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制定標準
眾所周知,企業的卓越層次往往通過其核心價值與市場定位得以彰顯。
頂尖企業,即一流企業,引領行業風向,它們不僅銷售產品,更在於制定並推廣行業標準,成為市場規則的塑造者與引領者。
緊隨其後的是二流企業,它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通過不斷研發前沿技術,為客戶提供超越期待的價值體驗。
再往下,三流企業則聚焦於產品的優化與營銷,通過提升產品質量、豐富產品線及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而四流企業,則往往依賴於傳統的生產模式與人力成本優勢,以提供基礎性的產品或服務為生,其競爭力多建立在價格與簡單勞動之上。
這一階梯式的劃分,不僅揭示了企業在市場中的不同定位與策略,也激勵著每一家企業不斷向上攀登,通過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優化服務體驗等方式,力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向更高層次邁進。
回溯至十年之前,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尚不如今日這般鮮明。
那時,技術的獨享與保密是常態,鮮有人願意將自身的技術成果無私分享於眾。
市場上的產品,大多遵循著自給自足、產銷一體的模式,彼此間的技術交流與共享顯得尤為稀缺。
可近年來,這一模式被徹底改變,其根源主要歸因於一家企業——遠東集團,或稱遠東系。
其崛起如同一股強勁的風暴,深刻攪動了整個市場的既有秩序與規律。
這家企業的行動不僅打破了行業內的平衡狀態,更促使市場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讓人不得不正視其深遠的影響力。
1994年2月2號,還有一天就是小年。
自清晨港交所鳴鑼開市之際起,港島的投資者們便仿佛目睹了奇蹟降臨,全天皆以難以置信、近乎凝固的神情注視著市場動態,宛如時間在這一刻對他們而言變得緩慢而莊重。
奧迪集團,這家全球產量最大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從開市前競價的那一刻就開始了極速狂飆。
當午後市場的鐘聲悠然響起,宣告著交易日的圓滿落幕之時,奧迪集團的股價猶如破曉之光,猛然間飆升了8%,這一震撼性的漲幅,不僅讓眾多投資者的雙眼圓睜,更是讓無數股民的下巴驚掉了下巴。
8%的漲幅在市場波動中實屬常態,相較於歷史長河中港民所親歷的更為驚人的漲幅案例而言,它並不顯得特別罕見。
然而,奧迪集團集團是什麼體量,作為汽車行業中的巨頭,其體量之龐大、影響力之深遠,是許多中小型企業所難以企及的。
因此,即便是8%的漲幅,對於這樣一家大型企業而言,其背後的市場反應、資本流動乃至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而那些港民們能夠一一列舉出更誇張漲幅的企業,雖然同樣令人矚目,但在體量與影響力上,根本不能與奧迪集團相提並論。
靠著這波行情,奧迪集團的市值直接衝破了500億美元,超過了513.6億美元,合4006億港幣。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奧迪集團竟在毫無明顯預兆的情況下,股價飆升如此迅猛,一舉突破了4000億港幣的大關,真是令人費解」。
交易所內,全體都有股民發出類似的疑問,可沒有一個人能給他們明確的回音。
「不清楚,今天一天我都在瞻仰上帝,坐在這裡連飯都沒吃廁所都不敢上。
看的我都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一天時間就增加了近400億港幣的市值,不知道港股的其他企業看到會不會口水直流」。
「老哥還是你狠,一天不吃飯就盯著大盤看奧迪集團的股票」。
聽到對方一天沒挪窩,先前發問的小伙子比劃著名大拇指給了對方一個佩服的表情。
「你懂個屁」旁邊有個五十來歲的大叔一臉的便秘色「他手裡有著十幾萬奧迪集團的股票,這一天他就收益一萬多港幣,擱我我也可以一天不動地」。
小伙這才明白,原來是這麼一個情況。
「不過老哥你也不用嫉妒,人家買的股票大漲是人家的福氣,你也不用這個表情吧」。
小伙不說還好,說完對方就滿臉漲紅的站了起來。
「說了你懂個屁呀,他手裡的那些奧迪集團的股票還是我上個星期賣給他的呢」。
通過大叔的講述才知道,原來是奧迪集團上市後股價非常平穩,大叔覺得短時間內基本不會有大的漲幅了,所以打算賣掉奧迪集團的股票投資其他公司。
別看奧迪集團的股價展現出穩健的態勢,其股票卻異常炙手可熱,這背後的核心驅動力正是其卓越的保值能力。
這一特質讓投資者對其青睞有加,視為市場中的穩健之選,備受那些大機構的喜歡。
「額」小伙選擇了理解對方,這也太TM衰了吧。
你手握奧迪集團的股票一年多市值才增加了一百多億港幣,人家接手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暴漲了近400億港幣,你說你不是衰神是什麼。
而且以今天快閉市的時候的行情來看,奧迪集團的股票漲幅還沒有停下,未顯露絲毫停歇的跡象,估計明天開盤報價還會不斷上漲。
現在小伙只想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麼,雖然自己手裡沒有奧迪集團的股票,漲跌和自己都沒有關係,但也想要弄清楚原因。
一家企業的股價波動,其影響遠遠超越企業自身範疇,往往如同漣漪般擴散至眾多與其相關聯的企業,引發連鎖反應,使得這些企業的股票價格也隨之起伏不定。
換言之,市場之大,奧迪相關的上市公司可不少,我買不到你奧迪集團的股票我還沒不能買別人的了?
