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
安南的問題不僅僅是西南的安定問題,亦是大明棉布進入中南半島所需要掃清的阻礙,所以現在是該著手征討安南。
禮部尚書徐瓊等人雖然對安南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慨,但聽到朱祐樘要對安南用兵的時候,心裡還是不由得咯噔一聲。
若打了勝仗則多了一塊要管理的蠻荒之地,若打了敗仗則很可能招來無盡的麻煩,無論哪個結果都是出力不討好的麻煩事。
正是如此,雖然他們早已經效忠於眼前高高在上的帝王,但心裡其實還是不希望征討安南而惹來麻煩。
「陛下,今大明當以穩字為重,不宜勞財傷民興戰事,還請收回成命!」劉健的眉頭不由得蹙起,當即站出來勸阻道。
戶部右侍郎吳裕看著劉健竟然要阻止,當即便蹙起了眉頭。
禮部尚書徐瓊等官員即便知道眼前的帝王不太可能被勸阻,但看到劉健站了出來,還是免不得生起一絲希望。
朱祐樘知道有些事情可以由他們慢慢商量,但有些事情卻需要自己拿定主意,當即進行表態地道:「朕不是跟你商量!且不說安南好戰,令中南半島占城等藩國生靈塗炭。今我大明西南邊民被屠,採珠船遭黎朝官兵洗劫,而大明之寶——南珠王落於安南皇室之手。大明可以厚恩於四海,但敢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
說到最後,這四個字咬得很重。
茶女嬌軀微震,那雙美目帶著幾分痴情地扭頭望向朱祐樘。
「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聽到朱祐樘如此強硬表態,剛剛那種對未知的擔憂突然間消失,卻是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或許,這才是最合適的帝王。
面對國家大事出現分歧的時候,朱祐樘能以強硬的姿態站出來統領大家,然後一起朝著某個方向前行。
終究而言,一個帝王終究需要領袖,而朱祐樘簡直就是天生的一位領袖。
「安南以下犯上,當誅!」
「我大明百姓豈可無辜枉死,定要安南血債血償!」
「泱泱中華威震四海,黎賊奪我朝重寶焉有不征討之理!」
……
刑部尚書杜銘等官員在打消心中的那份擔憂後,當即打算跟隨朱祐樘的腳步,便紛紛進行表態地道。
「媚臣滿朝,亡國之兆!」
禮部左侍郎劉健看到杜銘等官員紛紛表態支持,而自己所主張的和平卻是孤立無援,心裡不由得暗暗地罵道。
只是面對這一位強硬表態的皇帝,即便他算得上是帝師的身份,但早已經無法跟朱祐樘分庭抗禮。
朱祐樘看到在場的官員幾乎都附和自己開戰的決定,便一錘定音地道:「大明徵討安南已定,此事無須再議,諸位愛卿議一議該如何用將用兵和備戰吧。」
雖然自己這位皇帝可以敲定對安南開戰,但具體該如何去執行,其實還需要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特別安南並不算小國家,黎朝一直坐擁十萬常規軍隊。現在大明想征討安南,自然是要慎重對待,更要提前制定好軍事戰略。
「陛下,大軍出征以主帥為首重!臣以為此次可效仿太宗,遣英國公領軍出征!今英國公張懋早年在西苑檢閱騎射,三發連中,足見其騎射本領,已有定興王之遺風,故臣以為此次可由英國公張懋戴罪出征!」兵部左侍郎呂雯依照以往的慣例,當即便推薦京城僅剩的英國公張懋道。
跟瘋掉的定國公和廢掉的成國公不同,而今英國公張懋是閒住在家,反倒是京城三大國公最好的一個。
大明一直都有重用武勛的傳統,特別是在重大的軍事行動中,朝廷通常都是任命國公來擔任統帥。
英國公張輔四次出征安南都取得圓滿的戰果,卻是給英國公一脈加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甚至還透出幾分玄學的味道。
縱觀現在大明的武勛成員,無疑是英國公張懋最為符合統領大軍征討安南的武勛人選。
「臣反對!」戶部右侍郎吳裕彰顯年輕官員的幹勁,顯得旗幟鮮明地反對道:「英國公張懋雖地位尊貴,亦是定興王之後,但從未出京領軍作戰,如何能統領數十萬大軍?豈能勝任此等要職?」
咦?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紛紛扭頭望向吳裕,發現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般得罪人的話都敢說出來。
「英國公家風嚴苛,從小便熟讀兵法,又擅騎射,在中軍都督府多年,如何不能效定興王之勇?」兵部左侍郎呂雯心裡暗怒,當即便大聲地反駁道。
戶部右侍郎吳裕深知武勛早已經不堪大用,仍是堅定地反對道:「劉侍郎,英國公張懋究竟有沒有定興王之勇,這只是你個人的無端揣測!今大明要對安南用兵,若由從未領兵作戰之人出征,臣第一個反對,相信陛下亦不會同意!」
