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的情況逐漸明朗,郭鵬用數年時間精心訓練的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印證,借著關城的優勢,屢次挫敗烏丸人的攻擊。
而烏延則十分生氣,他覺得自己占據優勢卻無法擊敗劣勢的郭鵬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於是他數次強令軍隊猛攻,完全不顧實際情況,造成軍隊軍心浮動,人心不穩。
郭鵬則指揮軍隊以箭雨、滾木礌石、熱水還有金汁進行反擊。
郭鵬現在也能接受、也願意使用金汁來收拾敵人了。
金汁的確是守城神器,叛軍只要衝到城樓下面,直接澆金汁,不僅可以殺傷敵人,還能讓味道極其難聞,叛軍不敢也不願意接近。
當然了,有些時候這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是不能及時的適應這股味道,做到不聞其臭,那麼至少飯就很難下咽。
周邊瀰漫著的濃烈的氣味會讓人在吃飯的時候產生正在吔屎的錯覺,從而嘔吐。
曹洪沒有跟隨郭鵬打過廣宗之戰,所以就吐了,好幾天沒吃好飯。
但是漢軍守城十分得力,烏丸人臨時客竄步兵,雖然有漢人叛軍軍官指揮,但是依然做得很差勁。
所以烏丸人大量受創,又得不到及時的醫治,受傷後死掉的數量遠超在戰場上被漢軍擊殺的數量。
看著那些烏丸人完全不講究戰略戰術的頂著大盾往前沖,郭鵬越來越覺得一個優秀的軍師是很有必要的存在。
用最少的損耗獲取最大的利益達到最初的目標,這是軍師存在的意義,沒有一個完整的戰略規劃,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是沒有結果的。
烏延這隻無頭蒼蠅就在亂撞,那也別怪郭鵬拿著蒼蠅拍眼疾手快的一拍子拍死他。
時機成熟,郭鵬決定動手。
他戳破這場動亂,放縱事情鬧大,是為了立功,是為了赫赫威名和好處,是有底氣將之平定,所以才這樣做,要是平定不了,就是翻車。
作為護烏丸校尉,烏丸叛亂,他也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護烏丸校尉一般不會參與到有烏丸與漢朝敵對的戰事當中,反而積極的參與到南匈奴和鮮卑的戰爭之中,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
但是事到臨頭,這個時候也顧不上這些忌諱了,造反的大事,只要是漢軍都有打敗對方的義務。
連續好幾日,每天晚上郭鵬都有下令軍隊在上半夜夜襲烏丸大營。
烏丸人一開始吃了虧,後來就學乖了,嚴防死守,漢軍接下來數次夜襲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烏丸人習以為常。
五月初八晚,郭鵬率軍整頓完畢,便下令曹仁和曹洪率領軍隊夜襲烏丸大營,烏丸人有防備,曹仁曹洪率軍戰鬥了一陣子,撤兵回去了。
接著沒過多久,郭鵬又下令夏侯惇和夏侯淵率軍夜襲烏丸大營,烏丸人還有防備,夏侯惇和夏侯淵戰鬥了一陣子,也撤了。
於是上半夜就沒有再發生戰事,烏延放心的認定漢軍吃癟兩次,不敢再次進攻了,於是放心的回去睡覺,只留下管理的少許巡夜士卒。
下半夜約莫兩三點的樣子,颳起了西風。
此時,也正是天色最黑暗,也是人睡眠最沉最熟的時候。
郭鵬帶著漢軍摸出城夜襲,漢軍行動極其小心,輕手輕腳,連走帶爬,摸到了烏丸大營前。
夜襲開始。
郭鵬率兵和烏丸人決戰的時候,已是下半夜,但是與此同時,遠在雒陽的靈帝卻並沒有睡覺,他召集了朝中主要的大臣們,一起在宮中緊急議事。
議事的內容自然就是幽州刺史宗員上表所稱的張舉張純聯合丘力居造反的事情。
之前郭鵬因為烏丸人殺他部下要對丘力居問罪的事情之所以被摁下去,原因就在於西北戰事正酣,韓遂擁眾十餘萬進犯三輔作亂,靈帝焦頭爛額,自然不允許東北方向再次發生戰亂。
結果千小心萬小心,戰亂還是發生了。
更牽扯出了曾經做過兩千石官員的張舉和張純的造反,這可真是雪上加霜。
外有烏丸,內有反賊,兩軍聯合,擁眾十餘萬,在遼東之地肆虐,遼東危急,宗員緊急求援。
「涼州賊作亂,遼東賊也作亂!韓遂該死!張舉張純也該死!他們就不能讓大漢朝安穩幾年嗎?!就不能讓朕安穩幾年嗎?」
好不容易度過了一個安穩的中平三年,四年一到,戰亂大起,靈帝惱怒不已,出言痛罵,群臣心有惴惴,也有人暗自冷笑。
若說丘力居之亂可能是因為之前烏丸人和公孫瓚的衝突讓丘力居心懷恐懼,那麼張舉張純之亂,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
追究原因,有人提起了張舉張純曾經在公孫瓚統兵之前向張溫自薦為將,想要參與平叛,但是被張溫拒絕。
他們造反叛亂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可能還是因為看到朝廷在涼州深陷戰爭泥潭,有恃無恐。
這一天白天,朝廷剛剛得到了宗員的第二份求援表。
求援表上說漁陽太守,遼西太守和右北平太守都被張舉張純亂軍殺死,現在亂軍一路攻打薊縣,一路攻打上谷,正試圖席捲北疆。
不僅如此,張舉還自稱天子,封張純為王,公然和漢庭決裂,望朝廷早做安排。
靈帝心中焦急不已,令大臣們商議對策,出兵平叛。
「朝廷精銳都被張溫帶去討伐韓遂了,哪裡還有精銳?為討伐韓遂,朝廷出錢出糧太多了,實在拿不出更多的錢了。」
「但是幽州之亂不能不平,否則叛軍威脅并州、冀州,河北都要傾覆,事情一旦鬧大,雒陽也安穩不了!」
「你說的輕巧,亂軍十餘萬,還有烏丸人從之,要多少兵馬才能討伐?」
「先從朝中擇良將帶兵吧,否則一旦宗員、郭鵬戰敗,幽州危矣!冀州危矣!河北危矣!」
一群大臣三言兩語的爭論起來,靈帝越聽越是煩躁,一轉眼看到了盧植正在皺眉苦思,頓時想起盧植當初是反對公孫瓚帶兵的。
後來發生的事情果然印證了盧植的猜測,現在他感覺還是盧植有用,便詢問盧植。
「盧卿,你以為朝廷該如何應對遼東反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