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食用油歷史

  第141章 食用油歷史

  《花生瓜子礦泉水,啤酒飲料八寶粥。來腿收一下》

  《蒙內鐵路14年開始建設的論知名度還得是1970的坦贊鐵路.當時我們比非洲還窮,為什麼他們自己建不出來?》

  《援助非洲,用的是外匯儲備(美元),不能在國內使用,會造成通貨膨脹。——這是營銷號獨有的神邏輯啊》

  《這個邏輯其實並沒有錯,企業賺的外匯,在央行那裡換成人民幣的時候,這部分貨幣就是印出來的,也就是說這部分美元其實在國內已經有相等的額度了,再發行確實會引起通貨膨脹》

  金陵城。

  朱元璋等人瞭然,這部分在提及貨幣發行的時候有提到過。

  評論區中的討論多集中在該不該援助,援助之後沒看到好處,以及想的美好實際很殘酷。

  從邏輯上來講的話,方向應該是沒問題的,但評論區中提出的問題也是一針見血。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味的施恩並不是良方,恩威並施才是正確的做法。

  這是自不必說的,一眾人感興趣的還是,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賺錢,包括此前天幕提及的,電力輸送.可以知道,縱使是原理極其簡單.這些在後世看來無比簡單的事情,在其他國家看來也是難如登天。

  可見,國和國之間的差距,也如人和人之間的一樣。

  箇中原因無非是工業化底子不行,技術不行,或者原材料、國民素質的問題,總之這個活還真不是所有人能幹的,就算你能幹也頂不住人家成本低啊。

  「原理.技術.」朱元璋喃喃想道,原理都是簡單的,比如火力發電原理,但如何利用種種手段提高煤礦石的燃燒效率,提高能量轉化效率,降低成本等這些技術活才是最值錢的地方。

  比如安南地區,就是因為自身電力短缺,才被迫引入後世部分的電力。

  又如鈾的提純等一如既往的樸實無華,但能做到的國家卻少之又少。

  這一切依靠科學部、工部等是不太現實的,最好的方式是利用民間的力量,商人趨利,有了利益驅動才有動力去改進這些東西。

  但民眾素質卻不支持.

  【最近看到大西洋彼岸某個國家集體採購我國古代的兵書:武經七書,它是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集。】

  【由《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兵法》、《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彙編而成。】

  【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是精華之作,對後世的軍事思想和戰爭實踐、戰略戰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老鐵們這種曠世名作,老外想通過一本來理解其中的原意,我認為是很難的,你不讀原文就無法理解他的真意,就像我們讀外國名著一樣,並且由於時間跨度的原因,就算是我們去看都無法完全讀懂其中的含義,更別說外國人了】

  【咱們都知道M國一直都很重視研究我國的軍事理論和戰略思想,到西點軍校還有專門研究《孫子兵法》的課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和《五輪書》】

  【那這次大張旗鼓採購兵書是想幹嘛?按大鵝家媒體的說法,是阿拉巴馬州的空軍基地買來培訓飛行員的這有點像扯犢子,你好好的飛行員飛你的飛機就行了.真實的原因可能不排除在軍費開支上做一做文章啊】

  【比如他們劣跡斑斑的歷史9萬一包的螺絲,600萬的空運費(九頭山羊),12.8萬的小推車,17000的小冰箱,1萬的馬桶圈,1400的塑料餵奶器,400一把的扳手,上千的咖啡杯,以上單位全都是刀樂】

  【雖然這次採購只有600冊,但鑑於以往的虛報,這裡面有無其他內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奉天殿前。

  「9萬的螺絲還以為是高精度工藝下的螺絲.這9頭山羊空運費才是貪婪啊.」

  這要換算成後世的貨幣,得3000多萬,按3元的米價,能買.1000萬斤?

  「乖乖!」一眾武將眼睛都直了,要是糧食足夠的話,他們現在可能連雲南貴州、建州女真都給拿下了。

  「從哪裡空運到哪裡?這事看起來一點都不合邏輯。」如果是當做肉食的話,9頭顯然是不夠的,況且生的死的都沒什麼分別,如果不是伙食難道是拿來當寵物?而且一般的軍隊都有後勤部隊供應

