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出發去雒陽

  東漢帝國的太學從來都是官員子弟成長的溫床。

  平民子弟要五十歲才有機會去太學遊歷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幾歲二十歲就可以在太學學習。

  太學主要面對的是高官子弟,皇親國戚子弟,勛貴子弟。

  早期,東漢初年,太學還是當之無愧的最高學府,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隨著漢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勢力龐大,太學生的素質也每況愈下。

  到了漢末,尤其是黨錮之禍數年來,士族子弟很多都不會進入太學,他們並不稀罕太學,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有比太學更加優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對他們來說,太學的師資還不如他們的族學,所以自然不會去太學。

  學成之後加冠成親,二十歲前到月旦評求個評價揚個名,然後大家互相串聯一下舉個孝廉,就可以去雒陽做官開啟仕途之路了。

  當然,不是說沒有士族子弟會進入太學學習,而是很少。

  至於那些個高官勛貴子弟,他們根本不想著努力學習,大多數人只是去點卯,簽個到表示自己來過,然後——『飽食而退』。

  這四個字是史書上記載下來的嘲諷那些漢末魏初的太學生的,真的是相當的生動形象。

  日上三竿爬起來,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到太學學堂點個卯,然後等著吃免費提供的午飯,吃完午飯就走了,就去撒歡了。

  祖先拼死拼活掙來的功績給他們提供那麼好的學習條件,卻只培養出了一群酒囊飯袋。

  白瞎了太學裡十四博士的優良設置和那麼好的教學條件。

  郭鵬認為太學裡的教學條件哪怕放到現代都是非常不錯的了,除了沒有現代器具之外,能學到的東西真心不少,關鍵是看你想不想學。

  太學裡的自由度比現在的大學還要高,所以真的是非常考驗個人意志和品格。

  權貴子弟當然就自甘墮落了,可是同樣的機會送到郭鵬手中,郭鵬不會浪費。

  別說太學學習的機會,在此之前,他也不曾浪費過光陰。

  他努力的讀書,努力地將所學到的所見到的融合在一起,不斷的精進自己,為了增強自己的生存能力,努力學習武藝,甚至跟著曹仁曹洪他們一起學習騎馬和馬上戰鬥的本領。

  不說成為一個武藝高強的武將,至少,要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時間就這樣緩緩流逝,五月份的時候,郭單和郭鵬一起得知曹嵩在朝廷里為他運作而成童子郎的事情。

  拜他為童子郎的是尚書台的尚書趙建,拜他為童子郎的理由是『通曉儒經,為人純孝』。

  看來郭鵬『純孝』的名頭已經傳到了雒陽,這一波公關操作很是成功。

  具體的內容和過程郭鵬並不清楚,但是看著郭單激動的表情,就知道這件事情上曹嵩付出的代價絕對不低。

  以他的實際身份地位,想要辦成這件事情,估計出了不少血。

  或許這裡頭的付出不一定比讓曹操成功舉孝廉更高,但是絕對不低。

  大事已定,曹嵩從雒陽托人捎來書信,告訴郭鵬下一步該怎麼做,告訴他該如何準備一些必要的東西,一些必要的日用品,然後還有當庭策問的試題以及備用答案。

  郭鵬看著那些為了進入太學而準備的策問試題和答案,的確有點鬱悶。

  這簡直就是開掛打遊戲。

  曹嵩還說只要帶一些自己用的習慣的東西就好,剩下來的一切,他都會在雒陽為郭鵬置辦好。

  郭鵬進入太學有單獨的一間屋子可以居住,可以帶一些隨從,其他的諸如錢財之類的,完全不用自己攜帶。

  我有錢!

  言辭之間,大有郭鵬的雒陽求學之路將被他所承包的意思,土豪本色一覽無遺。

  或許在郭鵬面前,他感覺自己也只有錢能拿得出手。

  不過這樣也好,郭單自己也擔心給太多錢讓郭鵬帶著會不方便,擔心路途的劫匪,有曹嵩擔保,郭單就放心的給郭鵬準備了一箱大約二十斤黃金,讓他帶著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你岳丈願意承擔你一切的花銷,但是小乙啊,男兒出門在外,沒點壓箱底的東西是不行的,這二十斤黃金你留著備用,以備不時之需,人人都有不時之需的時候。」

  郭單這樣告誡郭鵬,給他準備了一些需要用到的東西,甚至還有幾把匕首和幾把刀,還有一張弓和一些箭支。

  「你自幼習武,這些東西給你帶在路上自然是有用的,曹氏會派人護送你去雒陽,你去雒陽之後,事事小心,進入太學以後不要出挑,低調行事,認真讀書,細細研學,在你加冠之前,外邊的事情儘量不要參和。」

