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張昭?
郭鵬給出的這個答案讓郭瑾有些疑惑。
「父親,讓這位張府君去做吏部尚書?這……似乎有些……不太妥當吧?張府君好像沒有在尚書台任職的經歷啊。」
郭鵬搖了搖頭,抓著郭瑾的手緩緩開口。
「阿瑾,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一樣,在朝中都是弱勢群體,沒有靠山,唯一可能算做靠山的,就是為父。
因為為父的提拔,他們才能在朝中站穩腳跟,沒有為父的提拔,他們根本無法在朝中立足,朝中兗州人、青州人和冀州人的權勢實在是太大了。
不僅人數多,而且地位噶,所以優勢也大,因為跟隨為父時間長,所以占據的職位也很高,權力也很大。
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因為投降時間短,所以資歷淺薄,根本不能和青兗冀三州的人抗衡,現在朝中主要的權力職位,那些正官,都是誰在做?
都是兗州人,青州人,或者是冀州人在做,連豫州人都要打下手,就更別說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了,拋開糜竺不說,最高的一人,是魯肅。
但是魯肅遠在邊疆做刺史,地位的確高,可是他不能左右朝政,不能干預中央局勢,所以魯肅不是關鍵,但是,他們的人數並不少。」
郭鵬這樣一說,郭瑾也想起來了。
當年的論才大典,就有很多從荊州趕來的士子參加,當時那批人里,就有很多徐州人,還有豫州人,也有一些荊州人。
可以說那群人因為投效時間短,所以地位普遍很低,人數卻並不少。
他們廣泛存在於尚書台內外的中低層職位上,洛陽城外的基層官員,縣級長官和郡級佐吏,做牛做馬,勞累不堪。
因為長期被青兗冀三州的人壓制地位難以提升,這些人對青兗冀三州的人可沒什麼好感。
地域上的區別和投靠時間上的區別讓他們之間涇渭分明,互相分得很清楚。
張昭,徐州名士,當年投靠郭鵬的時候,就是他牽頭,被郭鵬辟召進入將軍府。
然後他跟在郭鵬身邊辦事,西征關西的時候隨軍出征,後來擔任過政務所官員,做過兩任縣令。
最後接替董昭擔任了河東郡太守,升職到了兩千石,一度是很晚投靠郭鵬的【後進生】們的楷模。
不過後來這個風頭就被魯肅給搶走了。
魯肅率先做了州刺史,三千五百石的職位,超過張昭一大截子。
不過張昭也沒有口出怨言,老老實實的辦事,老老實實的做官,也注意約束家人,不讓家人亂來,不經營商業,族人恪守耕讀傳家的家訓。
一整個家族都在老老實實的經營田產,從地里刨食吃。
張昭投靠郭鵬時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到今年已經四十九歲,實在不能算一個年輕官員。
四十九歲還在地方做郡守,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張昭一輩子的頂點了,做個兩千石榮耀退休,其實也不錯。
張昭自己也有類似的看法。
但是張昭可能沒想到,因為這場政治鬥爭,郭鵬要給他一個從地方飛躍到中央的機會。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職位本來應該不會屬於他。
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掌控如此重要的職位。
不過,藉助這次機會把弱勢群體引入中央高層,讓朝廷里多出第三方勢力,使得未來的朝局更加撲朔迷離,把這水越攪越混,本來就是郭某人的目的。
給這些弱勢群體二三流小士族一點恩惠,讓他們看到上升的希望,擁有挑戰青兗冀三州士人的動力。
郭某人將來還指著他們辦大事。
「所以父親是想讓新的勢力介入朝廷中樞,這些人根基淺薄,不得不依靠父親,便會成為獨立於程令君和田僕射的第三方。
如此一來,父親就能更好地掌控尚書台的局勢,也不用擔心尚書台被某人獨霸了,此舉成功的話,父親就能高枕無憂了。」
郭瑾可算是理解了郭鵬這樣做的目的。
對此,郭某人很滿意。
「沒錯,正好他們狗咬狗,咬出了不少罪證,用這些罪證做依據,給程昱和田豐一人一悶棍,把吏部和禮部從他們手裡奪下來。
然後把禮部和吏部交給其他和他們毫無關係的勢力,扶持他們,使他們自成一系,把兩強爭霸變為三國亂鬥,互相牽制,豈不美哉?」
郭某人走到郭瑾身邊,握住了郭瑾的手。
「讓他們爭,讓他們斗,讓他們去猜疑揣測為父的真實想法,讓他們疑神疑鬼,讓他們沒時間與為父爭權奪利,為父也好喘口氣,一個人對付那麼多人,為父偶爾也會有吃不消的時候。」
郭瑾點了點頭。
「父親辛苦了。」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現在為父是這樣,到時候你也是如此,當你覺得撐不住的時候,就把水攪渾,喘口氣,再接著收拾他們。
咱們做皇帝的,就不能有門戶之分,不能有什麼親疏之別,要把所有官員都當做手上的棋子,哪顆好用,就用哪顆,不能有所區分。」
面對父親的諄諄教誨,郭瑾認真的點頭。
「兒子明白了。」
「嗯。」
郭鵬伸手指向了勤政殿之外:「接下來,你就仔細看著這勤政殿之外到底會發生些什麼,看看那群人到底是如何的反應,如何的手足無措。
認真看,認真聽,認真記,認真觀察這件事情進行之中的一切細節,洞悉他們的內心,這些本事你要是都學會了,你就是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別覺得守成之君不好聽,自古創業容易,守成難,天下就那麼大,打完了,就得守成,不守成,創業就沒有意義。」
郭瑾的視線隨著郭鵬的指引轉移到了勤政殿之外,青天白日之下,明晃晃的大天地。
郭魏帝國第二任領導核心正在茁壯成長著。
而尚書台內部的爭鬥也在日趨激烈,逐漸進入了白熱化狀態,而且已經有了從人身攻擊進化到人身傷害的地步。
本來雙方只是打嘴仗,用奏表爭吵,爭相遞奏表給郭某人,試圖達成信息轟炸的成就,打敗對方。
但是雙方用力一樣,誰也沒有得逞,郭鵬那邊也遲遲沒有什麼動靜,只是下詔讓群臣不得意氣之爭,應該儘快平息事態,恢復正常工作。
話雖如此,該吵還是要吵。
而且隨著冬天過去,春天來臨,大地復甦,氣溫開始提升,人的火氣也越來越大。
雙方勢力各自有看不順眼的時候越來越多,有些時候一個眼神就能引起爭吵。
類似於【你瞅啥】【瞅你咋地】之類的。
要說這些文化人吵起來也不優雅,吵到火氣上來了,髒話也是飛速往外蹦,別說他們讀的書多素質就高,自古以來斯文敗類還少嗎?
那髒話罵的,一個比一個難聽,指著鼻子對對方進行人格侮辱,從出生問候到眼下,對對方的夫妻生活包括生兒育女都關懷備至。
然後就出問題了。
這吵著吵著,就有些人按耐不住自己的麒麟臂,腦子一熱,上手就打。
(本章完)