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一切從簡
甘泉東鄉,白鵝谷外。
蔡昭姬乘馬車來此,就見谷外坡地上麻田已被收割,一捆捆的麻杆被裝車正運往河邊漚麻池。
漚麻池邊上,幾十個男子協力將麻捆用石塊壓制在水下。
也有一些人持長叉翻轉幾日前沉水的麻捆,哪怕在路上,蔡昭姬也能聞到麻的氣味。
馬車經過門亭時暫停,亭長領著幾個亭卒上前檢查通行文書,然後就邀請蔡昭姬換乘內部馬車。
對於蔡昭姬使用的原有車輛也不做檢查,等換了新車,蔡昭姬才發現這輛車廂更大,有兩對輪的馬車行駛過程里顛簸感很是輕微。
立馬就意識到這車價值不菲,以她這幾年的經歷,立刻就想到了這種車出現在戰場上,會增加車載重弩的射擊精準。
整個關中軍是她眼睜睜看著形成、定型的,哪怕是最初征匈奴時,一支支倉促組建的小分隊在作戰時也能主動改進器械。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雪橇車,關中兵駕御雪橇車時與匈奴游騎廝殺時,匈奴游騎最怕的就是對沖,以及被雪橇追擊。
甚至匈奴游騎也不敢追逐雪橇,就是因為雪橇上的披甲強弩可以抵近射擊。
雪橇冬季相對平穩,只要彼此接近,雪橇上的披甲弩手就敢以傷換死。
來回打上幾次後,占到便宜的關中兵更喜歡抵近射擊。
這個戰術傳到河北,也成了袁尚在黎陽反擊、大破曹軍的關鍵。
曹軍悍將樂進部這支重裝步兵幾乎被打殘,到現在為止,樂進在青州戰場上缺乏顯目表現,就是老兵折損太大,新兵跟不上。
當時的匈奴游騎連續吃虧後,作戰趨於敷衍、消磨。
而現在這種平穩的馬車出現在戰車上,極有可能複製、重演當初雪橇重裝強弩的優勢。
這種車輛有完整的車廂,或許可以乘坐數名強弩,這些強弩有車廂做掩體,可以放棄重鎧。
蔡昭姬思索著,抬手輕摸只塗了清漆的車廂木板,眉頭淺皺。
關中現在不缺牛馬畜力,如果全軍配備這樣的車輛,是不是遠征時也能環車為營,具備各方難以預估的超強行軍?
這一刻,東部鮮卑、三郡烏桓,以及袁尚、劉備、曹操等勢力浮上心頭。
蔡昭姬沉思不語,轉而專注思索、推敲黑熊的出身。
她對宗室與否不甚在意,但黑熊如此重視技術改進,用兵更是大膽。
這反而非常符合道家出身,獨尊儒家以來,儒家吸納各家思想、技術,但道家也不差。
而道家思想上更不受拘束,儒士受限於道德約束,很多技巧不便鑽研、使用,更不適合當眾集體討論,無法集合眾人智慧來學習;所以更自由的道家學習其他各家技巧效率更高。
還有關中兵,越打越強的原因,就是基層軍吏的算術能力高。
這不是什麼機密,她也接觸過一些基層軍吏,能勝任軍吏,除了軍功外,就考核計算能力。
為了當官,許多粗坯莽漢經歷過簡單集訓後,也就能掌握各種計算技巧。
學過算術的軍吏回歸地方成為百戶、隊官後,他們帶領軍民建造堡壘、劃分田地時也能親自主導。
還有就是這些軍吏學習建築、木工的效率也比普通人快,只要算術好,轄區內的日常統籌、分配工作也能自己干,不必假手外人。
而這種生活方方面面的鍛鍊,使得軍吏能深層次掌握算術技巧,一些天資聰慧的軍吏已然擺脫了繁複的計算,甚至能心算,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該怎麼分配。
如此重視算術,算術是關中兵的強軍根本。
蔡昭姬越發斷定,黑熊極有可能是太平道中樞之後。
她也見過張角,黑熊給她的感覺與張角類似,有一種丈量天地的宏偉氣度。
還有對小民的憐愛,與那種憤世嫉俗不肯同流的孤高,幾乎如出一轍。
她不由想到了其他一些傳說,如天公轉世之類。
計算時間的話,她也有些相信道徒、信眾的轉世言論。
而黑熊這個假名,黑象徵的本就是水,有澆滅炎漢之意。
或許他的本名就是張熊,或者劉熊。
她思索時察覺不到時間流逝,很快馬車停歇,一名女官到車前:「蔡大家,夫人正在擊丸。不能出迎,還望見諒。」
「不敢。」
蔡昭姬收斂情緒,下馬車,女官側身展臂示意,領先半步,引著蔡昭姬登上台階。
蔡昭姬跟隨,她的兩名小侍女各端著一盤紙張文稿相隨。
行三百餘步,來到一處平地,地上種著細密如氈毯的草。
就見幾十個女子簇擁著甄宓、馬芸持杆擊打石丸,草地上有洞。
相隔三四十步,蔡昭姬一眼就發現青衣黃袍白紗遮面的甄宓,以及紅衣黃袍同樣白紗遮面的馬芸都有孕相。
最讓她驚詫的是陪伴左右的女子,有明顯孕相的有十幾人,其他人看不清楚。
她暗感驚悚,田氏代齊的那個傳說中的小故事在腦海里展開。
只是神態嫻靜,跟隨女官上前來到涼棚下,不多時那邊甄宓擊丸獲勝,引著馬芸來見她。
「民女蔡琰拜見夫人。」
蔡昭姬對著二人分別施禮,甄宓只是輕擺手,與馬芸一起坐在主位:「蔡大家且坐。」
「謝夫人。」
蔡昭姬落座,甄宓抬手提了提竹笠下的籠巾,才說:「郎君與蔡氏婚事天下已知,如今這場婚事有許多事情還要與蔡氏商議。郎君最近巡查北地、河西,他也不便與蔡氏協商此事,故委妾身來與蔡氏謀議。」
蔡昭姬斂容:「不知大司馬是何意?」
「郎君顧慮頗多。」
甄宓語氣平靜,緩緩講述:「首先是侍中劉公、鍾公皆有意主媒,妾身也聽說袁、蔡二族也有這類想法。」
這場婚事很重要,起碼在兗豫士人看來是很重要的。
想要讓劉艾、鍾繇主媒,女方那邊讓袁渙、蔡睦出面。
蔡昭姬聆聽不語,甄宓繼續說:「首先郎君是一方人主,家中再無長者,豈可以旁人主媒、主婚?郎君的心思是婚事從簡,為號召吏民婚事從簡從速,這聘禮、禮儀也會從簡。以此激勵民間,改易富嫁富娶勞民傷財之惡劣風氣。」
「這……」
蔡昭姬為難,馬芸也說:「禮隨人變,蔡氏不該拘泥古板。」
她看著蔡昭姬,隔著面巾也是抬起下巴的模樣:「郎君治下處處缺人,簡化婚事,利於貧寒士民成家。這是千古之德政,妾不治典籍,但也知道仁德之事遠比風俗、禮儀更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