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自來水系統

  第149章 自來水系統

  【在沒有自來水之前,百姓用水方式多為井水,清末時北京戶口的人數已達80萬之多,但水井總共也只有1228口水井,一口水井至少要給652人供水,用水緊張可見一斑】

  【第一座自來水廠,並不源於如此緊張的用水壓力,而是源於大臣們想建立一座能滅火的水廠.當時的北京城常常發生火災,從1865年到1906年,40年的時間有記錄的大型火災共計20次】

  【雖說當時有個叫做激桶處的部門,專職是滅火,但滅火時得一桶一桶從遠處搬回來再撲火,效率奇低。而這些火災.慈禧都經歷過】

  【所以一聽說要建水廠用來滅火,慈禧原則上是大力支持的,但你要問她要錢的話就是你不懂事了.大臣們便使用一招『官督商辦』把鍋甩給商人,商人也不傻啊,相互之間來回扯皮,最後按照供水的模式把這事給辦了,也就是建成水廠後平時可以把水賣給百姓】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以北京城東的孫河為源,北京的第一座自來水廠,京師自來水公司成立,與之同起的是負責沉澱淨化的孫河水廠和負責漂白消殺的東直門水廠,兩個水廠之間有兩道口徑為400毫米的鋼管連接】

  【在東直門水廠內還建有北京的第一座水塔:東直門水塔。經過漂白消殺的水會用高壓水泵抽到水塔內,通過壓差將處理好的自來水壓進供水管網,當時的管網設計全長20萬米,共設420多個水龍頭.從北京城的東北角開始,繞著城牆鋪設】

  【主幹網線大多為直徑450毫米的管路,由主幹網向下是直徑為200毫米到350毫米的小干管,用以通道各街和大胡同。由此再連接到80-150毫米的支管上通往各個小胡同,最後連上直徑50毫米以下的小管接到用戶家院內,或者各個水站的龍頭上】

  【按照規劃居民取水需購買水籌,換算到現在就是兩毛5一擔,憑票到水站取水,再挑回家中的水缸里,因為水龍頭數量不夠,此時的自來水還不是直接接到每家每戶的】

  【這解決了大約16萬人的生活用水問題,但城中至少有80萬人,照理來說依葫蘆畫瓢多建水廠就可以覆蓋全民了,很遺憾不行因為北京城缺水.】

  【不僅北京,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從清末到建國之初的這近50年的時間裡,北京也僅有這一座自來水廠。而同時期水源相對富裕的上海,已經有5座之多】

  金陵城,奉天殿前。

  「這慈禧五行缺火吧?」

  「不過這個時候,大清差不多快滅亡了吧?」一眾人忍不住笑出了鵝叫聲,怪不得一提建水廠,原則上就大力支持,一問實際行動那是沒有的。

  同時可以看到帝國的衰落,連小小的水廠都湊不齊錢來建設了。

  「沉澱、淨化和消殺都能理解,漂白用的是什麼物質?」朱標都忍不住說道,沉澱和淨化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可,消殺用的是氯氣消菌殺毒,漂白呢?

  「北京城的水質很渾濁嗎?竟然要用到漂白?」一眾人都有些疑惑.難道是如黃河那樣的河水,雜質很多?

  不過說歸說,眾人還是將這兩個步驟記了下來,然後是水塔、高壓水泵,關於自來水廠的來龍去脈等,則是可記可不記。

  「壓差,就是水往低處流吧?」

  「缺水問題,難道是南水北調工程解決的?」不少人眼前一亮,這好像對上了。

  「時間上不對吧.」不少人還有些印象,南水北調工程時間沒有這麼長,三北防護林才是橫跨了幾十年時間。

  和興茶食店。

  一眾食客都來了精神,此前在展示城市、家中的時候,並沒有看到有水井。

  特別是那麼高的樓層,城中也有人討論過水井的問題,但解釋都是被隱藏起來了.

  只是沒想到,用的竟然是自來水了.

  「挑水的痛水懂啊!」一眾食客有些無奈的吐槽,如金陵城中的公用水井,都安裝上了轉軸,通過搖動轉軸就能把水提上來,偏一點的鄉下,可沒有這樣的裝置,還是純靠死力氣硬提.

  危險不說,還特別廢腰。

  有些地方乾脆使用河裡的水,總之免不了一頓挑。

  在座的不少人,都是從小挑到大的,挑多了肩膀多多少少也有些毛病。

  「是啊.一擰開開關就自動流過來的水,真形象啊。」

  「這金陵城什麼時候能普及啊.」看到各種便民的設施,連萬掌柜都是羨慕不已。

  「也因為水來得輕而易舉,他們才能這麼注重儀容儀表吧。」蘇先生也笑著說道,不然沐浴一次要那麼多水,一大家子人的話每天都挑多少水才夠天天沐浴的啊。

  【當時的解決辦法是:開採地下水,這項技術還是跟老大哥蘇聯學的。有了這項技術,眾多內陸水利項目紛紛開工,北方城市暫時擺脫了缺水的窘境】

  【一時間各大城市,爭相建水廠、修水塔、鋪管線,如果有些城市還保留著這種高高的,像漏斗一樣的建築,那就是水塔,有些水塔會刷上藍白相間的條紋】

  【水塔的作用剛才講過了:那就是利用自身的高度產生的壓差,將採集處理好的自來水運往塔邊各地,形成一個個獨立的供水系統,一擰開開關水就會流出來】

  【這種水塔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比如我要新蓋一層樓高過你的水塔,那麼高過水塔部分的樓層,因為壓差不夠水就上不來,想重新給超高的部分樓層,還得重新修建一座更高的水塔】