  朱元璋一生最恨貪官,平時都恨不得將這些蛀蟲、畜生扒皮抽筋,不過一想到這是M國的事情張了張嘴最後嘖嘖稱奇「.6」。

  「這M國的體制和大明倒是區別很大」朱標內心裡琢磨,從天幕過往提及來看,這M國也是沒有皇帝,只有幾個黨派靠選舉上台,這居然能運行而沒發生內亂實在是神奇。

  「軍需物資、糧食等不是朝廷負責採購供給的嗎?而且就算是直接劃撥軍費,開支清單肯定也有人審核的,這麼離譜的價格是怎麼通得過去的?」一個個問題在胡惟庸等人的心中閃過,眾人也都是老狐狸了一下子就想通其中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這事不單單是個人行為,而是從上到下的瞞報虛報,這裡面涉及採購等一系列的官吏.全剝皮充草,胡惟庸敢保證沒幾個是無辜的。

  這還是爆出來的,沒爆出來的手段和過往的開支等就不得而知了。和傳統的吃空餉相比,雖然性質沒那麼惡劣,但對財政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不過也只是疑惑了一下,眾人又恢復了笑容,權當是看戲了。

  【有網友提問,食用油在古代是不是很稀罕,為什麼從南宋起就吃得起油條了?】

  【有網友這樣說:古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小時候油條是稀罕物,根本沒吃過多少次,記憶中只有過年時才會有炸貨出現,我們家就那點油根本就捨不得去炸油條】

  【我們其實真正過上吃飽喝足,物質豐盈的日子沒有沒有多少年的,也就是20多年,我不相信在我們那個地區,古代的日子比我小時候更好】

  【用工資類比的話就是,當時我媽的工資也就200出頭,500ml的瓜子油大概10塊錢,問了下我媽她說應該是5塊,也就是說一瓶油需要她工作半天到一整天】

  【現在同樣500ml品質更純淨的油,我在狗東上找到的都搭一點米和禮盒,價格通常不到20塊,就按進場打螺絲的價格,最多1個半小時就能賺到,而5L(5000ml)的花生油,一個三口之家一般用2個多月.並且近些年居民飲食有重油重鹽的趨勢,所以國民飲食指南里有號召大家建康飲食.】

  【其實查查古代文獻書籍就知道了,先秦時期人們吃的是動物油,按頭上有沒有角分為脂、膏,所謂民脂民膏就說的是油】

  【直到張騫從西域帶回了胡麻(芝麻),於是芝麻油成為主流,除了芝麻外,還有萊菔子、黃豆、菘菜子(小白菜、油白菜)、蘇麻(紫蘇)、蕓薹子(油菜花)、茶籽等可榨油食用。】

  唐,長安城。

  李世民等人看得津津有味,還從沒有人對這些事進行過考古溯源,因此大家都是第一次聽這些事,不免覺得新鮮。

  「這麼大一桶,2個月吃完!!!」

  「這是油桶吧!!」一眾文臣武將都忍不住說道,他們當然知道後世的飲食和如今差異很大,其中最為特色的是後世以煎炒為主,像蒸、燉、悶、烤等如今常見的飲食習慣反而在小吃食上才見得著。

  像鐵鍋這種廚具,不是普通人家有的,因為炒菜需要多很多的油,不捨得放油以及火候控制不到位的話,炒出來的肉、菜都黑乎乎的,捨得放油和控制火候後,菜確實香了很多。

  重點是費油啊,普通人家哪裡經得起這麼折騰的。

  不少大臣家中是有這種鐵鍋的,但用得相對較少,像府中一般幾十到上百號人,有錢也不是這麼使的不是。

  從視覺來看,那5L的油都有大半個打水的水桶多了。

  「說話就說話,能不能別放做飯的視頻。」一眾人實在忍不了天幕中放的各種燒烤、悶燉煎煮,看起來煎的像金黃色的牛、羊肉,油脂從中滲透出來,撒上椒鹽等各種調料。

  「真恁娘的奢侈啊。」說話的人又咽了咽口水.李世民無奈扶額,這成何體統啊說出去還以為朕虧待臣子,說我大唐臣子窮得連肉都吃不起了.

