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想過,我們居然還有出國的機會。」兩個人還在發著感慨。
「是啊,誰能想到咱們居然上了英雄貼呢,現在我在我爸爸媽媽眼中,那就是救世的英雄!」
原來,兩個人以漢語編程頂級人才的名義進入到了大夏的英雄貼中,這是人類都會名字的永世榮耀!
「咦,怎麼安老師沒有在這個英雄貼上?」
「對啊,他是最大的功臣,為什麼不寫他的名字?」
「這不公平,安先生是項目領頭人,沒有他的努力,我們只有死路一條……」
位於全國各地的安慶粉絲們,都覺得有些納悶,也有些不滿。
本來,人們全都沉浸在地球的壽命又縮短了的緊張中,但英雄貼一發表,把人們的注意點轉移了。
就連邵天力和小東以及中科大的研究生趙大勇都一夜成名了,這說明國家對有貢獻的人,非同尋常的重視著。
英雄貼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是很有熱度的,人們都在討論著。
可是,人們也是對這個英雄貼產生了一個疑問的,那就是為什麼安先生的名字沒有在上面呢?
誰都知道,此次項目的順利進行,安先生才是最大的英雄啊。
很多人看到這個英雄貼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覺得很不公平!
但是人們的糾結,安慶是看不到的,他忙的不可開交。
與此同時,安慶和整個地球換心項目組都在全力以赴的推行著這個計劃。
一年內要把地球換心計劃完成本來就很難,他們更害怕在這一年時間裡,地球還會加速急劇的惡化,到時候麻煩就大了。
安慶在系統的實驗室里不停的做著實驗,把計劃一點一點的補全。
現在的安慶,有很大的把握在一年之內把地球換心計劃完成,可是就怕會出現意外。
「挖掘設備開始第一次編程調試!」
「調試通過,設備正常。」
各部門分工合作,將所有項目數據匯總,然後正在進行分析著,同時把數據傳回項目中心,也就是安慶手裡。
很快時間就過去了兩個月,世界也是有了很明顯的的變化的,選定的位置都在推行著地球換心計劃,並且也都達到了初步的目標。
在東方,大夏已經把人造地核製造了出來。
西方國家也把挖地設備製造了出來,並且到了交工的狀態。
到現在為止,地球換心計劃的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做好了。
所有參與項目的人,是拼命在幹活,爭分奪秒的努力著。
接下來,地球換心計劃就要真正的展開了。
就在這一刻,官方朝著全球發布了準確消息。
此刻人類表面上看起來很穩定,可是地核衰竭的事情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大家的心上。
誰都無法確定,項目組一年之後能不能成功拯救地球,如果沒有拯救成功,那整個人類都會消失。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計劃只要有一點點進展,官方都會很默契的向外界放出消息,算是給人們一個振奮劑。
甚至在這段時間裡,安慶還上了一次媒體新聞,做了一次面向全球的報導。
因為安慶在人類心中,那就是救世主,威信強大,所以人們看見他,總覺得心安不少。
也因為安慶冷靜的發言,對於地球換心計劃增加了不少信心。
接下來,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設備運輸到目的地。
安慶終於確定了換心地點,吩咐項目組裡的成員們,集中力量開始行動。
這個位置就是大名鼎鼎的死海,他們要從這個實施地的地表開始挖掘,挖出來一個足夠人造地核可以塞進去的洞,然後直通地核。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並且也算得上是當今世上最了不起的工程。
如果沒有安慶的存在,這樣的行動力,那根本不可能實現。
人類形象的將這一步工程比喻成挖穿地球行動,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要從地表挖到地核。
在挖穿地球後,就要進入到地球換心的重頭戲了。
安慶已經進行過無數次實驗了,所以他對接下來的這組數據,可以說是倒背如流。
前期設備的製造在地球換心的計劃里並不難,甚至,和後面的工程相比,它還有點簡單。
接下來要進行的挖穿地球才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最少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在動工之前,安慶就說了這樣的話,還告訴項目組裡的所有人,千萬不能疏忽大意。
真的就像安慶所說的一樣,和挖穿地球比起來,之前的工作太簡單了。
挖穿地球,就是說要挖一個直通地核的通道,在日夜不停歇的情況下,還要挖六個月。
當然了,根據核聚變技術打造出來的挖地設備,效率已經提高了很多。
即便是這樣,也要至少挖三個月才可以接近地心。
這還只是理論上的時間,到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是會遇到各種問題的。
所以,保守估計也要五個月以上的時間,才可以成功。
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浩大的工程了,了解這些數據的人,都忍不住吸了一口氣。
即便是這個工程龐大到看不到頭,卻還是要去做的。
全球各個國家都在配合著大夏,尤其是聽從安慶的命令,他現在是地球換心計劃里的主導人。
名至實歸,無人敢於反駁。
全球很多國家都派人員去到了項目的實施地幫忙,挖地設備和人造地核也在往這裡源源不斷的運輸著。
位於全球海拔最低的死海,如果把地球換心計劃比喻成一場手術的話,那這個地方就是心口。
但是…安慶突然皺起了眉頭,他發現記載中寫到,地球在宇宙中其實已經有一個敵人了。
史前文明其實也是可以發展航空科技的,但是卻願意隨著地球滅亡,是因為踏出地球之後就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嗎?
在發現這些之前,安慶一直以為是由於史前文明發展畸形沒有辦法脫離地球,所以才會隨著地球滅亡。
當看到這些文字記載的時候,把這個想法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