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鄭和下西洋
天幕繼續往下翻,其中一條評論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氫氣球、氦氣球和熱氣球的發展是同一時期的,以前看熱氣球發展歷史的時候才知道,還有人進行過氫氣球和熱氣球捆綁到一起飛行的實驗,結果不出意外地爆炸了.[捂臉]》
「氫氣球和氦氣球,這不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兩位元素嗎?」不少人都認出來了這兩個元素。
然後眾人就想起了元素周期表前前二十位的元素,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
「不僅如此,還有金、汞分別是第79和第80位元素。」
「恐怕還有鐵、銅吧.」
「而且天幕說了,不管是木炭還是蜂窩煤,都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這氧和碳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
眾人沉默了一下,瞬間想到了一種可能,一個個臉色都震驚地煞白。
「這說明」李世民手抓著椅子扶手,艱難說道,「這說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能是組成世間萬物的元素。」
換句話說,如果探查明了元素周期表中各個元素的秘密,那就能洞徹萬物的奧妙。
這.可能嗎?
李世民沉默了,在他看來,後世那幫人如此混不吝,不懼生死不敬鬼神的底氣可能就來源於此,而這些東西.有可能會動搖大唐的統治根基。
可這東西是實實在在躺在那的,大唐不研究胡人也會帶回去研究,而且隨著天幕的影響日益加深,遲早也要面臨這種抉擇。
「呼!」李世民長呼了口氣,決定順勢而行。
房玄齡控制住微微顫抖的手將此番討論記錄了下來,心中同樣是翻江倒海
「木炭和煤炭這兩物之間竟然也有關聯嗎?」有人茫然道,一個是樹木燒制的炭,一個是地下挖出來的泥塊,怎麼就關聯到了一起.
順著這個思路,眾人也開始了頭腦風暴。
「能燃燒,它們都能燃燒!」
「不不不,按天幕的說法,他們應該是都含有碳元素了,是碳元素才能燃燒,像鐵、銅、金等都不能燃燒。」
「對啊!」眾人眼睛一亮,這個推論確實靠譜。事實上他們都是非常聰明的人,如果有一個思路一條線索擺在眼前,那他們能通過這條線索提前窺見許多真相。
「可是煤炭燃燒時會有濃烈的臭氣這個又怎麼解釋?」
「這」一眾人緊皺眉頭也沒能想明白其中奧妙。
就在眾人熱烈討論之際,天幕也慢慢暗淡了,這表明天幕又即將陷入沉寂。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月,這一個月以來,朝廷梳理成章地在六部之外再設立了一部,名曰科學。
此外還從六部之中抽調了不少賢明之士充入其中,當然也有很多人毛遂自薦,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陛下對此很上心,若是真能做出一番貢獻,那可是前途無量。
科學部剛成立,擺在其面前就是一座座大山。
比如:蒸汽機是什麼?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奧妙?煤炭、石油的勘探,煤炭燃燒時為什麼有臭氣而木炭沒有?煤炭不易燃燒的問題。煤炭如何轉成天幕中煤氣罐的形式?石油的利用方式?後世房屋所用材料等等。
除了煤炭、石油的勘探確認算是比較簡單的任務,需要出差到處跑勞身勞力外,其他那是一個比一個難,一個比一個離譜,讓人兩眼一抹黑。
科學部剛成立之初,人手嚴重不足,因此六部文官也客串一把出工出力。
此外,陛下還讓人將此前天幕的言論重新翻了出來討論,而這舉動還真的發現了不少東西。
例如,原來天幕教授的土法化肥中就含有土氨肥、土硫肥等幾種,這裡的氨、硫自然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
這個發現大大振奮人心,更加證實了他們的猜測,元素真的是構成世間萬物的最本質的東西。
在這種忙碌的生活之外,李世民還專門聘請了兩個洋人老師學習天幕的胡語,沒辦法天幕講的很多東西都是以胡語的形式存在。
費了老大勁才學習完26個字母,遺憾的是他們也不知道元素周期表中胡語的含義,也不知道機屁踢的意思。
最後只能學習了一些常用語,像啊婆是柰,不拿呢是甘蕉等。
當然最後也不是毫無收穫,最大的收穫就是猜測出了,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字母,在胡語中並沒有明確的意思,可能就是胡語中用來指代該元素的符號,例如甲乙丙丁等,和中文的元素名是一一對應的。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長安城小範圍內掀起了一股胡語熱。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部的研究也不說是毫無進展吧,至少發現了煤塊這東西砸碎了砸小了比一大塊的時候容易點燃些。
煤塊燃燒時的臭氣問題也有了些進展,那就是其味道和雄黃燃燒時有些相像.
