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魏軍的強勢威懾

  冀州是郭鵬的駐地,魏國大本營,所以練兵大營最大,駐軍最多。

  冀州的魏郡大營就設置在鄴城周邊。

  說是一座大營,倒不如說是數座超大的駐軍營地結合而成的聯營,常駐兵馬在十萬左右,是魏軍的絕對精銳主力。

  這十萬營兵包括了在河內郡的一萬軍隊,是在河內守備的指揮之下,也算在了冀州大營的序列之中。

  除此之外,兗州的泰山大營和陳留大營分別有三萬常駐營兵,也是魏軍精銳主力,等於是中央軍戰鬥序列的。

  泰山大營是鎮東將軍于禁負責統領,陳留大營是前將軍曹仁負責統領。

  所以郭鵬的中央軍又被稱為營兵。

  這和東漢政府設置在邊境的『營兵』同名,卻不同義。

  東漢政府設置的營兵往往有囚犯充軍,戰鬥力不能太指望,人數也不多,管理也不嚴格。

  郭某人的營兵總兵力在十六萬上下,往往是戰鬥的絕對主力,遠征出師就是他們的職責,一旦出動,戰必勝,攻必克,擁有絕對勝利的信念。

  營兵之外就是地方守備軍,是郭鵬麾下獨有的守備一職所統領的防禦性質的軍隊,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出征,核心任務是防守反擊。

  但是營兵和守備兵都是大營里訓練出來的,本質並無不同,同為中央軍。

  郭鵬下令營兵和守備兵每隔一段時間會互相交換職責,營兵會變為守備兵,守備兵也會變成營兵。

  二者的身份會轉換,並不絕對。

  什麼地方的守備兵和什麼地方的營兵交換職責也不固定,只有等郭鵬的命令下達才會知道。

  不過不同的是,在必要的時候,經由郭鵬下令,地方太守或者刺史可以指揮守備兵,卻絕對指揮不了營兵。

  幽州原本有兩萬守備軍,并州原本也有兩萬守備軍。

  不過在北伐掃蕩南匈奴和鮮卑人獲得全勝之後,郭鵬就把并州的守備兵里的五千人派駐到了幽州的遼西郡,交給遼西太守田豫統領,讓田豫麾下的守備兵增加到了一萬人,以此為討伐公孫度做準備。

  青州的守備兵在徐州之戰結束以後就全部撤銷,保留了一萬人的兵員額度,是留給正在創建之中的水師的。

  太史慈原本擔任樓船校尉,統轄一千人的水兵在大海上操練。

  等徐州之戰結束以後,青州水師的水兵人數已經超過五千人,於是郭鵬晉升太史慈為樓船中郎將,將青州水師的名額擴充到了一萬人。

  兗州原本就是兩個練兵大營所在的軍事重州,當然也有守備兵。

  徐州到手之後,兗州各郡國的守備兵和守備職務取消,歸入泰山大營內。

  其後,郭鵬又動手把泰山大營往徐州東海郡搬遷,改名為東海大營,以此削減兗州過於沉重的軍事負擔和軍事職責,也要就此強化郭鵬在徐州的勢力,深深紮根進入徐州。

  豫州有兩個守備,設置在潁川郡和汝南郡。

  潁川守備為李典的叔父、魏國建威將軍李乾,汝南守備則是魏國威烈將軍郭烈。

  汝南置守備兵一萬,潁川置守備兵一萬。

  大體的防線構成就是如此,主力戰鬥部隊的人員就在二十六萬上下。

  但是軍事構成之中不僅僅只有戰鬥兵員這一種,輔兵也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世人熟知的火頭兵就是輔兵的一類,而不同時代不同朝代對於輔兵的定義也有所不同。

  春秋戰國時代,軍隊分為上軍中軍和下軍三種。

  上軍就是戰鬥主力,中軍是負責守備,下軍則負責差役,就等於是輔兵。

  而西漢那種全國類型的兵役制度之下,一年份新兵只能做一些守備和雜役的工作,相當於是輔兵,兩年份的兵才能戰鬥,屬於戰鬥兵。

  在郭鵬麾下,近幾年來,輔兵的定義比較簡單,就是自願來軍營里工作的雜役、火頭兵和訓練之中的新兵的意思。

  除了正式的戰鬥部隊之外,因為郭鵬實行的是募兵制度,所以常年開放徵收百姓入伍。

  魏郡大營、陳留大營和東海大營都有接受新兵的資格,所有新兵入伍之後都會被安排到這三個大營訓練。

  訓練期基本上是一年,超過一年才准上戰場,一年期限之內的不能上戰場鍛鍊的新兵都是輔兵序列。

  他們在戰鬥之中要承擔輔兵的職責,和徵召而來的民夫一起為大軍運糧和其他物資。

  除了新兵和火頭兵之外,還有自願來到軍營里從事雜役工作的職業輔兵。

  一般都是年齡較大、超過三十六歲,或者年齡不夠十八歲徵兵紅線的小傢伙們。

  他們要麼是為了謀生,要麼是想要在謀生的基礎上加入軍隊,就會選擇來到軍營里應聘一個雜役的職位,為軍隊打雜。

  平時打水,砍柴,燒熱水,洗衣服等等,戰時運送物資,戰爭緊急的時候還要直接把物資送上前線,冒著生命危險支援戰鬥兵等等,這些都是輔兵的職責。

  他們的待遇就沒有戰鬥兵那麼好,但是飯也管飽,還有少量的兵餉可以拿,立了功一樣有賞。

  三個大營里輔兵的總人數基本上保持在七八萬的數字,算上戰鬥兵,從事軍事方面工作的人就超過了三十萬,魏軍總人數超過三十萬。

  郭鵬這幾年都在擴軍以應付軍事和守備需要,預計將戰鬥兵員擴充到起碼三十萬,這樣才能大體上保證自己的需求。

  特別是在如今這個天下大勢逐漸明朗的時候,甚至可能遭到南方軍閥勢力的集體進攻,在這個郭鵬集中主力討伐關西軍閥的時候,軍隊數量就相當重要了。

  擁有足夠的人口和生產力,軍隊的數量也要跟上,不然不就是給其他人做了嫁衣嗎?

  這種事情郭某人可不會去做。

  揚州和徐州一線臨江防線布置的三萬軍隊足以起到震懾孫策的作用。

  雖然孫策現在不用和劉表打仗,可以集中全力發展內部或者北上,但是三萬魏軍的強勢威懾一樣十分強烈。

  不過孫策那麼剛,要是真的一拍腦袋瓜子趁郭鵬的主力在關中的時候主動進取,那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別說孫策了,連劉表都有可能強行北上,雖然以劉表的性格來說,可能還是防守的可能性大一些。

  至於劉璋,郭鵬倒覺得有點意思。

  之前得到的情報說益州權臣龐羲作威作福,攪和的益州內部不安穩,現在又在北伐漢中,劉璋是否會答應劉表還是個未知數,雖然可能性很大。

  要是劉璋真的答應了劉表,那麼荊益揚三州一體,的確有些麻煩。

  和荊州揚州不同,郭鵬有鉗制他們的政治手段,益州,那是真正的一點根基都沒有,連人都不認識。

  而且益州那個地形,天下已安蜀未安,天下未亂蜀先亂,肯定是要放在最後,用軍事手段去解決了。

  且把益州放在後面,荊州和江東的事情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