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改土歸流

  原來皇帝是讓自己試做明年的殿試卷子。

  韓影行禮後在几案前坐了下來。

  邊卷子邊在心裡感慨,這皇帝還怪勤快的,明年的卷子,今年就提前出好題了。

  題目依舊是一首詩,一篇策論。

  有《唐詩三百首》在,作詩對韓影來說並不難。

  倒是策論讓他微微皺眉。

  策論的要求是,就西南邊境幾個部落反覆作亂,提出解決方案。

  西南多山,地形複雜交通不便。

  百姓多是少數民族,有自身的文化和語言。

  部落的首領也是世襲治的,等於是土皇帝,對朝廷的管理十分不買帳。

  幾乎每隔幾個就要興兵造反。

  一造反,就要殺一批朝廷派過去的官員。

  朝廷派大軍前去平亂,又因地形複雜,折扣不少將士。

  好不容易平亂了,沒過幾年又造反了。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少為西南邊境頭疼。

  皇帝看韓影皺眉良久遲遲沒有動筆,眼裡涌生一股無奈。

  西南邊境突然送來戰報,幾個部落首領聯合作亂,殺燒搶掠無惡不作。

  區區彈丸之地,卻成大乾痼疾,隔上幾年便發作一次,皇帝頗感頭疼。

  一怒之下便想把那些部落都屠了算了。

  將那些作亂的人斬草除根,去了病根,自然就不會再為西南煩心。

  多福海極力勸阻,怕擔上亂政的嫌疑,不敢提朝政、局勢、民心向背,只能拿「殺戮過重,有傷天和」說事。

  說服力自然不強,突然想到韓影。

  不提韓影是否有真才實學,至少嘴甜會說話,會鑽空子。

  由他來勸皇帝最合適不過。

  實在勸不住,也不關自己的事了。

  這樣想著,多福海便給皇帝出主意。

  以試作卷子的名義把韓影「騙」來。

  說不定韓影能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想法呢。

  皇帝見韓影似乎十分為難,不免心生失望,卻也沒有很失望。

  畢竟多少年、多少能臣悍將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韓影怎麼可能想出解決的辦法。

  「做不出來就算了,想必這個題目太難,朕再擬個其他題目就是了。」

  韓影用筆尾撓了撓頭。

  「倒也不是做不出來。只是,這個辦法並非一日之功,而且難度不小。」

  皇帝聽聞韓影有辦法解決西南問題,不禁眼前一亮,又有點不敢相信。

  這可是困擾了多少代皇帝的難題,韓影這麼快就能想到辦法了?

  抱著姑且聽一聽的態度,命韓影細細道來。

  韓影想到的是改土歸流的辦法。

  也就是取消土司世襲制度,設立州府縣,派遣官員進行管理,任期一到便換人,杜絕官員與地方勢力勾結,獨霸一方的可能。

  同時開放、鼓勵荒土開懇,吸引流民前往定居。

  設置官學、書院、義學等教育體系,給予少數民族士子科舉加分政策等等。

  逐漸淡化地方文化壁壘,將少數民族歸化到大乾文化體系中來。

  當然,為了保證這些措施的順利開展,需要增加當地駐軍、屯兵、修邊、築卡等強硬的軍事措施……

  韓影一口氣說了半天,還要時不時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直說的口乾舌燥。

  皇帝聽的是目瞪口呆,心情複雜。

  雖然目前韓影說的只是初步的設想,但,皇帝可以想見,這一連串手段展開,會對西南的安定起到多麼重要的作用。

  這真的是韓影臨時想出來的嗎?

  這真的是一個沉迷酒色、不思進取的紈絝想出來的嗎?

  會不會是背地裡有高人教他。

  為什麼要在背地裡教他,既然得高人指點,為什麼還會沉迷酒色……

  韓影真的沉迷酒色不思進取嗎?

  一瞬間,皇帝腦海中想到種種可能。

  每一種都令他心驚肉跳。

  甚至對公主產生懷疑,當年她執意帶走韓影,到底是不放心自己,還是有別的打算。

  韓影說的高興,忘了要韜光養晦。

  發現皇帝看他的眼神變了,才意識到自己一激動說多了。

  本來還想提醒皇帝,改土歸流的節奏一定得把握好,急於求成很容易引起土司的反彈。

  這會兒也不敢說了。

  還得想辦法往回找補人設。

  「陛下,微臣的辦法是不是很有道理?」

  「再讓微臣考一次,狀元非微臣莫屬了吧?」

  考?

  皇帝回過神來,深深看他一眼。

  「怎麼,探花委屈你了?」

  「那可不,狀元可是得皇后娘娘親自簪花的,探花卻只能由女官簪花,這待遇相差何止天上地下?」

  韓影一臉委屈說道,眼神卻直往門口宮女身上瞄。

  「要不陛下小小獎勵微臣一下,安慰一下微臣吧。」

  皇帝聞言若有所思,瞥了一眼多福海。

  多福海立馬領會到皇帝的意思,到門口把兩個宮女叫了進來。

  「朕把這兩個宮女賞你,就當是獎勵吧。」

  韓影歡天喜地謝恩,帶上兩個宮女離開了。

  皇帝也便叫來兵部、吏部幾位大人,商量改土歸流的計劃。

  反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那就試試吧。

  大臣們根本自己的經驗,對這個計劃進行了一番補充,又由皇帝親自挑選出吏部侍郎王有成,前往西南全權負責。

  王家是山東大族,其祖父曾做出前朝的丞相,後來被寵妃的娘家人擠兌,提前告老還鄉了。

  王有成是皇帝上任後頭一批進士,本身是有幾分真材實學的,又有家族的支持,在朝中一向順風順水。

  但也因為過分順風順水了,便有點自視過高。

  來到西南後,便大刀闊斧施展起來。

  遇到地方勢力不服從,便派兵屠家滅門。

  也有下屬勸他,這裡遠離京城,當地人性格彪悍,萬一把人逼急了,抱團反抗,他們未必壓製得住。

  王有成對這些話十分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在五萬朝廷大軍面前,這些邊陲小民不過是些烏合之眾,隨便出個兵就鎮壓下去了。

  結果萬萬沒想到。

  他這邊剛屠了幾個大戶,那邊幾個沒有參加造反的部落,就害怕了。

  但害怕的方便不是主動投降朝廷,而是加入了造反大軍。

  並且為了表示加入的誠意,連夜偷襲了王有成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