因為完全沒有其他方法分辨兩種氣體是不是同一樣的,只能靠人去聞去辨別。
最後房玄齡建言,乾脆在煤炭探明地附近低價兜售煤塊,讓民間也參與進來解決煤炭的各種問題,雖說民間不一定知道煤炭中的各種奧妙,但也不可小瞧其智慧。
這個思路是沒問題的,很快就通過了。
洪武年間,金陵城。
朝廷主要也是幹了幾件事,派人到處勘探煤礦、石油並讓地方保護起來。
其次是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研究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方法等,其實主要是研究石油的使用方法了,畢竟此時對煤炭的使用也有了一些心得,比如土法煉焦等,因為此前已經有人使用煤塊煉鋼了,經過對比知道煤塊直接煉成的鋼會更脆。
而煤炭也是民間貧苦人家在使用,為了整合民間的力量合力研究煤塊的使用,比如如何去除其中的雜質等。
因此朱元璋琢磨著將朝廷控制下的煤礦低價推廣使用,這讓他有些心疼,都是錢啊。
再一個是蒸汽機的研究,不過只得一個名字,眾大臣沒辦法,完全想不明白,只好每天回家後就待後廚一個勁的那燒開水.
第一第二件事都有一些進展,第三件事則是絲毫不見進展了。
至於元素周期表,眾人多少也猜到了其中的元素就是組成各種物質的最本質的東西。
【鄭和七下西洋賺到錢了嗎?#明朝#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其實是賺到錢了,不過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賺到錢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大明整體經濟體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先說誰掙到錢了,那自然是朱棣了】
【你比如說永樂年間,五征漠北、南征交趾、經略哈密、貴州建省、遷都北平、疏通運河、編纂永樂大典,再加上六下西洋】
【這些事都是極其燒錢的,就算干其中幾項都容易把自己給玩沒了,譬如楊廣】
【而朱棣呢全乾成了能力是一方面,那錢從哪來,這自然離不開鄭和下西洋帶來的豐厚利潤】
【這些都是有證據的,英宗實錄裡面就寫到永樂宣德間,屢下西洋,收買黃金珍珠、寶石諸物,國用充足】
【嘉靖年間也有大臣說,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諭海番,貢獻迭至、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府庫】
【還有現代學者鄭鶴聲所寫的《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里也提到幾次出海,為大明帶來的總體收益是宋元兩代市舶司的十幾倍】
洪武年間,金陵城。
無論是朱元璋、朱標,還是一干大臣,無不瞠目,下海經商這麼賺錢的嗎.
這給的也太多了。
朱元璋內心不由得火熱了起來,要是有這麼多錢的話,那不論是殘元,北邊的女真部落,還有海上的倭國,統統都是冢中枯骨苟延殘喘罷了。
從天幕得知,縱然是後世,國家之間的貿易也是以海上貿易為主,那麼水師力量的加強倒是至關重要了。
不僅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倭寇問題,還能通過貿易創造大量財富,補充國庫。
【哎那不挺好嗎,既宣揚了國衛又掙到了小錢錢,為什麼後期的文官,還要前赴後繼的反對呢】
【這其實是因為這鄭和下西洋,發起者是朱棣,執行者是以鄭和為首的一群宦官】
【嚴謹來說這屬於朝貢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貿易,雖然收益很大,但最終全部都進了內庫,也就是老朱家自己的小金庫】
【雖然這些錢也都花在了正經的大工程之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整個大明財政體系,那也真的是一毛錢都沒看到】
【非但沒有看到,戶部還得為每次下西洋的造船民夫等事宜,支出巨額的成本】
【而且朱棣在這時還干出了一件缺了大德的事,就是他下令將胡椒蘇木等香料,根據市場價折成俸祿發給官員】
【這就相當於你上班,突然老闆一天跟大家說:兄弟們從今天開始咱們就不發工資了,大家去倉庫里領點庫存回家,你說伱能答應嗎】
洪武年間,金陵城。
一眾大臣都瞭然,原來是家國不分吶。
一想到說如果將來自己的俸祿折成各種香料就有些頭大.
畢竟這東西不像糧食,你也用不了多少。
而且這種折俸是毫無油水可撈啊,按市價折算給你,你不可能賣得比這價格高對吧,畢竟你在賣其他人也在賣啊,官府也在賣。
所以如果是自己的話,恐怕也會反對下西洋經商了.
