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大婚(一)
大概是前一夜冊子看得太過仔細,這一夜姜韶華夢境連連,睡得並不安穩,沒到五更就醒了。
好在她年輕底子好,偶爾一夜睡得不踏實,也沒什麼影響。攬鏡自照,臉龐依舊白淨紅潤。
「溫水已經備好,郡主請沐浴。」
銀硃荼白笑吟吟地伺候自家主子沐浴更衣。
南陽郡里手藝最好的喜娘,早就被請來王府住著了。此時正是喜娘大展身手的時候。
這位三十多歲的喜娘,手巧且伶俐,先為姜韶華開臉,然後細緻地淨面敷粉。
姜韶華張口吩咐:「妝容淡一些,不必太濃厚。」
喜娘習慣了羞澀不語的新娘子,冷不丁地聽到這樣的吩咐,愣了一愣,下意識地應了句:「新娘妝容就該精緻濃厚,掀蓋頭時格外美。」
話一出口,才知不對。
姜韶華可不是嬌羞待嫁的閨秀千金,她今日是要騎馬去迎贅婿進門的。臉上妝容過厚,被太陽曬久了會花,確實不合適。
喜娘說錯了話,心裡惴惴不安,忙跪下請罪:「草民多嘴,請郡主恕罪。」
姜韶華微微一笑:「不必驚惶,起身吧!」
接下來,喜娘不敢再多嘴多話,細細地為姜韶華化了一個清淡的新娘妝。待換上和郡主禮服類似的新娘嫁衣後,一旁的陳瑾瑜驚嘆不已:「郡主真是太美了!」
銀硃荼白連連點頭附和,章媽媽一臉驕傲,笑得合不攏嘴。
前來湊熱鬧的梅姨娘盧若華母女兩個,也紛紛驚嘆。
盧若華自去葉縣讀書後,愈發活潑開朗,眉眼間還多了英氣。她今年十歲,身形比同齡的少女高挑些,看著已有了小小少女的模樣風采:「姐姐今日真好看。這嫁衣也格外別致。」
梅姨娘小聲笑道:「這嫁衣和郡主禮服相似,映襯得郡主風采卓然。」
可不是麼?
姜韶華眉眼灼灼光芒耀眼,穿著禮服式樣的嫁衣更顯風采。轉頭沖眾人一笑:「賓客盈門,我還得出去招呼一二。等到了吉時再去迎親。」
盧若華滿心嚮往,張口立下宏願:「等我長大了,也要向姐姐一樣,招婿進門。」
屋子裡眾女子都笑了起來。
梅姨娘都替大言不慚的女兒臉紅,忙瞪盧若華一眼:「你以為誰都有資格招婿進門嗎?快些閉嘴,別亂說話。」
盧若華理直氣壯地應了回去:「我知道自己遠不如姐姐。不過,我現在讀書讀得勤奮,日後學有所成了,向姐姐求個正經官職當差做事,賺俸祿養活自己。便是嫁人,也當像陳舍人一樣,成親以後一樣能當差。要不然,我寧可不嫁人了。」
陳瑾瑜莞爾一笑:「若華小姐有此宏圖壯志,可喜可賀。」
梅姨娘急得額上汗珠都下來了:「若華,快些住口。」
姜韶華微笑道:「梅姨娘不必緊張,若華妹妹有志氣有風骨,我看著很好。等過幾年學有所成了,我自會給若華妹妹安排個差事。」
姜韶華輕易不許承諾,但凡出口的話,從來一言九鼎。
梅姨娘從滿心惶惑不安,瞬間心花怒放,連連謝恩。
盧若華喜滋滋地湊過來:「多謝姐姐給我撐腰。」
姜韶華微微一笑:「我不止為你撐腰,我還會為南陽郡內所有有志氣的女子撐腰做主。」
這話說得何其霸氣!
盧若華以敬仰的目光看著長姐邁出閨房,然後轉頭對梅姨娘道:「娘,我以後也要像陳舍人她們那樣,做王府女官,為郡主當差效力。」
梅姨娘心情極佳,伸手摸了摸女兒嬌嫩的小臉,輕聲笑道:「你有這份心氣是好事。不過,你還小,得踏踏實實地讀書學習。別給郡主丟人。」
盧若華一臉驕傲自信:「那是當然。我在學堂里,課業一直都數一數二。除了陸真,沒人比得過我。」又小聲道:「到時候父親要是攔著不讓我出去當差怎麼辦?」
梅姨娘低聲道:「不用怕他。王府內外,都是郡主說了算。只要郡主點頭,他根本攔不住。」
……
阿嚏!
正忙著招呼貴客的盧玹忽然打了個噴嚏。
也不知是誰在背後嚼舌說他的壞話。
今日是姜韶華大婚之日,前來賀喜觀禮的賓客幾乎踏破了王府的門檻。陳長史馮長史等一眾屬官,都在忙碌著招呼賓客。盧玹身為郡主親爹,今日這樣的場合,自要出一番風頭。
有不少遠道而來的客人,不知就裡,對盧玹格外熱絡。盧玹感受到了久違的被追捧的飄然喜悅。
「郡主來了!」
眾賓客紛紛湧上前,恭迎郡主。
一身紅嫁衣美麗如天人的南陽郡主,含笑和眾人招呼說話。
這樣的情景,放在平日裡實在難以想像。在南陽王府,卻又這般天經地義。這就是地位權勢和強悍的實力帶來的深遠影響。
便是薛刺史方刺史等官員,也沒覺得郡主此舉有什麼不妥。
盧玹不甘被冷落,厚著臉皮湊過去,當著眾人的面誇讚女兒美麗聰慧英明果決舉世無雙。
做親爹的,這般吹捧近乎諂媚自己的女兒,可謂父權淪喪十分可悲。
在場的眾人卻不這麼以為。要是有姜韶華這樣的女兒,他們的腰身可以比盧玹放得更低。
只要盧玹不作妖,姜韶華也願意給他些臉面。忤逆不孝到底不是什麼好名聲,既沒徹底撕破臉,在人前演一演也無妨。
「郡主,迎親的吉時已至。」
身為典膳的馬耀宗,今日裡外操持,最是操心勞碌:「請郡主前去迎親。」
姜韶華笑著略一點頭,在眾人的簇擁下出了王府,騎上駿馬,前往崔宅迎娶她的夫婿。
前有一百身形高壯的親衛開道,後有一百彪悍威武的親衛壓陣。中間的迎親隊伍陣勢浩蕩,騎在駿馬上的少女美麗耀目,威勢不凡。
這樣的迎親陣仗,也算是古往今來頭一遭了。
崔宅這一邊,早已開了正門。在開道的親衛抵達崔宅的時候,崔家便放起了炮竹,直至迎親隊伍全部前來,炮竹都沒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