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這一步,歷史已然發生了改變。
劉虞依然在朝中做官,受到董卓的制約,幽州實際上在郭鵬的老上級宗員的掌握之下。
而從郭鵬離開之後,為了穩定地方形勢,宗員開始任用勇武善戰並且和郭鵬有師門之誼的公孫瓚作為郭鵬的替代者。
宗員屢次提拔公孫瓚,還因為他的戰功表他為奮武將軍。
這一次,收到了橋瑁和袁紹方面的討賊檄文之後,宗員還有些猶豫,不太想摻和這件事情,但是郭鵬的信件送到之後,宗員開始慎重考慮。
郭鵬在信件中稱討董是天下人都想做的事情,如果不想被天下人非議,最好加入這個隊列。
站隊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兩不相幫的下場只能是里外不是人。
宗員最終決定按照郭鵬的說法派兵參加討董聯軍,於是在五月中旬,宗員派遣公孫瓚帶領三千騎兵南下加入討董隊列。
至於加入哪裡,宗員和公孫瓚都很明確,當然是先去青州和郭鵬會合,兩人是同門師兄弟,湊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
於是公孫瓚很快領兵出發,向青州而去,打算和郭鵬會合,再一起去酸棗。
而宗員則繼續坐鎮幽州。
郭鵬這邊計劃妥當,袁紹袁術這邊也在緊急籌備軍隊的組成,籌備糧草軍械等等。
袁紹還好,有韓馥做冤大頭,給他提供糧草軍械,袁術就沒有那麼幸運。→
他只是一個後將軍,沒有任何地盤,霸占了南陽郡一些土地,得到袁氏家族的資助拉起隊伍之後,還是覺得實力不夠,於是在當地橫徵暴斂,強迫黎庶當兵,搶奪他們的財產和糧草充實自己。
而袁術這樣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南陽太守張咨的極大不愉快。
在我的地盤上橫徵暴斂,掠奪戶口,這算什麼?
張咨屢次派人向袁術進行嚴正交涉,始終不能約束袁術的行為,但是也多少給袁術帶來了一些麻煩,讓袁術十分惱火。
而與此同時,江東猛虎孫堅所率領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討董兵馬正在行軍途中。
進軍到武陵郡轄區中的時候,武陵太守曹寅與孫堅見面了。
討董行動熙熙攘攘,很多野心家都在其中找到了擴充勢力實現自己的私慾的可能,於是紛紛開始行動,荊州刺史王睿就是其中的一人。
刺史和太守之間在名義上是沒有上下級的關係的,雖然到漢末,刺史已經是實際上的一州主官,但是名義上依然沒有和太守的上下級關係。
州牧才是太守的上級。
遇到名聲特別大的名士太守,或者乾脆互相看不順眼的太守,硬是不合作,名聲不怎麼好或者資歷比較淺的刺史還是挺無奈的。
曹寅和王睿就是這樣的一對官場同僚,關係很差。
天下熙熙攘攘之際,王睿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居然放出了要趁著討董的機會殺死曹寅的消息,讓曹寅非常驚恐。→
曹寅想著現在朝廷大亂,要是自己被殺了,也沒地方討公道,便想著來一波極限操作保命。
一番思考之後,決定偽造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公文,先下手為強,幹掉王睿。
但是曹寅覺得這種事情破綻比較大,自己身邊都是人精,自己偽造公文容易被看出來,一個不好派去的人把自己給賣了都有可能。
正好當時孫堅率軍過境,請求糧秣支援。
曹寅一看孫堅,發現孫堅手上有兵,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臉上就寫著『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這幾個大字,正好適合拿來做刀。
孫氏做皇帝以後,自然要找名人認祖宗,於是就選擇了兵聖孫武做祖宗,和曹氏選擇漢相曹參是一樣的做法。
但是孫氏真正的出身是農戶。
孫堅的父親種瓜為業,約莫算個小小的地主,或者是稍微富裕一些的自耕農,孫堅是真正的底層出身,比曹操和劉備的出身還要差,能發家全靠自己的天賦異稟和時代運氣使然。
自然,孫堅讀的書也不多,能做官主要是因為勇武,名氣大,會打仗,做官以後能讀上幾本書,文化水平當然不能和名士們相提並論。
於是曹寅便決定了借刀殺人的計策。
給孫堅糧秣,讓孫堅開心,然後拿出偽造的公文交給孫堅,說這是命令,請孫堅代為執行,幹掉王睿。
反正到時候朝廷追究起來就把責任推到孫堅身上,和自己無關,自己輕輕鬆鬆化解死亡危機,讓孫堅這個笨蛋成為替死鬼。
孫堅文化水平不高,政治方面腦袋也不好使,更關鍵的是身邊全是武人出身的部曲,沒有文化人做幕僚。
程普韓當祖茂等人,戰陣衝鋒打仗是一把好手,玩陰謀詭計十個都不是一個名士的對手。
一群人拿著公文,左看看右看看沒看出什麼破綻,也不知道什麼是破綻。
孫堅思量著,雖然感覺情況不太對勁,覺得這不符合常理,但是硬是要說,也覺得沒什麼不對的。
而且關鍵在於王睿素來瞧不起孫堅,經常出言諷刺,嘲諷孫堅是個大老粗,嘲諷他出身低微之類的,讓孫堅老大的不開心。
就算有詐,以後朝廷追究,我去投靠袁術,依託在袁術旗下,袁術還能不保我?
不管是真是假,先出口惡氣再說!
就是干!
孫堅帶兵出發,假借求取糧秣,騙得王睿打開倉庫提供給他們糧秣的時候,十分光棍的將王睿包圍,把他逼死了。
逼死王睿之後,搶奪了一批糧秣,孫堅率軍繼續向北進,一路前進一路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此時是六月,位於青州的郭鵬依然沒有率軍出發,而是率軍在自己掌控的地盤內開始了夏糧收穫前最後的安排和動員,開展了夏糧豐收的行動。
同一時刻,解決完遷都的後遺症、穩住了關中局勢的董卓又開始行動了。
就算手握數萬強軍,但是面對關東諸侯熙熙攘攘而來,要說董卓心裡不擔心不害怕也是假的。
對董卓來說,能不打當然是不打比較好,董老哥感覺自己雖然很剛,可是和全天下戰鬥,未免太剛了一點。
董卓現在還沒有和關東諸侯正面交手過,不清楚關東諸侯的實力,只是被這種聲勢給嚇得有些擔心。
所以在屬下的勸說下,六月,董卓指示長安朝廷派出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五人組成的使者團隊前往關東勸和袁紹等人,要求罷兵。
要說董卓精明也是精明,要說董卓天真也是天真,對方討伐自己的大義名分在手,居然希望對方罷兵休戰,這不是擺明了示弱給對方信心嗎?
袁紹袁術剛剛打起復仇的大旗,這個時候要他們罷兵,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臉嗎?
果不其然,胡母班、吳修、王瑰和陰修全被殺了,只有一個韓融,因為是冀州牧韓馥的同族、名望極大而免於一死。
六月勸和的嘗試自然失敗了,董卓聞訊大怒,立刻在雒陽集合軍隊,準備開戰。
反正你們也不想好了,那就來比比誰比較剛好了!
董卓生氣了,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開戰,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