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蒜素
天幕中場景再次變換。
【有一個簡單的提高早產兒存活率的方法,這就是嬰兒保溫箱,即使是最基礎的保溫功能的保溫箱,也能有效提高29%以上的存活率】
洪武年間,金陵城。
銅井巷大槐樹下,接生婆郭大嬸也放下了瓜子,認真的聽著。
她每年都要接生好十幾二十來個娃娃,是附近幾條巷子出了名的穩婆,沒有人比她更知道早產兒的情況,大都活不過半年。
正常懷胎十月的嬰兒十個中就有2-3個夭折,更何況身體更虛的早產娃。
武英殿前,朱元璋對此來了興趣,於是隨口問汪廣洋這幾年民間嬰幼兒存活情況如何。
汪廣洋愣了一下,他雖升任右相,與胡惟庸共同統率百官,但自家知道自家的事,他在金陵城豪無人脈,為了避禍也不甚插手政事,一心想要當個吉祥物。
此刻為陛下看重,也不得不將所知的情況整理了一下。
事實上,自古以來並沒有人做過相關的統計,只是從唐、宋宗室的情況說起,民間嬰幼兒的存活率肯定要在此基礎上再上調比例。
「據臣所知,自古以來並沒有相關的情況統計,宋之一朝,皇室嬰孩夭折情況在4成左右,唐之一朝的情況稍好,在2成左右。」
「為何相差如此之大?」朱元璋也吃了一驚。
「這」汪廣洋如是答到,「臣實不知!」
「即使按唐室的情況為基準,民間嬰兒夭折率恐怕也在3-4成左右。」朱元璋嘀咕,早產兒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早產兒很怕冷,比較難以適應外部環境,保溫箱就是相當於有一個空調的小箱子,為嬰兒提供溫度】
【由於早產兒的身體機能還不能完全與外界接觸,特別容易呼吸道感染】
【這項發明極為有效,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溫,使用極為簡陋的工具就可以製造】
【最原始的方法是,可以在保溫箱外部設置夾層,裡面注入溫水,或者用暖水瓶加熱熱水來作為熱源】
【這樣能維持保溫箱內部溫度在35攝氏度左右,就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可以在保溫箱上加個蓋子,初期可以用木板來製作,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換成玻璃材質,這樣可以減少外部環境的危害】
【避免灰塵細菌,使嬰兒可以避免感染,防止噪聲和其他病原,也不會在無意中被磕碰受傷】
「郭大娘,你覺得這個法子管用不?」槐樹下,余家娘子撫摸著隆起的肚子,紅著眼睛問道。
郭大娘也不清楚,接生這麼多年也沒聽說過這事,不過看天幕說得鄭重,應是不差的。
余家娘子的上一個孩子剛好就是她接生的,不過那孩子福薄,沒享幾天福就去了。
於是說道:「天幕說的,料想是不會錯的!」
不過就算如此,恐怕窮人家也沒幾個人用得上保溫箱吧?要保證保溫箱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條件太苛刻了。
漢末南郡江陵城。
劉備看向張神醫,老神醫自從被他請來江陵城後,就在他的治所附近坐診看病,所收診金也極為便宜,深得百姓愛戴。
張仲景直言自己並不清楚所謂的保溫箱是否有效,不過他在長沙數十年,對此感觸頗深。
民間嬰兒從懷孕到出生是一關,滿月又是一關,滿歲還是一關。
滿歲以下夭折率達3-4成多。
不過保溫箱只是工具,後世所說的灰塵細菌可能才是致病導致嬰兒夭折的原因。
灰塵還好說,細菌又是什麼?這是繼上次天幕提及病毒後又說的新的東西。
後世醫術怕是要遠遠高於此時,但他們提及的東西從來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同時張仲景還敏銳意識到,這早產兒保溫箱和後世人們防治瘟疫時的處理方式極為類似,都是採取一種「隔離」的方法,主體思想還是預防,難道天幕說的灰塵細菌、其他病原就在我們的身邊,平常就能接觸到?
灰塵雖細,但還有跡可循,在光照下就會顯形。只是細菌也從沒有人看見過啊,還有上次提及的病毒,也是從未見過的啊。
若不是天幕素來言之鑿鑿,張仲景恐怕會將之視為哪個黃口小兒的胡說之言。
諸葛亮及龐統深知自己對醫學一事不懂,因此將思考重心放在溫度一事上。
之前就溫度曾討論過不少,當時覺得用處不大,如今看來是自己孤陋寡聞了。
如何精準劃分溫度是個問題。
以及玻璃又是什麼?
【在此基礎上發散思維,有了保溫箱,你就可以人工批量孵化雞蛋了】
【可以使用房子或者洞穴,將溫度控制在37.8攝氏度左右為佳】
【但是種蛋的大小品種環境溫度等等,會導致孵化溫度有一點變化】
【但溫度最高點不會超過38.5攝氏度,最低不會低於36.5攝氏度】
【孵化溫度對於小雞的出雛階段非常重要,出雛時相對濕度不能低於60%,最好保持在65%至70%之間】
【較高的濕度有利於雛雞啄殼,濕度低了會出現粘毛的情況】
【孵化階段濕度必須掌握前高后低的原則,一般為6天前濕度為55%至60%,6天以後濕度一定要保持在55%左右孵化雞蛋和鵝蛋的溫度類似,學會了吧】
啊???
還能人工孵化雞蛋?
張飛看著天幕中,屋內用一個個架子,架起來一層層的雞蛋,人也有些懵。
人工孵化雞蛋的話,那母雞呢,幹什麼去?