整整一天時間,所有人都處在奧迪集團股票漲幅的詭異之中,港島電視台和各種財經媒體都在分析,可怎麼也不明白原因究竟為何。
隨著奧迪集團市值的顯著飆升,其強勁的漲勢如同一股不可忽視的浪潮,引領著整個市場大盤也呈現出積極的上揚態勢。
然而,這一繁榮景象也引發了市場參與者的普遍擔憂,他們憂慮一旦奧迪集團的這股「漲潮」退去,是否會導致整個市場大盤面臨回調的壓力,甚至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讓市場陷入不穩定的境地。
其實以現在港島股市的體量,一個奧迪可帶不崩港島股市,股民的擔憂有些杞人憂天。
然而,股市的下行回調無疑也不是廣大投資者所願意看到的。
因為任何市場的回落都非廣大股民所樂見,它關乎著每位參與者的財富增值期望與信心維持,股民們只希望看到自己手中的股票瘋漲下去,沒有盡頭,這就是韭菜的本質。
2月3號,傳統小年,這天港股可不會休市。
如同昨日重現的奇觀,奧迪集團今日自競價之初便再次延續了昨天那股令人嘆為觀止而又難以捉摸的魔力,緊緊攫取了所有股市參與者的目光與心神,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不過這次好在沒有再讓股民們胡亂猜想,奧迪集團這次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港島時間上午九點,奧迪集團CEO皮耶希聯合全球多家車企在奧迪大廈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我非常榮幸地宣布,經過數輪深入而細緻的談判與磋商,奧迪集團已成功攜手來自漂亮國的行業巨頭福特、通用汽車及克萊斯勒,以及法國的雷諾集團與德國的寶馬集團,共同締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合作協議。
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奧迪集團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卓越影響力與前瞻視野,也標誌著國際汽車製造業在推動技術創新、市場共融及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未來奧迪集團將以低價向五家公司授權使用集團自主研發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總費用共計17億美元展望未來。
原文在六#9@書/吧看!
此次授權合作不僅彰顯了奧迪在高科技製造領域的深厚積澱與前瞻視野,更開啟了與合作夥伴共築智能製造生態的新篇章。
通過此合作框架,奧迪旨在促進全球製造業的轉型與升級,將自身在高效生產、靈活定製及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廣泛惠及行業內外,共同探索智能製造的未來之路」。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這名字對於很多西方國家的記者來說不算是陌生,可對於港島的媒體和股民來說,那是什麼東西?
什麼叫低價?低價就賣了17億美元?那高價是多少?
其實這真是低價了,不光讓五家企業一次性的買斷了軟體的使用權,還包括了設備和未來十年的服務費等等的全套服務。
奧迪集團之所以願意這樣就是要制定標準,這也是五家車企答應的條件,那就是幫助奧迪集團把這套標準定製為國際標準。
一流的企業為什麼要做標準?因為一旦被定義為國際標準,那麼很多企業的研發資源就會出現一個不匹配的問題。
就好像5G標準,你有你的研發方向我也有我的,大家擅長的領域研發和方向一定是有分歧的。
一旦某一種標準被定義為國際標準,那麼其他公司的大量研究投資的大量科研經費很可能就會浪費掉。
再有一個研發路線上面,以後你要按照我的標準來進行研發了,那麼會不會使用到我的專利?這是一定的。
這些海量的專利可都是錢呀,全球有多少家車企,你們每家一年哪怕平均給我貢獻個幾百上千萬美元,這都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在這方面諾基亞就是典型,智慧型手機時代諾基亞是被淘汰了,可其在手機領域海量的專利讓諾基亞一年躺賺幾十億美元的專利費。
至於港民們關心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是什麼,籠統來說也很簡單,也不是奧迪首創的。
早在80年代初,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就成為了製造業發展的熱點,像是漂亮國、島國、德國、瑞典甚至是北極熊都紛紛跟進訂製研發。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套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滿足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現代化製造技術。
不過隨著全球化市場的到來,計算機和相關軟體的大量應用,簡單的某一個環節的提高效率已經不能滿足,整體的方案慢慢被提了出來。
1991年,奧迪集團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正式啟動,這套明顯領先同行業的系統奧迪並不打算捂在自己手裡。
最開始奧迪集團先找上的是島國車企,不過他們連看都沒看,覺得自己的集成製造系統才是最好的,在控制成本方面島國人有自己的驕傲。
於是奧迪集團去了漂亮國,找到了漂亮國三大車企。
這時期他們的管理方案就是不如島國的企業厲害,在看過奧迪集團在德國的奧迪生產基地後決定試一試。
這一試不要緊,就在去年的時候漂亮國的汽車製造降到了全球最低水平,製造成本比島國和歐洲低了11%,僅次於在亞洲有大量工廠的奧迪集團。
靠著奧迪集團的這套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漂亮國三大車企在1993年生產銷售了超過1200萬輛汽車,再次超越島國,從對方手中奪回了汽車王國的桂冠。
三大汽車不是沒有想過自己開發,畢竟這兩年奧迪集團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都被他們摸清了。
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手裡沒有一家像遠東軟體這樣的公司。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結合了各種工程軟體。
比如設計集成的CAD,工藝集成的CAPP,生產集成的CAM等等。
這是遠東軟體的優勢,全世界的使用者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和模型。
沒有這些,光靠一個軟體根本沒有用。
最後在歐洲的兩家車企找上門來後,在奧迪集團幾乎半賣半送的情況下五家車企放棄了自研。
反正自己占便宜了,至於吃虧的是誰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