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不好斷定

  第241章 不好斷定

  次日一早,黑熊用餐時心情如平常一樣。

  並沒有因為王粲的拒絕而感到沮喪或者憤怒,雙方本就不是一路人。

  至於王粲未來的去向,黑熊也不怎麼在意。

  這種人不肯配合,只要不明確反對,那真的沒必要殺。

  不是自己多麼慷慨大度,而是王粲危害遠沒有王粲自己預想的那麼大。

  哪怕王粲出走,就關中的發展勢頭,又有多少人願意跟隨王粲出走?

  用餐完畢,正要穿戴貼身皮甲時,負責監視王粲的衛士來報:「渠帥,王仲宣欲啟程返回長安。」

  「護衛其安全。」

  黑熊囑咐一聲,展開雙臂,由其他親兵紮緊束甲帶。

  隨後又披上斗篷,戴好皮盔,懸掛佩劍,黑熊引著一伙人出門乘馬。

  幾十騎蹄聲嗒嗒作響,護衛著黑熊順馳道向西而去。

  也在清冷的晨光照耀下,王粲騎著驢子向南而行。

  大約午間時,王粲一行人在一處新設百戶所落腳。

  這處百戶所位於長陵北郊,距離長陵堪堪五里路程。

  雖說沒有長陵縣府的協助,被黑熊調來、安置這裡的軍隊則自力更生。

  他們依託原有的村落廢墟、遺址紮營,先是扎立帳篷,這幾天已經開始著手修葺村落廢墟。

  一個百戶所對標的不是里社,而是鄉社。

  所以這個百戶所足足有三百餘男女,算上孩童足有四百出頭。

  未來丁壯成家,這個百戶所應該會有二百餘戶。

  王粲一行人抵達時,就見這個百戶所的牛馬獸群集中放牧;除了這一股大獸群在西南方向放牧。

  王粲駐望遠處的獸群,眉頭不由皺了皺。

  不僅是渭北開始設立百戶所,渭南之前安置的遷徙百姓也開始整編,向著百戶所轉變。

  長陵是關中諸多陵邑中地域相對較小的一個陵邑,位於渭水北岸,緊貼著渭水。

  可黑熊還是一口氣設立了兩個百戶所,一個在城北,將長陵與池陽分割;另一個在長陵西側的蘭池,擋住了長陵與上游安陵的通道。

  而長陵之東、渭水下游也有新設立的百戶所,這個百戶建立在更下游的陽陵西郊,將長陵、陽陵分割。

  關中所有的陵邑、縣,都被新設立的百戶所這樣包夾、封鎖。

  王粲遠眺一番,午間溫差較大,他摘下斗篷吹了會風就覺得有些頭疼、不適。

  於是帶著一腔濃濃愁緒來到百戶所休息。

  距離不遠處,崔州平、諸葛亮也乘馬北上。

  各處田野積雪消融,現在能看到一片片枯黃灌木、草叢,獸群覓食其中。

  午間陽光溫暖,諸葛亮左右觀察,可見低洼處有升騰的白氣。

  崔州平則對關中各處景象習以為常,他戴著圍巾遮住了下巴和嘴唇。

  即將靠近百戶所時,忍不住回頭看看視線遠處的長陵城輪廓,不由齜牙。

  心中暗暗感慨,黑熊過於剛戾。

  得勢不饒人,抓著關中官吏的小尾巴不放。

  不過關中各縣的官吏,又有什麼大聲說話的資格?

  雖然董卓、李傕、郭汜都完蛋了,可黑熊還沒有完蛋的跡象。

  給關中各縣的土著士人十個膽子,誰敢輕舉妄動?

  經過百戶所時,崔州平勒馬放緩速度:「孔明,黑鎮北這百戶所、千戶所之制,意欲為何?」

  「意在分化關中軍民。」

  諸葛亮享受溫暖的陽光,又回答:「這讓我想到了鍛刀的夾鋼法。」

  崔州平聽了緩緩點頭,就說:「十戶、百戶、千戶之法,乃匈奴舊制也。匈奴強盛時,本部、別部分立二十四萬騎,皆以名王領之。觀黑鎮北手段,或許數年內,會幫匈奴重新梳理戶口、軍制。」

  諸葛亮聽了陷入沉思,崔州平引導著講述:「我叔父曾為五原郡守,我又治理過西河,所以頗知匈奴內情。」

  馬匹順著官道向北而行,崔州平繼續說:「不論匈奴還是鮮卑,皆物產貧瘠,其民生活寒苦,故蠻勇不畏死。匈奴國祚比漢更長,其貴人滋生,又多不事生產,又不耐苦戰,這才有昔年竇憲燕然勒功與鮮卑崛起。」

