前腳把劉太傅穩住,讓他先回去。
自己五皇兄後腳就來了。
「皇兄,你找朕有何事啊?」
皇上批著奏摺,心裡有些煩。
寧王沉默一下,還沒說話就先嘆起氣來。
皇上抬頭:「皇兄是遇到什麼難事了?」
「老黃曆了,我這輩子就只有安兒這一個兒子了,唉……」
確實是老黃曆了。
不過雖是老黃曆,皇兄以往卻也不提這事兒呀,今日果真有事。
「安兒怎麼了?」
「安兒不能吃花生的毛病一日不除,我心頭就一日不安,今日聽說了一人,讓我想起一些往事來,前兩年安兒遊歷到通州城,誤食了花生險些喪命,幸得一位女大夫出手相助,才能活到今日,那女大夫還說,能將安兒這病根除了——」
皇上一聽女大夫,心頭便咯噔一下。
嘴上道:「哦?然後呢?那女大夫真有那本事?」
「那女大夫究竟能不能為安兒把病治好我確實不知,就想試一試也好,可後面因為一些事情就把這治病的事情中斷了,近日聽說那女大夫來京城義診醫術更加了得……唉,許是人老了,膽子小了,為孩子操的心也多了,我還是想找那女大夫試一試,興許真能把安兒的病治好呢?只是——」
「只是那女子叫蘇如意!」
皇上搶過他的話頭,直接氣笑了,順手將一本奏摺丟到他面前。
「真是奇了怪了!什麼時候一個農婦的事情也要在朕面前三番五次的提起,一品命官提了不算,皇親國戚也要來提!這農婦她能耐可真是大!」
寧王摸不准皇上是真氣還是假氣,盯著面前的奏摺,不知皇上是什麼意思。
「你翻開看看。」
是通州城楊大人呈上來的,上面好巧不巧地提到了陸家夫婦率全村人修路的事情。
寧王也詫異了一下。
「你們三個敢說不是約好的?!」
「這……還真不是……」
他只跟劉太傅約了,跟通州城的楊大人卻是一點往來也沒有。
要說楊大人這份奏摺,卻也不是純粹的巧合。
前些日子劉太傅給楊大人私信一封,向他詢問陸家情況,蘇如意為人。
楊大人如實回信之後,細細一想,覺得有些問題。
他在朝中有二三友人,但官居一品的劉太傅並不在其中,劉太傅的信來的蹊蹺,問的事情也蹊蹺。
不難讓人聯想到太傅府的老夫人以及蘇如意的醫術來。
蘇如意在通州城義診的事情楊大人是知道的,在京城義診的事情也是知道的。
他與夫人一商量,就寫了一封奏摺,呈了上來,將杏花村修路的事情告知聖上,這本也是他的職責所在。
於公於私都說得過去。
恰好就被皇上今日翻到了。
寧王:「……」
扣帽子的事情可與他無關。
前年那事,是朝中有人針對陸識途,眼紅他升官,故意拿出他夫人之事打壓,誰也沒想到陸識途會因此辭官。
不過今年蘇如意以神醫之名重回朝廷人的耳目,也是讓人沒想到的。
皇上讓皇兄先回去。
他自己細細想了一想,又將通州知府的奏摺看了一遍,這奏摺看似寫的沒有什麼個人感情,實事求是,但又感覺滿篇都是讚賞。
自家掏腰包帶領全村修路本就是大功大德之事,無需過多言語。
又聯繫劉太傅所說,那蘇如意口碑似乎不錯。
皇上有些想不明白,這農婦到底是怎麼一個農婦,一個小村子裡的不孝之女,未被世人唾罵死,名聲反倒傳到京城來了。
次日在早朝之時,皇上便提起京城盛傳的女神醫,又將通州城楊大人的奏摺在殿上誦讀。
群臣面面相覷,不知這女子的名字為何要在大殿上提起。
皇上道:「你們前年都說這女子如何大逆不道,眾叛親離,可有好好調查,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群臣不語。
本來這蘇如意就不重要,只要知道她是陸識途的夫人,只要知道她斷親便是了,誰會去調查背後的因果?就算是知道了又如何,並不妨礙他們給她扣不孝之名……
這蘇如意好像變得重要了。
皇上不高興起來,「若是都沒有調查,隨意給人家安上罪名,這豈不是冤枉了人家,害得四品將官委屈離任?成何體統!五日時間,把這事情弄個明明白白!」
接了旨意的下官,不敢耽誤,趕緊命人去調查,全面調查。
五日之後,所有消息悉數呈上。
皇上和群臣都有些驚訝。
這蘇如意跟他們心裡想的農婦出入有些大。
蘇如意是個怪人,與尋常女子不同,言行不拘,丈夫出征之時,以女子之身扛起當家之責,即便如今也依然是陸家的當家人。
四年前拜了同村老郎中為師,天賦異於常人,又刻苦努力,深得老郎中讚賞。
陸家在村中是首富,建了大宅,又領著同村致富,修了溝渠引水灌溉,如今又出錢修路,村中人人敬仰陸家,對蘇如意亦是處處維護。
蘇如意斷親不假,卻深受婆家愛護,家庭和睦,孝心可鑑。
她與娘家斷親,確有原因。即便是斷親,也沒有眼睜睜看著娘家兄弟誤入歧途。此番下去調查,蘇如意的生身爹娘並無怪罪,只是悔不當初。
尤其蘇如意的弟弟,對她感激不盡,直言是自己對不住的姐姐。
負責調查的官員言畢,其他官員相互看看。
如此看來,那陸識途辭官確實很是冤枉,也很是委屈。
皇上臉色嚴肅。
「這麼多事情,以往怎麼不曾聽你們任何一人提起?」
大臣們不語,以前也不知道這蘇如意能翻出這樣的浪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