只是他最後一句話說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扭頭望向朱祐樘,同時意識到吳裕很可能已經說對了。
朱祐樘登基之後,這位新君一改成化帝通過武勛掌控十二京營的做法,而是選擇將整個武勛集團通通踢出京營。
現在包括英國公張懋在內的武勛都沒有兵權,武勛的地位可以說是降臨冰點,而這一切都是朱祐樘做成的。
雖然朱祐樘超常規地重用定國公世子徐世英擔任東海總督,但徐世英之所以得到青睞,主要還是徐世英在種棉花和建織布廠上已經綁定了貿易。
正是如此,現在要將大軍交給一個從沒有領軍經驗的英國公張懋,且張懋還是戴罪之身的武勛,想必眼前這位不太可能會同意了。
朱祐樘的嘴角噙著一絲不屑,當即便淡淡地詢問道:「除了英國公,難道就沒有其他人選了嗎?」
由於是居高臨下,所以能夠將大家的表情看在眼裡,而自己的目光淡淡地瞥了一眼自己的吏部尚書。
「陛下,兩廣總督王越可擔此重任!王越不論是在軍中的聲望,還是其領軍才能,都是目前最佳的人選!」吏部尚書李裕知道朱祐樘在人事上倚重吏部,當即不辜負信任地站出來舉薦道。
在聽到這個人選後,刑部尚書杜銘等官員知道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
若拋開王越結交宦官的成見不提,王越的軍事才能早已經得到證明,確確實實是此次主帥的最佳人選。
「王越當年作詩怨望朝廷薄恩,今朝廷若許其軍權,恐生呂布之憂,還請陛下三思!」兵部右侍郎張海咬了咬牙,當即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反對道。
張海出身於德州士族,於成化二年考得進士,初授戶部給事中,官至太僕寺卿,因彈劾王越、汪直和萬貴妃而受杖貶為雲南鶴慶知府。
成化帝過世後,徐溥將張海從雲南直接提拔回京,而最近成功運作到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只是王越一旦受到如此重用,對他的處境無疑是不利。
正是如此,他跟王越註定是處於敵對陣營,故而想要阻止王越擔任征南軍的主帥。
「張侍郎,詩詞本就是遊戲之作,作詩怨望不過是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王越有統軍之才,人又身處於兩廣之地,如何還要捨近求遠,還要進行百般猜忌呢?」戶部右侍郎吳裕視王越為偶像,當即便站出來反駁地道。
「吳侍郎,大明人才濟濟又何須非王越不可?」張海卻是故意貶低王越,當即顯得十分不屑地反問道。
吳裕發現這個簡直就是在這裡故意找茬,只是還不等他爭辯,旁邊的刑部尚書杜銘已經表態道:「張侍郎,朝廷已經為王越平反,你這是在質疑朝廷的審判嗎?而今王越屢建奇功,你竟然還要陛下對王越如此猜忌,你又安何居心?」
「下官……知錯!」張海意識到自己犯了邏輯的錯誤,這般潑髒水卻是會得罪刑部,便選擇認錯地道。
戶部尚書李裕等人早已經看穿這位兵部右侍郎那點心思,卻是不由得輕輕地搖了搖頭。
這個人還是秉承著以前的那一套,卻是以為只要瘋狂潑髒水,那麼皇帝便不敢用。只是這個人似乎已經忘記,是誰力排眾議復起了王越,又是誰給予了王越最大的支持。
王越能夠從西斬到東,又從北斬到南,其實離不開朱祐樘對他的那份信任,虧這位兵部右侍郎還以為能上眼藥。
朱祐樘並不喜歡這位沒有半點軍功便位居兵部右侍郎的張海,只是這個朝堂終究不能太過和諧,便淡淡地回應吏部尚書李裕道:「吏部所薦之人甚合朕意,那麼便由王越掛帥出征吧!」
「陛下聖明!」吏部尚書李裕帶領自己的兩位副手,當即恭恭敬敬地道。
「陛下,老臣想再舉薦一人!」萬安通常都選擇沉默,而今突然開口道。
朱祐樘已經坐回到茶案前,便端起剛剛泡好的熱茶淡淡地道:「萬閣老,不知你要推薦何人呢?」
「若朝廷讓王越掛帥,老臣以為可效仿當年宣府和大同那般,由南京鎮守太監汪直擔任監軍,不知陛下以為如何呢?」萬安知道搭檔的重要性,當即便舉薦汪直道。
這……
張海不由得咽了咽吐沫,對汪直感到更加的害怕。
畢竟汪直一度是掌管西廠的廠督,若汪直卷土重用,焉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只是面對堂堂首輔所舉薦的人選,他卻完全沒有勇氣進行反對。
雖然現在內閣的地位下降,但萬安終究是現任的內閣首輔,不僅門生故吏遍布朝堂,而且還深得皇上的恩寵。
正是如此,這是自己招惹不起的大人物,壓根不敢跳出來阻止。
朱祐樘吹了吹熱茶,而後品了一小口,卻是將問題拋給在場的重臣道:「諸位愛卿,由汪直監軍,王越兼任總兵官,如此安排可有異議?」
