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書院

  第373章 書院

  從酈縣出來後,姜韶華去了葉縣。

  酈縣是從赤貧下縣,迅速發展成了中縣水平。葉縣又自不同,作為大梁最富庶的十大縣城之一,葉縣一直都是南陽郡里最富庶的地方。

  葉縣家家有織機,戶戶種桑養蠶,女子們賺銀子養家,地位格外高。三年多前,縣衙里公審的三樁案子,也對葉縣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總結來說一句話,葉縣女子地位高。進了葉縣,出門在外的女子隨處可見。且個個精神氣十足,說話音量都比別的地方大得多。

  湯有銀第一次來葉縣,也被葉縣的風氣驚到了,忍不住低聲對馬耀宗道:「真沒想到,葉縣竟是這般模樣。」

  馬耀宗迅速瞥一眼前方的郡主身影,低聲笑道:「葉縣的特別之處還多的是,待會兒你就真正開眼界了。」

  湯有銀心裡一動,壓低聲音:「你說的是葉縣書院?」

  葉縣的崔縣令也是能臣,兩年前開設了葉縣書院。這書院還分了男童學舍和女童學舍。

  這一條,別的縣城實在學不來。百姓們還在溫飽上掙扎,想開啟民智開設學堂,至少要等百姓們富足了再說。

  博望縣裡忙著挖礦,比陽縣要養馬,唯有葉縣,百姓家中富裕,無需孩童們做事。而且,葉縣縣衙也富裕,開設的學堂不用交束脩,一切費用都由縣衙來出,每日正午還供一頓午飯。

  兩年過來,葉縣的書院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十個寬敞明亮的學舍里,傳出朗朗讀書聲。

  這樣的情景,實在太過震撼了!

  不僅是湯有銀,就是陳瑾瑜和馬耀宗也驚住了:「書院現在竟有這麼多學生了!」

  姜韶華笑著轉頭看崔縣令:「學堂里現在有多少學生?」

  崔縣令這兩年蓄起了短須,看著沉穩了不少。不過,一張口,出身世家子弟的矜持勁就流露出了一絲:「回郡主,現在一共有兩百六十八個學生。其中男童共有兩百二十二人,女童有四十六個。」

  兩年前,女童學生只有寥寥幾人,還是縣令夫人李穎親自做夫子,才穩住了這幾個女學生。

  現在,來讀書的男童多了幾倍,女童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姜韶華目中閃過笑意,讚許道:「這都是你們夫妻兩人的功勞。」

  崔縣令如今也學會了謙遜的做派:「不敢當郡主誇讚。這都是臣應該做的事。學舍里聘了六個秀才做夫子,女童學舍那邊,除了內子外,又請了一位女夫子。」

  姜韶華頓時來了興致:「又多一位女夫子麼?我去瞧瞧。」

  要知道,讀書識字在大梁絕不是易事。普通百姓里,一百個能尋出一兩個識字的就不錯了。男子讀書尚且不易,讀過書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當日崔縣令開設女童學舍的時候,尋摸一圈都沒找到合適的夫子人選,只得讓李穎做了夫子。

  崔縣令笑著應道:「不瞞郡主,這位女夫子是我的遠房堂妹,姓崔名文秀。她出嫁後夫婿病故,膝下有一雙兒女,原本在家中守寡。學舍里缺女夫子,我便寫信請了她來。」

  果然還是世家女。想普及教育,任重道遠。

  姜韶華邁步進了女童學舍。和男童學舍一比,這裡的學生少了許多,一共分了三間學舍。每間學舍里有十幾人。

  年齡最大的,現在已有十一二歲。年齡最小的,是今年剛來學堂的,只有六七歲模樣。

  女童們齊齊站好,一同行禮:「見過郡主。」

  這樣的一幕,令人心情如陽春三月。

  姜韶華笑道:「都起身。」

  然後,李穎便領著一個年輕女子上前來行禮。

  姜韶華每年都來葉縣巡查,到了年底,李穎還會隨夫婿一同去王府赴宴,彼此都熟悉得很。

  姜韶華的目光便落在了崔文秀的身上。

  崔文秀和崔縣令是堂兄妹,容貌有三分相似,稱得上端莊秀麗,眉眼沉靜。令人望之而生好感。

  「崔縣令請你來做女夫子,每個月的月錢是多少?」姜韶華笑著問道。

  崔文秀沒料到郡主第一個問題會是這個,微微一怔,很快反應過來:「回郡主,崔縣令聘我來做夫子,月錢和男夫子們相同。一個月有三兩銀子,每個月還發兩升糧食,一季有兩身新衣。」

  這待遇,堪稱豐厚。也就葉縣縣衙財大氣粗出得起。

  姜韶華笑著略一點頭,又問起了平日教學情形。

  崔文秀知道郡主這是考較自己,半點不見慌亂,胸有成竹對答如流。說起學生們的學習情形,如數家珍。

  不說別的,只從這番應答,就可見崔文秀平日盡心盡責。

  姜韶華心裡暗暗點頭,溫聲笑道:「教導孩童讀書識字,需要毅力和無盡的耐心。你既來做夫子,就好生當差做事。日後若遇到什麼麻煩事,崔縣令為你做主。」

  「若崔縣令做不了主,本郡主為你做主!」

  崔文秀身子微微一顫,聲音也在發顫:「多謝郡主。」

  一旁的李穎也有些驚訝,迅速看自家夫婿一眼。你是不是對郡主說什麼了?

  崔縣令一臉無辜,悄悄使個眼色回去。我是那等多嘴的人嗎?怎麼會將堂妹的家事到處宣揚?

  崔縣令確實隻字沒提。不過,姜韶華何許人也,一聽便知其中有緣故。不然,一個守寡的女子,豈會拋下兒女到葉縣來做女夫子?

  當日晚上,姜韶華在葉縣縣衙後院安頓歇下。

  消息靈通的包打聽陳舍人來了,語帶惋惜地和郡主說起了崔文秀的故事:「……崔文秀的夫家姓孟,也是望族大戶了。夫妻兩個感情頗佳,生了一子一女。可惜那個孟公子患了肺癆,早早就死了。」

  「崔文秀帶著一雙兒女守寡,家中有千畝良田,日子也勉強能過。可惜,公婆偏心,將那些良田都搶走給了小兒子。還逼著崔文秀改嫁。」

  「崔文秀想帶走一雙孩子,孟家不准,硬是將兩個孩子留下了。崔文秀不願回娘家,便來投奔崔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