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道士分化

  第642章 道士分化

  河東,皮氏。

  元始號戰艦拐入汾水,逆流而上。

  雖然沒有船帆,但航速遠在其他運船之上。

  沿途遭遇的大小舟船也都在兩岸規避,目送戰艦向東北而去。

  艦首,甄宓依偎在黑熊左肩,目光柔和觀看兩岸景色。

  這次東鄉、西鄉各出五十餘人,被安排住在艙內二層。

  也就白日時,她們才會走向甲板,或觀望風景,或曬曬太陽。

  「上君。」

  黑熊聽到呼聲,慢悠悠轉身看到是郭泰,郭泰拄著七節杖,紫色三巴紋道袍,正對著他揖禮。

  也對著青巾遮面的甄宓行禮:「夫人安好。」

  「妾身告退。」

  甄宓微微欠身,在兩個女官陪伴下走向艦首附近的旋轉樓梯。

  黑熊略不喜,問:「有什麼事情?」

  戰艦在皮氏的渡津停泊,補充了蔬菜、水果和肉,也交換了公文。

  郭泰遞上一道書信:「上君,天師道內亂。」

  「哦?」

  黑熊接過書信,原來是張魯昭化廟的管理權引發了械鬥。

  也不能說是管理權,昭化廟所得的信徒捐贈、商稅之類,直取五分之一用來維持昭化廟的運轉,和廟內道士、道童、信眾的住宿、伙食。

  另外五分之四,都是上繳幕府道錄司,用來維持山川神靈的祭祀支出。

  因此天師道眾人,爭的是昭化廟的方丈地位。

  方丈一詞,含有管理、分配、公平、公正之意。

  張魯雖有十子十女,年齡較大的幾個兒子都在長安大學開闢道館,坐館的是張衛;長女繼承五百戶食邑,喜歡醫藥學,混跡終南山。

  反正張天師升天后始終沒有顯聖,也沒有在家族內部顯聖,沒有回應過子弟的祈求、禱告。

  所以張家人出乎預料的低調,反倒是骨幹道士們狂熱。

  張衛也不約束,有意放縱之下,這些道士爆發了械鬥。

  「這件事情你去處理,諮詢張衛、閻圃的意見,該殺就殺,不要手軟。」

  黑熊說著,將召喚『天師』的一半龍紋令牌遞給郭泰,郭泰則保留著虎紋令牌。

  兩面令牌貼合卡住,激活壽桃核心,就能以固定的運動軌跡將天師召喚出來,並驅使殺敵。

  郭泰俯首,抓著七節藤杖以雙手接住龍紋令牌:「上君,可是嚴懲各派頭目?」

  「嗯,留一些,免得張家獨大。」

  黑熊沒有詳細說處理哪些人,郭泰這點權限還是有的,天師道就是養起來定期收割的。

  從他們放棄破山伐廟事業時,就失去了最大的生存意義。

  可以不動張家人,但這些張魯的元從弟子、舊吏就沒必要繼續留著了。

  天師飛升帶來巨大紅利,張家人不敢吃,這些人吃的很是壯碩。

  就連天師道信眾參拜昭化廟時進獻的錢糧貢物,這些人都在想辦法截留。

  不止是天師道,太平道內部也開始分流。

  兩個大派系也開始在著裝上分流,南華老仙莊子一系的太平道人的道袍採用三巴紋八卦,這三巴紋分別代表天地人。

  而李封為代表的老子一系依舊使用太極八卦,太極就是陰陽二巴紋。

  不管老子、還是莊子,又或者天師道,道袍配色還是老一套,最高紫袍,其次赤袍,再次青袍,最後綠袍,再下面道童就是黑白灰三色。

  將道士分流,就是避免壯大後成為執政的阻力;再扶植天師道,純粹是為了維持動態平衡,免得一家獨大。

  只是張天師遲遲不顯靈,天師道內部狂熱情緒消退後,也生出異端。

  張家遵奉的是太清老子,而異端造出一個上清元始天王,也不是生造出來的,可以理解為大道的化身之一,太清老子也是大道化身。

  若無意外,未來張魯長子冠禮後,也會授予紫袍,名義上與郭泰、李封並列。

  只是郭泰顧慮頗大,就說:「上君,臣恐消息走露,引來天師道信眾圍觀。」

  「既然他們想斗,各出十四人,湊成二十八人,聚於山巔,你就讓他們鬥劍,決勝的一派擔任昭化廟方丈。還有,選其長老、頭目鬥劍,爭方丈的是他們,沒理由讓年輕人鬥劍喪命。」

  黑熊也清楚郭泰的顧慮,就是怕召喚出對方的天師,反倒讓局勢失控。

  反正這是給郭泰護身的,不召喚也成。

  只是以黑熊對郭泰的了解,好不容易拿到授權,怎麼會藏著不用?

  既然想用,那就製造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

  郭泰也覺得在山頂動手比較保險,至於天師的降世、與消失,郭泰眼中這才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實按著正統的古典神話來理解、認知世界,就發現所謂各種法術咒語,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執行的口令、代碼。

  至於張天師遺蛻……如果元神飛升上界,身軀遺蛻不管是燒了,還是別人拿去當柱子,其實都不重要,這只是元神的載體,一件不要的衣物罷了。

  如蟲化蝶,蝶才是本體。

  郭泰又問:「那鬥劍死者所留道籍,是否發還天師道?」

  「嗯,還給他們,讓道錄司從道童中考評,優勝者晉升綠袍。」

  黑熊也不甚在意,天師道骨幹很多,可張魯飛升後,重新厘定天師道上下的位階,只有各級道士二百四十四人。

  也就這二百四十四人,免除徭役。

  而限制太平道內道士數量的還是道童考核,現在還缺很多。

  未來基本上一個縣最少需要三名道士才能運轉,大縣則要五名。

  這三五個道士要負責本縣的生死法事,採藥、治病,山川神靈祭祀,以及培訓道童。

  道童由各縣道士選拔培養,道錄司考核,通過考核後由大區域級別的道宮進行分配。

  道童從選拔,再到培養,真正大量補充道士數額,怎麼也得十二年以後。

  十二年後,才是西南地區破山伐廟的高峰期。

  而這期間,道士補充就兩個方向,要麼是此前的小道士、道童、雜役晉升而來;要麼是青華營中篩選分配。

  有的人在當道士這方面很有天賦,就憑青華營出身,以及所受到的教育,自然能順利通過道童考核,躋身綠袍。

  反正道士又不禁婚事,道途也是另一種仕途。

  為了避免道錄司膨脹和怠政,過幾年還要修建大區域的道宮,由這些道宮交叉管理各處道觀。

  道士系統,只是有別於正統仕途的一條採風、調查渠道。

  他們吃不了多少資源,卻能協助他監管官吏;道士們本就擅長武力,也能抑制豪強施暴。

  很多豪強家族之所以發家,真的不是多麼會經營、鑽研,純粹就是足夠暴力,自下而上壯大;也有的是敢於作惡,淪為官吏的爪牙,靠吃殘羹剩飯起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