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宮裡,鄭太后靠著厚實的枕頭,半坐半躺著。👑💙 ➅➈Ŝђ𝓤𝐱.ⓒ𝐎𝓜 💣🐻
姜韶華坐在床榻邊,耐心又仔細地親自伺候鄭太后喝藥。
老年喪子的悲痛,在鄭太后蒼老暗淡的臉孔上畢露無遺。短短數日間,鄭太后似驟然老了十幾歲,眼角額頭都有了深深的皺紋。
不過,時間是一劑良藥,能熬過所有的痛苦。姜韶華清楚地知道,眼前這個衰弱疲憊的老婦,很快就會振作起來,繼續和王丞相爭權奪勢。
「啟稟太后娘娘,」趙公公悄步來稟報:「衛將軍進了金鑾殿後,長跪不起,自請太子殿下重處。」
鄭太后喝下最後一口苦澀的湯藥,目中閃過無邊的怒火:「這個衛長風,千刀萬剮也不為過。」
姜韶華眉頭皺了一皺,張口便問到了關鍵之處:「衛將軍張口認下所有過錯,提到王丞相了嗎?」
趙公公搖搖頭:「沒有。」
姜韶華眸光一閃,轉頭對鄭太后低語道:「想來,王丞相已經私下派人暗示過衛將軍,讓他頂下所有罪責了。」
如此一來,自然就牽扯不到王丞相了。
鄭太后顯然也明白這一點,目中陰雲密布,冷冷哼了一聲:「他倒是打得如意算盤,這是欺負到孤兒寡母頭上來了。」
太康帝一死,太子和鄭太后確實算得上孤兒寡母了。
姜韶華沒有藉機挑唆。以鄭太后對王丞相的忌憚,根本不必她說什麼。
過了片刻,趙公公又來送信:「太后娘娘,太子殿下已令人將衛將軍關進刑部大牢。」
衛將軍難逃一死,只看是怎麼死,會不會禍及家人九族。這等大事,得經過刑部正式問審,還要舉行朝議,才能正式定罪處置。
鄭太后略一點頭,目光陰冷:「等太子來了,哀家要親自問上一問。」
太子確實太過年輕了。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郎,資質也不算頂好,讀書勉強算聰慧。如果慢慢學個十年八年,或許能通曉政務。現在的太子姜頌,顯然還不具備獨立處理朝政的能力和眼光。更彈壓不住一眾朝臣。
從理智上,他知道要重用王丞相。從感情上,他更依賴鄭太后。
姜韶華心中閃過一連串的念頭,隨口附和道:「太子堂兄還年少,於國朝大事還有些生疏,娘娘應該為堂兄多多籌謀考慮。」
這話說得很是順耳。
鄭太后眉頭舒展開來:「哀家也是這麼想的。哀家是太子嫡親的祖母,自然是一心向著他。可恨王丞相他們那些人,背地裡說什麼牝雞司晨,著實可恨可惱。」
姜韶華一臉的同仇敵愾:「娘娘嫁進皇室幾十年,是姜氏一族當之無愧的主母,為兒孫操心勞力,是天經地義的事。娘娘不必理會這些閒言碎語。」
鄭太后嘴角也翹了起來:「你這丫頭,倒是會說話,句句都說進哀家心坎里了。」
「哀家也知道你的心思。你是個孝順孩子,一心守住你祖父留給你的家業。放心,有哀家給你撐腰,誰也奈何不得你。」
姜韶華感動得紅了眼眶,伸手緊緊攥住鄭太后的手:「多謝伯祖母。」
→
半個時辰後,太子一臉凝重地來了。
姜韶華起身告退,鄭太后卻道:「哀家要和太子商量如何處置衛將軍一事,你不是外人,平日也是要上朝的,留下聽一聽。」
鄭太后拉攏人心的手段,一套借著一套。
姜韶華面上露出感動感激,卻未一口應下,而是看向太子,等待太子的首肯默許。
太子心情陰鬱躁怒,陰沉著臉略一點頭:「皇祖母說得沒錯,韶華堂妹留下聽聽無妨。」
姜韶華柔順地應了。
接下來,鄭太后低聲指點太子如何處置衛將軍,如何借勢彈壓王丞相一黨。太子專注聆聽,不時點頭。
姜韶華沒有出聲,就這麼靜靜聽著。
手段無非就是那麼幾樣,大造輿論聲勢,暗中授意御史上奏摺彈劾,再由太子親自出面施恩……
在場的三人心裡都清楚,王丞相此時倒不了,也倒不得。太子要平穩登基,要慢慢熟悉接掌朝政,都離不開王丞相。只是,太子容不得王丞相欺壓到自己的頭上來。
臣子就該有臣子的本分。
……
衛將軍被關入刑部大牢,刑部戴尚書親自問審此案。
戴尚書素來唯王丞相馬首是瞻。在眾臣看來,戴尚書定會想法子包庇或減輕衛將軍的罪責。卻未料到,戴尚書呈到御案前的奏摺竟十分嚴謹犀利。刑部給衛將軍列出了十大罪責,加起來足以滅九族了。
姜韶華心中哂然,私下向太子進言:「王丞相這是要將所有罪責都推到衛將軍頭上,來個壯士斷腕,自己便能從這一潭泥沼中脫身。」
太子目中閃過冷意:「衛長風確實該死。不過,罪不至九族。砍了衛長風的頭,衛氏族人流放邊關。」
衛將軍既未叛亂也沒做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只罪在無能,損兵折將打了敗仗失了平州。滅九族確實太過。這樣處置,就平和多了。
這樣也是對王丞相釋放一個「到此為止」的信號。
眼下,朝廷以平州戰事為重,還要籌備新帝登基典禮。實在禁不住更多的混亂動盪。
太子親自在刑部送來的奏摺上寫下批覆。
戴尚書鬆了一口氣,王丞相也舒了一口氣。一直提心弔膽的安國公,也暗暗鬆了一口氣。
杜將軍之死,導致平州大敗。王丞相一直在令人追查杜將軍的死因。安國公自問行事隱秘,然而,這世間從沒有真正的秘密。舉凡做過的事,都會留下隱秘的痕跡。
一旦被查出真相,被關進刑部大牢等著被砍頭的人,就是他安國公了。
萬幸王丞相的人什麼都沒查出來。萬幸王丞相急著洗清自己推衛將軍出來做替死鬼。萬幸萬幸!
眾人心照不宣之下,衛將軍一案進行得十分順利。
這段時日裡,臣子們聯名上了第三回奏摺,聲勢浩蕩地請太子殿下登基。太子殿下終於鬆了口。眾臣大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