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朝謁天子

  第293章 朝謁天子

  該來的,終究會來。

  在此期間,朝廷曾經派出許多的使者,但是並沒有人能夠將桓溫、桓熙勸回去。

  父子二人是鐵了心的要往建康走上一遭。

  好在桓溫雖然回絕了這些使者,但也一再強調,並沒有犯闕之心,沿途也不曾擾民,倒是讓普通民眾放下心來。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暮春之初,楚軍終於抵達了新亭(今南京雨花台區)。

  新亭位於建康西南十二里,桓溫在此安營,準備明日一早,便可兵發朱雀門,當然,不是為了攻城,只是在朱雀門朝拜天子。

  公卿們不敢放楚軍進城,而桓溫、桓熙父子也不可能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進入建康。

  但既然此行是要朝拜天子,也就只能讓太后、小皇帝走出台城,來到朱雀門與桓家父子相見。

  會稽王司馬昱親自趕來新亭大營,與桓溫商議此事。

  二人其實也是親家,司馬昱的女兒司馬道福便是嫁給了桓溫的次子桓濟,而桓溫的妻子司馬興男也是司馬昱的親侄女。

  至少在帥帳中,一切看上去都和和氣氣的。

  桓溫甚至特意將司馬道福喚了過來,與司馬昱相見。

  只不過司馬昱在離開楚軍大營之後,後背已經濕透。

  當然,司馬昱經歷過這一遭,能夠安然無恙的回來,沒有被扣留,至少證明桓溫此行真的只是為了炫耀武力。

  當夜,司馬昱終於能夠睡上一個安穩覺。

  翌日,清晨,天剛蒙蒙亮,褚蒜子在梳洗過後,換上了一頂鳳冠。

  冠上的鳳鳥口銜珠滴,當褚蒜子起身行走時,鳳鳥步搖在雲髻上搖曳生姿。

  此時,桓溫、桓熙也已經在將士們的簇擁下,朝著朱雀門進發。

  朱雀門是建康城的正南門,門外有朱雀橋橫跨在護城河上,是出入建康城的重要通道。

  十二里的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當桓家父子來到朱雀門外的時候,已經日上三竿,時候不早了。

  建康城南,密密麻麻都是特意趕來瞧熱鬧的民眾。

  吃瓜是人的共性,北周進攻鄴城的時候,與北齊軍隊在城外決戰的時候,鄴城百姓都敢出城圍觀,又何況桓家父子只是前來朝拜太后、天子。

  隨著桓家父子的到來,民眾被驅趕著離開。

  畢竟朱雀門外擠滿了人的話,又如何能讓他們展現軍威。

  當小皇帝司馬聃與太后褚蒜子來到朱雀門的城樓上時,看著由五萬將士組成的無邊無沿的軍陣,不由臉色慘白。

  他兩歲登基,這輩子就沒走出過台城,別人與他提起桓家的強大,司馬聃並沒有直觀的印象,直到今天,望著眼前的這一幕,他終於明白母親為何要委曲求全,唯恐得罪桓溫、桓熙兩父子。

  褚蒜子當然注意到了司馬聃的異樣,她沒有選擇安撫兒子,而是低聲提醒道:

  「這只不過是楚國的軍隊,梁國的胡騎並沒有南下。」

  對於褚蒜子來說,如果今天的陣仗能夠讓司馬聃收起他中興晉室的志向,倒也算是一份收穫。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晉室的滅亡早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畢竟桓家實際上已經掌握了二分之一的天下,反觀朝廷,卻只是偏安於江東一隅。

  如果桓溫心急的話,已經完全可以開始走稱帝篡位的流程了,甚至都不需要再去勞心勞力的收取中原、河北。

  司馬聃清楚母親的言下之意,五萬楚軍就已經有這般威勢,一旦桓熙的十萬胡騎南下,又該是什麼樣的情況。

  那些胡人可不會認他這個大晉天子。

  因此,司馬聃的臉色又難看了幾分。

  褚蒜子沒有繼續打擊他,嘆息道:

  「皇帝,出城吧,莫要讓楚公與梁公在城外久候。」

  說罷,褚蒜子轉身走下城樓,司馬聃也趕緊跟了上去。

  當母子二人出現在城門洞裡的時候,朱雀橋上的桓熙,一雙眼睛便在直勾勾的注視著褚蒜子。

  褚蒜子如今三十三歲,由於常年養尊處優,保養得當,依稀還是當年的模樣,正是風姿綽約之時。

  正當桓熙看得出神時,忽然聽到身旁的咳嗽聲,轉頭一看,卻是桓溫發出的。

  「大庭廣眾之下,非禮勿視。」

  桓溫提醒道。

  桓熙的惡名,可不只是在北方流傳。

  這年頭,誰不知道他對寡婦們有著一副難得的熱心腸。

  如今桓熙的眼睛離不開褚蒜子,桓溫哪還不知道他在打什麼主意。

  桓熙聞言,也不敢再一直盯著褚蒜子。

  司馬聃的臉色陰沉,鑑於桓熙的惡名,剛才桓熙看向褚蒜子的眼神,就讓司馬聃覺得很不舒服。

  待母子二人走出城門洞,桓溫、桓熙也隨即走下朱雀橋,只不過他們的身後還是跟著大量的衛士。

  同樣的,褚蒜子與司馬聃也少不了禁軍隨行護衛。

  「微臣叩見二位陛下。」

  桓家父子一齊行禮道。

  由於司馬聃尚未親政,朝政皆由司馬昱處置,但名義上依然是由褚蒜子臨朝稱制,故而也得尊稱其為陛下。

  褚蒜子朱唇輕啟:

  「二位愛卿無需多禮,快快請起。」

  父子二人起身,桓熙自然不能與之前一樣直視褚蒜子。

  那時候畢竟隔得遠,如今面對面了,卻只能將頭低下,否則便是無禮。

  褚蒜子不無遺憾的說道:

  「朕原本是要親自前往拜奠太夫人,奈何百官勸阻,認為君主不可輕動,只得作罷,改派使者前去慰問。」

  桓溫、桓熙連忙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褚蒜子這才帶著些許責備,道:

  「二位愛卿都是國之重臣,社稷因為有了你們才得以安寧。

  「朕知道你們父子因為失去至親而痛斷肝腸。

  「可如今河北、河東尚在胡虜之手,中原也已經大半淪陷。

  「恢復山河的重任,只能仰仗二位愛卿,怎可上表請辭。

  「還望二位能夠以黎民蒼生為重,重新振作,切勿沉浸於悲痛之中。

  「朕在建康,等著二位愛卿收復故土的好消息。」

  桓熙聞言,抬起頭來,看著褚蒜子,認真道:

  「還請陛下拭目以待,不出數年,必有佳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