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朝鮮半島之後,太史慈麾下魏軍兵分兩路,大肆掃蕩三韓之地。
旬月之間,所到之處,沒有誰可以阻擋魏軍前進的腳步。
每到一處聚居點就會擊潰當地人的抵抗,殺死當地人的首腦貴族,將他們原有的組織徹底摧毀,然後占領當地。
而與此同時,大量魏國官吏也從青州港口出發,在青州刺史糜竺的組織下乘船大量抵達三韓之地。
與之一同行進的還有專業的建築隊伍和一些必要物資。
這也是郭鵬事先訂下的計劃策略。
考慮到摧毀三韓之地原有的社會組織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過在重建這件事情上,就不得不用魏國基層的官吏們去進行管理了。
不僅要管理,還要教會這些三韓的原住民們學習漢話和識字,然後建立村莊,開始屯田,修路,建立起基礎的秩序,開始統治。
不能打下來就不管了,那就無從治理,無從收益,也無法收稅了。
既然打下來了,就要占有,就要統治,就要得到一切,這是郭某人一直以來的辦事風格。
對付三韓之地的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摧毀他們原有的社會組織和一些本地貴族之類的也是相當容易的。
一口氣殺光就好,留下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原住民,很好統治。
所以在太史慈等人出發之前,朝廷政令下發之後,青州兗州和徐州三州之地的基層官吏們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篩選。
從中選擇一些有很好的組織能力的鄉長村長一級的基層官吏,帶著自己治理地方的經驗,前往朝鮮半島開始工作。
青州徐州和兗州三州的財政也要撥出一部分投放在朝鮮半島上,為今後開發朝鮮半島提供資金。
綜合看起來,討伐朝鮮半島是這一場戰鬥之中最容易的戰鬥了,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有什麼成熟的國家組織,還處在半奴隸社會的狀態之下,文明層次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摧毀他們原有的些許文明是很輕鬆的,把漢文明整體移植過去也是輕而易舉的。
殖民,尤其是對沒有強大且成熟的原生文明的地區進行殖民,乃至於同化,原來是一件如此愉快的事情嗎?
郭某人的野心劇烈的膨脹著。
太史慈這邊進軍十分順利,于禁那邊的主力軍隊也在遼東半島上的平郭縣順利登陸了。
十天的海上航程,讓暈船的人是受夠了,也是吐夠了,堪堪適應海上風浪。
終於,等到了登陸的日子,他們順利的登陸,整軍,安營紮寨,歡慶自己終於登陸了,為此感到十分的慶幸。
休整一夜,于禁整頓了軍隊,然後派遣先鋒將夏昭帶領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前往平郭縣。
平郭縣是遼東第二重鎮,人口和城池都是有規模的,不過和中原重鎮比起來自然不在一個檔次,甚至在魏軍看來,簡直就是低矮破敗的代表。
所以這樣的平郭縣城根本也不可能抵擋住三千魏軍的突然來襲。
這座城池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被魏軍全部占領,城中少數遼東官吏被悉數斬殺,抵抗的遼東軍兵兩百多人被全部斬殺,魏軍正式占據了平郭縣。
隨後,于禁帶領整個軍隊進駐平郭縣,以平郭縣為中心構築了最初的作戰指揮中心,商量接下來的行軍作戰計劃。
目前的作戰計劃當然是北上汶縣,繼而突破安市縣,再向新昌縣進攻,然後抵達襄平縣。
作為最後一個漢人割據軍閥勢力,毀掉這個軍閥勢力就是本次作戰的核心任務,摧毀掉遼東公孫氏政權之後,再開展毀滅高句麗、扶餘國的戰略計劃,將這兩個相對成熟的國家組織滅掉,解除東北方向的異族威脅。
建立起一個穩定和平可以發展的平州。
