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你這傢伙真是個小機靈鬼兒

  自我感覺良好的董卓是沒有預料到有人會聯合起來反對他的,更沒有想到自己一再忍讓的袁紹居然會牽頭反對自己。→

  對這些大將軍舊部的政治訴求,他也感到十分惱火。

  不過此時此刻,董卓沒有想到袁隗身上,不覺得袁紹的行動和袁隗有關係。

  因為一力主張冊立劉協的,是袁隗,袁隗主張立劉協,讓自己出力,現在袁隗怎麼會讓袁紹做這種事情呢?

  董卓排除了袁隗的嫌疑,又對自己部下那些勸說自己給大將軍何進舊部封官的人大發一通火,幾乎要殺掉他們。

  他們拼命求饒說自己也沒想到,這才讓董卓勉強原諒了他們。

  「現在情況已經出現,袁紹那賊子打起反旗要反對我,甚至還要廢立帝王,簡直大逆不道!我絕對不能容許這件事情發生!你們有什麼辦法,立刻說來。」

  幕僚們紛紛覺得難以接受,幾個月前廢皇帝的人不就是您老人家嗎?

  現在居然調轉身份做了守衛皇室的忠臣?

  這可真是魔幻現實主義,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不過事已至此,為了大家的腦袋,有人開始給董卓出主意,比如軍事威懾啊,政治打壓啊。

  董卓覺得都不好使。

  最後,還是某個不能訴諸姓名的人向董卓提出了一條十分恐怖的計策。

  那些大將軍舊部的政治訴求是廢劉協,立劉辯,那麼問題的根源就在劉辯身上,只要把劉辯除掉,靈帝只剩下一個兒子,那麼那幫大將軍舊部的政治訴求不就成了一場空嗎?

  董卓一想,嘿,還真是如此,你這傢伙真是個小機靈鬼兒!

  何必去解決問題呢?只要讓問題本身消失不就行了?

  於是董卓就開始籌劃著名如何用簡單便捷的方式幹掉劉辯。

  要幹掉劉辯,肯定是以劉辯的身邊人來下手為最佳,於是董卓等人選來選去,選中了弘農王郎中令,李儒。

  李儒是關中人,劉辯被廢為弘農王之後出任弘農王郎中令,他對這個職位可不滿意,一心想著做更高的職位,離開弘農王府這個毫無前途的地方。

  可是他一直沒有得到可靠的機遇,他也為此感到鬱悶,直到這一回,他終於等來了機會,可是機會本身也是需要付出的,機會只會留給有準(犧)備(牲)的人。

  「什麼?!」

  李儒被震驚了。

  機會擺在眼前,李儒卻被嚇到了。

  「機會就在你面前,李君,你要懂得把握機會,記住了,機會不是每一次都會到來的。」

  董旻半是勸說半是威脅的告訴李儒,你不做這件事情,就要死。

  那麼你是選擇做,然後得到榮華富貴,還是不做,自己去死,換一個人來享受榮華富貴,全看你自己。

  李儒經歷了極其激烈的內心鬥爭。

  既然無法青史留名,遺臭萬年也是好的。

  李儒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他現在只想活下去。

  於是,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邀請弘農王劉辯吃飯。

  席間,董卓硬是要說看到劉辯的面色不好,是生病了,命令李儒端了一碗藥上來給劉辯服用。

  劉辯立刻意識到這是政治謀殺,極端驚恐之下拒絕服藥,李儒強逼,劉辯無可奈何,與妻子唐姬吃了一頓飯,最後欣賞了一次唐姬跳舞,就悲痛的服下了毒藥,頃刻間身亡。

  劉辯死了,董卓以為關東聯軍的政治訴求就此完蛋了。

  結果,這給了另外一批想要反對董卓的人絕佳的起兵藉口。

  討董聯軍其實分做三批起兵。

  橋瑁首倡,袁紹接過令旗,組織了第一批大將軍何進舊部的反董聯軍,以恢復劉辯帝位為政治訴求,把所有問題推到董卓身上,反對董卓。

  第二批反董聯軍是在劉辯死後,消息傳出來之後發起的。

  這一批大部分都是董卓任命的擔任各州刺史和太守的名士們。

  他們以劉辯之死為契機,暗中以袁隗的意志為根據,發起了討董聯合。

  兩撥人馬一拍即合,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董聯軍。

  袁術的行動和反應都比較慢,而且名聲實在是沒有袁紹那麼響亮,還是在董卓廢帝之後逃跑的,名節有缺失。

  所以大家都奉袁紹為主,而不是袁術,袁術只有長沙太守孫堅等寥寥數人追隨,是第三波討董的兵馬。

  三波討董兵馬合稱關東聯軍。

  而最開始,只是橋瑁發起,袁紹主持下的大將軍何進舊部對董卓的逆襲而已。

  二月份,劉辯之死傳遍關東各地,不僅袁紹等人驚呆了,那些還沒有做好準備要討董的名士們也驚呆了。

  他們萬萬沒想到董卓居然那麼剛,居然敢殺掉劉辯!

  儘管董卓對外宣稱劉辯是病死的,但是大家心裡都一清二楚,劉辯是被董卓害死的,就算真的是病死的,也得是董卓害死的。

  無論如何,都要是董卓害死的。

  消息傳出,旬月之間,天下震動。

  練習時長只有四個月的個人菜鳥權臣董仲穎顯然沒有想得很通透,沒有想到這種事情一旦發生,他就已經陷入了莫須有的境地。

  實力不夠強的情況之下掌握中央,卻還沒有滿足士人們的期盼,留給董卓的下場必然是成為眾矢之的。

  這個時候,無論他做什麼,都會被大家仔細的審查。

  對自己有好處的,就遵命。

  對自己不利的,就一句『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簡而言之,董卓的力量不夠大,他執掌中央執掌的太倉促了,純粹是被士人們的內鬥給推上去的,基礎太鬆散,稍微一動彈,就搖搖欲墜。

  可關鍵是董卓自己沒有這樣的意識,他練習時長才四個月,不是資深的老油條,這大局觀他不具備,而具備這樣的大局觀的人也不會為他所用。

  所以關東聯軍『群情激憤』的討伐董卓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一下子,以臣伐君亂上下尊卑的叛亂行為就有了大義名分。

  『義』字當頭,蠢蠢欲動的野心家們就不再猶豫了。

  野心勃勃的郭鵬也就不再猶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