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人心思定

  第403章 人心思定

  成都,這裡是劉焉晚年遷徙選定的新治所。

  原有的治所雒縣本地大姓盤根錯節,劉焉不好控制,索性遷徙治所到綿竹。

  可綿竹似乎風水不好,幹什麼都不順暢,囤積天子儀仗、車輛之類,竟然能無中生火被燒的一乾二淨。

  這種事情不能細查,感覺生命受到威脅,所以劉焉果斷遷徙治所到成都。

  一州首府遷徙,自然牽扯著巨大利益變化。

  普通的成都人又能受益多少?也就原本持有田宅的豪強、大姓能將田宅資本升值的利潤抓住,因而對外來的劉焉、劉璋父子多多少少有一些好感,這種好感並不多。

  畢竟治所遷徙,來成都的不僅有劉焉、劉璋父子,還有整個益州的英傑之士,這些人加大了成都的競爭壓力。

  跟這些本州豪傑比起來,成都豪強只能低頭做人。

  還有跟隨劉焉、劉璋父子遷徙而來的關中、南陽、江夏籍貫的避亂士民。

  這些人圍繞成都分布,施行民屯,搶占本地田宅資源。

  為了長久抓穩分配的田宅,這些被稱之為東州人的外州移民抱團對外,在時刻都存在的土客摩擦中牢牢把握武裝力量。

  蜀郡是真正的天府之國,本地人好日子過慣了,缺乏鬥爭性。

  被侵占部分田宅資源,大不了遷移的遠一些,依舊能吃飽肚子,只是生活不如過去那麼便捷。

  但始終有一些人保持著很強的斗性,這種斗性使得土客矛盾摩擦不時發生,這助長了土客之間的對立情緒。

  總的來說,過慣了好日子的蜀郡人還有繼續忍耐的空間和餘地。

  因而益州境內,目前最強的就是東州兵。

  然而現在隨著漢中張魯突然投降北方,東州兵內部發生巨大分裂。

  關中、南陽籍貫的東州兵喜不自勝,如果能返回家鄉,誰又肯寄居他鄉,看人臉上而活?

  而其他地方的東州兵則是難以控制的恐懼,他們身在蜀郡,時時刻刻都通過各種消息渠道關注家鄉、中原的戰爭。

  他們太清楚外面的戰爭烈度,更清楚外面決鬥脫穎而出的勝者會有多麼的強大。

  而本地人對此不怎麼關心,不管是普通士民還是豪強大姓,此刻都是一種靜默態度。

  他們又不支持劉璋稱王,支持稱王的主力是十萬戶東州兵,是這些外地人,跟他們益州人有什麼關係?

  隨著漢中方面的消息不斷傳來,這支進入漢中的大軍情報也越發詳細。

  越是了解,益州大姓反而越是淡定。

  不怕對方強,就怕對方不夠強,顯得看起來彼此八斤八兩不分上下,那才夠慘。

  就現在這種雷霆之勢,益州這麼大,誰肯為梁王殿下去守關、禦敵?

  這種本地大姓默契的沉默氣氛中,形勢越發的明顯。

  對梁王劉璋來說,這是十分困難的選擇題。

  他的王宮還沒來得及修築,更沒有通過選拔宮女、嬪妃的方式壓榨、聯合益州大姓。

  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都還沒來得及做。

  到底打,還是請降,這是個巨大的難題。

  打的話,失敗就要死全家;作為一個不那么正統的王,還盜篡對方的王號,妥妥的要死全家。

  請降的話也是一樣的道理,未來不容樂觀。

  那就剩下一個選擇了,那就是出逃,去投奔東南朝廷。

  可這樣的話,他實在是捨不得。

  目前來說,他似乎並無什麼選擇。

  就在劉璋為此苦惱之際,一些東州兵首領正在私下聯合。

  簡陋王宮外,劉璋的三兄劉瑁府邸。

  劉瑁回到家宅,才在妻妾服侍下脫下貼身鎏銀鎖子甲。

  妻子吳氏為他戴好一頂輕便居家小冠,見側室、妾室退了出去,才低聲說:「夫君,叔父來了。」

  「叔父怎麼來了?」

  劉瑁頓時緊張,凝聲追問:「可是漢中有變故?」

  「妾身不知,兄長也再三催促,妾身只能將叔父隱匿在柴房。」

  吳氏繼續低聲:「兄長他最近購得一匹河西駿馬,晚一些時會來見夫君。」

  「好,我先去後院拜見叔父。」

  劉瑁重新到牆壁前取下佩劍懸掛,劉璋四個兒子裡,就他最為知兵,與東州兵關係親密。

  正是因為這個因素,所以本地大姓強推老四劉璋繼承大位。

  而現在東州兵依舊是劉璋依賴的支柱力量,劉瑁是控制東州兵的重要橋樑。

  所以劉瑁此刻不僅活的非常健康,還掌握著龐大兵權。

  對於自己府邸內的控制力,劉瑁還是有這個自信的。

  也不避諱,當即帶著妻子吳氏去後院柴房來見吳匡。

  兩人見禮,吳匡取出幾疊帛書地上:「叔珪,此漢中所來書信也。」

  取出一份遞出:「這是楊松所書。」

  吳匡說完只是示意劉瑁先看,劉瑁坐在吳匡對面,伸手接過抖開後就閱讀,頓時雙目睜圓:「怎會如此?」

  這是楊松送給吳匡的書信,講述了一個月前關中敕使途徑漢中,要敕封劉瑁為巴王的事情。

  這位敕使沒有死腦筋來成都召劉瑁宣讀敕令,只是在漢中轉了一圈,就拐出祁山道去天水了。

  劉瑁難以置信,心中更是竊喜,很快就接住吳匡遞來的第二道帛書,是閻圃所書。

  也是寫給吳匡的,意在勸降。

  在劉璋繼位殺死張魯母親、兄弟、部分家人前,張魯地位如同劉焉的義子,雙方核心基本上都熟知。

  自然都很清楚彼此親緣關係,比如劉瑁娶了吳匡的侄女。

  閻圃的這封信則詳細描述了大司馬這兩年連戰連捷的駭人戰績,他希望吳匡能將這些消息散播,讓更多人清楚這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否則太多的蠢貨,會在信息封鎖之下,鼓動、帶著更多無辜的人取死。

  劉瑁看著第二封帛書上的駭人的斬首、俘獲數據,如果這封帛書上的戰績……即便注水,斬首隻有十分之一,那也是非常恐怖的。

  南匈奴、鮮卑、諸羌都被打服,與這些比起來,東州兵又算的了什麼?

  梁王劉璋又算的什麼?

  作為劉焉最知兵的那個兒子,劉瑁一直很清楚,整個益州一直在沉睡,沒能喚醒全部的戰爭潛力。

  不管是劉焉還是現在劉璋時期,誰都不敢喚醒益州土著的戰爭潛力!

  這種情況下,真的沒法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