說發展就發展,說建設就建設,郭某人不和你玩虛的。
于禁在郭某人麾下做了那麼久的將軍,自然也明白郭某人的做事風格。
「夏將軍,你帶兵為先鋒,向汶縣進軍,我率軍在後,跟著你一路往前,直接行軍到襄平縣,沒有問題吧?」
于禁指著地圖詢問夏昭。
「遵命。」
夏昭領下命令。
其實進軍計劃就是這樣簡單,枯燥,乏味。
因為地廣人稀的遼東大地上根本沒什麼人煙,和長江以南一樣,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原始叢林密布,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人類足跡十分罕見。
就算有,也是當地原住民,土蠻。
圍繞著平郭縣這座遼東第二重鎮,周圍有一系列的農莊,一系列的開墾土地,于禁派人四散而出,要求占據這些農莊,消滅反抗的人,要求這些農莊的農戶向魏政權效忠,並且繳納賦稅。
遼東這地方,摧毀當地原有的社會組織,把公孫氏統治下的豪強地主什麼的剿殺一遍,就能直接掌握這裡的土地人口。
而跟在于禁的身後,冀州刺史韓浩和幽州刺史鮮于輔還會調動本地的一些基層官吏幹部,順著海路,跟隨魏軍進軍的步伐,將魏軍打下來的土地鞏固,統治,吞吃進肚子裡,緩緩消化。
尤其是農村,必須要派遣基層村長、鄉長進入鄉野之間,把農村建設起來,把基層組織建設起來。
郭某人很明確,魏帝國打政策重點永遠都是農村,針對的是農村,絕不是那些大規模的歷史名城。
魏帝國毫無意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業國。
雖然他的手工業發達,商業發達,軍事強盛,但它依然是一個農業國,一個重農抑商講究小農經濟的農業國。
中華帝國從始至終都是個農業國。
農業國和現代工業國不一樣,國力精華是分散的,不是統一的,小農經濟的確弱小落後,但是它有一個優點,就是沒有要害可抓。
和現代工業國不一樣,幾個大城市提供了極大的gdp數據,一旦大城市遭到毀滅或者進入緊急狀態,對國家的運轉就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而農業國就不一樣。
占據幾個大城市或者交通樞紐,甚至占據所有的大城市,控制周邊的交通要道,對於這個農業國家來說是沒有意義的,並不能滅亡它。
因為它的絕大部分生產資料都散布在農村,不在大城市,最大的有產階級是土地主,而不是資本家。
大城市是靠農村提供的各種產物支撐起來的,並且以大城市為中心,發展小規模商業,實際上基礎在於廣大且分散的農村。
古代皇權衰弱的原因和國家覆亡的原因也就在此。
政府組織基本上止步於縣,認為只要占據了縣城就算是統治了整個縣域,事實上縣城非但不能統治縣域,還要受到縣域的支配。
若要發展一個農業國,動員一個農業國,治理好一個農業國,就非要把政權觸角深入基層不可,單單占領一個縣城是沒有意義的。
而在征服戰爭之中,郭某人遇到的對手全部都是這樣的。
袁紹,袁術,呂布,李傕郭汜,劉表,劉璋,還有孫策。
他們的政府往往只在縣城,縣城往下就是宗族豪強自治,郭某人只需要拿下縣城就能摧毀對方的政府組織,結束對方對這一地區的統治,轉而確立自己的統治。
但是這就是真正的占領了嗎?
並非如此,這個國家的要害不在縣城,而在縣城周邊的鄉村地帶。
所以除了占據縣城之外,郭鵬往往會要求魏軍深入鄉村,找藉口殺死當地的土豪宗帥,瓦解當地原有的社會組織,再用魏國的鄉村制度取而代之,掌握農村。
只要農村在手,生產資料在手,那些精英士人、豪強聚居的大城市就翻不了天,郭鵬就有改天換地的底牌。
他不斷的用戰爭和軍隊為他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生產資料,爭取到更多的農村,用他的權力和威望在地方上巧取豪奪,用他所掌握的農村在地方上包圍豪強們的莊園,包圍士人們的大都市。
在一個農業國度內改天換地的要義,就在於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