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無翰林,不入閣
朱栩對於這些彈劾奏本已經免疫,但溫體仁所在的陝西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近年雖然有所下降,可還是不能大意。
朱栩說完,轉向畢自嚴, 道:「按照朝廷規定,這些應該是先由督政院調查處理,而後是刑部干預。這已經朕收到第四封彈劾溫體仁的奏本了,督政院是怎麼說的?」
畢自嚴頓了片刻,道:「皇上,陝川之地相當複雜,李邦華的『農莊策』本就是強壓下去, 按法度來說, 也是不對的。溫體仁雖縱然進行了一些調整, 但並沒有改變根本。督政院那邊調查,溫體仁以及親屬門生之類並沒有在其中謀取私利,彈劾的多半也是由政務而來,並非他自身的錯誤。是以,督政院做了冷處理。」
朱栩聽出味道了,是畢自嚴在保溫體仁,不然應該會更熱鬧。
「嗯,這件事交給內閣處理。」朱栩面色如常,隨意的道。溫體仁是封疆大吏,但也不值得朱栩多上心,內閣已能把握一些局面。
「是。」這也在畢自嚴所料之內,沒有多言。
年底了,政務龐大, 朱栩手裡也是一堆事情, 沒有多耽誤,隨口聊了幾句, 便送二位閣老出了乾清宮。
畢自嚴,孫承宗同樣忙的焦頭爛額,被朱栩拉來算是清閒半刻,現在又要忙碌起來了。
忙碌的時間過的飛快,京城之外的閣老,尚書紛紛回京,朱栩都要挨個面談,之後還要準備年終大議,可以說,皇宮外廷的所有人都如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能劈開兩半,來去匆匆,焦急煩躁。
朱栩也好不到哪裡去,總結來總結去,好消息少,壞消息多,大明面臨的情勢更加的複雜艱難,這已經超脫了期初的『應災』目的,上升到了五十年軍國大計,俯看大明內外,審視過去未來的高度。
這是要下一盤大棋!
內閣大殿,三樓。
畢自嚴正在做年終的審議報告,除了議會的六十多人,還有在京的三品以上的官員。
孫承宗,靖王,汪喬年,孫傳庭,傅昌宗,趙晗,張秉文等一干內閣六部的大佬,再接著是那些議員,兩次是那些侍郎等三品官員。
畢自嚴的這份報告很長,他年紀大,讀一段時間還要講解一下,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時辰,還在講。
依照的是士農工商的分類,將內閣去年的一系列政務進行總結,後面是明年的計劃,詳詳細細,每一個計劃,每一個步驟都相當詳細。
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份報告不是內閣單獨起草,是集合了朝廷之力,之前議員們已經審議過,現在,只能算是走一個過場。
朱栩坐在最中心,最高處,安靜的聽著。
現在大明的行政模式正在不斷的轉變,內閣更加的務實,
認真。
畢自嚴的報告相當詳細,並沒有以前那麼多的含糊之詞,模稜兩可,更多的是簡單直接,政策,目標,長遠計劃,清晰可見。
這只是第一天,一直到傍晚才算結束。
朱栩出了內閣,轉回乾清宮。
曹化淳,劉時敏等跟在朱栩身後,平靜無聲。
朱栩晃悠著肩膀,笑著道「你們隊今天這場報告有什麼想法?」
曹化淳走了兩步,才道:「皇上,奴婢以為,畢閣老等人殫精竭慮,盡心盡力,應該有所褒獎。」
「那怎麼褒獎?」朱栩笑著道。
曹化淳,劉時敏兩人登時不說話了,畢自嚴已經是『首輔』,除了加銜,已經是賞無可賞。
朱栩活動著身體,來到乾清宮,繼而就聽到一陣清脆的讀書聲。
「是燁兒他們幾個?」朱栩停下腳步,望向不遠處的一個廂房。
曹化淳道「是,大殿下,二殿下,三殿下正在南書房讀書,是新建伯正在上課。」
朱慈燁,朱慈煊,朱慈熠三個小傢伙,一個五歲,兩個四歲,正是讀書的時候。
朱栩想了想,走向南書房。
聽著讀書聲,朱栩來到窗邊,從縫隙里悄悄看去。
新建伯站在最前面,單手拿著書,目光看著下面的三位殿下,臉上一直帶著滿意的微笑。
新建伯是世家,是王陽明的家族,世代書香,在大明的地位非凡,在某些人眼中就是第二個孔家。
三個小傢伙坐在下面,穿著常服,端坐著,認真的看著書,脆聲聲的念著,誦著。
朱栩觀察著,背著手,忽然轉頭看向曹化淳道:「新建伯可有什麼官身?」
曹化淳搖頭,道:「新建伯一直居家,不曾入仕。」
朱栩沉吟片刻,道:「傳旨,新建伯教育皇子有功,加翰林編修,入翰林院供職。」
曹化淳心裡微跳,神色不動的道:「遵旨。」
朱栩又看了眼,三個小傢伙都不錯,乖乖聽話,不吵不鬧,朱栩很滿意,微笑著走了。
畢自嚴等人在議會收拾一番,便回到了內閣,眾人都是鬆了口氣,喝茶,輕鬆的敘話。
刑部尚書廖昌永吐口水,道「畢閣老,刑部這邊壓力太大了,人手少,失誤多,那些四處的流民都要刑部抓,還沒銀子,別說下面的人,就是我也快愁白頭……」
工部的徐大化都是輕鬆,道「工部的收尾倒是比下官預期的要走,要快,明年給個三百萬兩,就能妥帖,接下來要是沒有大工程,不會要多少銀子。」
吏部的趙晗摸著前額頭,嘆氣道:「你們都還是好的,這一年,吏部處理的大小官員有五百之多,這還是我們有意壓著,要是真動起來,一千都打不住,你們說說,吏部明年怎麼辦……」
孫傳庭看著二人,笑著道「都別說這些了,大困難都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咱們都能輕鬆一點。明年的稅糧九百萬應該可以到,稅銀三千萬兩左右。海外還會有一大部分補充,咱們只要矢志推動『新政』即可。」
國庫的開源,節流在同時進行,海外的補充非常大,節流更是如此,工部,軍隊,移民等大筆流水的銀子節省下來,朝廷的日子將會前所未有的輕鬆。
有錢有糧,心中不慌。
其他的尚書剛要再吐口水,畢自嚴放下茶杯,道:「這些事情以後再說,明天,後天都是大議的時間,你們留些神,不要出亂子。最後一天,王公大臣,勛貴公卿,各地的使節,藩國國主等都會一起來旁聽,認真一點,不能讓人看了笑話。」
畢自嚴養望多年,這些內閣六部的高官對他還是頗為敬佩,聞言便沒有多言。
就在這個時候,內監要求內閣擬旨的話傳了過來。
「新建伯入翰林院,加翰林編修?」
眾人一怔,接著就深思起來。
乾清宮那位做事向來不會無的放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意?
旋即,一些人瞳孔微縮,面沉如水。
明朝閣臣有一個前規則,那就是,都是翰林出身!
無翰林,不入閣!
眾人都知道乾清宮對大皇子的偏愛,這是提前鋪路嗎?新建伯是給大皇子安排好的首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