  【顯然這個設計很不合理,於是乾脆就把水塔頂部的水箱放在樓頂,這種設計完美解決了壓差的問題】

  【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水壓極其不穩定,尤其是高層建築旁的低矮居民樓,水壓小的時候10分鐘都接不滿一盆水,大的時候打的人手都疼】

  【這個問題很簡單,其實是因為拆掉了高高公共的水塔之後,矮一點的供水點可能不需要水壓泵就能用到水,但樓層高的房子必須要自建一個水塔,在高一點的樓層抽水上自家水塔的時候,就會把附近低矮樓層的管道中的水給抽去】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很有意思,就是我們中小學學過的顛顛的數學題。即有一個空的蓄水池容量為8升,池內現有水2升,進水口每分鐘進水0.4升,出水口每分鐘出水0.2升,問水池過多久會被注滿?】

  【這個就是解決方法,即建立一個蓄水池用以二次供水,高層的樓房從蓄水池中抽水到樓頂低層的住戶也不會再受到影響,當時的標準,凡是供建高度超過12米住宅超過6層的就算高層,都必須設計和使用二次供水設施】

  【看起來就很完美了,直到我們發現地下水開開採過度造成的地面沉降,嚴重的如上海,從1921年到1965年地面累積沉降高達1.98米,這種級別的沉降會直接造成地面塌陷,甚至影響高層建築的穩定性】

  【解決辦法就是後來的南水北調工程】

  唐,長安城。

  李世民心中一動,天幕說過,唐後期的各種問題,其中就包括水資源的枯竭.八水斷流,周圍荒漠化

  可.這也是治根不治本啊,而且過度開採地下水還會導致地面沉降,有些得不償失。

  南水北調那麼大的一個工程,又不是那麼容易建設的。

  這是一個死結啊。

  李世民默默思索著,如果大唐直接邁入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了飛機、火炮、坦克、飛彈等各種先進裝備,領先於其他國家那麼似乎定都哪裡都無所謂;如果其他國家也能迎頭趕上,雙方都有了這些武器,定都哪裡也還是一樣的。

  長安的險要,在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的窺視下,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牢固。

  至少,飛機是隨便飛過的。

  甚至長安去掉天險外,沒有了靠海的優勢,又因糧食運送鏈條過長,反而有些劣勢。

  金陵城,奉天殿前。

  眾人看了自來水系統的發展、演化過程,眼裡都是有些驚嘆,特別是這個樓層越建越高的問題,那麼水塔的弊端會暴露無遺。

  而從黑白的影響可以推斷得知,這是很久以前的影響,如今估計是很少見了。

  如果到時候金陵城要建設自來水系統的話,那麼今天提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案,將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參考作用。

  科學部的眾人照著天幕給的圖和題目抄了下來,天幕不止一次說過數學很重要。

  於是一眾人就將題目抄了下來,想看看中小學的數學程度如何。

  只是大部分人都是沒怎麼專門學過算術一科,殿前靜悄悄的,兩分鐘後開始滿頭大汗.

  數學,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裝都裝不了。

  孫傳時額頭冒汗,雖然很想吐槽這是什麼鬼數學題.但還是忍住了。

  我大明科舉不似宋廷,有明算、醫舉等旁科,只考進士一科。雖說天幕出現後,科目被迅速改正過來,但畢竟時日較短,加之提到算術的地方較少,現在一看.簡直是兩眼一抹黑,沒有頭緒。

  朱元璋知道他們靠不住,於是望向劉基。

  劉基微微一笑,顯然是胸有成竹:「其實很簡單。」

  眼見這話有把眾人都氣笑了的跡象,又接著說道:「蓄水池8升,現有2升,也就是缺口是6升。每分鐘進水0.4升,出水0.2升,也就是每分鐘淨進水0.2升。」

  「5個分鐘就淨進水1升,缺口是6升水,也就是30分鐘後蓄水池會注滿。」

  劉基說完還是面帶微笑若論算術一道,在場他自謙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誠意伯,請再講一遍.」有人硬著頭皮說了一句,剛才只顧著聽了哪裡想到會這麼簡單?

  劉基也不惱火,又複述了一遍,有了文字版的解答,眾人的腦子也慢慢轉了過來。

  「啊~原來如此。」

  劉基也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聽懂了,陛下讓他整理的《算數十經》,各種『折磨』人的題目多著呢,這才哪到哪啊,想到這內心又嘿嘿一笑,不知道他們將來面對雉兔同籠問題會有什麼反應。

  金陵城。

  也有不少人將這道題抄了下來,想要去試試能不能解決。

  不過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縱然聽懂了別人的複述.沒有經過特殊訓練,腦子還真的不好轉彎。

  其中也有些人對此道比較敏感,能輕易得出答案。

  不少做生意的也一頭蒙,不過要是將蓄水池換成錢包、進水換成收益、出水換成成本,那做起來就飛快了

  《沒想到童年的數學題變成迴旋鏢飛回來了![狗頭]》

  《廣州的,大家印象中南方不會缺水,但小時候家裡還是有一個大概2立方米的儲水箱,7、80年代廣州還是經常停水停電的。說起水塔,越秀山上就有座倒錐形的,現在已經拆掉了。》

  《我們農村21世紀才用上的自來水管,京城清朝就用上了》

  《21世紀我們小學附近還有水井呢.讀小學時還帶走過學生》

  《現在想想真的比以前有巨大的變化,爸媽那一代都是用井水。到我這一代07年前還經常停水停電,停水了哪家有井就去要,停電了我爸就讓我去小賣鋪買紅蠟燭點不過簡單有簡單的好處,就是沒那麼多煩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