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推崇備至

  第231章 推崇備至

  所謂得隴望蜀,桓熙起初只是希望將謝安遷來關中,防止他為晉室效力,至於他是否用心輔佐,桓熙並不在意。。

  可當謝安來到了長安,桓熙自然不滿足於此,轉而希望他能夠傾盡全力,輔佐自己開創太平。

  桓熙在穿越之前,也曾看過《三國演義》,對於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而欽佩不已。

  只不過如今的桓熙,好似曹操,曹操以徐庶之母,脅迫徐庶來投,而謝安譬如徐庶。

  曹操能夠包容徐庶顧念舊主,不肯盡力,但是桓熙卻不能容忍謝安擺爛。

  因此,特意安排了那場廂房裡的那出戲碼。

  在被桓熙敲打之後,謝安的臣服,本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桓熙還是多慮了,自從謝安受到他的脅迫,決定接受邀請,舉家北上,就等同於放棄了要為晉室守節的初衷。

  既然沒有了守節的想法,桓熙與謝安就等同於是不甘寂寞的獨居俏寡婦,被相中的帥小伙在半夜敲門,二人之間註定是會發生些什麼。

  話糙理不糙。

  長安,謝府。

  謝安與謝弈還在談論著來到北方後的所見所聞。

  謝弈突然道:

  「我記得,熙兒是在永和五年(公元349年)興兵北伐,奪取了長安。」

  謝安頷首道:

  「正是永和五年八月出兵,九月即下長安,三輔豪傑相繼來投,石苞潰敗於城郊,並於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年初擊敗王擢、楊初,滅亡仇池,收取秦州。

  「隨後又在狄道大敗張重華,迫使其簽下和約,自此坐穩了關隴。」

  謝弈聽著謝安的介紹,感嘆道:

  「短短數年時間,關中就有今日的局面,桓熙之才,遠勝其父。」

  在江東時,謝弈、謝安時常聽說關隴繁華,百姓豐樂。

  畢竟梁國名義上還是晉朝的屬國,雙方之間,總會有商人逐利,組織商隊,不遠萬里來往貿易。

  二人最初也只是以為這是桓熙有意宣傳,誇大其詞,以爭取江南民心。

  可是直到親眼見證了關中地區如今的興盛,也才是謝安認為桓熙深不可測,對王猛自愧不如的原因。

  王猛雖然在治理關中時,付出更多,可是其中也有桓熙知人善任的功勞。

  當然,實際上但凡推行的政策,都是桓熙拍板決定,甚至部分都是他自己提出來的。

  謝安認同兄長對桓溫、桓熙父子的比較。

  謝弈如今早已與桓溫重修舊好,這句評語之中,並不存在偏見。

  照實而言,這些年來,桓熙的表現就是要比他的父親更為出色,甚至桓溫仰仗其子的流言,也曾甚囂塵上,否則桓溫也不會急於北伐,想要重新證明自己。

  當兄弟二人正在評論人物的時候,謝府後院,謝道韞給自己預留的房間內,阮容、謝道韞二人同寢而眠,說著母女間的知心話。

  阮容關心的問道:

  「令姜在長安,過得可還好?」

  兒女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無論他們是否長大,多大年紀,總還是記掛著他們。

  謝道韞笑道:

  「多虧阿爺、阿母成全,使我覓得良人。

  「夫君待我很好,阿滿在洛陽時,夫君見我苦悶,時常開解,可謂關懷備至。」

  阮容聞言,難掩內心的欣慰,不枉當年自己多番勸說,才使謝弈沒有推掉這門婚事,否則,這麼好的女婿,究竟要打著燈籠上哪去找。

  當然,沒有人是完美的。

  桓熙喜好孤兒寡母的名聲早已經被傳去了江南,但是這點小癖好,對於一位權臣來說,並不能被稱之為污點。

  就連謝弈都能納妾,以桓熙的人才相貌,與身份地位,憑什麼就得守著謝家之女一人。

  《晉令》有明文規定:諸王置妾八人,郡公、郡侯置妾六人,第一、第二品有四妾,第三、第四品有三妾,第五第六品有二妾,第七第八品僅有一妾。

  桓熙雖為梁公,但在受命建國之後,禮制等同於諸侯王,能納八妾。

  李媛、韓嫣、張玉兒、慕容英、劉美人、郭姜,桓熙如今府中僅有六妾。

  當然,這並不說明桓熙只能再納兩妾。

  畢竟眾所周知,晉朝的法律,並不能夠約束權貴。

  至於謝弈能夠納妾,是因為他曾經擔任晉陵太守,又被桓溫帶去荊州做了司馬,雖然如今已經賦閒在家,但是總不能逼迫對方休掉此前所納的側室。

  不過,晉朝的法律不能約束,但是身為大長公主的司馬興男卻能約束自己的丈夫。

  桓溫同樣禮制等同於諸侯王,可以光明正大的納妾八人。

  可別說是將人領進門,哪怕司馬興男開恩,准許桓溫收下一名外室,桓溫就算是想要往樂氏的別院走一趟,也得提前向妻子匯報,徵得同意。

  對於桓溫來說,遷都襄陽,萬般都好,唯獨一點,便是少了江陵城中的尼庵、道觀。

  當然,桓溫目前也沒有心思去找尼姑參研佛法,與道姑重溫《道德經》。

  桓溫如今只是一心盼望著殷浩能夠快些前來,代為牽頭,推行土斷。

  此時,殷浩接受邀請的消息已經被桓溫所知曉,只要他來了襄陽,桓溫有的是法子讓他屈服。

  不過,強硬手段終究要被放在後頭,桓溫是個講究人,如果說得通道理,自然再去無需脅迫,強扭的瓜,也不可能太甜。

  與此同時,在桓溫奏請之下,殷浩已經被朝廷下詔免罪。

  由於桓溫想要徵辟殷浩為尚書令一事,尚屬秘密,除了極個別的心腹,沒有人知道桓溫為什麼這麼做。

  因此,許多人猜測,莫非真的是桓溫顧念兒時的情誼,或者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施捨。

  建康、台城。

  王坦之並不知道為何桓溫會主動請旨,為殷浩解除禁錮。

  只是他輔佐會稽王司馬昱對抗日益強盛的桓家父子,深感力不從心,於是向司馬昱進言道:

  「深源(殷浩)不諳軍事,但是見識高遠,度量清明。

  「桓元子(桓溫)曾言,選之為將,錯用其才,若使為令(尚書令)仆(尚書僕射),足以儀刑百揆。

  「深源雖有過錯,但是人才難得,還請大王繼續對他委以重任。」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