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不可或缺的三哥

  第753章 不可或缺的三哥

  小會議室內,羅念中進來的時候,集團的高層都已經來了,手裡拿著一份文件仔細的查看,想來是約翰白波給的吧。

  羅念中也沒有著急沒有打擾,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鬧心等待。

  當最後一個人梁家棟把文件放下來,羅念中才開口。

  「事情你們都了解完了,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真是不敢想像,這還是我過去熟悉的印度嗎?」

  CMO趙嘉睿最先開的口,眼神中還有些不可思議。

  「這份數據中顯示,從1992年開始,印度的經濟增長每年都超過了5%,今年雖然剛過了兩個月,但預計增長超過10%。

  確定這是印度?而不是北邊?」

  不光是趙嘉睿有這個疑問,很多人都有。

  這讓羅念中心裡一嘆,想著是時候組建集團的戰略部門了。

  對於遠東系這麼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來說,一個國家的GDP連續三年處於高速發展而沒有關注到,這是失職的,何況還是印度這麼一個人口大國。

  當然,羅念中沒有責備的意思,而是理解。

  不光是遠東,沒有印度生意的巨頭們基本都不會關注這塊貧瘠之地。

  現在不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採集太慢,而印度之前的情況又是有目共睹的。

  其實這也賴英倫,是他們給阿三哥造成了心裡陰影。

  英倫在印度宣揚的是自由貿易,印度獨立後,心說我可領教過自由貿易的殘酷性了,一定要給自己保護起來。

  所以對各行業都嚴格控制,工業、銀行業等都是官府掌控,經濟走的是類似於北極熊的計劃經濟,基本不接受任何的外部投資。

  這樣的情況,導致羅念中當年放棄印度市場的時候,高層們沒人反對。

  一個長期不關注都快遺忘的國家,沒有發現這些也算正常。

  「這份數據真實嗎?」韋爾奇看向了約翰白波。

  「這是保守估計」。

  約翰白波的一句話,讓在場大多數人的眼睛都是一亮,韋爾奇更是讚嘆「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感慨了一句,韋爾奇看向了羅念中「根據這份報告顯示,現在印度的人口超過11億,並且還在高速增加」。

  說到這裡韋爾奇臉上出現了費解的表情,羅念中笑著問道「你是想說,為什麼同樣是計劃生育,印度的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大?」

  很多人不知道,印度搞計劃生育的時間比國內都早,因為大量的人口不是紅利,它沒有那麼多的就業崗位提供,只能變成負擔。

  可結果來看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反而越生越多。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沒事幹。

  這是一個絕大多數的百姓連套套都買不起的國家,就更別說電視收音機這些娛樂產品了。

  大晚上沒事幹,不生孩子發呆呀。

  羅念中的解釋讓所有人都莞爾,克里斯更是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韋爾奇笑過之後,繼續剛才的話題。

  「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度人口的中位線,居然只有25.7歲,而這裡面有過去三十年印度人口中位線的報告,我發現根本就沒有超過28歲的時候,這是多磨的不可思議」。

  確實是不可思議,每個國家都有老齡化的時候,這是不可避免的。

  可這條鐵律在三哥身上好像消失了。

  25.7的人口中位線呀,這說明全國一半的人口年齡都在25.7歲以下。

  而縱觀過去三十年,最高的也不過是28歲,這是什麼?妥妥的購買力和勞動力呀。

  「還有就是60歲以上的老者,居然人數只占總人口的不到3%?要不是我相信約翰的謹慎,我都以為這前面少寫了一個1」。

  老齡化太低了,低到可憐。

  不過也能理解,印度老齡化的情況有點像墨西哥。

  在墨西哥,病了就是喝可樂,如果沒治療好,那一定是加工方法不對。

  而印度三哥呢,可樂就變成了恆河水。恆河甄選了解一下,全網最低價,低到不用錢。

  現在的三哥,還有超過三成的人口處於極度飢餓狀態,上哪裡看病去,就算是蓋醫院都會因為沒有病人干倒閉嘍。

  「這方面先不談,我覺得我們是應該重視印度的市場了,尤其是我們的產業能很多的切入,是完美的互補」。

  一個經濟體,可以簡單的分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

  延續殖民的傳統,印度的主要經濟就是農業。

  後來獨立之後,印度工業幾乎全部都在官府手裡,又因為許可證的原因,搞的工業沒有競爭,整體拉胯的不行。

  現在呢,因為經濟發展,怎麼賺錢怎麼來,印度就開始在全球服務業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所以三哥的工業是崩塌的,這也是後來為什麼要大力引進位造業落戶的原因。

  這點上來說,遠東確實是完美的互補,在製造業,全球都繞不開遠東這個話題。

  「我倒更看重另一個方面,人才和廉價」。

  原文在六#9@書/吧看!

  羅念中的發話代表著事情有了抉擇,集團終於要進軍印度市場了。

  為什麼後來的印度能和全世界所有的大廠都能有業務往來,成為全球外包之王?

  第一肯定就是人力成本低,以羅念中知道的2020年的數據說話。

  一個手底下管著好幾個程式設計師的資深工程師,在印度的年薪是7000美元到一萬美元。

  而同樣的崗位在漂亮國,哪怕是一個小廠,都要30000美元起步。

  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它們需要大量的有一些技術的人力來充當客服,技術中心人員,調查反饋中心。

  在印度,這樣的人員一個小時的薪水不到兩美元,而漂亮國的最低時薪都超了三四倍了,就更別說技術人才了。

  當然,人力低的有都是,附近的寮國等國更低,為什麼就包給印度呢?

  這就是第二點優勢,人才。

  三哥的想法誰也猜不透,在三哥的思維力,只要上學,那就必須選擇理工科。

  雖然國內的工業不行,但必須選擇理工科,文科是沒有面子的。

  這就導致三哥的理工科人才非常多,但又沒有這麼多的崗位提供,大量的理工人才閒置在家。

  而且三哥的理工教育真的是不錯,就說後世有多少世界大廠的CEO是印度人。

  谷歌、微軟、IBM、推特等等,他們可不是印度裔,而是從印度上完大學去漂亮國的印度人。

  而之所以印度人才能在漂亮國混的這麼好,就要感謝英倫了,也算是印度的一個優勢,就是他說英語。

  雖然印度的官方語言不是英語,但高等教育確是用英語。

  在印度,差不多20%左右的人口是說英語的,還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

  這也是兩億多人口呢,單拎出來也能排在全球人口前五大國了。

  這些優勢,都讓印度後來通過網際網路快速的實現經濟增長,成為了全球的呼叫中心和技術支持中心。

  像什麼購物網站呀,航空公司客服,商品推銷等打電話,電話的另一頭都是滿嘴的印度英文。

  只要你需要這些服務,只要你的產品面向英語國家,那麼印度就是首選,就連國內的大廠也是如此。

  當然有好就有壞,結果嗎,就是工業體系更加的崩塌了。

  未來是網際網路的時代,需要大量的電話崗位,羅念中不可能讓港島人干,印度就是第一選擇。

  進入三哥市場,羅念中不會反對。

  但在他的思維里,工業只是順勢而為,服務人才才是最需要的,說到底還是成本。

  同樣的成本,在北邊也能招到人員,可能說一口流量英語的幾乎沒有。

  「拿出一個方案吧」

  韋爾奇了解「還是用同樣的方式吧,就和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