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想要培養年輕人也不是一時起意。
在此之前大約一兩年,郭鵬已經開始著手為郭瑾組建他的核心班底,為他打造一個小小的勢力集團作為他的基本盤,以備後用。
比如郭鵬十分疼愛的盧植的幼子盧毓,就被郭鵬送到郭瑾身邊同吃同住同學,感情甚篤,是郭瑾最早的親信。
後來郭鵬逐漸為郭瑾挑選了臧洪的兒子臧彪、曹仁的長子曹泰、夏侯淵的長子夏侯衡、侄子夏侯尚、曹操的長子曹昂、養子曹真、關羽的長子關平以及幾名優秀的郭氏子弟為學伴,同吃同住,培養感情。
等他們的年齡逐步達標之後,又接連外放出去擔任官職、軍職,從基層做起,鍛鍊能力。
郭鵬期待他們成為未來可以為郭瑾所依仗的重要助手,逐漸成長為優秀的軍政首腦,下一代的領導統治集團核心。
將來在自己無法繼續執政的情況下,郭瑾的軍政團隊可以最快速的接掌權力,維持朝政的穩定,順利完成權力的平穩過渡,如此,便能順利把魏國帶入下一個時期。
這種事情是有必要未雨綢繆的。
現在不好好安排一下,不給郭瑾培養一些能用的人才,到時候萬一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哭都沒地方哭。
偌大的基業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來繼承、管理,郭鵬一個人精力再充足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對國家大事的治理,郭鵬也從來不認為把太子壓製得死死的就能對皇朝有什麼好處。
強勢的老皇帝和弱勢的太子之間狀況失衡的教訓比比皆是,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他們都犯過這樣的錯誤,郭鵬想要引以為鑑,仔細思考自己未來的一些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然後他得出了結論。
不給郭瑾培養一些勢力,不讓郭瑾掌握屬於他的基本盤,老皇帝死了以後,他憑什麼執政?
他憑什麼執掌最高權柄,使得皇權不旁落?
依靠母族?
還是太監?
兩者當然都可以成為臂助,但是這不是最可靠的戰略。
郭鵬早已開始著手削弱曹氏和夏侯氏之間的聯絡,用聯姻的手段將曹氏和夏侯氏的未來利益分隔開。
今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舉動,但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存在是必要的,他們也算是郭氏的基本盤之一。
郭氏本家自然不用多說,郭嘉郭烈郭棟郭議等人,都已經被郭鵬刻意培養提拔,郭氏家族的法律人才團隊也漸漸接掌重任,在朝政上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郭氏家族的力量被郭鵬大大增強了,這對郭鵬和郭魏政權而言是很重要的。
這些都是郭鵬要留給郭瑾的穩住朝政增強他的權力的基本盤。
除此之外,他也需要有自己的親信,自己可以相信的人。
郭瑾的年齡擺在這兒,情況正常的話,郭鵬不會留下託孤大臣,沒那個必要,那些託孤大臣每一個都是一方勢力的代表,發展到最後,又有幾個託孤大臣可以善終?
但凡是有託孤大臣的時期,新皇帝總要和老皇帝安排的託孤大臣斗上一斗,斗輸了,那就是傀儡了。→
坐在皇位上的人要強啊。
不強的人怎能坐在皇位上叱詫風雲呢?
李世民曾經哀嘆,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因為做皇帝的總歸是要有狼性的,要強,要強勢,強勢的皇帝才是好皇帝,那種性子平和的皇帝就是庸君,沒用。
皇帝必須要強,一定要強,皇位和皇帝的名號並不保險,手上的實力才是權力最大的保障。
要強。
而且還不能一個人強,還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作為臂助,不是每個人都是嘉靖皇帝那麼聰明。
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
所以郭鵬不斷為未來發現、搜集可用之才。
這一次拿下了陸議是一個很大的勝利,郭鵬有理由相信陸議會成長為一個很優秀的人才。
但是這還不夠,人才什麼時候都不嫌多,自己培養的固然有意義,不過郭鵬以自己的優勢所知道的人才要是能得到,也就省了很多的事情。
所以之前郭鵬又打起了諸葛丞相的主意。
在徐州的時候,琅琊諸葛氏也是響應陳登的號召反抗陶謙的士族之一,戰後得到了郭鵬的賞賜,年方二十二歲的諸葛瑾被郭鵬召見,賞識,並且安排到了尚書台成為一名吏員,協助辦事。
郭鵬當時詢問諸葛瑾他有沒有兄弟姐妹,然後問出了諸葛亮的下落。
諸葛瑾的父親在八年前去世,家中養不起五個兄弟姐妹,於是,族中商議,由當時要出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承擔起這個職責。
因為諸葛瑾稍微年長一些,所以留在老家侍奉繼母,諸葛亮諸葛均和兩個妹妹因為年紀小,被諸葛玄帶著南下了揚州豫章郡,方便以自己的俸祿撫養他們,後來又輾轉去了荊州。
那個時候是中平六年。
諸葛瑾自此只能和兄弟姐妹書信往來,至今數年過去了,未嘗得見。
聽說諸葛玄現在在劉表麾下任職,他的兄弟和妹妹們也在諸葛玄身邊,於是郭鵬就詢問諸葛瑾是否想要一家團圓。
若是想的話,不如寫信給諸葛玄,就說,中原已經安定了,魏公郭鵬願意徵召他們做官,方便他們回鄉。
諸葛瑾當時很激動,立刻提筆寫信給了諸葛玄,至今數月過去,還沒有得到音訊,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郭鵬也忙著打仗,無暇關注,現在可算是得了一點時間,所以才開始關注這些事情。
能儘量爭取到的大才就稍微爭取一下,那麼優秀的人才,為什麼要便宜了別人呢?
郭鵬的算盤打得非常響。
而此時此刻,在漢中,劉璋和龐羲的算盤也正在激烈的打響。
他們已然得知郭鵬進占長安三輔地區,而馬騰韓遂等人已經離開三輔,回到了涼州,對於這件事情,他們並不覺得驚訝,只是感覺時機到了。
這段時間,劉璋支持龐羲,在漢中積累了大量的兵員和物資,並且派人勘探道路,有什麼地方需要修繕的就儘快修繕,不要耽誤了進軍。
到了這個時候,北上的大戰略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那些擔心益州府庫承擔不起軍隊所需要糧草的人大部分都是益州本地人,被強勢的東州人排擠出了最高決策圈子,現在的蜀王國最高決策圈子裡面基本上都是東州人。
益州府庫不夠,就強征,管你益州人想什麼。
國家有難,你們難道不應該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嗎?
東州人十分驕橫的說道。
益州人就被氣的差點要吐血。
但是無濟於事,這個世道,是拳頭硬的人說話算數,此一時彼一時,益州人勢弱,不得不暫時低頭,冒頭的全都被殺了。
所以就眼下來說,什麼後勤之類的問題根本不算是問題。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走什麼道路繼續北上,是走相對平坦卻路途遙遠的祁山道,還是走路途最近但是道路狀況最差的子午谷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