  郭單不忘叮囑郭鵬不要參和一些看上去很熱鬧的事情。

  不過這樣也有道理,古時男兒要在行冠禮之後,得到表字,束髮加冠,然後才方便以表字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

  沒有束髮加冠沒有表字的士族子弟是不應該去參加社交的,不能喝酒,人家也不會帶你去玩。

  加冠前這三年,郭鵬需要認真努力的讀書,在太學裡儘量多學一些東西。

  郭單相信以郭鵬的天資一定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至少比太學裡那幫酒囊飯袋要強得多。

  這個消息送到之後,郭鵬很快也就要出發了,前後不過半個月的準備時間。

  郭鵬出發當天,曹氏派了三十名護衛,加上馬車三輛,大包小包給郭鵬打包了不知道多少東西。

  郭鵬感覺自己不是要去太學求學,而是要搬家。

  曹胤做代表,囑咐郭鵬囑咐的那些東西比郭單囑咐的還要多還要細,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才是自己的親爹,郭單反而不是了。

  曹胤說完一堆話,一群曹氏和夏侯氏的小夥伴湊過來向郭鵬送上臨別寄語。

  「大兄,之後若是有需要的地方,儘管來信,你一來信,我立刻就趕到雒陽去,你要是在雒陽被誰欺負了,我立刻帶著全家人去給你撐腰!」

  曹仁滿臉的兇悍,握緊了拳頭,向郭鵬宣示自己的義氣。

  「給你撐腰!!」

  曹純還是典型的跟屁蟲一隻,就知道重複曹仁的話。

  「大兄,我也會來幫你的!」

  曹洪和曹德也跟著表態,這個時候仿佛只要表態就夠了。

  夏侯淵更絕,掏出一把刀就說『小乙你放心,誰敢給你難堪,我就一刀下去,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出了事,我頂著!你放心!』

  滿臉的好勇鬥狠,一副不把人命放在眼裡的模樣,卻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一言不合就殺人的『豪俠』橫行的漢朝,人命仿佛真的不算什麼,從西漢到東漢,一貫如此。

  夏侯惇十四歲就因為旁人侮辱自己的老師而殺人。

  關羽因為在河東的家鄉殺人而被迫潛逃幽州,結果才有機會認識劉備。

  徐庶為了幫朋友報仇而殺人,出獄之後才改過自新開始求學……

  翻開東漢末年到三國的這段歷史,那些名聲很大甚至很好的人們,仿佛都在殺人。

  死了就死了,殺了就殺了,為了朋友殺人,為了義氣殺人,甚至為了殺人的朋友頂罪,然後還會有別的朋友幫忙。

  行走江湖仿佛全靠義氣,眼中沒有法律,沒有規矩。

  可能是講究大復仇的時代並未過去太久,豪俠橫行的時代還在人們的記憶中留存,這個時候的社會風氣就是如此。

  在殺人者眼裡,殺人仿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為義氣而殺人幾乎成了政治正確。

  現代人是無法想像那個時候的人們對殺人的態度。

  殺人可以有千萬種理由,根本也不考慮後果,法律的執行也很成問題,殺人犯的潛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往往就不了了之。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郭鵬自幼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下,不僅習武,也感染了些許好勇鬥狠的習性。

  郭鵬不僅身懷武藝,也敢於和旁人爭鬥,善用刀和矛,在曹家夏侯家小字輩里的威望也不僅僅是靠著腳踹許邵屁股掙來的。

  那的確是部分原因,但是小的時候,郭鵬經常帶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子弟和其他一些宗族子弟之間打群架所建立起來的東西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

  而為了名譽和旁人刀兵相見,不拼個死活出來就不罷休,在這個時代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和一群小夥伴做了最後的告別,商定等郭鵬到了雒陽之後要寫書信回來向他們講述一些有趣的事情,還要買一些新鮮玩意兒寄回來給他們,然後大家便依依惜別。

  小夥伴們因為不捨得郭鵬就此離去,相送數里地,比郭單送的還要遠,等都看不到譙縣縣城了,在郭鵬的勸說之下,他們才悵然若失的折返回家。

  他們回返之後,郭鵬帶著金木水火土五個親衛還有三十名曹氏的護衛才算真正踏上了前進之路,不過沒走幾步路,又停下來了。

  一輛裝點頗為華麗的馬車停在前邊的路邊上,一名老僕緩緩走了過來。

  這是曹家的一名老僕,郭鵬認得。

  「大郎,還請稍稍留步,有人想要見您。」

  老僕給郭鵬遞了一個十分曖昧的眼色,郭鵬稍一皺眉,立刻明白了這個眼色是個什麼意思。

  「你們先往前慢慢地走,我馬上就會趕上來。」

  郭鵬對自己的隨從們這樣說道,隨從們立刻照做,一行人緩緩向前離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