若說王越的安排是自己早已經決定的人選,現在再加上汪直充當監軍,這個安排無疑正合自己心意。
雖然後世都在刻意貶低汪直的人品和才能,但汪直在軍事方面並不弱,甚至可以說是王越的最強輔助。
「臣等無異議,陛下聖明!」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知道這是一個最強的軍事組合,當即便表示支持道。
朱祐樘喝了一口茶水,便一錘定音地道:「既然大家都贊同,那麼便這麼安排吧,由內閣擬旨任命兩人!」
「臣等遵旨!」萬安和劉吉一直負責草擬聖旨,當即便表態地道。
朱祐樘將茶杯輕輕放下,對美艷不可方物的茶女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
茶女知道自己今日的工作恐怕到此為止,只是為了能夠一直伺候在這個男人左右,顯得規規矩矩地伏身跪禮,只侍某日這位帝王能夠臨幸自己。
朱祐樘重新來到閣樓的護欄前,目光直接落在戶部尚書李嗣身上道:「日前王越陸續上奏,粵西四府常平倉均有差額,主要是由歷任知府不法所致!今其奏請增發粵鹽引,粵鹽行鹽區域向北至長沙諸府,令粵鹽商中鹽於新設西南倉!戶部,此法可解軍糧之困乎?」
「陛下,戶部已經集議,王越此法甚為精妙,行之定能夯實西南倉以支大軍所需!」戶部尚書李嗣出列,代表整個戶部表態道。
現在新朝六部的地位明顯提高,但六部衙門的權責更加分明,故而對他們的專業性明顯要求更高。
「戶部儘快拿出一套具備的執行方案,在雷州建西南倉以開中法納糧,夯實西南倉以備軍需!」朱祐樘知道王越的方案可行後,當即便一錘定音地道。
原本淮鹽的銷售區域的劃分並不科學,特別毗鄰廣東的湖廣諸府食粵鹽更加方便,而今既然能解決西南的軍糧問題,自然還是要執行最優的方案。
至於王越在此次重劃食鹽區中是否存在一些私心,這其實是一件不需要太過在意的事情,只要一切朝著發展的方向前進即可。
「臣等領旨!」戶部尚書李嗣帶領兩位侍郎恭恭敬敬地表態道。
朱祐樘的一隻手放在護欄上,目光落向右側的禮部尚書徐瓊道:「徐卿!」
「臣在!」禮部尚書徐銘當即跪下回應道。
朱祐樘的眼睛閃過一抹殺意,便淡淡地開口道:「禮部草擬一份檄文,除了列罪對黎朝進行征討外,勒令黎朝將所占的國土全部歸還各外藩國!」
這終究是一個禮法時代,而今想要征討安南,那亦需要將征討的理由講得明明白白,甚至還要講明他們的戰略目標。
此次的軍事目標並不是要開疆拓土,僅僅只是重創安南,同時重塑中南半島新局勢,打造屬於大明的藩國體系。
當然,想要達成這個政治目標,卻是需要在軍事上狠狠地重創安南的十萬大軍。
「臣等領旨!」禮部尚書徐瓊知道是他們禮部拿出文字功底的時候了,當即帶領兩位侍郎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深吸了一口氣,居高臨下地望著在場的重臣道:「朕知道你們中還有一些人並不願開戰,只是此戰並非是朕好戰,而是大明既然是天朝上國,便要有大國的擔當!欺我民者,討之;奪我藩主者,伐之;黎朝所犯俱全,焉有不戰之理?黎朝亦非洪水猛獸,實為西南一邊陲之地!太宗能征之,朕相信咱們君臣同力,必能為天下人除此大害,大明藩主聖光當普照整個中南半島!」
此次討伐黎朝不是目的,整個的企圖是通過強硬的軍事手段宣揚大明國威,進而跟中南半島上的勢力重新締結藩服關係。
「陛下聖明!」面對朱祐樘再次表明開戰的緣由,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亦是識趣地進行響應道。
朱祐樘看到事情已經安排完畢,便朝著位於北邊的樓梯走過去道:「六部侍郎退下吧!」
雖然六部侍郎能夠參加最高會議,但涉及到國家最頂級的機密,那麼朱祐樘通常都會將六部侍郎打發離開,只有尚書和閣臣能夠在這裡繼續商議。
現在的大明朝廷,六部侍郎的含金量其實有所下降,特別侍郎想要晉升為尚書需要到地方擔任總督過渡。
不過他們亦沒有什麼不甘心,畢竟一些六部侍郎是超遷上來的,加上他們能夠參加最高會議已經是天大的恩賜。
「臣等告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戶部右侍郎吳裕等人知道已經是自己不能再參與商討的內容,便恭恭敬敬地告退道。
朱祐樘沿樓梯走下來的時候,淡淡地吩咐道:「將地圖掛起來!」
「遵命!」一直守候在樓梯口的韓牛急忙取出早前繪製的地圖,而後便將地圖懸掛在中央那面牆上。
由於兵部尚書缺員,故而現在是兩位閣老和五位尚書在場,算是大明王朝最核心的七人組。
「陛下,這是安南的地圖嗎?這繪製得亦太精細了吧?」戶部尚書李嗣來到牆前端詳剛剛掛起來的地圖,顯得滿臉難以置信地震驚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