金陵城內,一些商人則是對此事更為敏銳,不由得嗤笑起來,很簡單的道理,市面上賣的人多了(貨物越多),貨物就越賣不上價。
而如果以市價折算成俸銀,那拿到香料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趕緊跑到市場上去拋售,因為去晚了貨就毛了。
不過這些話是不能說的,所以也只是笑一笑就糊弄過去了。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當然覺得朱棣這種行為不妥,但好像裡面還有些問題,但一時又想不明白是什麼問題,於是就把問題拋了出來。
程咬金大大咧咧道:「嗨這好理解得很,災年糧食收成差米麥就貴,豐年糧食收成好價格就低一些。」
「換句話說,等官員們拿到這些香料去市場上叫賣時,這些香料價格早就不值這個價格了。」有人補充了一句。
眾人都是相視一笑,如此看來這朱棣確實.做得不厚道。
李世民瞭然,如果不是細究的話,可能真的會忽略了這些細節,最後導致君臣離心。
而且加之家國不分,每次下西洋賺到的錢都是充入內庫,而所有的成本則是由整個國家來承擔,六部自然是有堂堂正正的理由公然反對的,所謂勞民傷財也不是污衊。
果然天幕接下來的話更是印證了這些觀點。
【並且這套折奉體系的問題之處還在於,它發東西的時候是按照大明市場價進行折算的,比如胡椒100斤市場價20兩,那你俸祿40兩就拎200斤回去唄】
【然而這東西的進價是多少,在東南亞採購的時候100斤僅僅一兩銀子就能買到手,當工資發給大臣直接20倍利潤】
【那朱棣當然是賺翻了,不過這是典型的強買強賣,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而當大臣們把這些香料奢侈品拿到市場上賣的時候卻發現】
【因為海貿的存在市場上香料的供給陡然增多,這東西已經掉價很多了,本來100斤能賣20兩,如今能換10兩就不錯了】
【而隨著下西洋的日漸頻繁這個價格還在不停下跌說,換成任何一個時代誰能受得了】
【並且這種缺德行為除了在官員俸祿領域、在民夫的僱傭和軍餉的支出方面同樣也在發生著】
洪武年間,金陵城,和興茶食店。
眾人毫不懷疑,因為天幕所說的,皆符合常識,市場就是如此。
所以聽到說這種『折俸』行為還充斥著各行各業時,皆是譁然,這也太黑了吧。
你低價收購來的東西.作高價抵了工錢,反手還大甩賣,搞得我們辛辛苦苦換來的種種香料只能砸在手裡,確實是缺了大德。
不過這種行為導致的不公平的結果,難道燕王殿下就一直沒有發現嗎?
「呸,怎麼可能不知道,我看就是豬油蒙了心!」
「慎言!」
「嘖!」
武英殿前。
一干大臣人都已經麻了,大家都是老狐狸了,自然不可能相信這是無意的.
其他一些暗中支持燕王的人此刻也有些無語
不是,合著跟你您干,好處也是沒見著啊.
「要說在我大明為官,真是難吶」胡惟庸心裡暗暗想到。
朱元璋臉色有點黑,這事雖然幹得不光彩,但說來說去也只是老四的行為不厚道罷了。
天幕扯了這麼多,更多的是對這種家國不分的情況進行討論,也就是說海上貿易還是很賺錢的。
能賺錢,那就好。
【等同於大明皇室作為海外貿易的唯一主體,利用低價收購的鉑來品不顧市場價波動,強行的對當時的各個領域進行公開剝削】
【開闢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高價暴利的輕銷渠道,所謂折俸之薄,更使卑官,日用不贍矣】
【你說這樣的下西洋,還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嗎,所以說鄭和下西洋雖然掙到了錢但卻對整體經濟毫無幫助的原因】
【還是在於當時的老朱家,實在沒有什麼經濟學概念,沒有讓全民在這次的行動中獲得受益,然而也不能怪他們,況且經濟相關的那套理論,在同時期的西方也還沒出現】
【所以在這之後,歐洲那些國家能夠在大航海時代裡面獲得巨大的紅利,也不是因為他們多懂經濟,而是因為他們更懂搶劫,把非洲禍禍的直到今天還沒緩過勁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行為我們中國人是怎麼也干不出來的,所以鄭和下西洋的戛然而止,是遺憾也是必然】
朱元璋暗暗咂摸,所謂大航海時代恐怕就是海洋貿易吧,那經濟學呢?
「諸卿以為經濟學所研究的是何物?」
「經濟經濟,經世濟民,應是治國之術。」
「放屁,聯繫天幕前面的話,應是研究做生意的門道吧。」有人隨口反駁道。
這話倒是博得眾人的認可,只是做生意也值得這麼興師動眾的研究?
一眾大臣見識過後世學問的精微之處,自然沒了以前的輕視之心,事實上光是一個蒸汽機,元素周期表,以前怎麼也得嘲諷一句玩物喪志。
此時也只是表示驚訝,驚訝的是這麼興師動眾,而不是不該研究。
「老臣以為,這經濟學怕是沒有這麼淺薄。」宋濂琢磨著道,自從天幕降臨後他的思想也開始慢慢轉變,看到了後世的眾多五花八門的學問是真真實實能造福百姓的,因此平時也樂得琢磨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