  「尤其是鮮卑崛起,旬月之間,漠南漠北各部仿佛一夜之間易幟,皆自號鮮卑。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鮮卑雄主檀石槐精簡王庭,鮮卑之民無須供養太多的貴人。」

  說到這裡崔州平停下,諸葛亮也反應過來,緩緩點著頭:「是,亮明白。」

  崔州平看一眼邊上路口當值的兩名衛士,任由馬匹馱載他前進。

  又走了三四十步,崔州平才說:「檀石槐統一鮮卑,與今日黑鎮北何其相似?黑鎮北麾下軍民負擔輕便,故軍民樂之。」

  諸葛亮只是點頭,他前面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崔州平娶妻蔡氏,做了那麼多準備,就是想要出仕,以振興崔氏。

  諸葛亮也有強烈的出仕決心。

  諸葛亮再聰慧,可宦海履歷、見識,終究比不上崔州平。

  崔州平又說:「鮮卑壯大第二個原因是匈奴兼併東胡,四百餘年也不分什麼匈奴、東胡。只是檀石槐過於英雄,匈奴中的東胡之後才舉族易幟。就如今日黑鎮北解救來的男女一樣,彼輩深受胡風薰陶。卻因黑鎮北之故,熾烈胡風得以收斂。」

  「至於鮮卑壯大的第三個原因,就在於諸羌東遷,壓迫匈奴。恰好竇憲出兵討伐匈奴,征諸羌、鮮卑、烏桓以及屬國騎士,得以重創匈奴。」

  那一戰很關鍵,使得匈奴的凝聚力大衰。

  而竇憲當時徵發的屬國騎士,即投降霍去病被安置的休屠各匈奴,也是現在西河、上郡匈奴的祖先。

  諸葛亮聆聽後思索:「崔公的意思是,向黑鎮北進獻制衡匈奴之策?」

  「正是。」

  崔州平很清楚匈奴的歷史,仰頭看天穹,眯眼:「放任匈奴不管,其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若是黑鎮北出手重編匈奴,裁汰冗餘,簡拔猛士賢者,這些人雖然能做一時爪牙,但終究是虎狼之患。」

  說罷崔州平長嘆一口氣,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清楚諸胡之間的細節。

  不是諸葛亮不想學,諸葛亮此前的學業本就深重。

  鹿門山學業側重點是討論天下、視線之內的各方勢力;而不是關注遙遠的匈奴。

  匈奴、諸胡的知識點,對荊州士人來說沒那麼重要。

  但如果再給諸葛亮七八年時間,也會掌握這些諸胡常識。

  時間上來不及,崔州平只能一路上加急補課,以保證諸葛亮面試成功。

  對於這次面試,崔州平抱有很大的期望。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不是關中人,也不是荊州人,而是遙遠的徐州人!

  結合黑熊一出來就給曹操搗亂、帶著幾百人就敢去河北聯合袁氏抗衡曹操……這說明,個人私仇方面,諸葛亮與黑熊高度重合。

  其實自襄陽兵變時,諸葛亮的地位就開始不穩。

  諸葛亮的地位,來自於劉表、龐德公、黃承彥與蔡家的支持,而非諸葛亮本人才能如何如何優越,也不是琅琊諸葛氏門第如何如何高。

  諸葛亮固然很優秀,但客居荊州不乏優秀北方士人。

  是各方面有各種需求,先是劉表迫切需要扶持北方士人,然後龐德公欣賞諸葛亮,最後蔡家、黃家也選中諸葛亮。

  才讓諸葛亮閒雲野鶴遊學之際,就有了在荊州各處刷臉的資格。

  再給諸葛亮一些時間,就能成為北方士人的小領袖。

  北方士人的來源太雜了,成為其中的小領袖,就已經可以代表大多數人了。

  襄陽兵變後,蔡氏被重創,黃氏跟著衰退,劉表影響力大跌。

  諸葛亮上升勢頭被打斷;而劉琦徵辟龐統為功曹,龐統上任路上跑到江夏殺了個貪腐的縣長,龐統威名大盛。

  等黑熊大破匈奴各方聯軍後……哪怕劉表父子之間沒有爭鬥,返回荊州的龐統也會主動開戰!

  龐統為了避免意外,也不想招惹黃氏、蔡氏,才勸說、逼迫諸葛亮離開荊州。

  崔州平很了解龐統,劉備是英雄,而龐統則是半英雄。

  『半英雄』,這個稱號正是崔州平幾年前給龐統的評語。

  隨著諸葛亮成婚,經過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點評,龐統鳳雛、諸葛亮臥龍的名聲才漸漸傳播起來。

  最先是諸葛亮的臥龍名號傳播出來,然後龐統就有了鳳雛,有意識的以鳳雛代替了『半英雄』。

  龐家有龐家的顧慮,反正諸葛亮是龐德公的弟子,臥龍鳳雛捆綁出世也不損害什麼。

  可『半英雄』這個稱號,怎麼可能會被輕易抹除?

