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河套布置

  第209章 河套布置

  翻越隴山,即是關中。♢♦ 6➈รHuˣ.𝕔όᵐ 👽♢

  這條道路桓熙已經走過許多遍了,每一次,都有鄧遐陪伴。

  今天也不例外,桓熙與鄧遐一前一後走下隴山,桓熙突然問道:

  「應遠,你追隨我有多少年了?」

  鄧遐不假思索道:

  「自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梁公兼任益州長史,蜀郡太守以來,末將侍奉梁公已有八年。」

  桓熙點點頭,感慨道:

  「八年,彈指一揮間,這些年來,你我二人形影不離,桓某已經做了父親,而應遠如今也步入了壯年。」

  古人以三四十歲的年紀為壯年,鄧遐二十出頭追隨桓熙,如今已年滿三十。

  桓熙以形影不離來形容二人的親密關係,倒也沒有說錯,在他組建郎衛之前,一直是鄧遐貼身保護他。

  無論桓熙是往建康接受梁州刺史的任命,還是離開關中,前往江陵完婚,都是鄧遐陪伴著他。

  每逢征戰,鄧遐更是作為先鋒大將,從未缺席。

  鄧遐坦誠道:

  「不瞞梁公,八年前,末將被梁公討要到麾下時,內心其實多少有些憂慮。」

  桓熙並不生氣,他笑道:

  「但你終究留在了我的身邊,與我朝夕相處。」

  鄧遐當初之所以擔憂,桓熙心裡其實也清楚,自己彼時還是少年,而桓溫春秋正盛。

  一旦桓溫高壽,而桓熙遲遲不能掌權,鄧遐跟在桓熙身邊,必定難有作為。

  同時,鄧遐是一員戰將,以勇銳取勝,就怕熬到桓熙掌權時,一身氣血早已衰竭,不能為自己博取功名,為子孫掙下富貴。

  鄧遐坦誠道:

  「末將當時是楚公的部將,楚公有命,即使不願,也當遵從。」

  桓熙頷首,明知故問道:

  「應遠可曾後悔?」

  鄧遐展顏笑道:

  「如今只恨投效太遲,落後於人。」

  鄧遐所指,自然是落後於最先追隨桓熙的郗超。

  山路上,迴蕩著桓熙爽朗的笑聲。

  待行至山腳,桓熙與鄧遐依依惜別,苦笑著嘆息道:

  「不曾想,我與應遠,居然也會有分開的一天。」

  鄧遐同樣難忍離別時的愁緒,紅了眼眶:

  「末將不能侍奉左右,還請梁公務必保重身體。」

  二人別過之後,桓熙自領近衛義從與關隴突騎回師長安。

  而鄧遐則統率乞伏騎兵與百保鮮卑前往銀川。

  今後他也將留在銀川,負責百保鮮卑操訓的同時,鎮守西套草原。

  桓熙在離開涼州以後,聽說了包括桓溫光復洛陽在內的許多消息,但最讓他重視的,還是苻建控制了代國。

  過去,有代國在側,苻建難以二度入侵河套地區。

  如今代國臣服,不僅增長了虞國的實力,河套也不再安全。

  桓熙不可能和過去一樣,委派文官鎮守銀川,必須要有一名大將,能夠在苻氏入侵時,穩住局面,等待援軍。

  無論是對桓熙的忠誠,還是在匈奴、鮮卑部落中的威望,鄧遐都是不二之選。

  況且桓熙還準備以鄧遐統率百保鮮卑,若是換了他人坐鎮,難免出現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情況。

  69🅂🄷🅄🅇.🄲🄾🄼

  此時,梁國工部尚書車胤已經被調往銀川擔任右輔一職。

  過去,銀川單于台真正管轄的也就只有生活在西套平原上的鐵弗匈奴,因此,派遣一名左輔即可。

  可隨著桓熙將鮮卑破多蘭部、乞伏部,以及百保鮮卑的家眷先後遷往西套平原,這裡不再是地廣人稀的景象,也就需要增派一名右輔與左輔索遐共同管理單于台的日常事務。

  車胤才學出眾,深得桓熙看重。

  他出自官宦之家,年少時家道中落,買不起燈油,於是就在夏夜裡去捉螢火蟲,借著微弱的光亮發奮讀書。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三字經》里的十二字,就是在講車胤的故事。

  此前被桓熙遷往河套地區的鮮卑部落已經由索遐、車胤妥善安置。

  其中,鮮卑破多蘭部的六千餘帳被安排在了地斤澤(內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

  後世的毛烏素沙漠,如今尚未完全形成,至少在宋代以前,地斤澤還是荒漠中的一片大綠洲。

  北宋初年,李元昊的祖父李繼遷就是帶領部眾逃入了地斤澤,憑藉著周邊沙漠的保護,以地斤澤作為根據地,辛苦經營,最終為李元昊在後來稱帝建國奠定了繼承。

  而乞伏部四萬帳則被安排在了高平川。

  高平川即後世清水河流域,位於西套平原南部,西晉時,結鹿部七萬餘帳就是生活在高平川,只是後來被乞伏鮮卑驅逐。

  以高平川的水草,養活四萬帳的乞伏部鮮卑人,自然是綽綽有餘。

  至於百保鮮卑,一如桓熙此前所承諾的那樣,將他們安置在了水草最為豐美的銀川。

  銀川城以北為鐵弗匈奴的草場,以南則為百保鮮卑的牧區。

  如果不是離開長安太久,而且眼瞅著就要入冬,否則,桓熙定然是要親自走一趟西套草原。

  不過,等到明天開春,他還是會往河套地區巡視,在宣揚威權的同時,也要嘗試看看能否引誘代國的些許部落來投。

  慕容英、拓跋寔、拓跋翰早就被送到了長安,權翼已經安頓好母子三人,並以三百里加急的速度將此事告知了桓熙。

  桓熙為此欣喜若狂,倒不是因為權翼在信中盛讚慕容英膚白勝雪,請求桓熙將她納為側室。

  而是他們母子三人的身份。

  拓跋寔作為拓跋什翼犍的嫡長子,漠南草原有傳聞稱,拓跋什翼犍在臨終前,指定拓跋寔繼任代王。

  在桓熙看來,將來如果是要出兵漠南,與苻建爭奪代國,打出護送拓跋寔回國的旗號,只要自己在與苻建的戰鬥中,占據了上風,拓跋寔的身份說不定還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儘管桓熙尚在歸途,不曾與慕容英等人見面,就已經上表朝廷,請求冊封拓跋寔為代王。

  如果是讓朝廷遷來北方,或許滿朝公卿會一致抗拒,但只是冊封一個胡王,他們也必然不會在這種小事上與桓熙為難。

  畢竟封王的又不是桓溫、桓熙父子。

  晚上還有,但是比較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