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贏在起跑線

  秋月昨天受命回時縣,給方芷若傳話,韓影在谷縣救災,需要調取一些糧食。

  方芷若瞬間明白,韓影這個話兒不是給她傳的,而是藉由她的嘴傳給方縣令。

  一來,韓影是時縣人,以個人名義救災,不如以方縣令的名義,促進兩縣之間的關係,以後沒準兒就有合作的機會。

  方縣令和馮齊輝的個人關係也會熟絡起來。

  以後官場上遇到點什麼難處,也多個幫襯之人。

  二來,大批糧食調動,需要經過官府審批。那些專做大宗糧食生意的商賈,都有專門的執照,韓影當然是沒有的。

  方芷若二話沒說,便動身前往縣衙。

  方縣令正在看卷宗,韓影帶領全縣百姓脫貧致富是好事。

  只是有些人口袋裡有錢了,花花心思也多了。

  近來發生了不少案子。

  好在沒有出人命官司,卻也需要精力和時間處理。

  聽說方芷若來了,方縣令嚇了一跳,以為韓家出了什麼事。

  否則她懷著身孕輕易不出大門,怎麼跑到縣衙來。

  方芷若把韓影的意思和方縣令說了。

  方縣令不禁感嘆,後生可畏。

  當即表示,他全力支持韓影。

  當天便四處收購糧食,用以運往谷縣。

  當然,前提是保證時縣百姓不會餓肚子,糧食價格不會發生太大的浮動。

  張大炮在這件事上十分給力。

  兩個月前,韓影就讓他順路從江南運一些糧食回來。

  當時考慮的是,他又是發動百姓種花,又是大量飼養畜類,糧食消耗肯定比往年大。

  先囤一些總沒壞處。

  張大炮對韓影言聽計從,運了兩船糧食回來。

  暫時還堆在倉庫里,聽說方縣令需要大批糧食支持韓影救災,二話沒說,便讓人將倉庫里的糧食運到縣衙。

  張書吏不但沒有罵他,反而頗感欣慰,跟著韓影這段時間,可是學乖了。

  知道哪頭輕哪頭重。

  有這十車糧食,以後自己告老了,這個書吏的位子傳給張大炮,是妥妥沒問題的。

  張大炮卻不想當書吏。

  「我就跟著韓哥了,他做生意我也給他跑腿,他考中狀元當官,我給他當錢糧師爺去。」

  「這書史的位子,讓老二當吧。」

  張大炮這話放在以前,張書吏非大嘴巴抽他不可。

  張家幾輩子才熬出一個書吏的位子,傳給他,他還敢嫌棄?

  如今卻不一樣了。

  跟著韓影和當書吏,對張家來說,好處都是一樣的。

  「行,你不當就不當,二炮性子比你穩重,他當更合適。」

  張二炮心裡五味雜陳。

  憑什麼這書吏的位子,張大炮想當就給他當,他不想當才丟給自己?

  本來二人明爭暗鬥,搶書吏的位子搶的好好的,張大炮卻突然不搶了,還表現的很嫌棄。

  張二炮頓時覺得書吏的位子不香了。

  但對他來說,卻是最好的出路。

  只能忍著心裡的不滿,上前向張書吏和張大炮道謝。

  暫且不說張家的事。

  只說秋月帶著幾十車糧食,幾車肉乾,風塵僕僕趕回來。

  將方縣令寫給馮齊輝和谷縣百姓的慰問信,交給韓影。

  韓影又轉交給馮齊輝。

  方縣令在信中的措辭十分謙虛誠懇,並沒有半點求助別人的居高臨下。

  反而對馮齊輝竭盡全力帶領百姓抗災的精神,表現出極大的欽佩之情。

  馮齊輝看過信後深為感動。

  方縣令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幫了谷縣大忙了。

  何況對他個人也十分客氣和體諒。

  這樣的人當引為摯友!

  有了這些糧食和肉乾,馮齊輝心裡踏實多了。

  雖然相對全縣幾十萬人口來說,這些糧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卻也能支撐一段時間。

  而且,還有滿天飛蝗給百姓送口糧。

  只要再找到幾個水點,挖上幾口井,此次的旱災可解!

  韓影也沒讓他失望。

  接下來的幾天四處奔走尋找水點。

  每天天不亮便出發,天黑透了才回。

  短短几天就清瘦好幾斤,皮膚也黑了幾個度。

  馮齊輝派給他的幾個衙役都說。

  「韓公子真是好樣的,光是走路,我們這些粗人都累得不行,韓公子細皮嫩肉的讀書人,卻硬是沒喊過一聲累。」

  其實這一點,是衙役誤會了。

  韓影有《抱朴訣》的加持,體力強過普通人多少倍。

  如果這個時代也有馬拉松比賽,他跑完全程都不帶喘氣的。

  不管是不是誤會,韓影為谷縣做的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

  更為難得的是,他接人待物十分謙遜低調。

  無論是面對馮齊輝,還是普通百姓,從來沒有半點以恩人自居的意思。

  馮齊輝對韓影的感激之感,就不必多說了。

  不但感激而且十分欣賞。

  忍不住寫信給關係密切的同年好友,把韓影的事說了又說。

  別看馮齊輝眼下只是偏遠地區的小小縣令,卻是當年的榜眼。

  他寫信的這位同年好友,正是當朝禮部尚書崔清河的公子。

  如今在吏部任主簿。

  別看主簿官位不高,卻是實權在握,十分鍛鍊人。

  不出意外的話,幾年之內,便可坐到侍郎的位子。

  當年馮齊輝進京趕考,與崔主簿不打不相識。

  之後發現很多想法十分契合,互相引為摯友。

  馮齊輝高中榜眼,進入翰林院磨練一年完成。

  崔主簿曾想動用人脈將他留在京城,他卻執意要到地方上造福一方百姓。

  崔主簿了解好友的人品,尊重他的選擇。

  之後幾年一直也沒斷了聯繫。

  崔主簿見馮主簿在信中,對韓影大加讚賞。

  便吩咐長隨。

  「留意一下這個名叫韓影的學子,能照應的地方,多照應著些。」

  所謂照應,自然不是透題之類的。

  那可是掉腦袋的大罪。

  崔主簿不可能為了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做到這一步。

  不過其他可照應的地方就多了。

  比如考生要在貢院住三天,每天關在一個不足四平米的小格子間裡,除了早晚可以去一趟茅廁,其他時間往外探個頭都受違規。

  這位子的安排就很重要。

  是向陽通風,還是靠近茅廁,都由禮部安排。

  另外,水啊,燈油啊,是否及時補充,也都關係著考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