  名士之間相互點評後輩優秀士人,就算有誇大的言辭,但也不會偏差太多。

  所以問題來了,崔州平對龐統的『半英雄』評價是故意誇大為龐統揚名?還是有意縮減了評語?

  如果評價一個『真英雄』,或許龐統早就被劉表逼死了。

  而現在,崔州平眼中,荊州內部的人物,已經沒人能從龐統手裡搶走荊州的控制權。

  諸葛亮也在關中站穩腳跟的話,諸葛亮、龐統相互鬥爭的同時,也能為彼此擴大舞台,讓更多的夥伴踏上舞台。

  所以必須推諸葛亮上去,諸葛亮不上去,未來幾年裡,不等龐統站穩腳跟,黑熊空出手來肯定會收拾龐統。

  也只有讓諸葛亮、龐統相互克制,這兩個人才能得到自身才華的空間,有了用武之地。

  否則可能會死的不明不白。

  天下有合縱連橫之術,運用的好,調動外部的敵人,能讓關中與荊州牢牢綁定,讓諸葛亮、龐統一同揚名於天下。

  至於劉琦,崔州平沒有任何的想法。

  只要這個人好好活著,那就是最大的貢獻。

  還有黑熊對士人、著姓表現出來的惡意……崔州平眼中,這點惡意不過是小孩子耍脾氣。

  是一時之氣,早晚要正視真正的問題。

  殺名士、誅三族的人主多了去,也沒見誰能將衣冠之族斬盡殺絕。

  故而崔州平心情輕鬆,一路教導、補課,不經意間就來到了池陽城。

  崔州平這個原西河郡守可以刷臉,以關中與荊州的密切關係,諸葛亮也是可以刷臉的。

  兩人以及馬良入住城內官舍,不等崔州平換衣服,館舍的衛士就持名帖來見他:「崔公,鍾司隸元常公遣使相邀。」

  衛士將名帖遞上,崔州平看到名刺上『潁川鍾元常』五個楷書,也是不由暗暗點頭,就說:「替我回復使者,會按時赴約。」

  「是。」

  衛士轉身離去,崔州平才翻開名刺附帶的帛書。

  想當年,二十多年前,他崔州平也是雒都的風流人物、青年俊彥。

  跟鍾繇、荀彧比起來,他兄弟兩個也不差多少。

  董卓入雒掌握京營兵權後,錄尚書事的太傅袁隗拉了董卓一把,讓董卓擺脫外將身份,得以立身朝堂。

  隨即崔家聯合黃家、馬家一起合力推了董卓一把,讓董卓在朝堂公議時取得絕對優勢,劇烈膨脹的董卓掙脫了袁氏故吏的身份限制。

  錄尚書事的太傅袁隗,自然而然的被董卓沖翻在地,權柄旦夕之間被代表朝廷的董卓沒收。

  誰也沒想到董卓會一路瘋狂到底,只是董卓打翻袁隗時,作為交換,讓崔州平接替袁術,成了虎賁中郎將,負責天子宿衛工作。

  那時候的荀彧、鍾繇,不過是天子近臣;而崔州平,已經位列兩千石,負責天子宿衛。

  天子的近臣團隊裡有太多的青年俊彥,而宿衛武臣首領只有一個,就是崔州平。

  這也是崔州平一路刷臉的底氣所在,剛來池陽,鍾繇不主動派發請帖,那就是鍾繇不懂做人了。

  崔州平眼中,持節經營關中的侍中、司隸校尉鍾繇也就那麼回事。

  他閱讀鍾繇的書信,不由皺眉。

  諸葛亮與馬良一左一右端著炭火泥盆走來,崔州平察覺後側身讓開走廊通道,也就跟著走近庭院小客廳。

  擺好泥盆後,馬良主動搗弄炭火。

  諸葛亮起身拍手,見崔州平沉眉不展:「崔公?」

  「鍾繇想見你這位荊楚臥龍。」

  崔州平說著將帛書遞出,諸葛亮閱讀百餘字的帛書,立刻表態:「字是好字,但這心意不好斷定。」

  「非是不好斷定,是斷定不好。」

  崔州平接住帛書,重新摺疊,對諸葛亮說:「鍾繇素知黑鎮北所忌,孔明且與季常等候,我去見他。」

  「就依崔公。」

  諸葛亮屈身長拜,也是深吸一口氣。

  還沒看到黑熊,鍾繇就開始算計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