  於是吩咐人去備酒肉。

  「以如今的芝麻油的產量,如果三口之家每2個月用這麼多油的話.」房玄齡等一眾重臣對視了一眼,都知道那肯定是供應不上的。

  很簡單的道理,因為種糧食都嫌地不夠呢。

  【有人問為什麼沒有花生呢因為花生原產自南美洲-巴西,傳入我國的時候已經是大明崇禎朝了,估計宋應星寫《天工開物》的時候還沒普及吧】

  【根據明末《天工開物》的記載,食用油,芝麻、萊菔子、黃豆、小白菜為上等,其次是紫蘇、油菜花,再其次是茶籽油。】

  【燃燈,則烏桕仁內水油為上,蕓薹次之,亞麻子次之,棉花子次之,胡麻次之。】

  【從如今的出油率來看,芝麻的出油率一般為45%-55%。其它作物比如花生的出油率為40%-50%、大豆的出油率為13%-17%、菜籽的出油率為30%-45%、油葵的出油率為32%-42%等。】

  【《天工開物》記載的古法榨油比如今的煉油技術是差了一些,出油率大概少個5%-10%左右,凡榨,木巨者圍必合抱,而中空之。其木樟為上,檀與杞次之。杞木為者妨地濕則速朽】

  【雖然出油率相差不是很大,但奈何生產力實在是拉胯,大家吃都吃不飽,哪有閒地種芝麻呀,而且老百姓的土地動不動就被鄉紳惡霸、士族大家、宗室宦官等兼併,所以這些經濟作物種植都是不夠的,油就自然稀缺了】

  【至於為什麼南宋開始就有油條.其實也簡單,普通百姓再怎麼窮,城裡總有人吃得起油條的,再者你一鍋油用1-2個月,成本再怎麼著也攤得很薄了】

  【像郭德綱相聲里說的紅得發亮的油條,就是油用得太久了變紅了,不然正常的油條就是金黃金黃的】

  金陵城。

  不少榨油不榨油的作坊,各家的東家掌柜都眼前一亮,這是200多年後榨油的器具和房子啊。

  雖然說出油率可能差了一點點,但好歹是能完整復刻出來的,不存在技術代差的啊。

  和興茶食店。

  萬掌柜也跟著抄錄了《天工開物》所記載的方法,他不是幹這行的,不知道這個方法比如今的改進有多大,但想必也會有些改進的。

  不過重點還是胡麻這些作物沒有更多種植的話,榨油方法改進了也沒多大的作用,放到這個國家層面來看的話,多榨出來的份額也是杯水車薪。

  作為消費者估計能獲得一點點好處吧.

  奉天殿前。

  「花生.算上土豆紅薯玉米,這是第四種作物了,這美洲還真是天選之地啊。」朱元璋輕聲說道,這實在是.太誇張了。

  他知道,能被天幕特地提一嘴的作物都不簡單,加上舉例用的也是花生油,說明這種食用油是很普及才對。

  「畝產較之芝麻如何呢?」胡惟庸也問出聲,視頻中並未提及,因此他將希望放在了評論區里。

  「從土豆紅薯玉米的產量來看,估計花生的產量也不會差吧?」

  「這可不好說」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從天幕提及的頻率來講,貌似後世花生油反而用的多一些,按理來說兩者出油率差不多的情況下,花生的產量應該會比芝麻多。

  「開頭放的圖片就是花生啊」眾人看著那奇怪的形狀,白色外殼裡紅色表皮的果實,不知道是不是花生。

  「這美洲真是邪門啊.那麼多高產作物,簡直像是故意放在那的。」有人忍不住說道。

  「其實準確來說,是南美洲」劉基也忍不住出聲說道,「老夫更想知道的是,除了這四種作物,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物也是重要的。」

  更像是故意放那的了.

  朱元璋也是眼熱.心中暗想,還是得儘快安排渡海登陸美洲啊,經過此前差不多1年準備和訓練,已經有數千精銳組成的水師小隊,能適應海上的生活、船舶的操作了。

  加上此前就有遣使下南洋,許下土豆紅薯玉米等種子的重諾後,促成南洋國家在路途上提供糧食、淡水、煤礦石等供給,也意味著前期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

  關於高產作物,已經傳遍南洋諸國,是人盡皆知的事了,就算帶回來遲早也封鎖不住的,否則朱元璋也不至於答應得這麼痛快。只要我大明保持人口、技術領先,晾他們也翻不起什麼波浪。

  「要是有內燃機技術就好了」朱元璋心中想道,大明的實力只能觸及到南洋諸國,過了這段之後實在是鞭長莫及了,他並不擔心沿途國家的發難,因為天幕以前就提過,鄭和下西洋其實是揚我國威去的。

  如今的火炮技術、船舶技術,比歷史上鄭和的船隊更加豪華,如果歷史未曾大範圍改變的話,南洋那些小國家是威脅不到這些精銳的,況且借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

  唯一的威脅來自海上,怕的是跨海跨一半燃料不足了,那只能等死要是有內燃機技術製成的船舶,其效率比蒸汽機高這麼多,跨海登陸美洲的機率會高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