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南下奔喪
桓溫的奏表順江而下,最先送達了建康。
關於桓溫的去留,迅速在朝野引發爭論。
建康城內的公卿大臣們,既有王彪之、王坦之這樣堅定的保皇派,也不缺有人向桓家父子獻媚。
東晉是士人的朝代,至少在目前來說,彼此間斗而不破。
以桓家的權勢,不曾向王彪之、王坦之等人發難。
而那些在朝堂上明目張胆為桓溫、桓熙發聲的官員,自然也不害怕遭到皇室的打擊報復。
太后褚蒜子被這些人的爭執吵得腦仁疼,反倒是坐在旁邊的小皇帝司馬聃看得津津有味,他將那一張張面孔牢記在心中,以此分辨哪些是忠於皇室,哪些又想作桓氏之臣。
最終,這場辯論分出了勝負,由褚蒜子下詔,為桓溫奪情。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因為如今的時局。
在慕容儁先後收取兗州、徐州、青州以後,與晉室實際控制的淮南地區僅一河之隔,東晉徐州刺史荀羨如今正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
此時此刻,就不能再與桓家激化矛盾。
或者說,一旦燕軍南下,可能還得讓楚軍救援。
當然最主要的是,即使准了桓溫的請辭,也不過是免去他的大司馬一職。
至於桓溫都督益、寧、交、廣四州的兵權,還是要看他與那些封疆大吏的個人關係。
如益州、寧州,即使朝廷下詔准許桓溫辭官守孝,但二州刺史還是會對桓家唯命是從,二人都是追隨桓溫超過十年的老部下了。
尤其是益州刺史周撫,更與桓家結成了姻親。
而交州刺史溫放之,原本態度不明,但是在其弟溫式之去了一趟關中以後,如今已經旗幟鮮明的聽命於桓溫。
只有廣州刺史庾蘊,因為與桓溫存有舊怨,哪怕桓溫都督廣州軍事,但庾蘊向來都對他的軍令不加理睬。
庾蘊是前江州刺史庾冰之子,也是前荊州刺史庾翼的侄兒,他很早前就對叔父放棄荊州,將基業拱手想讓給桓溫,而心懷不滿。
時常揚言,桓家如今的功勳權勢,不過是摘了他們庾家的果子。
他與桓溫之間的惡劣關係,可謂是人盡皆知。
因此,朝廷也清楚,即使剝奪桓溫都督四州的兵權,周撫、溫放之等人也不會背叛桓氏。
放任桓溫繼續都督四州兵權,庾蘊也不會選擇依附桓溫。
既然如此,不如成其美事,下詔為桓溫奪情。
關中,長安。
桓熙看著手中的急件,這正是郗超派人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也不知道沿途跑廢了多少驛馬。
自穿越以來,他與祖母孔憲相處的時間不多,談不上有多深的感情。
可至親離世,還是應該哭上兩嗓子吧。
一念及此,霎時間,桓熙淚如泉湧,這讓正與他商量出兵計劃之人無不瞠目結舌,不知道究竟是南方發生了什麼大事。
王猛不得不站出來,代替眾人問道:
「梁公,不知究竟遭遇何事,竟然如此悲傷。」
桓熙強忍悲痛,哽咽道:
「祖母病故,熙為之肝腸寸斷,出兵河東一事,就此作罷,我明日就將南下奔喪。」
眾人聞言,紛紛出言安慰。
然而,這些安慰的話語卻不能減少桓熙表面上的悲痛,他屏退眾人,徑直回去未央宮。
在妻兒面前,他依然表現得很傷心,只是不曾想到,阿滿哭得比他還厲害。
桓熙很好奇,自己雖然與祖母的交集不多,但阿滿只是在襁褓中時,與洛娘被送往江陵住過一段時間,當時也才數月大,不可能對那位曾祖母留有記憶。
「阿滿,你又為何這般傷心?」
桓熙問道。
阿滿的臉上此時已經分不清楚眼淚與鼻涕了,他抽著鼻子道:
「阿爺痛失至親,孩兒雖然不記得曾祖母的模樣,可是見到阿爺這般悲痛,心中不免為之傷感。」
桓熙見他說得真摯感人,自然不會推己及人,認為阿滿是在自己面前演戲,畢竟他如今也才六歲而已。
「你真是一個至誠至孝的好孩子。」
桓熙摸著阿滿的腦袋感慨道。
說罷,桓熙看向謝道韞:
「令姜,我需得火速趕赴襄陽,一路上不能與你們同行。」
桓熙趕著奔喪,自然不可能在路途上耽誤太多的時間,可趕路太快,家裡的女眷、小孩又吃不消這份顛簸,所以註定只能分開走。
謝道韞頷首道:
「前往荊州的這條路,妾身也不知道走過多少回了,如今國中安定,並無盜賊橫行,況且有護衛跟隨,夫君無需為我們擔心。」
說著,謝道韞問道:
「慕容妹妹也要去麼?」
桓熙聞言,想了想道:
「她如今懷有身孕,距離生產的日子也不遠了,安全起見,還是留在長安吧。」
夫妻說話時,宮婢前來通稟,原來是桓濟、桓虔雙雙在椒房殿外求見。
桓熙走出殿門,桓濟、桓虔臉上的淚痕未乾,二人也是孔憲的孫兒。
不同於桓熙自穿越以後,與孔憲接觸得少,對孔憲的回憶也大多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翻閱的原主記憶。
桓濟、桓虔二人可是有過親身經歷,桓濟哽咽道:
「大兄,祖母不幸病逝,我等何時回去奔喪。」
桓熙紅腫著雙眼回答道:
「明日一早,便可南下。
「你二人與我同行,家眷留在後頭,自有令姜代為照顧。
「我等沿途可在驛站更換馬車,星夜兼程,不出十日,就可抵達襄陽。」
之所以不騎馬,是因為即使沿途更換驛馬,但人總得休息,而乘坐馬車,即使睡覺也不耽誤趕路。
二人得到準確答覆,匆匆告退,回去讓妻妾收拾東西。
當夜,桓熙將王猛、權翼二人喚入未央宮,當面囑咐自己離開後的事宜。
哪怕謝安已經在梁國為官,但桓熙最為倚重的文臣,還是王猛、權翼。
因此,桓熙此番南下奔喪,依然是以王猛為留守,代替自己總攬關西軍政大權,而權翼從旁輔佐,幫助王猛一同維繫關西的穩定。
至於桓熙請辭的奏表,早已擬好,先一步送去了南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