《所以溫度計和濕度計怎麼搞?如何校準?》
《溫度計要用水銀和玻璃製取,水銀可以用油代替,細節自己慢慢試》
《怎麼校準呢》
《以冰水混合體為0度,以沸騰的水為100度,然後等分即可》
《玻璃古代叫琉璃,唐以後才有,燒制玻璃要1400度,搞不動.》
龐統攤開黃色的紙,小心記錄下來。
0度—冰水混合物。
100度—沸騰的水。
燒制玻璃—原料未知,需1400度。
知道具體參照條件後,那麼下一步就是製造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了。
額.沒有玻璃也制不了溫度計啊,龐統也為之泄氣。
《增加人口首先是正確的防菌程序,其次剖腹產。》
《不對,增加人口首要的是發展農業,增加糧食產量,和平時期人口自然會漲。沒有壓力的生活都想多子多福。~~~》
《早產兒一般待1-2個月,正常出生的嬰兒帶個3-5天即可。》
《古代母嬰死亡60%是感染,20%難產,早產這種十中無一都可以忽悠不計》
感染?也就是天幕說的染上了細菌?或者說患病?
張仲景期待天幕中多說些,可是天幕評論都是淺嘗輒止,令人失望。
【青黴素是我們目前擁有最廣泛,也是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是穿越必備的神藥之一,遺憾的是製取青黴素,你可能需要很多時間和運氣】
【但大蒜素那極為簡易的製取過程,可以作為在此前的應急備選】
【下面我將介紹大蒜素製備方法,要知道在現代,這兩種藥也是堪稱神藥】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精神一振,神藥!
他知道天幕出品,必屬精品。
此前的化肥、造紙術與印刷術、肥皂等就是如此,說起來肥皂真的是比此前皇室用的皂莢丸好用多了,起沫多,可以加入各種想要的香味,而且清潔極易,水一衝洗就好了。
要知道,長安城現在的暢銷品就是肥皂。
長安城109坊,平頭老百姓、販夫走卒、文人雅士、富戶人家、王公貴族、醫館的大夫都神情嚴肅,仔細傾聽。
這是後世都稱讚的神藥啊!
看名字,難道是用大蒜製取的嗎?
漢末南郡,劉備等人認真以待。
許多士卒都找來筆墨,表情認真無比,畢竟身處亂世,沒準能用上呢。
技多不壓身!
【大蒜素是淡黃色粉末或淡黃色油狀液體,一般有較濃的氣味】
【需要說明的是,新鮮的大蒜中不含有大蒜素,必須將其破碎後,其含有的蒜酶活化催化蒜氨酸形成】
【大蒜素的製取方法就是將大蒜粉碎,靜止半小時,放在容器內加水(或乙醇)蒸餾(不要煮沸),冷凝液中的淡黃色油狀液體就含有大蒜素】
【等伱發展到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減壓水蒸氣蒸餾法】
【蒸餾溫度在80攝氏度以下,可以提升大蒜素的含量】
【可以通過食用來起到殺菌效果】
【如果單純敷在傷口處,大蒜素會局部刺激傷口,引起疼痛腫脹等等情況,所以不可輕易附在傷口,外傷應使用醫用消毒酒精來配合殺菌】
【大蒜素作為廣譜抗菌藥,它的好處有很多】
【現在抗生素被分為抗細菌類和抗真菌類,而大蒜素既可以抗細菌又可以抗真菌】
【而且基本沒有副作用,細菌和真菌也不會對大蒜素起抗藥性】
隨著天幕的播放,其製取工藝也隨之展現在眾人的面前。
可以看到的是,後世用的是一個比較奇怪的裝置,然後通過導管將蒸發的液體收集。
而且步驟極其簡單,一如之前的各種製取工藝,給人一種極其荒誕的感覺。
「神藥啊!」
李世民讚嘆,拿大蒜搗碎,靜置半小時,也就是一炷香的時間,再加水蒸餾,通過外接那種奇怪的東西收集蒸餾出來的液體即可,蒸餾溫度80度以下最佳。
但是治的是哪些病呢?
細菌和真菌?
真是聞所未聞啊!
長安城爆發出一陣陣歡呼,一眾人歡呼鼓舞,因為大蒜素製取流程極其簡單,涉及到的原料也不貴,他們也能製取。
漢末南郡,張仲景小心翼翼地將大蒜素製取步驟抄錄在紙上,沒有和眾人交談,又跟著天幕的視頻確認了一遍。
然後又將藥效標註在旁邊:扛細菌和抗真菌。
和前面那個視頻對上了,新生兒感染了能不能服用大蒜素呢?
張仲景心裡打鼓,不過當做是備用選項吧。
劉備激動得臉色通紅!
神藥啊!
《我要是發明出青黴素~二戰都得在我家院裡打~》
《全世界一起打你嗎?》
《在那個劃破個口的容易沒的日子,我弄出青黴素~》
《古代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或者食用大蒜的?》
《漢朝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帶回來的》
元狩年間,劉徹愣住了,繼而狂喜。
張騫出使西域還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一去就是十幾年,後來於元朔三年,趁匈奴人內亂才逃回到長安。
出使時的100多號人,回來時僅剩張騫、張騫的匈奴妻子、以及堂邑父三人。
當那個又黑又瘦、蓬頭垢面,渾身上下散發著酸臭味的乞丐站在他面前時,他都沒認出來。
「傳張騫!」
然後又命人取來大蒜的圖畫,真是越看越欣喜。
原以為大漢與此等神藥無緣了,只是命人畫好以待將來尋找,沒想到啊.
造紙術、印刷術、大蒜素。
劉徹信心滿滿,這次長城,朕要修歐式的。
《霍去病要是有一罐大蒜素,全世界都得講你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